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9 逐水草而居、現代化的牧場一、單選題1.下列描述符合非洲熱帶草原干季特點的是( )A.降水豐沛,植物茂盛B.草原上可見成群的牛羊C.草原上吹濕風D.草原上草木稀疏,一片枯黃,幾乎見不到動物在此覓食2.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與此分不開的是( )A.先進的科技 B.優越的自然條件C.大部分為美利奴羊 D.干熱的氣候條件3.關于澳大利亞畜牧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草原平坦遼闊,適合大面積發展畜牧業B.牧業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游牧是他們主要的放牧方式C.飼養的羊數量極多,羊毛產量很高D.牧民在放牧、打草、剪毛等環節上都使用了現代化機械,效率很高4.下列關于澳大利亞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該國近2/3的土地屬于干旱地②該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地帶③阿爾卑斯山是該國最高的山脈④該國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馬賽男人大多喜歡穿紅色的披風,是因為他們認為( )A.穿著華美,便于在草原上顯露B.可以吸引野生動物C.可以驅趕野生動物,防身并保護牛群D.吸引牛群,便于放牧6.關于赤道以北非洲熱帶草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7月為濕季,1月為干季 B.各處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一致C.夏天炎熱干燥,冬天溫和多雨 D.熱帶草原面積僅次于沙漠面積7.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馬賽人是一個獨特的民族,下列關于馬賽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馬賽人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②在馬賽人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③馬賽人長期定居在一個地方放牧,機械化程度較高④馬賽牧民每年大多循著一定線路遷移,過著“逐水革而居”的生活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下列四種氣候類型中,澳大利亞沒有的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寒帶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亞熱帶濕潤氣候9.小強同學計劃7月下旬去澳大利亞旅游,下面是小強查詢到的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其中錯誤的是( )A.是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B.旅游期間正值澳大利亞的冬季C.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D.首都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10.讀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國家的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11.生活在非洲熱帶草原的馬賽人過著游牧的生活,決定馬賽人生產、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的時空年際變化B.地形對馬賽人生活的影響C.土壤的貧瘠影響農作物的種植D.馬賽人為追逐野生動物,謀求自身發展的需要12.多多馬與基塔萊兩地降水期出現的時間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兩地氣候不同 B.兩地海拔不同C.兩地半球位置不同 D.兩地地形不同13.(2018七上·天臺月考)下圖標示的是馬賽人在非洲大陸上遷移的路線,馬賽人遷徙是因為( )A.氣候的時空年際變化 B.地形對馬賽人影響C.馬賽人要追趕野獸 D.土壤對農作物的影響14.讀圖,有關甲、乙兩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首都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海港、工業中心和文化中心B.乙國有北回歸線穿過,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熱帶雨林C.甲國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有許多特有的動物,如袋鼠、鴕鳥等卵生哺乳動物D.甲乙兩國礦產資源豐富,其中乙國有儲量居世界前列且世界少見的優質礦產是鐵礦15.讀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是發展牧羊業的一個有利條件B.絕大部分地區位于亞熱帶和溫帶,草原氣候面積廣大,適于發展牧羊業C.牧羊帶從A→B→C的變化,主要是因為降水量的變化D.養羊業產業化、機械化程度高,所產的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16.關于澳大利亞中部適宜發展養羊業的有利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地處溫帶,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 ②地勢低平③地下水豐富 ④城市、人口分布密集⑤沒有大型野生動物 ⑥牧草優良.A.②③⑤⑥ B.①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17.有關澳大利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B.被稱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C.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D.牧草多,被稱為“綠色金子”18.如圖中的信息最能說明澳大利亞是( )A.天然橡膠的故鄉 B.世界活化石博物館C.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D.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9.讀澳大利亞地圖,從澳大利亞西海岸向東穿越大陸,一直到達東海岸,依次經過的地形類型是( ) A.山地、平原、高原 B.高原、平原、山地C.平原、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平原20.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很發達,主要原因是( )A.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泛,不適合發展種植業B.熱帶雨林氣候面積小,降水不足C.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適合畜牧業發展D.草原氣候分布廣泛,草場資源豐富21.下列關于澳大利亞的說法錯誤的是( )A.因為羊特別多,而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B.因為出口的產品主要為農礦產品等初級產品,所以是一個發展中國家C.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D.出口農產品主要為羊毛、牛肉、小麥22.關于澳大利亞的地形,敘述正確的是( )A.南部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之一B.東部的大分水嶺全長1 5 00米,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30%C.西部高原上沙漠廣布D.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400米23.讀澳大利亞地圖,關于該國家工農業生產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被稱作“騎在牛背上”的國家B.主要農牧產品有羊肉、牛肉和小麥C.服務業一直是主導產業D.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24.(2015七上·嘉興期末)下列幾種搭配能正確體現自然環境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的是( )①“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 ②馬賽牧民“逐水草而居”③“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威尼斯 ④日本“水鄉孕育的城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澳大利亞牧業經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們非常熱愛養羊B.畜牧業的重要性C.羊毛出口一直居世界前列D.先進的科技與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二、材料分析題26.讀《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左圖)和《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圖》(右圖),完成題目。(1)根據氣候分布圖可知,澳大利亞中西部為 氣候,北部為 氣候。東南部為 氣候,氣候特點是 。西南部為 氣候,氣候特點是 。(2)根據《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可知,下列關于澳大利亞氣候分布特點的概括,正確的是( )A.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B.呈半環狀C.是世界上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的國家D.季風氣候顯著(3)對比兩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澳大利亞是如何利用各地的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牧業生產的。