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歷社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經濟大危機下的資本主義世界》同步練習一、經濟大危機1.(2019九上·臺州開學考)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主要原因是( )A.經濟大危機 B.胡佛反危機措施C.羅斯福新政 D.二戰爆發【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1929年到1933年,在美國爆發了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使美國的失業率急劇上升,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A項經濟大危機是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大危機的影響。2.英國史學家湯因比在評價1931年世界形勢時認為,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和不再起作用。這一觀點產生的主要依據是( )A.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動蕩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專政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D.蘇聯兩個“五年計劃”取得重大成就【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 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1931年世界形勢”、“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和不再起作用”,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的股票行業爆發,然后迅速的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動蕩,各國采取措施來緩解經濟危機。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經濟大危機知識點,分析題干,結合教材即可得出答案, 本題難度不大。3.(2017九上·嘉興期中)某校九年級(1)班小張同學,對所學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有關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這場危機具有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強等特點②它直接導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③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政治危機④經濟危機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勢力乘機抬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依據所學,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直接導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無關,②錯誤。①③④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表述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4.下列不屬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特點的是( )A.席卷了整個世界 B.破壞性強C.持續時間長 D.涉及范圍特別廣【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這次經濟危機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特別廣;1929-1933年持續4年,持續時間長;這次經濟大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1/3,國際貿易減少2/3,失業人口達3000萬以上,破壞性大;ABCD都和經濟大危機有關,但A席卷了整個世界是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而不是特點,BCD是經濟大危機的特點。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5.1932年,某政客指出:“世界近兩年來正在倒退,各國---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懼和威脅的態度。”出現這一形勢的主要原因是( )A.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B.嚴重的經濟危機波及世界C.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D.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分世界【答案】B【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根據題干中的時間限定詞 “1932年” "世界倒退,各國---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態度",反映的現象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加劇了大國間的矛盾和沖突;二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是1936年;C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和D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分世界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二、羅斯福新政6.美國總統羅斯福為解決窮人的生存來源問題,采取的提高就業率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頓銀行 B.興辦公共工程C.使工人有權成立工會 D.幫助農民減少糧食產量【答案】B【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大危機;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宣布實行新政,興辦公共工程,解決了窮人的生存來源問題,吸納了大量失業者,提高了就業率。B項興辦公共工程是羅斯福新政采取的提高就業率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7.(2018九上·杭州期中)美國實行“新政”期間,通過一項法令,規定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等。此舉的目的是( )A.保障企業基本利潤 B.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C.促使企業采用高新技術 D.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提到規定行業公平經營的制度,主體是企業,主要目的是避免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該法令并不能絕對保障企業的基本利潤,只是為企業創造了較好的發展環境。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羅斯福推行新政的意義重大。8.20世紀30年代有人在紐約的小學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測驗。結果發現,羅斯福總統最受歡迎,他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的得票數還遠遠落后于他。這主要是因為羅斯福實行的新政( )A.緩解了國內的經濟危機 B.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實力C.體現了自由放任的思想 D.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答案】A【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羅斯福新政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進行的政策,他采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加強對經濟的管理,有效的緩解了危機的危害,BCD都是不正確的,不符合羅斯福新政的意義。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以下關于羅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B.新政使資本主義制度得以調整和鞏固C.新政消除了美國再次發生危機的可能D.新政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但是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造成的,所以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C說法不正確,ABD說法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羅斯福新政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10.1933年,羅斯福總統收到經濟學家凱恩斯的來信:“您已經成為各國力求在現代制度范圍內運用明智試驗以糾正我們社會弊病的人們的委托人。”羅斯福試驗的“明智”之處在于( )A.興建公共工程 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C.引導資本主義企業自由競爭 D.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答案】B【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宣布實行“新政”。 羅斯福新政通過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了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羅斯福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三、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1.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所形成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分別是( )①英國 ②法國 ③德國 ④日本 ⑤意大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依據學過的知識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臺,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在德國形成;1936年,軍部控制的政府上臺,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在德國形成。③④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有關知識的識記。12.歐洲戰爭的策源地是( )A.德國 B.法國 C.意大利 D.日本【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自稱“國家元首”, 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由此可知,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希特勒上臺的影響。13.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是( )A.國會縱火案 B.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C.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 D.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二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與亞洲的日本有關,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日本軍部法西斯上臺,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國會縱火案是德國法西斯專制統治的表現;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形成的是歐洲戰爭策源地。意大利法西斯建立屬于歐洲,與亞洲無關。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14.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過程中,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受到經濟危機嚴重沖擊 ②在巴黎和會上“分贓”不公③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 ④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二戰的相關知識。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主要因素都是受到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使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同時德國人們對凡爾賽和約的痛恨,使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為法西斯勢力的發展提供了土壤。