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社八上綜合探究三《探尋絲綢之路》同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社八上綜合探究三《探尋絲綢之路》同步試卷

資源簡介

歷社八上綜合探究三《探尋絲綢之路》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下圖是介紹絲綢之路的一部著作,其中不可能出現的內容是(  )
A.作者在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品嘗西安火鍋
B.作者在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河西走廊瀏覽敦煌莫高窟
C.作者在新疆品嘗鮮美的葡萄和哈密瓜
D.作者在莫斯科觀看二戰紀念館
【答案】D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考查知識點為絲綢之路的路線,陜西西安、甘肅敦煌、新疆都符合題意,但莫斯科并不此路線上,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
2.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去實地探訪古代“絲綢之路”,他們不應該去的是(  )
A.四川省 B.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C.陜西省 D.甘肅省
【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從陜西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天的新疆地區,再到中亞、西亞,再到歐洲。途中經過甘肅天水等地,但不會經過四川,故A符合題意,所以正確答案是A。BCD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但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結合地圖識記絲綢之路的路線,經過的地區。
3.下面示意圖中空缺處應該填入(  )
A.洛陽 B.長安 C.咸陽 D.敦煌
【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西亞、直到歐洲的一條陸路交通線。B項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絲綢之路的起點。
4.(2017八上·柯橋期中)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關于絲綢之路說法正確的是(  )
A.最初開通于唐朝 B.起點在洛陽
C.中轉站是大秦 D.張騫是功臣
【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歐洲的大秦,成為聯結中西方貿易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識記。
5.除中國文化外,曾經在絲綢之路地帶交匯過的人類文化有(  )
①佛教文化 ②印度文化 ③瑪雅文化 ④古臘文化 ⑤波斯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
【點評】
6.2017年5月,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說:“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開辟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促進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人物是(  )
A.蒙恬 B.張騫 C.玄奘 D.鄭和
【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歷史上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重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是張騫。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隨著交往越來越密切,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以及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貢獻的人物—張騫。
7.“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岀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為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作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  )
A.張騫 B.鑒真 C.戚繼光 D.鄭成功
【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開辟的陸上絲綢之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在西漢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開創了絲綢之路。所以,“為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作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張騫,A項符合題意;
B項鑒真是六次東渡日本的高僧;
C項戚繼光率軍英勇作戰,在臺州九戰九捷,先后殲滅倭寇的民族英雄;
D項鄭成功在1662年,率領士兵打敗了盤踞臺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由此可知BCD三項與題干“為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作出突出貢獻”信息不符。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以及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貢獻的人物—張騫。
8.漫長艱險的絲綢之路能得以保持通暢的條件有(  )
①政治條件 ②軍事條件 ③經濟條件 ④宗教文化單一條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絲綢之路考點的理解。在政治方面,漢朝擊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先后設置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西漢政府還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保護商旅往來。在軍事上,修筑長城,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經濟上,西漢在絲綢之路經過的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荒。因此,絲綢之路得以保持暢通的條件有政治、經濟和軍事條件。而絲路沿線宗教多樣,第4項是錯誤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點評】要求學生理解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的條件。
9.絲綢之路之所以通暢的原因包括(  )
①西漢設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事務 ②沿路大規模屯田開墾
③沿途設置眾多軍事設施和驛站 ④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聯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張騫出使西域為打開絲綢之路產生了巨大的作用,為保障路上絲綢之路的暢通,漢朝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設立西域都護府——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立了西域都護,一切維護絲路的工作基本上就由都護府負責了,派駐軍隊,修筑邊防,提供驛站等。
D項①②③④都是絲綢之路之所以通暢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通暢的原因。
10.為保護絲綢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來,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  )
A.安西都護 B.伊犁將軍 C.西域都護 D.駐藏大臣
【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隨著交往越來越密切,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到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自此,新疆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正確答案為C。安西都護是唐朝設立的;伊犁將軍和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立的,三者均與題干“西漢”不符。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域都護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知識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語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俄國西域都護設置的相關史實,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