27.(2019七上·鄞州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馬賽人是東非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馬賽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線的最南到坦桑尼亞的多多馬(6°10′23″S),最北到肯尼亞的基塔萊(1°01′N)(如下圖),那里分布著廣袤的熱帶草原,干、濕季明顯。近年來,肯尼亞、坦桑尼亞政府在馬賽人游牧區內建立多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并以馬賽人在保護區中過度放牧、對野生動物造成威脅的理由要求其搬離保護區,馬賽人生存環境面臨著巨大壓力。(1)簡述馬賽人游牧區的位置和地形特征。(2)馬賽人5-10月往 遷移,11月—次年4月往 遷移。試分析這樣遷移原因。 (3)近年來,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政府鼓勵馬賽人從事定居農業生產;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馬賽人應該守護原始傳統,堅持游牧生產方式。你贊同哪一種生產方式?闡述你的理由。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西蘭的乳牛業主要集中在北島的北部和西北部。那里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土壤肥沃。除此之外,新西蘭還擁有優良的乳牛品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材料二:乳牛需在繁茂的草場內飼養,活動范圍不是很大,所以新西蘭大多數乳牛場的規模都比較小,牧場的一般面積約為60公頃~70公頃,由單個家庭經營,牧場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完成,有時候也雇傭一兩個幫手。新西蘭現有牧場7 000多個,牧場內廣泛使用機械。牧民們先把乳牛帶進牛奶棚用機械擠奶,然后將牛奶送往附近的奶酪加工廠,制成各種乳制品。(1)從自然(氣候、土壤等)和人文(交通、技術等)兩方面說說新西蘭發展乳牛業的有利條件。(2)新西蘭牧場的規模、生產管理與澳大利亞的牧場相比,有何不同?29.(2018七上·西湖期末)讀日本、澳大利亞兩國簡圖,回答問題。(1)從海陸位置看,日本和澳大利亞最大的共同點是 。(2)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屬于 國家。從圖一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 ,這樣布局是因為 。從圖二可以判斷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特點是 。(3)請你說出這兩個國家除礦產資源以外其他不同點: 。30.(2018七上·嘉興期末)讀澳大利亞地形示意圖和氣候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和所學知識,說出山脈K的名稱,描述澳大利亞地形的特點。(2)根據圖和所學知識,指出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兩種氣候類型的名稱。(3)結合兩圖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特點及其與氣候的關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旱季受信風帶的控制,降水少,因而此時看到的景象是草木枯黃,幾乎見不到動物在此覓食,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為基礎題。2.【答案】A【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與此分不開的是先進的科技。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3.【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的農牧業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但一般是家庭牧場,機械化程度高,各個環節都是靠機械來完成,機械效率很高。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4.【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近2/3的土地屬于干旱地,南回歸線從中間穿過,大部分地區屬于低緯度地帶。該國主要的山脈是大分水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5.【答案】C【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金黃的東非稀樹草原上,走來一隊身披紅色披風、手持木棍的馬賽人。 男人們裹著被稱為“束卡”的紅色披風,手持一頭細一頭粗、用來趕走野生動物的馬賽木棍。 馬賽男人大多喜歡穿紅色的披風,是因為他們認為可以驅趕野生動物,防身并保護牛群。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馬賽人的裝束很顯眼,男人批“束卡”,實際上是紅底黑條的兩塊布,一塊遮羞一塊斜披在一邊的肩上。這種衣著很像一團火,這正是他們所要達到的效果,在野獸遍布的大草原上,這樣“一團火”能有效地驅趕野獸。6.【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7月是濕季,1月是干季。與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不一致,東非高原是地形因素影響。在非洲大陸,熱帶草原的面積大于沙漠的面積。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大。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這里的降水很不均勻,半年多雨,半年少雨。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到了旱季,氣候干燥,滿目枯黃。7.【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馬賽人是一個獨特的民族, 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 ; 在馬賽人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 ; 馬賽牧民每年大多循著一定線路遷移,過著“逐水革而居”的生活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8.【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位于中低緯度,南回歸線從中間穿過,沒有寒帶,更沒有寒帶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9.【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是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旅游期間澳大利亞正值冬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首都是堪培拉,不是悉尼,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是悉尼。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10.【答案】D【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據圖分析, ①山區是安第斯山區,當地人民因地制宜,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 ; ②平原為美國中央大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和玉米; ③大洲是非洲,該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印度洋,土著居民為黑人 ;④國家是澳大利亞,該國的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高度商品化的農牧業和蓬勃發展的工礦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的基礎產業.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很適宜發展農牧業.目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產國和小麥、羊毛輸出國.2000年全國共飼養綿羊1.5億頭,是世界上綿羊最多的國家之一,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11.【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 以畜牧為生的馬賽人是完全的游牧民族,終年成群結隊流動放牧,幾乎全部依靠牲群的肉、血和奶為生。 肯尼亞的馬賽人生活在卡賈多地區,靠近坦桑尼亞邊境,以放牧為生。由于氣溫不斷升高加之降雨越發難以預測,馬賽人保持傳統生活方式的難度越來越大。氣候變化導致他們較以往相比更難找到牧場,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馬賽人,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如今的馬賽人一方面仍然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當地的旅游業中。馬賽人驍勇善獵,按照邏輯,馬賽人生活在草原、叢林中,與野獸為伍,善于捕獵理所當然。但事實上,馬賽人人不僅不狩獵,甚至只是在慶典的時候才吃肉,而且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對自然的崇拜使他們遠離了狩獵 。12.【答案】C【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多多馬與吉塔萊都是熱帶草原氣候,都分為干濕兩季。但是多多馬位于南半球,1月前后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是濕季。