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2020年中考歷社復習專題14: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單選題1.(2020八上·蕭山期末)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紙屬于( )A.春秋末期 B.西漢早期 C.東漢末期 D.宋代中期2.秦漢時期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九章算術》 B.造紙術C.地動儀 D.《傷寒雜病淪》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的作者是( )A.司馬懿 B.司馬炎 C.司馬昭 D.司馬遷4.下面這組圖是一套醫療體操的局部圖,請問它的發明者是( )A.張仲景 B.黃帝 C.孫思邈 D.華佗5.我國傳統醫學在秦漢時代得到蓬勃發展,其中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基礎的是( )A.《周髀算經》 B.《黃帝內經》C.《傷寒雜病論》 D.針灸術6.(2019八上·衢州期中)我國古代出現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與藝術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的是( )A.楊繼洲 B.華佗 C.李時珍 D.張仲景7.(2019八上·江山期中)東漢時期,我國涌現出眾多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成就,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以下關聯正確的一項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司馬遷——著《九章算術》C.華佗——著《傷寒雜病論》 D.賈思勰——制成“麻沸散”8.關于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B.張仲景著有《黃帝內經》,后世尊稱他為“醫圣”C.華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D.《周髀算經》說明早在3000年前中國人就認識到了勾股定理。9.下圖所示為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其功能是( )A.測定航海方向 B.測定地震方位C.測定時間和節氣 D.測量地球子午線長度10.(2020八上·蕭山期末)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齊民要術》 B.《大唐西域記》C.《金剛經》 D.《論語》11.如圖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駝背上是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的樂舞隊。一人表演胡舞,其余樂工在演奏胡樂樂器。從該文物可以獲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藝術的繁榮狀況 B.農業的發展狀況C.手工業的發展狀況 D.開放的社會局面12.“飛火”的出現,表明唐朝末年( )A.火藥剛剛出現 B.雕版印刷技術出現C.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 D.造紙術發明13.《天工開物》中記載“(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為主,草木灰為輔。消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與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而魄齏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A.造紙術 B.火藥 C.指南針 D.印刷術14.史書記載:“水激輪轉……已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這種工具是( )A.筒車 B.水排 C.提花機 D.轉輪排字盤15.某解舉辦生題為“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圖片展。下圖中應該入選“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下圖是最早出現于什么時期的什么工具( )A.西漢時期耬車 B.東漢時期筒車C.三國時期翻車 D.唐朝時期筒車17.唐朝的詩歌非常的繁榮,至今流傳下來的還有5萬多首,在眾多的詩人中,被稱為詩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18.(2018九下·南潯月考)我國最早把火藥用于軍事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19.象棋中的“炮”,最早寫為“砘”字,而到宋代出現“硯”“炮”兩字并用的現象。此現象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宋代( )A.火藥廣泛用于戰爭 B.發明了火藥C.火藥開始用于戰爭 D.發明了中國象棋20.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用膠泥刻字……火燒令堅……一板印刷,一板已白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與記載相應的選項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華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的發明 D.畢昇發明活字印刷21._________是衢州歷史上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詞人,被譽為北宋詞壇瀟灑派的創始人。( )A.毛滂 B.趙扦 C.楊繼洲 D.余紹宋22.某校學者在講座時用到了下列圖片,該學者講座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中國古代科技 B.中國古代文化C.中國古代政治 D.中國古代經濟23.宋元時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為推動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以下不能論證這一觀點的圖片是( )A. B. C. D.24.《清明上河圖》描繪了都市的街道兩旁,店鋪相接,買賣不絕。當時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是( )A.回族商人在賣葡萄干B.在瓦子戲場人們欣賞雜劇《竇娥冤》C.商人用紙幣做買賣D.黃道婆服裝店門庭若市25.宋朝是一個“前所來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榮的時代”。這種創新和繁榮的表現是( )A.發明雕版印刷術 B.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C.改進造紙術 D.指南針應用于航海26.指南針用于航海事業,最早是在(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朝27.宋代最主要的文學形式是詞,最杰出的詞人有( )①白居易②蘇軾③李白④李清照⑤辛棄疾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②④⑤28.“每當人們在中國義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這觀點的是( )①蔡倫改進造紙術②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③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④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①2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天旅人漂泊異鄉的愁緒。在文學形式上,它屬于( )A.漢賦 B.唐詩 C.宋詞 D.元曲30.英國作家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改變了世界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一個宗教派別.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他說的“這三種東西”不包括( )A.印刷術 B.“麻沸散” C.火藥 D.指南針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我國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是我國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西漢末期,能夠制造出纖維分布均勻、質地比較細白的紙。甘肅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紙。B項西漢早期我國發明了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紙的發明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2.【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幾個世紀后,造紙術傳到朝鮮、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來又經北非傳到歐洲,造紙術的發明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所以說是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科技成就是造紙術。