11.《驛使圖》出土于(  )

A.甘肅武威 B.甘肅嘉峪關 C.新疆羅布泊 D.新疆庫車
【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的識記,以及課本圖片的了解。根據教材記載,可知《驛使圖》出土于甘肅嘉峪關地區。故而答案為B。
【點評】了解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12.下列對“絲綢之路”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加強了漢與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
B.有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C.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一條通道
D.這條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仍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張騫通西域后,絲綢之路開通。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內地與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絲綢之路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漢朝還有海上絲綢之路,路陸絲綢之路不是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C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絲綢之路相關知識的理解識記。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記憶。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
13.德國人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首次用“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古代絲綢之路也被稱為“進步之路”、“友誼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主要說明當時這條東西方要道(  )
A.交通非常發達 B.商品貿易極其繁榮
C.各種文明相互交流 D.名勝古跡眾多
【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漢朝形成的絲綢之路,被稱為“進步之路”、“友誼之路”、“文化之路”,是因為通過這條東西方要道各種文明相互交流,被譽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點,要求準確識記。本題難度適中。
14.2016年是“絲綢之路旅游年”,中文宣傳口號為“漫漫絲綢路,悠悠中國行”;英文宣傳口號為“Explore Beautiful China Along the Silk Road”。“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的橋梁,被稱為流動的“文化運河”。以下不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
A.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 B.中國的冶鐵技術傳到西方
C.中國的絲綢織品轉運歐洲 D.西域的葡萄傳入中國
【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的橋梁,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國的冶鐵技術傳到西方、中國的絲綢織品轉運歐洲和西域的葡萄傳入中國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播的。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和絲綢之路無關。因此,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圖,抓住題干關鍵語句“溝通中西的橋梁”,學會知識遷移,認知和分析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絲綢之路上中西往來的商品及作用,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
15.(2018八上·杭州期中)在絲綢古鎮中,成為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是(  )
A.龜茲 B.酒泉 C.敦煌 D.張掖
【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 在絲綢古鎮中,龜茲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故選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沿線重鎮龜茲的識記。
16.(2018八上·杭州期中)下列詩句中所包含的地名,與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沒有關系的是(  )
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B.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D.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答案】D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 “山外山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南宋時期林升的《題臨安邸》。北宋被金滅掉,南宋建立,都城定在臨安,又偏安江南,統治者無心收復失地,這首詩是對南宋統治者不思進取,腐朽墮落的抨擊,D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與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沒有關系。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7.“連接亞歐風物,融匯東西文明”——“一帶一路”勾畫了開放包容、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新藍圖。在古代,絲綢之路是 (  )
A.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 B.唐代商人出海貿易的交通要道
C.連接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D.清朝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外交往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在西漢張騫通西域基礎上,開創了絲綢之路。古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到西亞,再轉運歐洲。“絲綢之路”成為橫穿歐亞的陸上交通要道。故選A。
【點評】準確識記中外交往的有關知識。
18.漢代,“絲綢和香料從其原產地中國和亞洲東南部向西運輸到達中亞、伊朗和羅馬帝國°”這反映了當時(  )
A.中國商人到達過羅馬帝國 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國絲綢
C.絲綢之路溝通東西方貿易 D.陸路貿易取代了海路貿易
【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古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到西亞,再轉運歐洲。“絲綢之路” 溝通東西方貿易,是東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C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19.(2017八上·紹興期中)漢代東西方陸上的商路開辟后,葡萄、胡椒、古羅馬的魔術表演等經此傳入中國,中國的陶瓷、鐵器等商品傳入西方。這表明該路在當時(  )
A.促進了西方工業文明成果在中國的傳播
B.溝通了亞非歐三大洲
C.實現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
【答案】D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中國與西方國家間開展貨物交換和文化交流,所以絲綢之路的作用是,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作用的識記。
二、材料分析題
20.(2018八上·三門期中)為了弘揚中華文化,某中學的同學組織了對“絲綢之路”的探究活動,請你參與進來,并完成相關問題的探討: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漢代的城市街頭就能看到古羅馬的魔術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馬球游戲就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除了絲綢,中國的陶瓷、鐵器、漆器等商品出現在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傳入中國。
材料三: 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1)上圖中所示路線最早開辟于   (朝代),為開通此路線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是   ,此路線上的東西方商品集散地是   
(2)對于右圖中斜線覆蓋的區域,西漢政府保護此路線暢通的機構是什么?該機構設立的有何歷史意義?西漢政府為保障此路線暢通,在經濟上還采取怎樣的措施?