基塔萊位于北半球,7月前后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濕季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熱帶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于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全年高溫,且分明顯干季和濕季。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的較長干季。13.【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塞爾遷徙的有關知識。根據圖片降水的變化和遷移路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賽人在非洲大陸上遷移路線,馬賽人遷徙是因為氣候的時空年際變化,因此A項正確;BCD與題意無關。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賽人遷徙原因的理解。14.【答案】D【知識點】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A、2000年,澳大利亞總人口1918萬,大多數居住在東南部沿海的富饒地帶.首都堪培拉,人口20多萬,是全國政治中心.悉尼人口300多萬,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海邊建有著名的悉尼歌劇院.故A不符合題意;B、巴西被赤道與南回歸線穿過,亞馬孫平原西起安第斯山東麓,東到大西洋,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大部分在巴西境內.故B不符合題意;C、澳大利亞是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世界上266種有袋哺乳動物中,有近一半是澳大利亞大陸獨有的,像袋鼠、樹袋熊和袋貍等.目前僅存的兩種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和針鼴,還有珍稀動物鴯鹋等,只在澳大利亞才能找得到.故C不符合題意;D、甲乙兩國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圖中甲是澳大利亞,乙是巴西.15.【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西部高原地勢寬廣平坦,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有利于養羊業的發展;故A不符合題意;澳大利亞絕大部分地區位于亞熱帶和溫帶,草原面積廣大;中部平原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大部分為熱帶,但這里地下水豐富、分布廣泛,在盆地低洼處開鑿深井,地下水可自動流出,因此又稱為“大自流盆地”,自流井水中礦物質含量較高,不宜灌溉農田,但可供牲畜飲用,草場廣布,有利于發展畜牧業;故B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年降水量一般高于1000mm,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年降水量在500﹣1000mm,粗放牧羊帶年降水量為200﹣500mm.因此牧羊帶從A→B→C的變化,主要是因為降水量的變化;C正確;不符合題意;澳大利亞羊業產業化、機械化程度高,所產的羊肉和羊毛70%用于出口;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有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讀圖可得,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其發展的有利條件是該地區人口密集,市場廣闊.16.【答案】A【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地形平坦,草原遼闊;大部分為熱帶,中部大自流盆地的自流井眾多,為牲畜提供了豐富的飲用水;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適合發展養羊業.故選:A.【點評】澳大利亞地勢平坦、開闊、干旱、草原面積廣,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前提條件,曾為英國殖民地,技術發達,是現代化的大牧場,澳大利亞的大自流盆地,提供了豐富的地下水,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7.【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把牧草稱為“綠色金子”的地區是歐洲西部.故選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8.【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圖中所示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豐富,由于礦產資源豐富,澳大利亞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9.【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分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大分水嶺山地,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大陸可明顯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原.20.【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原來沒有羊,18世紀后期,歐洲移民從西班牙第一次帶去29只美利奴綿羊,經過不斷育種改良,加上澳大利亞熱帶草原面積廣大,草場肥美,自流井水適宜羊群飲用,沒有羊的天敵,綿羊在此大量生長和繁殖,使澳大利亞逐步成為世界養羊最多的國家之一,所產羊毛和羊肉大部分出口國際市場.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很適宜發展農牧業.目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產國和小麥、羊毛輸出國.2010年全國共飼養綿羊1.5億頭,是世界上綿羊最多的國家之一,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21.【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A、澳大利亞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故A不符合題意;B、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地廣人稀,經濟發達,屬于發達國家.故B符合題意;C、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這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開發的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故C不符合題意;D、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麥.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22.【答案】C【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大陸自西向東可明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一般海拔200~500米,約占大陸面積的60%,高原上沙漠廣布.中部平原區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25%,平均海拔150米,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中部平原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盆地之一.東部山地北起東北部的約克角半島,南至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的東海岸,是由一系列的狹長山脈、谷地交錯組成的弧形地帶,又稱為大分水嶺地區.大分水嶺全長3000千米,寬150~300千米,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15%.故選:C.【點評】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惟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23.【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故A錯誤;澳大利亞主要農牧業產品是羊毛、牛肉、小麥,故B錯誤;澳大利亞采礦業發達,二戰以后,澳大利亞以工礦業為主,目前服務業已經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稱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故C錯誤;澳大利亞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故D正確.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的服務業發展迅速.目前,服務業已經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稱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24.【答案】A【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非洲草原——傳統牧場;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典型地區生產生活特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是“耕海牧漁”,水鄉孕育的城鎮主要指威尼斯以及中國南方水鄉城鎮,所以④搭配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典型地區生產生活特色的識記。25.【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最主要是其先進的科技與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因為先進的科技保障的澳大利亞牧業的先進效率,保證了其牧業生產的高品質和多產量。