A項《九章算術》是數學成就,不符合題意;B項造紙術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符合題意;C項地動儀是天文學成就,不符合題意;D項《傷寒雜病論》是醫學成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造紙術傳播的影響。需要靈活運用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影響。3.【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D項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史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史記》的相關知識。4.【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題干給出的醫療保健體操是五禽戲,它的發明者是華佗。東漢著名的醫學家華佗擅長外科手術,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他還編制了一套可以強身健體的醫學體操“五禽戲”。ABC三項和題干圖片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華佗發明五禽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華佗的準確識記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華佗的主要貢獻。5.【答案】C【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基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C項《傷寒雜病論》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6.【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D項張仲景被后人尊稱為“醫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仲景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準確識記張仲景被后人尊稱為“醫圣”。學生容易誤選華佗,華佗被稱為神醫。7.【答案】A【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九章算術》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后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東漢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后世尊稱他為“醫圣”; 東漢華佗制成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A項蔡倫——改進造紙術關聯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關聯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時期的科技成就,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準確識記東漢時期的科技成就。8.【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全面闡釋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辯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ACD三項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張仲景著有《黃帝內經》,后世尊稱他為“醫圣”敘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漢科技成就。9.【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這是基礎題,主要考查地動儀的作用,地動儀用于測定地震方位,故答案為B。【點評】考查學生記憶能力,對基礎知識應重點記憶。10.【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已經發明雕版印刷術,最著名的是《金剛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項《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理解與識記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11.【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結合所學知識:唐三彩是唐朝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業發展的高超水平,樂舞隊成員的組成(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反映了唐朝開放的社會特征。ACD三項從題干文物可以獲取,不符合題意;B項農業的發展狀況不能從題干文物可以獲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史實。12.【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火藥的運用。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飛火”的出現,表明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火藥發明運用的識記。13.【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火藥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以硝石、硫磺為主,草木灰為輔。......其出也,人物膺之,魂驚而魄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煉制火藥的方法。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的書籍里,有火藥的配方記載,唐朝末年開始運用于軍事。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火藥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4.【答案】A【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及題干中的“水激輪轉……已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可知這種工具是唐朝時期的灌溉工具筒車。選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題干中的“水激輪轉……已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時期的筒車就是灌溉工具,晝夜不息,勝過人力。15.【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地動儀出現于東漢;曲轅犁出現在唐朝;筒車是唐朝發明的灌溉工具;羅盤針出現在宋朝。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對應圖片為②③。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曲轅犁和筒車。解答本題首先判斷圖片反映的器物出現的時期。16.【答案】D【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材料體現的是唐朝的筒車,D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屬于播種工具,排除。BC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中國古代灌溉工具的準確把握,材料體現的是筒車。17.【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唐朝時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因此他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故B項符合題意,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唐詩的繁榮。解題關鍵是對杜甫的掌握。18.【答案】A【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火藥的有關知識。我國最早把火藥用于軍事是在唐朝。故選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火藥的識記。19.【答案】A【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宋元時期,火藥和火藥武器得到改進,威力更大,并開始廣泛用于軍事戰爭,所以宋代出現“砲”“炮”兩字并用的現象,表明了火藥廣泛用于戰爭。A項火藥廣泛用于戰爭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B項發明火藥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火藥開始用于戰爭是在唐朝,不符合題意;D項發明了中國象棋和題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發明的有關內容,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和材料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四大發明的相關知識。