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日本的大化改新》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日本的大化改新》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日本的大化改新》同步練習
一、大化改新
1.下列關于日本武士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是日本莊園主蓄養的私人武裝力量
②聽命于天皇的國家軍隊
③日本自古就有武士階層
④在日本歷史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2018八上·柯橋期中)大化改新跳躍式地實現了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飛躍,這里“飛躍”的實質是(  )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C.打破了豪強貴族的特權 D.確立了封建社會制度
3.(2018八上·杭州期中)某歷史活動課上場景:同學們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內容涉及遣唐使、孝德天皇、改革等,他們正在探究的主題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
C.伯里克利改革 D.克里斯提尼改革
4.(2018八上·秀洲月考)下列選項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
A.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愈演愈烈
B.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
C.中國隋唐先進的制度
D.社會中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武士階層
5.大化改新使日本向封建社會過渡。其改革在經濟方面的措施是(  )
A.統一度量衡
B.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C.土地收歸國有,并將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D.編制律令,實行天皇制中央集權
6.(2016八上·鄞州期末)模仿和創新相結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體現日本這一特色的是 (  )
A.大化改新 B.《漢謨拉比法典》
C.奴隸制民主政治 D.種姓制度
7.以下有關古代時期日本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大唐王朝高度繁榮,吸引日本
B.日本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皇權旁落
C.六世紀四十年代,孝德天皇進行大化改新
D.遣唐使欲學習中國,使日本強大
8.下列對19世紀中葉以前的日本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封建國家
②實權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
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全國各地出現
④農民和市民不斷起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如果一位生活在唐朝時期的僧人,在649年東渡到達日本,他帶回來的信息中正確的是(  )
A.當時的日本真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B.當時的日本正處在奴隸社會
C.當時的日本正由奴隸主貴族蘇我氏父子專權
D.當時的日本土地已經歸國家所有
10.(2017八上·溫州月考)646年,日本天皇頒布詔書,進行國制改革,即“大化改新”,下列屬于“大化改新”政治內容之一的是(  )
A.實行中央集權 B.實行土地私有
C.學習唐朝文化 D.推行種姓制度
11.(2017八上·臺州期中)那是開始于公元646年的一次國制改革,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外國學習先進的政治經濟體制,建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這次改革在歷史上被稱為(  )
A.大化改新 B.商鞅變法 C.李悝變法 D.管仲改革
12.根據史料探究歷史的真諦是學習歷史的目標之一。日本某博物館收藏有一幅八世紀的日本人書寫的漢字書法作品真跡。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中國的書法藝術得到日本人的喜愛
B.中日文化交流比較密切
C.日本人沒有自己的文字
D.作者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
13.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歷史知識概述準確的是(  )
①蘇我氏父子專權,統治出現危機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鄉隆盛等人,效仿中國隋唐制度進行改革
③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國國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頒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
④實行中央集權
⑤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4.規定建立天皇制封建國家,將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將農民轉為國家公民的是(  )
A.查理·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
二、材料分析題
15.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國弱時,在他們謙卑地對外點頭哈腰,默默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
材料二:公元6世紀下半葉,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節出使中國,全面學習中國先進文化、政治和經濟制度。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內容大部分是對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的模仿。
(1)材料一中日本拜認的第一位老師是誰?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點?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3)該歷史事件對日本有哪些影響?
(4)日本積極向鄰國學習,并自覺地、大規模地引進文化,給我們什么啟示?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六歲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給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約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授田相當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
(1)以上兩則材料所描述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材料一反映了這次改革的哪一歷史背景?
(3)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有何影響?
(4)推動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日本因為善于學習而躋身世界強國之列,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17.閱讀下面中日關系演變的相關信息,回答問題。
(1)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進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寫出這次改革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
(2)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都處于內外交困的境地。日本通過什么改革由弱變強?中國地主階級掀起的自救運動是什么?
(3)19世紀90年代,日本向中國發動的第一次侵略戰爭是什么?結果怎樣?
