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尋覓社會的真諦5.3《社會歷史的主體》教學設計【必備知識】1.理解人民群眾的內涵;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2.正確理解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主體。3.形成自覺堅持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科學精神:準確把握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區別,理解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公共參與:在實踐中要自覺地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有人說:“英雄造時世”;【自主探究】要求:先自主閱讀教材,找出知識點,做好標注, 然后同學相互交流,矯正、補充、完善答案1、人民群眾的含義、范圍、主體部分?2、理解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3、為什么說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4、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地位(重要性)?5、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講授新課】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第三框 社會歷史的主體有人說:“時勢造英雄”;也有人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1)你贊同哪種觀點呢?(2)請思考:誰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探究與分享】材料 2020年1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為了規范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保障農民工按時足額獲得工資,《條例》從落實主體責任、規范工資支付行為、明確工資清償責任、細化重點領城治理措施強化監管手段等方面對保障農民エ工資支付作了規定。思考: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的有關知識,說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題的原因。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活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1)人民群眾的含義: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范圍:在我國現階段,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圍。地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判斷:人民群眾是一個永恒的范疇(×)注意: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具有不同的內涵思考:反動分子,犯罪分子是人民群眾嗎?判斷:人民群眾就是勞動群眾(×)(2)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①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判斷: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材料:魯迅說,田園詩人陶淵明如果沒有勞動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沒有酒喝,而且沒有飯吃,只能餓死在東籬旁,哪里還能吟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呢?判斷:人民群眾是創造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材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各地人民的心,文藝工作者不曾停步,紛紛將筆下文字、指尖音符化作祝福,為第一線工作者加油鼓勁。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丘樹宏與作曲家連向先合作,將自己在2003年“非典”時期創作的詩歌《以生命的名義》制作成歌曲;并為目前的抗擊疫情行動創作了一首新歌《你是光,你是愛》,致敬為抗擊疫情作出貢獻的英雄們,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精神力量。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看人間,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開,哪一片莊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間房屋不是人民蓋,哪一部機器不是人民造,哪一種商品不是人民產……”這說明(B )A.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B.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C.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D.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小結: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原理及方法論【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提醒]區分社會發展的動力(1)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2)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3)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人民群眾。2.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1)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意義: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也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2)黨的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3)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4)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地位及要求:①地位: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②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關系:群眾觀點是黨制定群眾路線的理論依據和前提基礎;而群眾路線則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要求與體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