20.【答案】D【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用膠泥刻字……火燒令堅……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操作簡單,更加靈活,提高了印刷速度。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與題干材料記載相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活字印刷術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分析解讀材料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印刷術的發展及畢昇的貢獻。21.【答案】A【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在北宋中后期文壇上,毛滂詩、詞、文俱善,其中數詞的藝術成就最高,是瀟灑派代表人物,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惜分飛》,他的《東唐集》《東唐詞》收入《四庫全書》,被譽為北宋詞壇瀟灑派的創始人。A項毛滂是衢州歷史上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詞人,被譽為北宋詞壇瀟灑派的創始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毛滂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毛滂是衢州歷史上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詞人,被譽為北宋詞壇瀟灑派的創始人。22.【答案】A【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元代的火銃屬于軍事技術,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屬于農業科技方面的著作,紡紗車屬于手工業方面的成就,轉輪排字盤屬于印刷技術方面的創新,因此該學者講座的主題最有可能是中國古代科技。A項中國古代科技最有可能是該學者講座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中國科技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讀懂并分析材料是解題的關鍵。23.【答案】B【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戰國時,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南北的儀器,北宋時,制成指南針并應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并廣泛應用于航海事業。ACD三項都能論證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B項司南出現在戰國時期,不能論證“宋元時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的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元的科技成就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4.【答案】C【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述了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榮景象,體現了北宋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A項回族商人在賣葡萄干,不符合題意,回族是元朝時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B項在瓦子戲場人們欣賞雜劇《竇娥冤》,不符合題意,《竇娥冤》是元朝著名的戲劇家關漢卿的代表作;C項商人用紙幣做買賣最有可能出現,符合題意,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D項黃道婆服裝店門庭若市,不符合題意,元朝時,民間棉紡織能手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和紡織工具,使棉紡織品產量增多,改變了絲、麻、棉的紡織品比例,為棉紡織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有關宋朝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5.【答案】D【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宋朝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榮的時代”。這種創新和繁榮的表現是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發明雕版印刷術在隋唐時期,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上在宋代,改進造紙術在東漢時期。D項指南針應用于航海是這種創新和繁榮的表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宋朝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榮的時代”為依托,考查四大發明的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宋元時期科技文化成就。26.【答案】B【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早在戰國時期,人們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事業,13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B項北宋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指南針的相關知識。27.【答案】D【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成為宋代主要文學形式之一。宋朝最杰出的詞人是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白居易、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故②④⑤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學生要分清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三位詩詞的風格和特點。28.【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科技史料時”,“主要焦點就在宋代。”結合課本所學,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雕版印刷術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北宋中期,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北宋時期,指南針被發明并開始用于航海。大約在南宋初期,指南針開始裝入刻有度數和方位的元盤中,近代稱之為“羅盤針”或“羅盤”。②③項正確,B項符合題意;東漢年間,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們稱這種紙為“蔡侯紙”。①項錯誤,AD兩項不合題意;唐朝的煉丹家們發明了火藥,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④項錯誤,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是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學生要掌握宋朝的科技成就,注意和唐朝的科技成就區分。29.【答案】D【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作品是元代散曲家馬致遠的著名散曲——《天凈沙·秋思》,它描繪了秋天旅人漂泊異鄉的愁緒,形式簡單,坦率真摯,清新淳樸。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所以,在文學形式上,馬致遠的這首作品屬于元曲,D項符合題意;A項是漢朝的文學形式;B項是唐朝的文學形式;C項是宋朝的文學形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元曲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元曲的特點及元曲的代表作品——《竇娥冤》。30.【答案】B【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這是普通題,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知識積累,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的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文學上是印刷術,戰爭上是火藥,航海上是指南針,故而答案為B。【點評】考查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的發明。