在一戰中德國是戰敗國,所以排除②。正確答案B。【點評】知道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四、材料分析題15.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突然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迅速蔓延全國,然后資本主義國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40%,各國的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1)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2)結合材料說出這次“感冒”的病癥有哪些?(3)從材料中看出這次“感冒”有什么特點?(4)為了治愈這次“感冒”,各個國家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列舉兩國的措施)?【答案】(1)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2)生產能力下降、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3)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4)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和日本:法西斯專政。【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突然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迅速蔓延全國,然后資本主義國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40%,各國的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可知這個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929年,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2)從“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40%,各國的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的材料表述中可以看出這次大危機導致生產能力下降、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3)這次經濟危機具有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的突出特點;(4)面對這次經濟大危機美國采取找應對措施是實行羅斯福新政;而德國和日本采取應對措施是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法西斯專政。故答案為:(1)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2)生產能力下降、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寫出三點即可);(3)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4)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和日本:法西斯專政。【點評】(1)本題考查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2)本題考查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3)本題考查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點;(4)本題考查的面對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各國的應對措施。16.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1932年的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羅斯福當選為總統。面對“大蕭條”現狀,他堅定地認為,這個國家需要進行大膽的、堅持不懈的試驗,如果試驗失敗,就再試行另一種辦法,最重要的是要進行試驗。他果斷地采取了與傳統經濟政策不一樣的方法,推行新政,使美國獲得了新生。材料二:見下圖。(1)材料一中的“大蕭條”是指什么?(2)從整體世界形成的過程分析,為什么這次經濟危機會很快波及整個世界?(3)材料二中的圖二表明羅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來解決失業問題?(4)羅斯福政府采取“與傳統經濟政策不一樣的方法”指的是什么?(5)你同意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獲得了新生”的說法嗎?請說明理由。【答案】(1)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2)20世紀初,整個世.界最終成為一個整體。(3)以工代賑,由國家承建許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業者。(4)國家對經濟的干預。(5)示例一同意。新政使美國渡過了經擠危機,新政中的措施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示例二不同意。新政只是暫時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史實。材料一提到“1932”年,說明大蕭條指的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從整體世界形成的過程分析因為世界最終成為一個整體,所以經濟危機的影響波及世界。羅斯福政府采取了以工代賑,由國家承建許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業者等措施解決失業問題。羅斯福政府采取“與傳統經濟政策不一樣的方法”指的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獲得了新生”的,這話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一方面新政使美國渡過了經擠危機,新政中的措施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另一方面,新政只是暫時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點評】掌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史實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場危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貨幣金融業等行業的危機。材料二:從1929年到1933年,前后歷時五個年頭。材料三: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了40%,資本總額縮減了三分之二。(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次經濟危機的實質。(2)概括這場經濟危機的特點。【答案】(1)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2)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史實。這場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這場經濟危機的特點是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點評】掌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史實1 / 1初中歷社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經濟大危機下的資本主義世界》同步練習一、經濟大危機1.(2019九上·臺州開學考)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主要原因是( )A.經濟大危機 B.胡佛反危機措施C.羅斯福新政 D.二戰爆發2.英國史學家湯因比在評價1931年世界形勢時認為,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和不再起作用。這一觀點產生的主要依據是( )A.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動蕩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專政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D.蘇聯兩個“五年計劃”取得重大成就3.(2017九上·嘉興期中)某校九年級(1)班小張同學,對所學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有關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這場危機具有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強等特點②它直接導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③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政治危機④經濟危機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勢力乘機抬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下列不屬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特點的是( )A.席卷了整個世界 B.破壞性強C.持續時間長 D.涉及范圍特別廣5.1932年,某政客指出:“世界近兩年來正在倒退,各國---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懼和威脅的態度。”出現這一形勢的主要原因是( )A.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B.嚴重的經濟危機波及世界C.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D.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分世界二、羅斯福新政6.美國總統羅斯福為解決窮人的生存來源問題,采取的提高就業率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頓銀行 B.興辦公共工程C.使工人有權成立工會 D.幫助農民減少糧食產量7.(2018九上·杭州期中)美國實行“新政”期間,通過一項法令,規定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等。此舉的目的是( )A.保障企業基本利潤 B.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C.促使企業采用高新技術 D.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8.20世紀30年代有人在紐約的小學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測驗。結果發現,羅斯福總統最受歡迎,他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的得票數還遠遠落后于他。這主要是因為羅斯福實行的新政( )A.緩解了國內的經濟危機 B.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實力C.體現了自由放任的思想 D.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9.以下關于羅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B.新政使資本主義制度得以調整和鞏固C.新政消除了美國再次發生危機的可能D.新政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道路10.1933年,羅斯福總統收到經濟學家凱恩斯的來信:“您已經成為各國力求在現代制度范圍內運用明智試驗以糾正我們社會弊病的人們的委托人。”羅斯福試驗的“明智”之處在于( )A.興建公共工程 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C.引導資本主義企業自由競爭 D.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三、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1.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所形成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分別是( )①英國 ②法國 ③德國 ④日本 ⑤意大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12.歐洲戰爭的策源地是( )A.德國 B.法國 C.意大利 D.日本13.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是( )A.國會縱火案 B.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C.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 D.意大利法西斯建立14.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過程中,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受到經濟危機嚴重沖擊 ②在巴黎和會上“分贓”不公③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 ④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四、材料分析題15.