(3)結合材料二,說說絲綢之路被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
【答案】(1)西漢;張騫;龜茲
(2)西域都護府。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西漢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保障糧食自足。
(3)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依據課本知識可知,材料一左圖是絲綢之路的路線示意圖。對開通絲綢之路功勞最大的是張騫。西漢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在西漢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開創了絲綢之路。此路線上的東西方商品集散地是龜茲。
(2)材料一中右圖斜線覆蓋區域是新疆地區,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事務,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3)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可知,正是由于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強了西域各國與西漢的聯系,漢朝與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故答案為:(1)西漢;張騫;龜茲。
(2)西域都護府。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西漢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保障糧食自足。
(3)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21.(2017八上·紹興期中)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閱讀下圖,進一步了解“一帶一路”,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在漢代的城市街頭就能看到古羅馬的魔術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馬球游戲就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中國的絲綢、陶瓷、鐵器、漆器等商品出現在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傳入中國。
(1)讀圖,寫出古代絲綢之路的出發點,最遠到達哪里?
(2)運用史實說明早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對外交往的事件?
(3)根據材料二,說明絲綢之路所產生的作用。
【答案】(1)長安,歐洲大秦(古羅馬)
(2)公元前138年與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大秦,歐洲與西亞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開辟了絲稠之路。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3)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絲綢之路的出發點長安,最遠到達歐洲大秦(古羅馬)。
(2)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漢代對外交往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38年與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大秦,歐洲與西亞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開辟了絲稠之路。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3)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閱讀下列材料:某班擬舉辦一場主題為“尋夢絲綢之路”的專題展,展覽分為三個展區,現邀請你一起參與,完成展區的布置。
展區一:地理篇
展區二:人物篇
展區三:文物篇
展區四:時代篇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予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他說,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1)據展區一,請你將圖1中的A和F補充完整,并指出西亞的安息古國在絲綢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展區二為人物篇,你認為誰最有資格獲得開通絲綢之路最大貢獻獎?為什么?
(3)據展區三,圖2是他們搜集的絲綢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圖片,它們反映了絲綢之路怎樣的作用?
