資源簡介 3.1.1 稻作文化的印記 同步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中南半島上的泰國、越南、緬甸分布有世界著名的稻米區,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稻作文化的印記。下列場景中符合這種印記的是( )A.地廣人稀,地勢平坦,推行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B.農場之間是大面積的農田,人們居住得很分散C.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牛羊在奔跑D.渠道和河流構成密集水網,環繞著農田和村莊2.湄公河平原的人們的精神生活,受以下哪個因素的影響最深( )A.中國傳統文化 B.稻作文化 C.佛教文化 D.西方文化3.湄公河平原的房屋大都尖頂斜坡,用木樁支撐,懸空架設,說明了該地的氣候特征是( )A.四季分明 B.干燥陰涼 C.炎熱潮濕 D.干旱少雨4.下列描述中,符合湄公河平原居民生產和生活特征的是( )①生產力水平較低 ②人們多居住在高腳屋③主要種植小麥 ④人口稠密,集中居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在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的各個國家商品館里,陳列著各國最具特色的商品。如果要給泰國館選擇陳列商品,下列商品中最適合的是A.椰棗 B.羊駝毛圍巾 C.香米 D.牦牛肉6.下列描述中,符合湄公河平原居民生產和生活特征的是A.生產以人工為主 B.人們居住分散 C.主要種小麥 D.機械化生產7.湄公河平原位于下列哪一個半島和地理分區( )A.馬來半島、東南亞 B.中南半島、東南亞C.印度半島、南亞 D.亞平寧半島、南歐8.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條件包括( )①人口眾多 ②土壤肥沃 ③高溫多雨 ④水網密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9.讀世界某區域圖,回答問題。(1)圖1中甲為__________洋,乙為__________海峽。(2)以下關于湄公河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湄公河發源于中國,中國境內叫金沙江②湄公河穿越馬來半島,最終流入太平洋③湄公河下游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作物為主④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河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下面哪兩幅圖片最符合丙地的景觀特色 請結合圖1、圖2及所學知識分析其景觀特色的成因。10.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讀圖可知,中南半島主要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據此可以判斷中南半島的地勢特征是_______,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及河口三角洲。(2)根據圖,描述曼谷的氣候特征_______據此判斷湄南河水量季節變化的特點_______(3)一個地區人們的生活既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也受其生產方式的影響。試列舉一項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活特色,并指出與自然環境或生產活動的關系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平原上的泰國、越南、緬甸分布有世界著名的稻米區,他們的生產生活特色是稻作文化的印記,渠道和河流構成密集水網,環繞著農田和村莊,形成獨特的聚落景觀,D項正確;地廣人稀,地勢平坦,推行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是美國中部大平原的生產生活特色,排除A項;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排除B項;湄公河平原主要發展稻作農業,排除C項。故選D項。2.B【解析】湄公河平原位于中國南部,水稻歷史悠久,水稻生產影響著湄公河平原上人們的精神生活,人們的思想深深地別打上了稻作文化的印記,故A項正確;中國傳統文化、佛教文化、 西方文化對湄公河平原的人們有一定影響,但屬于屬于外來文化,影響不及稻作文化深,排除ACD。故選B項。3.C【解析】房屋尖頂說明雨水多,懸空架設說明當地潮濕。湄公河平原地處低緯度,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故高腳屋是適應了當地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征,C項正確;四季分明的特點的氣候類型是溫帶氣候,排除A項;湄公河平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排除BD項。故選C項。4.B【解析】湄公河平原上主要種植水稻,在生產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這些勞動主要靠人工完成,屬于精耕細作的農業,故①正確,③錯誤;湄公河平原氣候濕熱,民居多為懸空竹木結構,②正確;湄公河平原地形平坦,平原地區聚落形態較集中,人口稠密,集中居住,故④正確。故選①②④組合,排除ACD,B項正確。故選B項。5.C【解析】香米是原產于 泰國的長粒型大米,故C項正確;椰棗主產于中東、北非,中國的福建、云南、廣東、海南等地也有椰棗,排除A項;羊駝是南美洲地區的重要畜類動物,用來制作高級毛織品,排除B項;牦牛是以中國青藏高原為中心及其臨高山亞高山高寒地區的特有珍稀牛種之一,排除D項。故選C項。6.A【解析】湄公河平原地區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低,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排除D項,A項正確;湄公河平原居民比較集中,排除B項;湄公河平原地區主要種植水稻,排除C項。故選A項。7.B【解析】湄公河平原由湄公河沖積而成,湄公河位于東南亞的中南半島上,是東南亞第一大河,故B選項正確,排除ACD選項。8.B【解析】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條件是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水網密布,②③④正確。人口眾多是社會經濟條件,①錯誤。故選B。9.(1)印度;馬六甲。(2)D(3)B、C;成因:丙地位于中南半島的湄公河流域,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水網密布,有利于水稻種植。為了適應高溫潮濕的天氣,當地房屋多為高腳屋。【解析】本題考查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河流,農業及景觀,旨在考查學生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據圖1所示信息可知,甲為印度洋,乙為馬六甲海峽。(2)湄公河下游地區,水熱條件好,土壤肥沃,主要種植水稻作物為主;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河流。湄公河發源于中國,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湄公河穿越中南半島,最終流入太平洋。③④正確,①②錯誤,故D選項正確,排除ABC選項。(3)據圖1、圖2可以看出,丙地位于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流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5月至9月的雨季降水多。高溫多雨、水網密布,為水稻種植提供了良好的生產條件。而當地居民為了適應高溫潮濕的天氣,修建的房屋多為高腳屋。故B和C符合丙地的景觀。10.(1)由北向南;北高南低;河流沿岸。(2)全年高溫,夏季多雨,冬季降水較少(終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湄南河的水量隨季節急劇變化;干、雨季的流量相差大。(3)飲食以大米為主(或居住高腳屋);這里雨熱量同期,土壤肥沃,適合水稻生產,縱橫的渠道和眾多的河流構成的水網,環繞著大片稻田和村莊,形成了獨特的聚落景觀。【解析】(1)讀中南半島地形圖可知,中南半島北部以山地為主,南部為沖積平原。據此判斷中南半島主要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地勢特征為北高南低;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2)讀曼谷年內各月氣溫與降水量圖可知,曼谷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冬季降水較少;據此可判斷湄南河水量季節變化特點為:隨季節而急劇變化,旱、雨季的流量相差大。(3)可根據所學湄公河平原人們的飲食或居住特色相關知識來說明自然環境與生產活動的關系。如:湄公河平原地區居民議事以大米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當地屬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河網密布,河流沖積而成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生長。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