人們非常熱愛養羊,畜牧業的重要性,羊毛出口一直居世界前列都是澳大利亞牧業經久不衰的結果,而非原因。【點評】本題掌握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主要原因26.【答案】(1)熱帶沙漠;熱帶草原;溫帶海洋性;冬暖夏涼, 全年降水較多,且各月分配均勻;地中海;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B(3)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當地氣候干燥,草原廣布。因此在中部、西部北部地區發展了粗放牧羊業和粗放牧牛業。東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當地水熱條件較為優越。因此在當地發展編羊與小麥混合經營,以及牛、羊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1)、根據氣候分布圖可知,澳大利亞中西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東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點是冬暖夏涼, 全年降水較多,且各月分配均勻。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根據《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可知,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呈半環狀,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3)、對比兩圖并結合所學知識,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當地氣候干燥,草原廣布。因此在中部、西部北部地區發展了粗放牧羊業和粗放牧牛業。東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當地水熱條件較為優越。因此在當地發展編羊與小麥混合經營,以及牛、羊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點評】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大陸自西向東可以明顯分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脈三大地形區。據圖分析可知,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7.【答案】(1)位置:①赤道穿過游牧區北部;②位于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③位于東非高原的內陸地區。地形特征:①以高原為主,地形較平坦;②地勢東高西低。(2)北;南;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草原一片蔥綠;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馬賽人總是遷徙到草原蔥綠的地區。(3)贊同定居農業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可以減少過度放牧,保護生態環境;②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威脅;③受“水草”資源條件制約小,生產相對穩定等。贊同游牧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充分利用當地氣候、水、草場等自然資源,順應自然規律;②減輕旱季“水草”資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場資源的自然恢復;③能盡可能保持原始生態環境,有利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等。【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1)、馬賽人游牧區的位置:①赤道穿過游牧區北部;②位于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③位于東非高原的內陸地區。地形特征:①以高原為主,地形較平坦;②地勢東高西低。(2)、馬賽人5-10月往北遷移,11月—次年4月往南遷移。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草原一片蔥綠;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馬賽人總是遷徙到草原蔥綠的地區。(3)、贊同定居農業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可以減少過度放牧,保護生態環境;②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威脅;③受“水草”資源條件制約小,生產相對穩定等。贊同游牧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充分利用當地氣候、水、草場等自然資源,順應自然規律;②減輕旱季“水草”資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場資源的自然恢復;③能盡可能保持原始生態環境,有利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等。【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28.【答案】(1)自然條件: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土壤肥沃;人文條件:新西蘭擁有優良的乳牛品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2)新西蘭大多數乳牛場的規模都比較小,由單個家庭經營,牧場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完成,有時候也雇傭一兩個幫手。而澳大利亞牧場規模大,各個環節都使用了現代化的機械。【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 (1)新西蘭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土壤肥沃。 優越的自然條件為新西蘭發展牧業生產提供了可能,是當地乳牛業發展的基礎。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為乳牛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新西蘭牧場的規模、生產管理與澳大利亞的牧場相比都比較小。 新西蘭大多數乳牛場的規模都比較小,牧場的一般面積約為60公頃~70公頃,由單個家庭經營,牧場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完成,有時候也雇傭一兩個幫手。 而澳大利亞牧場規模大,各個環節都使用了現代化的機械。【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29.【答案】(1)四面環海(2)發達;沿海地區;日本的漁業資源豐富,漁業發展需要的配套生產和生活工業也在附近;分布種類多樣(3)日本以漁業為主,澳大利亞發展畜牧業【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1)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日本是個島國,多優良海港。可知兩國的海陸位置共同點是臨海國家。故答案為:四面環海。(2)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屬于發達國家。從圖示中可知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這樣布局是為了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從圖示可知澳大利亞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3)開放性試題,從人口分布、主要產業等回答都可以。故答案為: 日本以漁業為主,澳大利亞發展畜牧業。【點評】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經濟發達,是世界上的強國,但是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對外依賴性較強,所以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便于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30.【答案】(1)大分水嶺;地形以高原盆地(平原)為主,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2)最主要的兩種地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3)地廣人稀。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關系:東部和南部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人口較密集;中西部地區氣候干燥,人口稀少。【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 (1)、根據圖和所學知識,山脈K是大分水嶺,澳大利亞的地形特點是: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東、西高,中部低。西部高原面積廣大,東部是(南北走向的)山脈,中部以平原為主(為大自流盆地)。(2)、根據圖和所學知識,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兩種地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3)、結合兩圖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特點是地廣人稀。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關系:東部和南部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人口較密集;中西部地區氣候干燥,人口稀少。