(4)你認為未來中日兩國關系如何才能健康發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武士的雛形是在日本平安時代律令體制下產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恒武天皇為了鞏固政權而設立的。在平安時代以前,除了奴隸,所有的的壯丁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天皇募兵的對象。直到明治維新,武士都是統治日本社會的支配力量,而他們從體制、職能上看,更類似西方的封建領主和騎士,與一般的亞洲國家存在差異。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日本武士的內容,結合教材,通過課外的日本的歷史知識來了解日本武士的發展。
2.【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
大化改新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并詔書公布改新的內容,律令嚴格劃分良賤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產力,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確立了封建社會制度,實現了日本歷史上的一次飛躍,故D正確。ABC屬于大化改新的內容,不能反映其實質,不符合題意。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影響的理解。
3.【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 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7世紀以來,日本社會矛盾尖銳,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愈演愈烈,一部分貴族和皇室成員在留學生的影響下,主張仿效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645年6月12日以中大兄為首的改新派發動政變,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擁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兼攝政,646年元月,頒發新詔書,進行了大化改新的改革;大化改新百余年后,社會中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武士階層。
ABC三項的內容都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社會中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武士階層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
5.【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向封建社會過渡。其改革在經濟方面的措施是土地收歸國有,并將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6.【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當時中國大唐王朝高度繁榮,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當時到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積極宣揚唐朝制度,挽救統治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實行大化改新。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了解。
7.【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發生于七世紀中葉,所以C表述錯誤。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8.【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9世紀中葉以前的日本還是一個落后的封建國家,實權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產生;但是,幕府的封建統治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深受封建剝削的農民和市民不斷起義。可見,①③與史實不符。
【點評】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9.【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其改革時間為646年,故B、C兩項錯誤。日本是國家名稱,意思是“日出之國”,并非太陽升起的地方,A項錯誤,故選D。
【點評】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10.【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的內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由此可知,A項是政治上的內容;B項是經濟政策,C項是學習的榜樣,D項不是日本的政策,是印度的政策,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11.【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世紀時,日本社會矛盾尖銳,貴族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孝德天皇開始了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發布改革令,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12.【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根據題干“八世紀的日本人書寫的漢字書法作品”這一關鍵信息,可以判斷當時正是中國的大唐時期,日本多次派遣留學生向中國學習,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里交往甚密。所以,A、B、D三項都是正確的。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就創立了自己的文字,C項是錯誤的。
【點評】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13.【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大化改新。①、③、④、⑤項,五六世紀以后,日本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改革勢在 必行。645年,改革派發動政變,鏟除專權貴族蘇我氏父子,擁立孝德天皇,由中大兄皇子等人策劃、領導大化改新,仿效中國隋唐模式,改革日本的土地、賦稅 和徭役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官職世襲,從而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②項,西 鄉隆盛是明治維新年代的日本政治家,與大化改新無關。綜上所述,①③④⑤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點評】掌握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14.【答案】B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大化改新考點的掌握。根據八上《歷史與社會》第41頁提示和,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割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化為公民。改革后,日本成為依靠“律令”實行統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點評】要求學生掌握大化改新的內容。
15.【答案】(1)隋唐時期的中國(或唐朝);日本民族善于學習,長于模仿。
(2)大化改新;①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②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③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
(3)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依靠“律令”實行統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4)一個國家或民族要善于學習其他國家愛或民族的長處和先進文化,并為我所用。(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正視自身不足,善于學習他國先進文化,取長補短;要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做到與時俱進;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結合所學知識, 6世紀到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善于學習,長于模仿的精神品質。
(2)根據所學知識,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詔書,開始效法中國隋唐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所以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產力,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大化改新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頗為先進的管理體制,使日本社會環境穩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也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4)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要積極借鑒外國先進的文明,并結合自身國情,及時果斷地展開改革。
故答案為:(1)隋唐時期的中國(或唐朝);日本民族善于學習,長于模仿。
(2)大化改新;①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②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③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
(3)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依靠“律令”實行統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4)一個國家或民族要善于學習其他國家愛或民族的長處和先進文化,并為我所用。(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正視自身不足,善于學習他國先進文化,取長補短;要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做到與時俱進;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16.【答案】(1)大化改新
(2)當時中國大唐王朝高度繁榮,日本有大量留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實行變革。
(3)經濟;
影響:充分調動了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4)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奴隸制已經不適應當時日本社會發展的要求。
(5)學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并不斷改革創新。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二所描述的事件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內容:在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在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在法律上,701年,日本編訂第一部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
(2)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當時中國大唐王朝高度繁榮,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當時到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積極宣揚唐朝制度,挽救統治危機,實行大化改新。
(3)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大化改新在經濟方面的改革。大化改新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達,商業活躍。
(4)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推動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奴隸制已經不適應當時日本社會發展的要求。
(5)本題考查的是改革創新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學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并不斷改革創新。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7.【答案】(1)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2)明治維新 洋務運動、
(3)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4)走和平發展之路、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交往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進行的重大改革是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都處于內外交困的境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由弱變強。中國地主階級掀起的自救運動是洋務運動。19世紀90年代,日本向中國發動的第一次侵略戰爭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未來中日應該走和平發展之路