(4)根據展區四的材料,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價值或作用。
【答案】(1)長安、大秦。將中國的絲或絲織品轉運到歐洲。
(2)張騫;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3)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4)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通往中亞、西亞最后到達歐洲,即大秦。故A是長安,F是大秦。其中安息古國起著將中國的絲或絲織品轉運到歐洲的重要作用。(2)結合所學可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來往,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3)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成為溝通歐亞的路上交通道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4)依據材料“他說,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可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價值在于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圖片及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首先讀懂圖片信息,其次看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絲綢之路的開通者、路線、內容及作用,把圖片和材料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和教材中相關的歷史事件有機聯系起來,以此確定答案。
1 / 1歷社八上綜合探究三《探尋絲綢之路》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下圖是介紹絲綢之路的一部著作,其中不可能出現的內容是(  )
A.作者在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品嘗西安火鍋
B.作者在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河西走廊瀏覽敦煌莫高窟
C.作者在新疆品嘗鮮美的葡萄和哈密瓜
D.作者在莫斯科觀看二戰紀念館
2.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去實地探訪古代“絲綢之路”,他們不應該去的是(  )
A.四川省 B.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C.陜西省 D.甘肅省
3.下面示意圖中空缺處應該填入(  )
A.洛陽 B.長安 C.咸陽 D.敦煌
4.(2017八上·柯橋期中)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關于絲綢之路說法正確的是(  )
A.最初開通于唐朝 B.起點在洛陽
C.中轉站是大秦 D.張騫是功臣
5.除中國文化外,曾經在絲綢之路地帶交匯過的人類文化有(  )
①佛教文化 ②印度文化 ③瑪雅文化 ④古臘文化 ⑤波斯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2017年5月,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說:“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開辟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促進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人物是(  )
A.蒙恬 B.張騫 C.玄奘 D.鄭和
7.“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岀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為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作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  )
A.張騫 B.鑒真 C.戚繼光 D.鄭成功
8.漫長艱險的絲綢之路能得以保持通暢的條件有(  )
①政治條件 ②軍事條件 ③經濟條件 ④宗教文化單一條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絲綢之路之所以通暢的原因包括(  )
①西漢設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事務 ②沿路大規模屯田開墾
③沿途設置眾多軍事設施和驛站 ④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聯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為保護絲綢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來,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  )
A.安西都護 B.伊犁將軍 C.西域都護 D.駐藏大臣
11.《驛使圖》出土于(  )

A.甘肅武威 B.甘肅嘉峪關 C.新疆羅布泊 D.新疆庫車
12.下列對“絲綢之路”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加強了漢與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
B.有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C.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一條通道
D.這條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仍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13.德國人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首次用“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古代絲綢之路也被稱為“進步之路”、“友誼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主要說明當時這條東西方要道(  )
A.交通非常發達 B.商品貿易極其繁榮
C.各種文明相互交流 D.名勝古跡眾多
14.2016年是“絲綢之路旅游年”,中文宣傳口號為“漫漫絲綢路,悠悠中國行”;英文宣傳口號為“Explore Beautiful China Along the Silk Road”。“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的橋梁,被稱為流動的“文化運河”。以下不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
A.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 B.中國的冶鐵技術傳到西方
C.中國的絲綢織品轉運歐洲 D.西域的葡萄傳入中國
15.(2018八上·杭州期中)在絲綢古鎮中,成為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是(  )
A.龜茲 B.酒泉 C.敦煌 D.張掖
16.(2018八上·杭州期中)下列詩句中所包含的地名,與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沒有關系的是(  )
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B.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D.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7.“連接亞歐風物,融匯東西文明”——“一帶一路”勾畫了開放包容、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新藍圖。在古代,絲綢之路是 (  )
A.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 B.唐代商人出海貿易的交通要道
C.連接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D.清朝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18.漢代,“絲綢和香料從其原產地中國和亞洲東南部向西運輸到達中亞、伊朗和羅馬帝國°”這反映了當時(  )
A.中國商人到達過羅馬帝國 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國絲綢
C.絲綢之路溝通東西方貿易 D.陸路貿易取代了海路貿易
19.(2017八上·紹興期中)漢代東西方陸上的商路開辟后,葡萄、胡椒、古羅馬的魔術表演等經此傳入中國,中國的陶瓷、鐵器等商品傳入西方。這表明該路在當時(  )
A.促進了西方工業文明成果在中國的傳播
B.溝通了亞非歐三大洲
C.實現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
二、材料分析題
20.(2018八上·三門期中)為了弘揚中華文化,某中學的同學組織了對“絲綢之路”的探究活動,請你參與進來,并完成相關問題的探討: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漢代的城市街頭就能看到古羅馬的魔術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馬球游戲就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除了絲綢,中國的陶瓷、鐵器、漆器等商品出現在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傳入中國。
材料三: 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1)上圖中所示路線最早開辟于   (朝代),為開通此路線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是   ,此路線上的東西方商品集散地是   
(2)對于右圖中斜線覆蓋的區域,西漢政府保護此路線暢通的機構是什么?該機構設立的有何歷史意義?西漢政府為保障此路線暢通,在經濟上還采取怎樣的措施?
