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鄉村與城市》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七上·平陽月考)社區特色各異,下列描述符合鄉村社區特點的是( )A.高樓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頻繁B.排屋錯落,農民勞作,莊稼遍野蔥綠C.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樂業D.學府多多,人才濟濟,科技成果輝煌【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社區功能【解析】【分析】社區分為鄉村社區和城市社區。鄉村社區的特點是“排屋錯落,農民勞作,莊稼遍野蔥綠”,“高樓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頻繁”、“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樂業”、“學府多多,人才濟濟,科技成果輝煌”是城市社區的特點。故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鄉村社區和城市社區的特點,理解解答即可。2.(2017七上·常山期中)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保護景區的是( )A.在白水帶龍光塔上刻寫“某某于某時到此一游”B.圭峰山風景區提倡登山游客自撿垃圾C.大雁山修建高大的現代建筑物D.商販在叱石風景區設置飲食、燒烤攤點【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進遺產保護立法嚴格遵守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不亂丟垃圾、破壞文物,積極保護文化遺產,制止他人破壞遺產的行為;提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加強宣傳,提高身邊人保護遺產的意識,選項A、C、D都不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的判別。3.(2017七上·湖州期中)下列關于聚落的內容,表述正確的是( )A.平原地區,人口密集,村落規模大,形態成帶狀分布B.一般來說,鄉村聚落是在城市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C.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方式不同D.城市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上海南京路為經濟功能區【答案】C【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平原地區,人口密集,村落規模大,形態成團聚狀分布,A錯誤;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B錯誤;城市和鄉村的不同首先是在于其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而由于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鄉村和城市所呈現出來的景觀才有所不同,C正確;城市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上海南京路為商業功能區,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的理解。4.(2017七上·諸暨期中)下列選項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山地崎嶇 B.水源充足 C.資源豐富 D.交通便利【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形成條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山地崎嶇,增加了地勢落差,不利于生活和居住,因此不利于聚落形。故選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形成條件的識記。5.(2017七上·臺州期中)造成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積的大小C.地形和氣候的差異 D.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原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在景觀上的區別是城市的房屋建筑高樓林立分布密集,鄉村建筑房屋矮小,分布散落。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景觀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勞動生產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原因的識記。6.(2017七上·臺州期中)“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著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這首歌描述的 鄉村聚落類型是( )A.農村 B.牧村 C.漁村 D.林場【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的有關知識。“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著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這首歌描述地區為內蒙古高原,主要以畜牧業為主,鄉村聚落的類型是牧村。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鄉村聚落的理解。7.(2017七上·常山期中)圖中A,B,C,D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圖中看出,A、B、C、D四處聚落中,C處位于兩條河流的交匯處,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發展的理解。8.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差異表現在( )A.人口的職業構成有較大的差異B.鄉村的道路較城市狹窄,錯綜復雜C.功能差別,鄉村功能較為復雜D.人口密度不同,鄉村人口較稠密【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城市聚落考點的理解。鄉村的道路較城市狹窄,線路較為簡單,描述本身也不對因此,B錯誤。城市的功能機多功能于一體,而鄉村的功能較為簡單,因此,C錯誤。城市人口多,密度大,較鄉村城市人口較稠密,因此,D錯誤。城市居民主要從事產業、商業和服務業等行業,職業構成較為復雜,因此,A正確。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要求學生理解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差異。9.(2017七上·常山期中)關于聚落的發展與保護的說法正確的是( )A.隨著社會的發展,聚落的不斷擴大,所有的舊聚落都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B.在城市和鄉村的發展中,所有的舊聚落都保存下來,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C.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各個國家自己的事情,與其他國家無關D.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聚落反應了當時的歷史、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應有選擇的保留,并進行維護。所以ABC處理方式錯誤,D處理方式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理解。10.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壤肥沃、適合耕種 ②地形平坦 ③礦產資源豐富 ④水源充足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形成條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的形成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也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區適宜耕作,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能夠養活較多的人口,也適宜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有利于礦產開發,發展工業生產;充足的水源不僅能為生產、生活提供淡水,還往往成為人們對外聯絡的通道,所以有利于人們的居住,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形成條件的理解。