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安全用藥》教案教學內容分析《安全用藥》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健康地生活》中第二章《用藥和急救》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藥物品種越來越多,藥物中毒、濫用藥物的現象也越發嚴重。加強教育,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用藥知識,關注安全用藥,關注健康,珍愛生命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2)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3)說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2、能力目標(1)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討論課前準備的藥品說明書,通過信息處理,表達交流等自主學習環節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處理信息水平,讀懂藥物說明書。(2)通過設計不同要求的小藥箱探究活動,展示設計結果,學會運用安全用藥的常識。3、情感目標 關注社會,關注安全用藥,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狀況,培養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獨立思考,辯證看待社會現象的品質。重點和難點1、重點:知道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2、難點:合理設計、改善小藥箱。教學設計本課以學生生活經驗作為切入點,通過查閱資料、表達、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安全用藥”的內涵,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中達到辯證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一)、設置情景、激趣導入1:利用事實數據,設置疑問,引發思考:ppt投影事實數據,師生共同閱讀,引發學生注意思考,激發學生興趣。2:觀看視頻,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3:設置疑問,引發思考:學生思考,藥物不良反應與疾病及死亡之間的關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無此現象。4:引入課題:我們如何預防藥物的不良反應?就讓我們走入今天的課堂。教學活動2 (二)、問題啟發、合作探究、引出課題請學生思考:1:自己或家人是否有過在生病的時候,沒有去醫院而直接吃藥的經歷?2: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3:如果吃錯藥會怎么樣?安全用藥:概念教學活動3 (三)、圖片導學、突破藥物分類通過圖片是學生了解藥物的兩大分類:教學活動4 (四)、閱讀教材、掌握概念1:處方藥定義:2:非處方藥定義:3:處方藥和飛處方藥的區別(學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礎上,歸納區別)教學活動5 (五)、合作探究、突破概念利用圖片,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合作探究具體的常見藥物的分類。教學活動6 (六)、案例示范、安全用藥注意事項認真閱讀收集到得藥品說明書,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久病能否成醫”?2:能否以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為準則,隨意選擇藥品?3:安全用藥應注意那些問題?教學活動7 (七)、歸納總結、拓寬視野通過課堂學習,合作交流。分析家庭小藥箱的特點有那些?1.家庭藥箱具備什么特點?2.家庭藥箱要配備的外用藥有什么?內服藥有什么?醫藥器具有什么?3.我們要在什么 條件下保存藥物?4:家庭小藥箱必備工具?教學活動8 (八)、歸納總結、鞏固提高問題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的藥物B.非處方藥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因此這類藥物可以隨意服用,不會對身體引起毒性或副作用C.中藥和西藥是根據其有效成分的不同來區分的D.無論何種藥物,在使用之前都應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問題2:當你的家人因腹瀉需要服藥時,你應該選擇下列哪種非處方藥( )A.感冒沖劑 B.牛黃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諾氟沙星膠囊問題3:俗話說:“一味偏方,氣死名醫?!闭務勀銓@句話的看法?問題4:有人在使用藥品時不按照說明書上的用量進行,而認為用藥量越多,病就好得越快,你認為這種觀點正確嗎?為什么?問題5:某人上醫院看病,開了一些藥回來,但還沒等把藥服用完病就好了。當他下次再患同樣的病時,可以接著服用上次沒用完的藥嗎?為什么?教學活動9 課外研討、遷移創新這一環節主要是課堂內容的延伸和發展。設計自己的家庭小藥箱課后反思回顧本課的教學過程,感慨良多,千言萬語匯聚成以下的2點小結:1、學會放手,學會分享,收獲喜悅現代教育不需要全包全攬的“保姆式”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非傳授者,這是現代教育對我們的要求。在課前準備時,我特意讓2個家住醫院的學生負責收集藥盒,要求是藥盒里必須有藥品使用說明書,結果是他們不僅找到了許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藥物,甚至連處方藥都有很多,這就為課堂中的探究活動“設計旅游小藥箱”的完成奠定了基礎。有很多時候的資料查閱我都放心地交給學生完成,學生的資料收集來自四面八方,比我一個人的力量要強得多。在處理資料,分享資料時,我總是感嘆以前的我為學生考慮得太多太多,而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嘗試著放手,多一分放心,少一分擔心,我們共同分享思維碰撞的火花。2、不斷進取,完善自身建設開放式教學,給予學生更為廣闊、自由的空間,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擁有博大的知識儲備和機敏的應變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關注社會熱點,拓寬知識面,注重學科之間的整合,通過不斷的學習完善自身建設以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