【點評】大分水嶺,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位于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綿延約3000千米,寬約160千米~320千米。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全國的最高點。1 / 1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9 逐水草而居、現代化的牧場一、單選題1.下列描述符合非洲熱帶草原干季特點的是( )A.降水豐沛,植物茂盛B.草原上可見成群的牛羊C.草原上吹濕風D.草原上草木稀疏,一片枯黃,幾乎見不到動物在此覓食【答案】D【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旱季受信風帶的控制,降水少,因而此時看到的景象是草木枯黃,幾乎見不到動物在此覓食,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為基礎題。2.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與此分不開的是( )A.先進的科技 B.優越的自然條件C.大部分為美利奴羊 D.干熱的氣候條件【答案】A【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與此分不開的是先進的科技。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3.關于澳大利亞畜牧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草原平坦遼闊,適合大面積發展畜牧業B.牧業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游牧是他們主要的放牧方式C.飼養的羊數量極多,羊毛產量很高D.牧民在放牧、打草、剪毛等環節上都使用了現代化機械,效率很高【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的農牧業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但一般是家庭牧場,機械化程度高,各個環節都是靠機械來完成,機械效率很高。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4.下列關于澳大利亞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該國近2/3的土地屬于干旱地②該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地帶③阿爾卑斯山是該國最高的山脈④該國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近2/3的土地屬于干旱地,南回歸線從中間穿過,大部分地區屬于低緯度地帶。該國主要的山脈是大分水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5.馬賽男人大多喜歡穿紅色的披風,是因為他們認為( )A.穿著華美,便于在草原上顯露B.可以吸引野生動物C.可以驅趕野生動物,防身并保護牛群D.吸引牛群,便于放牧【答案】C【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金黃的東非稀樹草原上,走來一隊身披紅色披風、手持木棍的馬賽人。 男人們裹著被稱為“束卡”的紅色披風,手持一頭細一頭粗、用來趕走野生動物的馬賽木棍。 馬賽男人大多喜歡穿紅色的披風,是因為他們認為可以驅趕野生動物,防身并保護牛群。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馬賽人的裝束很顯眼,男人批“束卡”,實際上是紅底黑條的兩塊布,一塊遮羞一塊斜披在一邊的肩上。這種衣著很像一團火,這正是他們所要達到的效果,在野獸遍布的大草原上,這樣“一團火”能有效地驅趕野獸。6.關于赤道以北非洲熱帶草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7月為濕季,1月為干季 B.各處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一致C.夏天炎熱干燥,冬天溫和多雨 D.熱帶草原面積僅次于沙漠面積【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7月是濕季,1月是干季。與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不一致,東非高原是地形因素影響。在非洲大陸,熱帶草原的面積大于沙漠的面積。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大。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這里的降水很不均勻,半年多雨,半年少雨。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到了旱季,氣候干燥,滿目枯黃。7.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馬賽人是一個獨特的民族,下列關于馬賽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馬賽人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②在馬賽人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③馬賽人長期定居在一個地方放牧,機械化程度較高④馬賽牧民每年大多循著一定線路遷移,過著“逐水革而居”的生活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馬賽人是一個獨特的民族, 大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 ; 在馬賽人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 ; 馬賽牧民每年大多循著一定線路遷移,過著“逐水革而居”的生活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8.下列四種氣候類型中,澳大利亞沒有的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寒帶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亞熱帶濕潤氣候【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位于中低緯度,南回歸線從中間穿過,沒有寒帶,更沒有寒帶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9.小強同學計劃7月下旬去澳大利亞旅游,下面是小強查詢到的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其中錯誤的是( )A.是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B.旅游期間正值澳大利亞的冬季C.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D.首都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是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旅游期間澳大利亞正值冬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首都是堪培拉,不是悉尼,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是悉尼。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10.讀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國家的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答案】D【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據圖分析, ①山區是安第斯山區,當地人民因地制宜,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 ; ②平原為美國中央大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和玉米; ③大洲是非洲,該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印度洋,土著居民為黑人 ;④國家是澳大利亞,該國的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高度商品化的農牧業和蓬勃發展的工礦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的基礎產業.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很適宜發展農牧業.目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產國和小麥、羊毛輸出國.2000年全國共飼養綿羊1.5億頭,是世界上綿羊最多的國家之一,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11.生活在非洲熱帶草原的馬賽人過著游牧的生活,決定馬賽人生產、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的時空年際變化B.地形對馬賽人生活的影響C.土壤的貧瘠影響農作物的種植D.馬賽人為追逐野生動物,謀求自身發展的需要【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 以畜牧為生的馬賽人是完全的游牧民族,終年成群結隊流動放牧,幾乎全部依靠牲群的肉、血和奶為生。 肯尼亞的馬賽人生活在卡賈多地區,靠近坦桑尼亞邊境,以放牧為生。由于氣溫不斷升高加之降雨越發難以預測,馬賽人保持傳統生活方式的難度越來越大。氣候變化導致他們較以往相比更難找到牧場,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馬賽人,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如今的馬賽人一方面仍然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當地的旅游業中。馬賽人驍勇善獵,按照邏輯,馬賽人生活在草原、叢林中,與野獸為伍,善于捕獵理所當然。但事實上,馬賽人人不僅不狩獵,甚至只是在慶典的時候才吃肉,而且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對自然的崇拜使他們遠離了狩獵 。12.