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四課《開疆拖土與對外交流》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四課《開疆拖土與對外交流》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四課《開疆拖土與對外交流》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2017八上·紹興期中)今新疆地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目前已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新疆最早的是在( ?。?br/>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唐朝
2.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圖所示壁畫反映的是(  )
A.佛教的傳入 B.張騫出使西域
C.西漢諸侯把封地分給其子弟 D.絲綢之路上跋涉的商隊
3.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
A.秦的統一 B.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C.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 D.絲綢之路的開篇
4.西域地區(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開始于(  )
A.西域各國使節回訪長安 B.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C.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 D.東漢政府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
5.(2017八上·臺州期中)河西走廊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推動絲綢之路開辟的重要歷史人物是( ?。?br/>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6.(2017八上·常山期中)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的演講引起熱烈反響。為絲綢之路開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是(  )
A.張騫 B.班超 C.衛青 D.霍去病
7.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向漢朝提出“和親”,符合下列哪種情況(  )
A.漢朝同意和親是被迫的
B.和親對漢朝而言是屈辱的
C.和親是漢朝為了暫時避免匈奴騷擾
D.和親是漢匈民族間的和睦相處
8.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的是( ?。?br/>A.臺灣府的設置 B.駐藏大臣的設置
C.伊犁將軍的設置 D.西域都護府的設置
9.張騫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種傳到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種,哪一種不是從西域傳入的( ?。?br/>A.核桃 B.小麥 C.石榴 D.葡萄
10.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比較順利,主要原因是(  )
A.西域各族政權希望與漢朝友好 B.西域各國希望擺脫匈奴奴役
C.張騫具有冒險和進取精神 D.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
二、材料分析題
11.根據張騫出西域的歷史,回答下列問題。
(1)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受誰的派遣?最遠到達了什么地方?
(2)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3)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義?
(4)張騫歷經千辛萬苦,前后兩次完成出使西域的使命,對促進西域與中原地區的聯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能從張騫身上學到什么精神?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總是覺得:匈奴從中華版圖上消失,是一種巨大的遺憾,這種遺憾就像一塊永不愈合的傷口,時常讓我們感覺到一種疼痛。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賴于這種文化,才能堅持生存和發展下去,而文化的運動與交流,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暫的東方生活中,雖然對中原漢王朝構成了強大的威脅,但在一個民族的成長歷史上,多一些挑戰和競爭,總是十分必要的。
——《懷念匈奴》
材料二:當年“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靜靜躺在高大的封土下。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歷程中,他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驅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萬國之來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為漢朝帶來了勝利的榮耀與和平的曙光。當他發出“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戰爭的間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
材料三:見下圖。
(1)舉例說明匈奴在短暫的東方生活中,對中原漢王朝構成哪些強大的威脅。
(2)秦朝、西漢初年以及漢武帝時期各是如何解決匈奴對中原王朝構成的威脅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績的句子,說說漢武帝為何給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談談你對“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認識。
13.材料分析題
(1)觀察上圖,請將下列地區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中對應的方框內。
A.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區:河西走廊
B.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區:蔥嶺
(2)上圖是我國古代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商道圖。這條商道是在哪個朝代開辟的?它的開辟起了什么作用?
1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古代羅馬人稱中國為“絲國”。穿中國的絲綢衣服,成為古羅馬貴族的社會時尚。公元1世紀左右,在羅馬城的豪華市區,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市場。
請回答:
(1)最早能夠穿上中國絲綢衣服的羅馬人所生活的時期相當于中國的哪一個朝代?
(2)他們能穿著中國華麗的絲綢衣服,最應該感謝的人是誰?
(3)在古代西域,為絲綢貿易提供保護的政府機構是什么?