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2020年中考歷社復習專題14: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單選題1.(2020八上·蕭山期末)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紙屬于( )A.春秋末期 B.西漢早期 C.東漢末期 D.宋代中期【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我國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是我國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西漢末期,能夠制造出纖維分布均勻、質地比較細白的紙。甘肅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紙。B項西漢早期我國發明了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紙的發明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2.秦漢時期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九章算術》 B.造紙術C.地動儀 D.《傷寒雜病淪》【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幾個世紀后,造紙術傳到朝鮮、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來又經北非傳到歐洲,造紙術的發明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所以說是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科技成就是造紙術。A項《九章算術》是數學成就,不符合題意;B項造紙術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符合題意;C項地動儀是天文學成就,不符合題意;D項《傷寒雜病論》是醫學成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造紙術傳播的影響。需要靈活運用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影響。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的作者是( )A.司馬懿 B.司馬炎 C.司馬昭 D.司馬遷【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D項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史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史記》的相關知識。4.下面這組圖是一套醫療體操的局部圖,請問它的發明者是( )A.張仲景 B.黃帝 C.孫思邈 D.華佗【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題干給出的醫療保健體操是五禽戲,它的發明者是華佗。東漢著名的醫學家華佗擅長外科手術,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他還編制了一套可以強身健體的醫學體操“五禽戲”。ABC三項和題干圖片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華佗發明五禽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華佗的準確識記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華佗的主要貢獻。5.我國傳統醫學在秦漢時代得到蓬勃發展,其中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基礎的是( )A.《周髀算經》 B.《黃帝內經》C.《傷寒雜病論》 D.針灸術【答案】C【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基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C項《傷寒雜病論》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6.(2019八上·衢州期中)我國古代出現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與藝術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的是( )A.楊繼洲 B.華佗 C.李時珍 D.張仲景【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D項張仲景被后人尊稱為“醫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仲景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準確識記張仲景被后人尊稱為“醫圣”。學生容易誤選華佗,華佗被稱為神醫。7.(2019八上·江山期中)東漢時期,我國涌現出眾多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成就,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以下關聯正確的一項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司馬遷——著《九章算術》C.華佗——著《傷寒雜病論》 D.賈思勰——制成“麻沸散”【答案】A【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九章算術》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后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東漢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后世尊稱他為“醫圣”; 東漢華佗制成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A項蔡倫——改進造紙術關聯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關聯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時期的科技成就,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準確識記東漢時期的科技成就。8.關于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B.張仲景著有《黃帝內經》,后世尊稱他為“醫圣”C.華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D.《周髀算經》說明早在3000年前中國人就認識到了勾股定理。【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全面闡釋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辯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ACD三項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張仲景著有《黃帝內經》,后世尊稱他為“醫圣”敘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漢科技成就。9.下圖所示為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其功能是( )A.測定航海方向 B.測定地震方位C.測定時間和節氣 D.測量地球子午線長度【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這是基礎題,主要考查地動儀的作用,地動儀用于測定地震方位,故答案為B。【點評】考查學生記憶能力,對基礎知識應重點記憶。10.(2020八上·蕭山期末)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齊民要術》 B.《大唐西域記》C.《金剛經》 D.《論語》【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已經發明雕版印刷術,最著名的是《金剛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項《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理解與識記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11.如圖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駝背上是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的樂舞隊。一人表演胡舞,其余樂工在演奏胡樂樂器。從該文物可以獲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藝術的繁榮狀況 B.農業的發展狀況C.手工業的發展狀況 D.開放的社會局面【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結合所學知識:唐三彩是唐朝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業發展的高超水平,樂舞隊成員的組成(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反映了唐朝開放的社會特征。ACD三項從題干文物可以獲取,不符合題意;B項農業的發展狀況不能從題干文物可以獲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舞俑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史實。