多多馬與基塔萊兩地降水期出現的時間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兩地氣候不同 B.兩地海拔不同C.兩地半球位置不同 D.兩地地形不同【答案】C【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多多馬與吉塔萊都是熱帶草原氣候,都分為干濕兩季。但是多多馬位于南半球,1月前后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是濕季。基塔萊位于北半球,7月前后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濕季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熱帶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于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全年高溫,且分明顯干季和濕季。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的較長干季。13.(2018七上·天臺月考)下圖標示的是馬賽人在非洲大陸上遷移的路線,馬賽人遷徙是因為( )A.氣候的時空年際變化 B.地形對馬賽人影響C.馬賽人要追趕野獸 D.土壤對農作物的影響【答案】A【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塞爾遷徙的有關知識。根據圖片降水的變化和遷移路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賽人在非洲大陸上遷移路線,馬賽人遷徙是因為氣候的時空年際變化,因此A項正確;BCD與題意無關。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賽人遷徙原因的理解。14.讀圖,有關甲、乙兩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首都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海港、工業中心和文化中心B.乙國有北回歸線穿過,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熱帶雨林C.甲國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有許多特有的動物,如袋鼠、鴕鳥等卵生哺乳動物D.甲乙兩國礦產資源豐富,其中乙國有儲量居世界前列且世界少見的優質礦產是鐵礦【答案】D【知識點】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A、2000年,澳大利亞總人口1918萬,大多數居住在東南部沿海的富饒地帶.首都堪培拉,人口20多萬,是全國政治中心.悉尼人口300多萬,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海邊建有著名的悉尼歌劇院.故A不符合題意;B、巴西被赤道與南回歸線穿過,亞馬孫平原西起安第斯山東麓,東到大西洋,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大部分在巴西境內.故B不符合題意;C、澳大利亞是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世界上266種有袋哺乳動物中,有近一半是澳大利亞大陸獨有的,像袋鼠、樹袋熊和袋貍等.目前僅存的兩種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和針鼴,還有珍稀動物鴯鹋等,只在澳大利亞才能找得到.故C不符合題意;D、甲乙兩國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圖中甲是澳大利亞,乙是巴西.15.讀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是發展牧羊業的一個有利條件B.絕大部分地區位于亞熱帶和溫帶,草原氣候面積廣大,適于發展牧羊業C.牧羊帶從A→B→C的變化,主要是因為降水量的變化D.養羊業產業化、機械化程度高,所產的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西部高原地勢寬廣平坦,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有利于養羊業的發展;故A不符合題意;澳大利亞絕大部分地區位于亞熱帶和溫帶,草原面積廣大;中部平原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大部分為熱帶,但這里地下水豐富、分布廣泛,在盆地低洼處開鑿深井,地下水可自動流出,因此又稱為“大自流盆地”,自流井水中礦物質含量較高,不宜灌溉農田,但可供牲畜飲用,草場廣布,有利于發展畜牧業;故B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年降水量一般高于1000mm,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年降水量在500﹣1000mm,粗放牧羊帶年降水量為200﹣500mm.因此牧羊帶從A→B→C的變化,主要是因為降水量的變化;C正確;不符合題意;澳大利亞羊業產業化、機械化程度高,所產的羊肉和羊毛70%用于出口;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有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讀圖可得,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其發展的有利條件是該地區人口密集,市場廣闊.16.關于澳大利亞中部適宜發展養羊業的有利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地處溫帶,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 ②地勢低平③地下水豐富 ④城市、人口分布密集⑤沒有大型野生動物 ⑥牧草優良.A.②③⑤⑥ B.①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答案】A【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地形平坦,草原遼闊;大部分為熱帶,中部大自流盆地的自流井眾多,為牲畜提供了豐富的飲用水;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適合發展養羊業.故選:A.【點評】澳大利亞地勢平坦、開闊、干旱、草原面積廣,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前提條件,曾為英國殖民地,技術發達,是現代化的大牧場,澳大利亞的大自流盆地,提供了豐富的地下水,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7.有關澳大利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B.被稱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C.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D.牧草多,被稱為“綠色金子”【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把牧草稱為“綠色金子”的地區是歐洲西部.故選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8.如圖中的信息最能說明澳大利亞是( )A.天然橡膠的故鄉 B.世界活化石博物館C.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D.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圖中所示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豐富,由于礦產資源豐富,澳大利亞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9.讀澳大利亞地圖,從澳大利亞西海岸向東穿越大陸,一直到達東海岸,依次經過的地形類型是( ) A.山地、平原、高原 B.高原、平原、山地C.平原、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平原【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分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大分水嶺山地,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大陸可明顯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原.20.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很發達,主要原因是( )A.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泛,不適合發展種植業B.熱帶雨林氣候面積小,降水不足C.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適合畜牧業發展D.草原氣候分布廣泛,草場資源豐富【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原來沒有羊,18世紀后期,歐洲移民從西班牙第一次帶去29只美利奴綿羊,經過不斷育種改良,加上澳大利亞熱帶草原面積廣大,草場肥美,自流井水適宜羊群飲用,沒有羊的天敵,綿羊在此大量生長和繁殖,使澳大利亞逐步成為世界養羊最多的國家之一,所產羊毛和羊肉大部分出口國際市場.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很適宜發展農牧業.目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產國和小麥、羊毛輸出國.2010年全國共飼養綿羊1.5億頭,是世界上綿羊最多的國家之一,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21.下列關于澳大利亞的說法錯誤的是( )A.因為羊特別多,而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B.因為出口的產品主要為農礦產品等初級產品,所以是一個發展中國家C.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D.