(4)中國絲綢是通過什么路線運往歐洲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疆歸屬中央政府管轄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到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這也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新疆的開始。故選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疆歸屬中央政府管轄史實的識記。
2.【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結合圖片再現史實的能力。圖為張騫出使西域壁畫,圖中的張騫正向漢武帝告別。故選B。
【點評】掌握張騫出使西域的相關知識。
3.【答案】C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故選C。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西漢王朝設置西域都護的時間是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的設置得益于張騫出使西域。近代史上發生在新疆的史實是左宗棠收復新疆。
4.【答案】C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張騫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這一官職,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新疆成為我國領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選C。
【點評】西域都護的設置需要掌握時間及意義。
5.【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曾經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識記。
6.【答案】A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張騫歷史功績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絲綢之路開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是張騫。張騫通西域,奠定了我國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和開發基礎,后來,西漢設置了西域都護。張騫通西域后,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開始發展起來開通了“絲綢之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張騫歷史功績的識記。
7.【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根據史實,漢武帝時期實施對匈奴大規模的反擊,經過漠北戰役之后,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向漢朝提出和親的請求。宮女昭君自愿前往,元帝就把昭君嫁給了呼韓邪單于?!昂陀H”對漢朝來說,并非被迫也不是屈辱,而是漢匈民族間的和睦相處。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兩大民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故選D項。
【點評】史書記載,昭君和親后,“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說明了漢朝與匈奴和平共處.匈奴人民生活富足.百姓安居樂業. 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使北方出現了幾十年的安定局面。
8.【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域都護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的是西域都護府的適中。故選擇D。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域都護府的了解。
9.【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漢朝和西域交流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張騫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馬,血汗馬等良種馬,葡萄,石榴,苜蓿,核桃等植物傳入中國,漢朝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等也傳入西域,小麥是我國北方勞動人民培植成功的植物,因此,本題選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一條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系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10.【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結合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結果可知,第二次能夠成功,主要是由于漢朝大敗匈奴的緣故。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再認再現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
11.【答案】(1)漢武帝。大月氏(今西亞地區)。
(2)為了聯絡大月氏東西夾擊匈奴。
(3)漢朝和西域各國的友誼從此建吉起來;著名的“絲綢之J各”從此開始出現,大大加強了漢朝和西亞、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
(4)示例:我們能從張騫身上學到什么精神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張騫通西域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漢武帝的派遣,最遠到達大月氏。出使西域的目的是為了聯絡大月氏東西夾擊匈奴。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是漢朝和西域各國的友誼從此建吉起來;著名的“絲綢之J各”從此開始出現,大大加強了漢朝和西亞、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
【點評】本題掌握張騫通西域的相關史實
12.【答案】(1)秦末漢初:匈奴趁中原地區混亂,奪取河套地區;西漢初年,匈奴年年揮師南下,經常威脅到黃河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2)秦朝;派大將蒙恬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并把內地民眾移居到那里墾田成邊,后來又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匈奴。西漢初年: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還要送給甸奴大量谷物和紡織品,并開放邊境進行貿易。漢武帝時期:組織強大的騎兵對匈奴進于大規模反擊,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派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部分匈奴開始西遷。
(3)“他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驅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萬國之來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認識: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原王朝與匈奴關系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匈奴在秦末漢初:匈奴趁中原地區混亂,奪取河套地區;西漢初年,匈奴年年揮師南下,經常威脅到黃河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秦朝;派大將蒙恬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并把內地民眾移居到那里墾田成邊,后來又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匈奴。西漢初年: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還要送給甸奴大量谷物和紡織品,并開放邊境進行貿易。漢武帝時期:組織強大的騎兵對匈奴進于大規模反擊,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派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部分匈奴開始西遷。
【點評】掌握中原王朝與匈奴關系的相關史實
13.【答案】(1)左框B右框A.