(3)結合材料二,說說絲綢之路被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
21.(2017八上·紹興期中)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閱讀下圖,進一步了解“一帶一路”,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在漢代的城市街頭就能看到古羅馬的魔術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馬球游戲就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中國的絲綢、陶瓷、鐵器、漆器等商品出現在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傳入中國。
(1)讀圖,寫出古代絲綢之路的出發點,最遠到達哪里?
(2)運用史實說明早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對外交往的事件?
(3)根據材料二,說明絲綢之路所產生的作用。
22.閱讀下列材料:某班擬舉辦一場主題為“尋夢絲綢之路”的專題展,展覽分為三個展區,現邀請你一起參與,完成展區的布置。
展區一:地理篇
展區二:人物篇
展區三:文物篇
展區四:時代篇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予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他說,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1)據展區一,請你將圖1中的A和F補充完整,并指出西亞的安息古國在絲綢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展區二為人物篇,你認為誰最有資格獲得開通絲綢之路最大貢獻獎?為什么?
(3)據展區三,圖2是他們搜集的絲綢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圖片,它們反映了絲綢之路怎樣的作用?
(4)根據展區四的材料,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價值或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考查知識點為絲綢之路的路線,陜西西安、甘肅敦煌、新疆都符合題意,但莫斯科并不此路線上,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
2.【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從陜西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天的新疆地區,再到中亞、西亞,再到歐洲。途中經過甘肅天水等地,但不會經過四川,故A符合題意,所以正確答案是A。BCD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但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結合地圖識記絲綢之路的路線,經過的地區。
3.【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西亞、直到歐洲的一條陸路交通線。B項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絲綢之路的起點。
4.【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歐洲的大秦,成為聯結中西方貿易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識記。
5.【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
【點評】
6.【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歷史上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重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是張騫。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隨著交往越來越密切,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以及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貢獻的人物—張騫。
7.【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開辟的陸上絲綢之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在西漢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開創了絲綢之路。所以,“為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作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張騫,A項符合題意;
B項鑒真是六次東渡日本的高僧;
C項戚繼光率軍英勇作戰,在臺州九戰九捷,先后殲滅倭寇的民族英雄;
D項鄭成功在1662年,率領士兵打敗了盤踞臺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由此可知BCD三項與題干“為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作出突出貢獻”信息不符。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以及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貢獻的人物—張騫。
8.【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絲綢之路考點的理解。在政治方面,漢朝擊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先后設置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西漢政府還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保護商旅往來。在軍事上,修筑長城,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經濟上,西漢在絲綢之路經過的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荒。因此,絲綢之路得以保持暢通的條件有政治、經濟和軍事條件。而絲路沿線宗教多樣,第4項是錯誤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點評】要求學生理解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的條件。
9.【答案】D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張騫出使西域為打開絲綢之路產生了巨大的作用,為保障路上絲綢之路的暢通,漢朝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設立西域都護府——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立了西域都護,一切維護絲路的工作基本上就由都護府負責了,派駐軍隊,修筑邊防,提供驛站等。
D項①②③④都是絲綢之路之所以通暢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通暢的原因。
10.【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隨著交往越來越密切,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到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自此,新疆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正確答案為C。安西都護是唐朝設立的;伊犁將軍和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立的,三者均與題干“西漢”不符。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域都護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知識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語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俄國西域都護設置的相關史實,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
11.【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的識記,以及課本圖片的了解。根據教材記載,可知《驛使圖》出土于甘肅嘉峪關地區。故而答案為B。
【點評】了解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12.【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張騫通西域后,絲綢之路開通。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內地與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絲綢之路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漢朝還有海上絲綢之路,路陸絲綢之路不是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C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絲綢之路相關知識的理解識記。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記憶。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要學生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以此排除其它選項最終確定答案。