出口農產品主要為羊毛、牛肉、小麥【答案】B【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A、澳大利亞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故A不符合題意;B、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地廣人稀,經濟發達,屬于發達國家.故B符合題意;C、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這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開發的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故C不符合題意;D、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麥.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22.關于澳大利亞的地形,敘述正確的是( )A.南部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之一B.東部的大分水嶺全長1 5 00米,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30%C.西部高原上沙漠廣布D.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400米【答案】C【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大陸自西向東可明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一般海拔200~500米,約占大陸面積的60%,高原上沙漠廣布.中部平原區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25%,平均海拔150米,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中部平原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盆地之一.東部山地北起東北部的約克角半島,南至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的東海岸,是由一系列的狹長山脈、谷地交錯組成的弧形地帶,又稱為大分水嶺地區.大分水嶺全長3000千米,寬150~300千米,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15%.故選:C.【點評】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惟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23.讀澳大利亞地圖,關于該國家工農業生產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被稱作“騎在牛背上”的國家B.主要農牧產品有羊肉、牛肉和小麥C.服務業一直是主導產業D.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故A錯誤;澳大利亞主要農牧業產品是羊毛、牛肉、小麥,故B錯誤;澳大利亞采礦業發達,二戰以后,澳大利亞以工礦業為主,目前服務業已經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稱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故C錯誤;澳大利亞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故D正確.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的服務業發展迅速.目前,服務業已經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稱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24.(2015七上·嘉興期末)下列幾種搭配能正確體現自然環境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的是( )①“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 ②馬賽牧民“逐水草而居”③“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威尼斯 ④日本“水鄉孕育的城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非洲草原——傳統牧場;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典型地區生產生活特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是“耕海牧漁”,水鄉孕育的城鎮主要指威尼斯以及中國南方水鄉城鎮,所以④搭配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典型地區生產生活特色的識記。25.澳大利亞牧業經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們非常熱愛養羊B.畜牧業的重要性C.羊毛出口一直居世界前列D.先進的科技與現代化的農業機械【答案】D【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最主要是其先進的科技與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因為先進的科技保障的澳大利亞牧業的先進效率,保證了其牧業生產的高品質和多產量。人們非常熱愛養羊,畜牧業的重要性,羊毛出口一直居世界前列都是澳大利亞牧業經久不衰的結果,而非原因。【點評】本題掌握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主要原因二、材料分析題26.讀《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左圖)和《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圖》(右圖),完成題目。(1)根據氣候分布圖可知,澳大利亞中西部為 氣候,北部為 氣候。東南部為 氣候,氣候特點是 。西南部為 氣候,氣候特點是 。(2)根據《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可知,下列關于澳大利亞氣候分布特點的概括,正確的是( )A.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B.呈半環狀C.是世界上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的國家D.季風氣候顯著(3)對比兩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澳大利亞是如何利用各地的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牧業生產的。【答案】(1)熱帶沙漠;熱帶草原;溫帶海洋性;冬暖夏涼, 全年降水較多,且各月分配均勻;地中海;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B(3)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當地氣候干燥,草原廣布。因此在中部、西部北部地區發展了粗放牧羊業和粗放牧牛業。東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當地水熱條件較為優越。因此在當地發展編羊與小麥混合經營,以及牛、羊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1)、根據氣候分布圖可知,澳大利亞中西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東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點是冬暖夏涼, 全年降水較多,且各月分配均勻。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根據《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可知,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呈半環狀,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3)、對比兩圖并結合所學知識,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當地氣候干燥,草原廣布。因此在中部、西部北部地區發展了粗放牧羊業和粗放牧牛業。東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當地水熱條件較為優越。因此在當地發展編羊與小麥混合經營,以及牛、羊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點評】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大陸自西向東可以明顯分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脈三大地形區。據圖分析可知,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7.(2019七上·鄞州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馬賽人是東非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馬賽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線的最南到坦桑尼亞的多多馬(6°10′23″S),最北到肯尼亞的基塔萊(1°01′N)(如下圖),那里分布著廣袤的熱帶草原,干、濕季明顯。近年來,肯尼亞、坦桑尼亞政府在馬賽人游牧區內建立多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并以馬賽人在保護區中過度放牧、對野生動物造成威脅的理由要求其搬離保護區,馬賽人生存環境面臨著巨大壓力。(1)簡述馬賽人游牧區的位置和地形特征。(2)馬賽人5-10月往 遷移,11月—次年4月往 遷移。試分析這樣遷移原因。 (3)近年來,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政府鼓勵馬賽人從事定居農業生產;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馬賽人應該守護原始傳統,堅持游牧生產方式。你贊同哪一種生產方式?闡述你的理由。