(2)它是在漢朝開辟的。
它的開辟溝通了中西交通,促進了中西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朝開疆拓土和對外交流方面的相關知識。漢朝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越過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大秦的商路。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僅是中國聯系東西方的“國道“,也是整個古代中外經濟及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今新疆地區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點評】了解西漢開辟的絲綢之路史實,知道絲綢之路的概況,掌握分析絲綢之路在當時所起到的作用。
14.【答案】(1)漢朝。
(2)張騫。
(3)西域都護府。
(4)“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越過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大秦的商路。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朝對外交流的相關知識。漢朝開辟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越過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大秦的商路。公元前139年,張騫首次從長安出使西域,到達樓蘭、龜茲、于闐等地,其副手更遠至安息國,身毒國等。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僅是中國聯系東西方的“國道“,也是整個古代中外經濟及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今新疆地區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漢宣帝時期,其標志是西域都護的設置,為過往的商旅提供保護。
【點評】了解張騫出使西域及開辟了絲綢之路的史實,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加強對西北的管轄等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四課《開疆拖土與對外交流》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2017八上·紹興期中)今新疆地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目前已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新疆最早的是在( ?。?br/>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唐朝
【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疆歸屬中央政府管轄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到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這也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新疆的開始。故選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疆歸屬中央政府管轄史實的識記。
2.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圖所示壁畫反映的是(  )
A.佛教的傳入 B.張騫出使西域
C.西漢諸侯把封地分給其子弟 D.絲綢之路上跋涉的商隊
【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結合圖片再現史實的能力。圖為張騫出使西域壁畫,圖中的張騫正向漢武帝告別。故選B。
【點評】掌握張騫出使西域的相關知識。
3.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br/>A.秦的統一 B.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C.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 D.絲綢之路的開篇
【答案】C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故選C。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西漢王朝設置西域都護的時間是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的設置得益于張騫出使西域。近代史上發生在新疆的史實是左宗棠收復新疆。
4.西域地區(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開始于(  )
A.西域各國使節回訪長安 B.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C.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 D.東漢政府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
【答案】C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張騫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這一官職,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新疆成為我國領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選C。
【點評】西域都護的設置需要掌握時間及意義。
5.(2017八上·臺州期中)河西走廊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推動絲綢之路開辟的重要歷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曾經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識記。
6.(2017八上·常山期中)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的演講引起熱烈反響。為絲綢之路開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是( ?。?br/>A.張騫 B.班超 C.衛青 D.霍去病
【答案】A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張騫歷史功績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絲綢之路開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是張騫。張騫通西域,奠定了我國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和開發基礎,后來,西漢設置了西域都護。張騫通西域后,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開始發展起來開通了“絲綢之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張騫歷史功績的識記。
7.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向漢朝提出“和親”,符合下列哪種情況(  )
A.漢朝同意和親是被迫的
B.和親對漢朝而言是屈辱的
C.和親是漢朝為了暫時避免匈奴騷擾
D.和親是漢匈民族間的和睦相處
【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根據史實,漢武帝時期實施對匈奴大規模的反擊,經過漠北戰役之后,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向漢朝提出和親的請求。宮女昭君自愿前往,元帝就把昭君嫁給了呼韓邪單于?!昂陀H”對漢朝來說,并非被迫也不是屈辱,而是漢匈民族間的和睦相處。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兩大民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故選D項。
【點評】史書記載,昭君和親后,“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說明了漢朝與匈奴和平共處.匈奴人民生活富足.百姓安居樂業. 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使北方出現了幾十年的安定局面。
8.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的是(  )
A.臺灣府的設置 B.駐藏大臣的設置
C.伊犁將軍的設置 D.西域都護府的設置
【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域都護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的是西域都護府的適中。故選擇D。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域都護府的了解。
9.張騫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種傳到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種,哪一種不是從西域傳入的( ?。?br/>A.核桃 B.小麥 C.石榴 D.葡萄
【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漢朝和西域交流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張騫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馬,血汗馬等良種馬,葡萄,石榴,苜蓿,核桃等植物傳入中國,漢朝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等也傳入西域,小麥是我國北方勞動人民培植成功的植物,因此,本題選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一條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系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10.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比較順利,主要原因是( ?。?br/>A.西域各族政權希望與漢朝友好 B.西域各國希望擺脫匈奴奴役
C.張騫具有冒險和進取精神 D.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
【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結合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結果可知,第二次能夠成功,主要是由于漢朝大敗匈奴的緣故。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再認再現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題
11.根據張騫出西域的歷史,回答下列問題。
(1)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受誰的派遣?最遠到達了什么地方?
(2)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3)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義?
(4)張騫歷經千辛萬苦,前后兩次完成出使西域的使命,對促進西域與中原地區的聯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能從張騫身上學到什么精神?