二、綜合題1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a、b、c、d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優先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2)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條件有: 充足, 豐富, 便利, 肥沃, 平坦, 宜人.(3)聚落的形態也各不相同,在平原地區聚集呈 狀,沿著 、 、 等呈 狀.【答案】(1)d(2)水源;資源;交通;土壤;地形;氣候(3)團;公路;河流;沿海;帶【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如圖a、b、c、d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優先發展成為城市的是d.(2)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條件有:水源充足,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氣候宜人.(3)聚落的形態也各不相同,在平原地區聚集呈團狀,沿著公路、河流、沿海等呈帶狀.故答案為:(1)d;(2)水源;資源;交通;土壤;地形;氣候;(3)團;公路;河流;沿海;帶.【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12.如圖為某地區鄉村聚落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有利于B、C、D三聚落發展的共同因素是:靠近 ,利于 和 ;地形以 為主.(2)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地,主要是因為那里地形 ,水源 , 便利.【答案】(1)河流;提供生活用水;交通;平原(2)C;平坦;充足;交通【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有利于B、C、D三聚落發展的共同因素是:靠近河流,利于提供生活用水和交通;地形以平原為主;(2)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先發展為城市的是C地,主要是因為那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故答案為:(1)河流;提供生活用水;交通;平原.(2)C;平坦;充足;交通.【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13.讀聚落素描圖,回答問題。(1)甲圖表示 聚落,居民主要從事 、 、 、畜牧業等;乙圖表示 聚落,這種聚落類型房屋建筑特點是建筑物 而密集。(2)甲圖和乙圖在景觀上的區別有哪些?【答案】(1)鄉村;種植業;林業;漁業;城市;高(2)甲圖房屋低矮,分散;乙圖高樓林業,密集。【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圖表示鄉村聚落聚落,居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畜牧業等;乙圖表示城市聚落,這種聚落類型房屋建筑特點是建筑物高而密集。(2)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圖表示鄉村聚落聚落,房屋低矮,分散;乙圖表示城市聚落,高樓林業,密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識記。1 / 1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鄉村與城市》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七上·平陽月考)社區特色各異,下列描述符合鄉村社區特點的是( )A.高樓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頻繁B.排屋錯落,農民勞作,莊稼遍野蔥綠C.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樂業D.學府多多,人才濟濟,科技成果輝煌2.(2017七上·常山期中)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保護景區的是( )A.在白水帶龍光塔上刻寫“某某于某時到此一游”B.圭峰山風景區提倡登山游客自撿垃圾C.大雁山修建高大的現代建筑物D.商販在叱石風景區設置飲食、燒烤攤點3.(2017七上·湖州期中)下列關于聚落的內容,表述正確的是( )A.平原地區,人口密集,村落規模大,形態成帶狀分布B.一般來說,鄉村聚落是在城市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C.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方式不同D.城市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上海南京路為經濟功能區4.(2017七上·諸暨期中)下列選項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山地崎嶇 B.水源充足 C.資源豐富 D.交通便利5.(2017七上·臺州期中)造成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積的大小C.地形和氣候的差異 D.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6.(2017七上·臺州期中)“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著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這首歌描述的 鄉村聚落類型是( )A.農村 B.牧村 C.漁村 D.林場7.(2017七上·常山期中)圖中A,B,C,D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8.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差異表現在( )A.人口的職業構成有較大的差異B.鄉村的道路較城市狹窄,錯綜復雜C.功能差別,鄉村功能較為復雜D.人口密度不同,鄉村人口較稠密9.(2017七上·常山期中)關于聚落的發展與保護的說法正確的是( )A.隨著社會的發展,聚落的不斷擴大,所有的舊聚落都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B.在城市和鄉村的發展中,所有的舊聚落都保存下來,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C.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各個國家自己的事情,與其他國家無關D.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10.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壤肥沃、適合耕種 ②地形平坦 ③礦產資源豐富 ④水源充足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綜合題1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a、b、c、d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優先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2)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條件有: 充足, 豐富, 便利, 肥沃, 平坦, 宜人.(3)聚落的形態也各不相同,在平原地區聚集呈 狀,沿著 、 、 等呈 狀.12.如圖為某地區鄉村聚落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有利于B、C、D三聚落發展的共同因素是:靠近 ,利于 和 ;地形以 為主.(2)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地,主要是因為那里地形 ,水源 , 便利.13.讀聚落素描圖,回答問題。(1)甲圖表示 聚落,居民主要從事 、 、 、畜牧業等;乙圖表示 聚落,這種聚落類型房屋建筑特點是建筑物 而密集。