12.“飛火”的出現,表明唐朝末年( )A.火藥剛剛出現 B.雕版印刷技術出現C.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 D.造紙術發明【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火藥的運用。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飛火”的出現,表明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火藥發明運用的識記。13.《天工開物》中記載“(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為主,草木灰為輔。消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與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而魄齏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A.造紙術 B.火藥 C.指南針 D.印刷術【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火藥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以硝石、硫磺為主,草木灰為輔。......其出也,人物膺之,魂驚而魄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煉制火藥的方法。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的書籍里,有火藥的配方記載,唐朝末年開始運用于軍事。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火藥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4.史書記載:“水激輪轉……已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這種工具是( )A.筒車 B.水排 C.提花機 D.轉輪排字盤【答案】A【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及題干中的“水激輪轉……已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可知這種工具是唐朝時期的灌溉工具筒車。選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題干中的“水激輪轉……已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時期的筒車就是灌溉工具,晝夜不息,勝過人力。15.某解舉辦生題為“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圖片展。下圖中應該入選“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地動儀出現于東漢;曲轅犁出現在唐朝;筒車是唐朝發明的灌溉工具;羅盤針出現在宋朝。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對應圖片為②③。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曲轅犁和筒車。解答本題首先判斷圖片反映的器物出現的時期。16.下圖是最早出現于什么時期的什么工具( )A.西漢時期耬車 B.東漢時期筒車C.三國時期翻車 D.唐朝時期筒車【答案】D【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材料體現的是唐朝的筒車,D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屬于播種工具,排除。BC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中國古代灌溉工具的準確把握,材料體現的是筒車。17.唐朝的詩歌非常的繁榮,至今流傳下來的還有5萬多首,在眾多的詩人中,被稱為詩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唐朝時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因此他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故B項符合題意,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唐詩的繁榮。解題關鍵是對杜甫的掌握。18.(2018九下·南潯月考)我國最早把火藥用于軍事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答案】A【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火藥的有關知識。我國最早把火藥用于軍事是在唐朝。故選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火藥的識記。19.象棋中的“炮”,最早寫為“砘”字,而到宋代出現“硯”“炮”兩字并用的現象。此現象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宋代( )A.火藥廣泛用于戰爭 B.發明了火藥C.火藥開始用于戰爭 D.發明了中國象棋【答案】A【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宋元時期,火藥和火藥武器得到改進,威力更大,并開始廣泛用于軍事戰爭,所以宋代出現“砲”“炮”兩字并用的現象,表明了火藥廣泛用于戰爭。A項火藥廣泛用于戰爭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B項發明火藥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火藥開始用于戰爭是在唐朝,不符合題意;D項發明了中國象棋和題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發明的有關內容,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和材料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四大發明的相關知識。20.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用膠泥刻字……火燒令堅……一板印刷,一板已白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與記載相應的選項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華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的發明 D.畢昇發明活字印刷【答案】D【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用膠泥刻字……火燒令堅……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操作簡單,更加靈活,提高了印刷速度。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與題干材料記載相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活字印刷術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分析解讀材料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印刷術的發展及畢昇的貢獻。21._________是衢州歷史上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詞人,被譽為北宋詞壇瀟灑派的創始人。( )A.毛滂 B.趙扦 C.楊繼洲 D.余紹宋【答案】A【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在北宋中后期文壇上,毛滂詩、詞、文俱善,其中數詞的藝術成就最高,是瀟灑派代表人物,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惜分飛》,他的《東唐集》《東唐詞》收入《四庫全書》,被譽為北宋詞壇瀟灑派的創始人。A項毛滂是衢州歷史上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詞人,被譽為北宋詞壇瀟灑派的創始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毛滂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毛滂是衢州歷史上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詞人,被譽為北宋詞壇瀟灑派的創始人。22.某校學者在講座時用到了下列圖片,該學者講座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中國古代科技 B.中國古代文化C.中國古代政治 D.中國古代經濟【答案】A【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元代的火銃屬于軍事技術,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屬于農業科技方面的著作,紡紗車屬于手工業方面的成就,轉輪排字盤屬于印刷技術方面的創新,因此該學者講座的主題最有可能是中國古代科技。A項中國古代科技最有可能是該學者講座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中國科技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讀懂并分析材料是解題的關鍵。23.