【答案】(1)漢武帝。大月氏(今西亞地區)。
(2)為了聯絡大月氏東西夾擊匈奴。
(3)漢朝和西域各國的友誼從此建吉起來;著名的“絲綢之J各”從此開始出現,大大加強了漢朝和西亞、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
(4)示例:我們能從張騫身上學到什么精神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張騫通西域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漢武帝的派遣,最遠到達大月氏。出使西域的目的是為了聯絡大月氏東西夾擊匈奴。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是漢朝和西域各國的友誼從此建吉起來;著名的“絲綢之J各”從此開始出現,大大加強了漢朝和西亞、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
【點評】本題掌握張騫通西域的相關史實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總是覺得:匈奴從中華版圖上消失,是一種巨大的遺憾,這種遺憾就像一塊永不愈合的傷口,時常讓我們感覺到一種疼痛。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賴于這種文化,才能堅持生存和發展下去,而文化的運動與交流,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暫的東方生活中,雖然對中原漢王朝構成了強大的威脅,但在一個民族的成長歷史上,多一些挑戰和競爭,總是十分必要的。
——《懷念匈奴》
材料二:當年“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靜靜躺在高大的封土下。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歷程中,他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驅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萬國之來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為漢朝帶來了勝利的榮耀與和平的曙光。當他發出“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戰爭的間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
材料三:見下圖。
(1)舉例說明匈奴在短暫的東方生活中,對中原漢王朝構成哪些強大的威脅。
(2)秦朝、西漢初年以及漢武帝時期各是如何解決匈奴對中原王朝構成的威脅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績的句子,說說漢武帝為何給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談談你對“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認識。
【答案】(1)秦末漢初:匈奴趁中原地區混亂,奪取河套地區;西漢初年,匈奴年年揮師南下,經常威脅到黃河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2)秦朝;派大將蒙恬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并把內地民眾移居到那里墾田成邊,后來又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匈奴。西漢初年: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還要送給甸奴大量谷物和紡織品,并開放邊境進行貿易。漢武帝時期:組織強大的騎兵對匈奴進于大規模反擊,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派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部分匈奴開始西遷。
(3)“他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驅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萬國之來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認識: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原王朝與匈奴關系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匈奴在秦末漢初:匈奴趁中原地區混亂,奪取河套地區;西漢初年,匈奴年年揮師南下,經常威脅到黃河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秦朝;派大將蒙恬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并把內地民眾移居到那里墾田成邊,后來又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匈奴。西漢初年: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還要送給甸奴大量谷物和紡織品,并開放邊境進行貿易。漢武帝時期:組織強大的騎兵對匈奴進于大規模反擊,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派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部分匈奴開始西遷。
【點評】掌握中原王朝與匈奴關系的相關史實
13.材料分析題
(1)觀察上圖,請將下列地區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中對應的方框內。
A.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區:河西走廊
B.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區:蔥嶺
(2)上圖是我國古代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商道圖。這條商道是在哪個朝代開辟的?它的開辟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左框B右框A.
(2)它是在漢朝開辟的。
它的開辟溝通了中西交通,促進了中西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朝開疆拓土和對外交流方面的相關知識。漢朝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越過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大秦的商路。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僅是中國聯系東西方的“國道“,也是整個古代中外經濟及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今新疆地區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點評】了解西漢開辟的絲綢之路史實,知道絲綢之路的概況,掌握分析絲綢之路在當時所起到的作用。
1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古代羅馬人稱中國為“絲國”。穿中國的絲綢衣服,成為古羅馬貴族的社會時尚。公元1世紀左右,在羅馬城的豪華市區,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市場。
請回答:
(1)最早能夠穿上中國絲綢衣服的羅馬人所生活的時期相當于中國的哪一個朝代?
(2)他們能穿著中國華麗的絲綢衣服,最應該感謝的人是誰?
(3)在古代西域,為絲綢貿易提供保護的政府機構是什么?
(4)中國絲綢是通過什么路線運往歐洲的?
【答案】(1)漢朝。
(2)張騫。
(3)西域都護府。
(4)“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越過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大秦的商路。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朝對外交流的相關知識。漢朝開辟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越過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大秦的商路。公元前139年,張騫首次從長安出使西域,到達樓蘭、龜茲、于闐等地,其副手更遠至安息國,身毒國等。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僅是中國聯系東西方的“國道“,也是整個古代中外經濟及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今新疆地區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漢宣帝時期,其標志是西域都護的設置,為過往的商旅提供保護。
【點評】了解張騫出使西域及開辟了絲綢之路的史實,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加強對西北的管轄等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西乡县| 前郭尔| 九台市| 崇义县| 佳木斯市| 丁青县| 赤壁市| 青海省| 大冶市| 沅江市| 黑河市| 富蕴县| 神农架林区| 乐山市| 宁波市| 安康市| 南康市| 商南县| 巴楚县| 和林格尔县| 郸城县| 凌云县| 龙陵县| 南召县| 弥渡县| 连南| 凤山市| 新邵县| 鹿邑县| 吴桥县| 特克斯县| 岗巴县| 石门县| 盘锦市| 会宁县| 田阳县| 佛冈县| 宜良县| 仁化县|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