(2)甲圖和乙圖在景觀上的區別有哪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社區功能【解析】【分析】社區分為鄉村社區和城市社區。鄉村社區的特點是“排屋錯落,農民勞作,莊稼遍野蔥綠”,“高樓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頻繁”、“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樂業”、“學府多多,人才濟濟,科技成果輝煌”是城市社區的特點。故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鄉村社區和城市社區的特點,理解解答即可。2.【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進遺產保護立法嚴格遵守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不亂丟垃圾、破壞文物,積極保護文化遺產,制止他人破壞遺產的行為;提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加強宣傳,提高身邊人保護遺產的意識,選項A、C、D都不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的判別。3.【答案】C【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平原地區,人口密集,村落規模大,形態成團聚狀分布,A錯誤;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B錯誤;城市和鄉村的不同首先是在于其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而由于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鄉村和城市所呈現出來的景觀才有所不同,C正確;城市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上海南京路為商業功能區,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的理解。4.【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形成條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山地崎嶇,增加了地勢落差,不利于生活和居住,因此不利于聚落形。故選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形成條件的識記。5.【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原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在景觀上的區別是城市的房屋建筑高樓林立分布密集,鄉村建筑房屋矮小,分布散落。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景觀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勞動生產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原因的識記。6.【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的有關知識。“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著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這首歌描述地區為內蒙古高原,主要以畜牧業為主,鄉村聚落的類型是牧村。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鄉村聚落的理解。7.【答案】C【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圖中看出,A、B、C、D四處聚落中,C處位于兩條河流的交匯處,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發展的理解。8.【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城市聚落考點的理解。鄉村的道路較城市狹窄,線路較為簡單,描述本身也不對因此,B錯誤。城市的功能機多功能于一體,而鄉村的功能較為簡單,因此,C錯誤。城市人口多,密度大,較鄉村城市人口較稠密,因此,D錯誤。城市居民主要從事產業、商業和服務業等行業,職業構成較為復雜,因此,A正確。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要求學生理解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差異。9.【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聚落反應了當時的歷史、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應有選擇的保留,并進行維護。所以ABC處理方式錯誤,D處理方式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理解。10.【答案】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聚落形成條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的形成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也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區適宜耕作,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能夠養活較多的人口,也適宜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有利于礦產開發,發展工業生產;充足的水源不僅能為生產、生活提供淡水,還往往成為人們對外聯絡的通道,所以有利于人們的居住,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聚落形成條件的理解。11.【答案】(1)d(2)水源;資源;交通;土壤;地形;氣候(3)團;公路;河流;沿海;帶【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如圖a、b、c、d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優先發展成為城市的是d.(2)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條件有:水源充足,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氣候宜人.(3)聚落的形態也各不相同,在平原地區聚集呈團狀,沿著公路、河流、沿海等呈帶狀.故答案為:(1)d;(2)水源;資源;交通;土壤;地形;氣候;(3)團;公路;河流;沿海;帶.【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12.【答案】(1)河流;提供生活用水;交通;平原(2)C;平坦;充足;交通【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有利于B、C、D三聚落發展的共同因素是:靠近河流,利于提供生活用水和交通;地形以平原為主;(2)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先發展為城市的是C地,主要是因為那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故答案為:(1)河流;提供生活用水;交通;平原.(2)C;平坦;充足;交通.【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13.【答案】(1)鄉村;種植業;林業;漁業;城市;高(2)甲圖房屋低矮,分散;乙圖高樓林業,密集。【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圖表示鄉村聚落聚落,居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畜牧業等;乙圖表示城市聚落,這種聚落類型房屋建筑特點是建筑物高而密集。(2)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圖表示鄉村聚落聚落,房屋低矮,分散;乙圖表示城市聚落,高樓林業,密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識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鄉村與城市》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鄉村與城市》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