宋元時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為推動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以下不能論證這一觀點的圖片是( )A. B. C. D.【答案】B【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戰國時,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南北的儀器,北宋時,制成指南針并應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并廣泛應用于航海事業。ACD三項都能論證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B項司南出現在戰國時期,不能論證“宋元時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的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元的科技成就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4.《清明上河圖》描繪了都市的街道兩旁,店鋪相接,買賣不絕。當時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是( )A.回族商人在賣葡萄干B.在瓦子戲場人們欣賞雜劇《竇娥冤》C.商人用紙幣做買賣D.黃道婆服裝店門庭若市【答案】C【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述了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榮景象,體現了北宋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A項回族商人在賣葡萄干,不符合題意,回族是元朝時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B項在瓦子戲場人們欣賞雜劇《竇娥冤》,不符合題意,《竇娥冤》是元朝著名的戲劇家關漢卿的代表作;C項商人用紙幣做買賣最有可能出現,符合題意,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D項黃道婆服裝店門庭若市,不符合題意,元朝時,民間棉紡織能手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和紡織工具,使棉紡織品產量增多,改變了絲、麻、棉的紡織品比例,為棉紡織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有關宋朝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5.宋朝是一個“前所來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榮的時代”。這種創新和繁榮的表現是( )A.發明雕版印刷術 B.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C.改進造紙術 D.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答案】D【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宋朝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榮的時代”。這種創新和繁榮的表現是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發明雕版印刷術在隋唐時期,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上在宋代,改進造紙術在東漢時期。D項指南針應用于航海是這種創新和繁榮的表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宋朝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榮的時代”為依托,考查四大發明的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宋元時期科技文化成就。26.指南針用于航海事業,最早是在(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朝【答案】B【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早在戰國時期,人們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事業,13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B項北宋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指南針的相關知識。27.宋代最主要的文學形式是詞,最杰出的詞人有( )①白居易②蘇軾③李白④李清照⑤辛棄疾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②④⑤【答案】D【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成為宋代主要文學形式之一。宋朝最杰出的詞人是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白居易、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故②④⑤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學生要分清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三位詩詞的風格和特點。28.“每當人們在中國義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這觀點的是( )①蔡倫改進造紙術②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③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④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①【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科技史料時”,“主要焦點就在宋代。”結合課本所學,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雕版印刷術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北宋中期,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北宋時期,指南針被發明并開始用于航海。大約在南宋初期,指南針開始裝入刻有度數和方位的元盤中,近代稱之為“羅盤針”或“羅盤”。②③項正確,B項符合題意;東漢年間,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們稱這種紙為“蔡侯紙”。①項錯誤,AD兩項不合題意;唐朝的煉丹家們發明了火藥,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④項錯誤,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是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學生要掌握宋朝的科技成就,注意和唐朝的科技成就區分。2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天旅人漂泊異鄉的愁緒。在文學形式上,它屬于( )A.漢賦 B.唐詩 C.宋詞 D.元曲【答案】D【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作品是元代散曲家馬致遠的著名散曲——《天凈沙·秋思》,它描繪了秋天旅人漂泊異鄉的愁緒,形式簡單,坦率真摯,清新淳樸。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所以,在文學形式上,馬致遠的這首作品屬于元曲,D項符合題意;A項是漢朝的文學形式;B項是唐朝的文學形式;C項是宋朝的文學形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元曲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元曲的特點及元曲的代表作品——《竇娥冤》。30.英國作家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改變了世界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一個宗教派別.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他說的“這三種東西”不包括( )A.印刷術 B.“麻沸散” C.火藥 D.指南針【答案】B【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這是普通題,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知識積累,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的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文學上是印刷術,戰爭上是火藥,航海上是指南針,故而答案為B。【點評】考查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的發明。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年中考歷社復習專題14: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學生版).docx 2020年中考歷社復習專題14: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