13.【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漢朝形成的絲綢之路,被稱為“進步之路”、“友誼之路”、“文化之路”,是因為通過這條東西方要道各種文明相互交流,被譽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點,要求準確識記。本題難度適中。
14.【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的橋梁,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國的冶鐵技術傳到西方、中國的絲綢織品轉運歐洲和西域的葡萄傳入中國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播的。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和絲綢之路無關。因此,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圖,抓住題干關鍵語句“溝通中西的橋梁”,學會知識遷移,認知和分析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絲綢之路上中西往來的商品及作用,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
15.【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 在絲綢古鎮中,龜茲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故選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沿線重鎮龜茲的識記。
16.【答案】D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 “山外山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南宋時期林升的《題臨安邸》。北宋被金滅掉,南宋建立,都城定在臨安,又偏安江南,統治者無心收復失地,這首詩是對南宋統治者不思進取,腐朽墮落的抨擊,D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與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沒有關系。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7.【答案】A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外交往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在西漢張騫通西域基礎上,開創了絲綢之路。古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到西亞,再轉運歐洲。“絲綢之路”成為橫穿歐亞的陸上交通要道。故選A。
【點評】準確識記中外交往的有關知識。
18.【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古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到西亞,再轉運歐洲。“絲綢之路” 溝通東西方貿易,是東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C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19.【答案】D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中國與西方國家間開展貨物交換和文化交流,所以絲綢之路的作用是,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作用的識記。
20.【答案】(1)西漢;張騫;龜茲
(2)西域都護府。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西漢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保障糧食自足。
(3)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依據課本知識可知,材料一左圖是絲綢之路的路線示意圖。對開通絲綢之路功勞最大的是張騫。西漢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在西漢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開創了絲綢之路。此路線上的東西方商品集散地是龜茲。
(2)材料一中右圖斜線覆蓋區域是新疆地區,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事務,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3)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可知,正是由于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強了西域各國與西漢的聯系,漢朝與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故答案為:(1)西漢;張騫;龜茲。
(2)西域都護府。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西漢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保障糧食自足。
(3)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21.【答案】(1)長安,歐洲大秦(古羅馬)
(2)公元前138年與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大秦,歐洲與西亞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開辟了絲稠之路。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3)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絲綢之路的出發點長安,最遠到達歐洲大秦(古羅馬)。
(2)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漢代對外交往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38年與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大秦,歐洲與西亞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開辟了絲稠之路。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3)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答案】(1)長安、大秦。將中國的絲或絲織品轉運到歐洲。
(2)張騫;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3)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4)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通往中亞、西亞最后到達歐洲,即大秦。故A是長安,F是大秦。其中安息古國起著將中國的絲或絲織品轉運到歐洲的重要作用。(2)結合所學可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來往,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3)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成為溝通歐亞的路上交通道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4)依據材料“他說,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可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價值在于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圖片及材料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首先讀懂圖片信息,其次看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絲綢之路的開通者、路線、內容及作用,把圖片和材料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和教材中相關的歷史事件有機聯系起來,以此確定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石市| 沙湾县| 舞阳县| 怀柔区| 田林县| 黄龙县| 疏勒县| 水富县| 泸溪县| 辉县市| 青岛市| 石嘴山市| 叙永县| 锡林郭勒盟| 连南| 新乡县| 墨玉县| 太仆寺旗| 道孚县| 安康市| 万全县| 河东区| 榆社县| 巴林左旗| 沂南县| 浦东新区| 锡林浩特市| 潍坊市| 葫芦岛市| 岳西县| 海门市| 昔阳县| 黔南| 邵武市| 石嘴山市| 盐城市| 江陵县| 兴宁市| 工布江达县| 阳城县|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