【點評】掌握中國交往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日本的大化改新》同步練習
一、大化改新
1.下列關于日本武士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是日本莊園主蓄養的私人武裝力量
②聽命于天皇的國家軍隊
③日本自古就有武士階層
④在日本歷史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武士的雛形是在日本平安時代律令體制下產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恒武天皇為了鞏固政權而設立的。在平安時代以前,除了奴隸,所有的的壯丁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天皇募兵的對象。直到明治維新,武士都是統治日本社會的支配力量,而他們從體制、職能上看,更類似西方的封建領主和騎士,與一般的亞洲國家存在差異。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日本武士的內容,結合教材,通過課外的日本的歷史知識來了解日本武士的發展。
2.(2018八上·柯橋期中)大化改新跳躍式地實現了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飛躍,這里“飛躍”的實質是(  )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C.打破了豪強貴族的特權 D.確立了封建社會制度
【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
大化改新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并詔書公布改新的內容,律令嚴格劃分良賤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產力,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確立了封建社會制度,實現了日本歷史上的一次飛躍,故D正確。ABC屬于大化改新的內容,不能反映其實質,不符合題意。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影響的理解。
3.(2018八上·杭州期中)某歷史活動課上場景:同學們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內容涉及遣唐使、孝德天皇、改革等,他們正在探究的主題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
C.伯里克利改革 D.克里斯提尼改革
【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 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2018八上·秀洲月考)下列選項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
A.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愈演愈烈
B.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
C.中國隋唐先進的制度
D.社會中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武士階層
【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7世紀以來,日本社會矛盾尖銳,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愈演愈烈,一部分貴族和皇室成員在留學生的影響下,主張仿效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645年6月12日以中大兄為首的改新派發動政變,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擁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兼攝政,646年元月,頒發新詔書,進行了大化改新的改革;大化改新百余年后,社會中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武士階層。
ABC三項的內容都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社會中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武士階層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
5.大化改新使日本向封建社會過渡。其改革在經濟方面的措施是(  )
A.統一度量衡
B.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C.土地收歸國有,并將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D.編制律令,實行天皇制中央集權
【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向封建社會過渡。其改革在經濟方面的措施是土地收歸國有,并將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6.(2016八上·鄞州期末)模仿和創新相結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體現日本這一特色的是 (  )
A.大化改新 B.《漢謨拉比法典》
C.奴隸制民主政治 D.種姓制度
【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當時中國大唐王朝高度繁榮,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當時到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積極宣揚唐朝制度,挽救統治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實行大化改新。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了解。
7.以下有關古代時期日本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大唐王朝高度繁榮,吸引日本
B.日本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皇權旁落
C.六世紀四十年代,孝德天皇進行大化改新
D.遣唐使欲學習中國,使日本強大
【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發生于七世紀中葉,所以C表述錯誤。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8.下列對19世紀中葉以前的日本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封建國家
②實權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
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全國各地出現
④農民和市民不斷起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9世紀中葉以前的日本還是一個落后的封建國家,實權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產生;但是,幕府的封建統治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深受封建剝削的農民和市民不斷起義。可見,①③與史實不符。
【點評】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9.如果一位生活在唐朝時期的僧人,在649年東渡到達日本,他帶回來的信息中正確的是(  )
A.當時的日本真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B.當時的日本正處在奴隸社會
C.當時的日本正由奴隸主貴族蘇我氏父子專權
D.當時的日本土地已經歸國家所有
【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其改革時間為646年,故B、C兩項錯誤。日本是國家名稱,意思是“日出之國”,并非太陽升起的地方,A項錯誤,故選D。
【點評】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10.(2017八上·溫州月考)646年,日本天皇頒布詔書,進行國制改革,即“大化改新”,下列屬于“大化改新”政治內容之一的是(  )
A.實行中央集權 B.實行土地私有
C.學習唐朝文化 D.推行種姓制度
【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的內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由此可知,A項是政治上的內容;B項是經濟政策,C項是學習的榜樣,D項不是日本的政策,是印度的政策,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11.(2017八上·臺州期中)那是開始于公元646年的一次國制改革,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外國學習先進的政治經濟體制,建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這次改革在歷史上被稱為(  )
A.大化改新 B.商鞅變法 C.李悝變法 D.管仲改革
【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世紀時,日本社會矛盾尖銳,貴族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孝德天皇開始了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發布改革令,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12.根據史料探究歷史的真諦是學習歷史的目標之一。日本某博物館收藏有一幅八世紀的日本人書寫的漢字書法作品真跡。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中國的書法藝術得到日本人的喜愛
B.中日文化交流比較密切
C.日本人沒有自己的文字
D.作者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
【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根據題干“八世紀的日本人書寫的漢字書法作品”這一關鍵信息,可以判斷當時正是中國的大唐時期,日本多次派遣留學生向中國學習,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里交往甚密。所以,A、B、D三項都是正確的。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就創立了自己的文字,C項是錯誤的。
【點評】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13.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歷史知識概述準確的是(  )
①蘇我氏父子專權,統治出現危機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鄉隆盛等人,效仿中國隋唐制度進行改革
③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國國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頒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
④實行中央集權
⑤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大化改新。①、③、④、⑤項,五六世紀以后,日本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改革勢在 必行。645年,改革派發動政變,鏟除專權貴族蘇我氏父子,擁立孝德天皇,由中大兄皇子等人策劃、領導大化改新,仿效中國隋唐模式,改革日本的土地、賦稅 和徭役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官職世襲,從而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②項,西 鄉隆盛是明治維新年代的日本政治家,與大化改新無關。綜上所述,①③④⑤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點評】掌握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14.規定建立天皇制封建國家,將貴族土地收歸國有,將農民轉為國家公民的是(  )
A.查理·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
【答案】B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大化改新考點的掌握。根據八上《歷史與社會》第41頁提示和,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割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化為公民。改革后,日本成為依靠“律令”實行統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點評】要求學生掌握大化改新的內容。
二、材料分析題
15.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國弱時,在他們謙卑地對外點頭哈腰,默默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
材料二:公元6世紀下半葉,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節出使中國,全面學習中國先進文化、政治和經濟制度。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內容大部分是對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的模仿。
(1)材料一中日本拜認的第一位老師是誰?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點?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3)該歷史事件對日本有哪些影響?