【答案】(1)位置:①赤道穿過游牧區北部;②位于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③位于東非高原的內陸地區。地形特征:①以高原為主,地形較平坦;②地勢東高西低。(2)北;南;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草原一片蔥綠;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馬賽人總是遷徙到草原蔥綠的地區。(3)贊同定居農業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可以減少過度放牧,保護生態環境;②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威脅;③受“水草”資源條件制約小,生產相對穩定等。贊同游牧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充分利用當地氣候、水、草場等自然資源,順應自然規律;②減輕旱季“水草”資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場資源的自然恢復;③能盡可能保持原始生態環境,有利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等。【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1)、馬賽人游牧區的位置:①赤道穿過游牧區北部;②位于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③位于東非高原的內陸地區。地形特征:①以高原為主,地形較平坦;②地勢東高西低。(2)、馬賽人5-10月往北遷移,11月—次年4月往南遷移。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草原一片蔥綠;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馬賽人總是遷徙到草原蔥綠的地區。(3)、贊同定居農業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可以減少過度放牧,保護生態環境;②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威脅;③受“水草”資源條件制約小,生產相對穩定等。贊同游牧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充分利用當地氣候、水、草場等自然資源,順應自然規律;②減輕旱季“水草”資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場資源的自然恢復;③能盡可能保持原始生態環境,有利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等。【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西蘭的乳牛業主要集中在北島的北部和西北部。那里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土壤肥沃。除此之外,新西蘭還擁有優良的乳牛品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材料二:乳牛需在繁茂的草場內飼養,活動范圍不是很大,所以新西蘭大多數乳牛場的規模都比較小,牧場的一般面積約為60公頃~70公頃,由單個家庭經營,牧場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完成,有時候也雇傭一兩個幫手。新西蘭現有牧場7 000多個,牧場內廣泛使用機械。牧民們先把乳牛帶進牛奶棚用機械擠奶,然后將牛奶送往附近的奶酪加工廠,制成各種乳制品。(1)從自然(氣候、土壤等)和人文(交通、技術等)兩方面說說新西蘭發展乳牛業的有利條件。(2)新西蘭牧場的規模、生產管理與澳大利亞的牧場相比,有何不同?【答案】(1)自然條件: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土壤肥沃;人文條件:新西蘭擁有優良的乳牛品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2)新西蘭大多數乳牛場的規模都比較小,由單個家庭經營,牧場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完成,有時候也雇傭一兩個幫手。而澳大利亞牧場規模大,各個環節都使用了現代化的機械。【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 (1)新西蘭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土壤肥沃。 優越的自然條件為新西蘭發展牧業生產提供了可能,是當地乳牛業發展的基礎。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為乳牛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新西蘭牧場的規模、生產管理與澳大利亞的牧場相比都比較小。 新西蘭大多數乳牛場的規模都比較小,牧場的一般面積約為60公頃~70公頃,由單個家庭經營,牧場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完成,有時候也雇傭一兩個幫手。 而澳大利亞牧場規模大,各個環節都使用了現代化的機械。【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29.(2018七上·西湖期末)讀日本、澳大利亞兩國簡圖,回答問題。(1)從海陸位置看,日本和澳大利亞最大的共同點是 。(2)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屬于 國家。從圖一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 ,這樣布局是因為 。從圖二可以判斷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特點是 。(3)請你說出這兩個國家除礦產資源以外其他不同點: 。【答案】(1)四面環海(2)發達;沿海地區;日本的漁業資源豐富,漁業發展需要的配套生產和生活工業也在附近;分布種類多樣(3)日本以漁業為主,澳大利亞發展畜牧業【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1)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日本是個島國,多優良海港。可知兩國的海陸位置共同點是臨海國家。故答案為:四面環海。(2)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屬于發達國家。從圖示中可知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這樣布局是為了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從圖示可知澳大利亞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3)開放性試題,從人口分布、主要產業等回答都可以。故答案為: 日本以漁業為主,澳大利亞發展畜牧業。【點評】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經濟發達,是世界上的強國,但是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對外依賴性較強,所以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便于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30.(2018七上·嘉興期末)讀澳大利亞地形示意圖和氣候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和所學知識,說出山脈K的名稱,描述澳大利亞地形的特點。(2)根據圖和所學知識,指出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兩種氣候類型的名稱。(3)結合兩圖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特點及其與氣候的關系。【答案】(1)大分水嶺;地形以高原盆地(平原)為主,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2)最主要的兩種地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3)地廣人稀。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關系:東部和南部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人口較密集;中西部地區氣候干燥,人口稀少。【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 (1)、根據圖和所學知識,山脈K是大分水嶺,澳大利亞的地形特點是: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東、西高,中部低。西部高原面積廣大,東部是(南北走向的)山脈,中部以平原為主(為大自流盆地)。(2)、根據圖和所學知識,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兩種地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3)、結合兩圖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特點是地廣人稀。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關系:東部和南部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人口較密集;中西部地區氣候干燥,人口稀少。【點評】大分水嶺,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位于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綿延約3000千米,寬約160千米~320千米。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全國的最高點。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9 逐水草而居、現代化的牧場(學生版).docx 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9 逐水草而居、現代化的牧場(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