(4)日本積極向鄰國學習,并自覺地、大規模地引進文化,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1)隋唐時期的中國(或唐朝);日本民族善于學習,長于模仿。
(2)大化改新;①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②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③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
(3)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依靠“律令”實行統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4)一個國家或民族要善于學習其他國家愛或民族的長處和先進文化,并為我所用。(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正視自身不足,善于學習他國先進文化,取長補短;要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做到與時俱進;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結合所學知識, 6世紀到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善于學習,長于模仿的精神品質。
(2)根據所學知識,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詔書,開始效法中國隋唐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所以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產力,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大化改新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頗為先進的管理體制,使日本社會環境穩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也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4)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要積極借鑒外國先進的文明,并結合自身國情,及時果斷地展開改革。
故答案為:(1)隋唐時期的中國(或唐朝);日本民族善于學習,長于模仿。
(2)大化改新;①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②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③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
(3)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依靠“律令”實行統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4)一個國家或民族要善于學習其他國家愛或民族的長處和先進文化,并為我所用。(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正視自身不足,善于學習他國先進文化,取長補短;要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做到與時俱進;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六歲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給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約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授田相當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
(1)以上兩則材料所描述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材料一反映了這次改革的哪一歷史背景?
(3)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有何影響?
(4)推動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日本因為善于學習而躋身世界強國之列,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答案】(1)大化改新
(2)當時中國大唐王朝高度繁榮,日本有大量留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實行變革。
(3)經濟;
影響:充分調動了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4)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奴隸制已經不適應當時日本社會發展的要求。
(5)學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并不斷改革創新。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二所描述的事件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內容:在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在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在法律上,701年,日本編訂第一部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
(2)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當時中國大唐王朝高度繁榮,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當時到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積極宣揚唐朝制度,挽救統治危機,實行大化改新。
(3)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大化改新在經濟方面的改革。大化改新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達,商業活躍。
(4)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推動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奴隸制已經不適應當時日本社會發展的要求。
(5)本題考查的是改革創新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學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并不斷改革創新。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7.閱讀下面中日關系演變的相關信息,回答問題。
(1)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進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寫出這次改革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
(2)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都處于內外交困的境地。日本通過什么改革由弱變強?中國地主階級掀起的自救運動是什么?
(3)19世紀90年代,日本向中國發動的第一次侵略戰爭是什么?結果怎樣?
(4)你認為未來中日兩國關系如何才能健康發展?
【答案】(1)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2)明治維新 洋務運動、
(3)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4)走和平發展之路、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交往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進行的重大改革是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都處于內外交困的境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由弱變強。中國地主階級掀起的自救運動是洋務運動。19世紀90年代,日本向中國發動的第一次侵略戰爭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未來中日應該走和平發展之路
【點評】掌握中國交往的相關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庆城县| 儋州市| 乐东| 威海市| 九寨沟县| 孟津县| 璧山县| 贵定县| 蒲江县| 县级市| 凤凰县| 卫辉市| 班戈县| 吉安市| 洪雅县| 庄浪县| 应用必备| 崇阳县| 清涧县| 宝坻区| 道真| 渭源县| 华池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宜宾市| 天柱县| 陇西县| 博湖县| 泸西县| 祁阳县| 抚州市| 南和县| 江门市| 顺平县| 公主岭市| 绵竹市| 甘洛县| 白玉县| 晴隆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