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突然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迅速蔓延全國,然后資本主義國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40%,各國的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1)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2)結合材料說出這次“感冒”的病癥有哪些?(3)從材料中看出這次“感冒”有什么特點?(4)為了治愈這次“感冒”,各個國家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列舉兩國的措施)?16.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1932年的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羅斯福當選為總統。面對“大蕭條”現狀,他堅定地認為,這個國家需要進行大膽的、堅持不懈的試驗,如果試驗失敗,就再試行另一種辦法,最重要的是要進行試驗。他果斷地采取了與傳統經濟政策不一樣的方法,推行新政,使美國獲得了新生。材料二:見下圖。(1)材料一中的“大蕭條”是指什么?(2)從整體世界形成的過程分析,為什么這次經濟危機會很快波及整個世界?(3)材料二中的圖二表明羅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來解決失業問題?(4)羅斯福政府采取“與傳統經濟政策不一樣的方法”指的是什么?(5)你同意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獲得了新生”的說法嗎?請說明理由。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場危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貨幣金融業等行業的危機。材料二:從1929年到1933年,前后歷時五個年頭。材料三: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了40%,資本總額縮減了三分之二。(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次經濟危機的實質。(2)概括這場經濟危機的特點。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1929年到1933年,在美國爆發了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使美國的失業率急劇上升,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A項經濟大危機是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大危機的影響。2.【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 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1931年世界形勢”、“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和不再起作用”,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的股票行業爆發,然后迅速的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動蕩,各國采取措施來緩解經濟危機。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經濟大危機知識點,分析題干,結合教材即可得出答案, 本題難度不大。3.【答案】D【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依據所學,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直接導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無關,②錯誤。①③④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表述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4.【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這次經濟危機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特別廣;1929-1933年持續4年,持續時間長;這次經濟大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1/3,國際貿易減少2/3,失業人口達3000萬以上,破壞性大;ABCD都和經濟大危機有關,但A席卷了整個世界是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而不是特點,BCD是經濟大危機的特點。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5.【答案】B【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根據題干中的時間限定詞 “1932年” "世界倒退,各國---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態度",反映的現象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加劇了大國間的矛盾和沖突;二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是1936年;C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和D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分世界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6.【答案】B【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大危機;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宣布實行新政,興辦公共工程,解決了窮人的生存來源問題,吸納了大量失業者,提高了就業率。B項興辦公共工程是羅斯福新政采取的提高就業率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7.【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提到規定行業公平經營的制度,主體是企業,主要目的是避免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該法令并不能絕對保障企業的基本利潤,只是為企業創造了較好的發展環境。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羅斯福推行新政的意義重大。8.【答案】A【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羅斯福新政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進行的政策,他采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加強對經濟的管理,有效的緩解了危機的危害,BCD都是不正確的,不符合羅斯福新政的意義。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但是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造成的,所以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C說法不正確,ABD說法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羅斯福新政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10.【答案】B【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宣布實行“新政”。 羅斯福新政通過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了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羅斯福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11.【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依據學過的知識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臺,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在德國形成;1936年,軍部控制的政府上臺,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在德國形成。③④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有關知識的識記。12.【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自稱“國家元首”, 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由此可知,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希特勒上臺的影響。13.【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二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與亞洲的日本有關,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日本軍部法西斯上臺,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國會縱火案是德國法西斯專制統治的表現;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形成的是歐洲戰爭策源地。意大利法西斯建立屬于歐洲,與亞洲無關。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14.【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二戰的相關知識。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主要因素都是受到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使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同時德國人們對凡爾賽和約的痛恨,使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為法西斯勢力的發展提供了土壤。在一戰中德國是戰敗國,所以排除②。正確答案B。【點評】知道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15.【答案】(1)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2)生產能力下降、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3)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4)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和日本:法西斯專政。【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突然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迅速蔓延全國,然后資本主義國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40%,各國的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可知這個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929年,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2)從“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40%,各國的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的材料表述中可以看出這次大危機導致生產能力下降、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3)這次經濟危機具有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的突出特點;(4)面對這次經濟大危機美國采取找應對措施是實行羅斯福新政;而德國和日本采取應對措施是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法西斯專政。故答案為:(1)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2)生產能力下降、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寫出三點即可);(3)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4)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和日本:法西斯專政。【點評】(1)本題考查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2)本題考查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3)本題考查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點;(4)本題考查的面對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各國的應對措施。16.【答案】(1)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2)20世紀初,整個世.界最終成為一個整體。(3)以工代賑,由國家承建許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業者。(4)國家對經濟的干預。(5)示例一同意。新政使美國渡過了經擠危機,新政中的措施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示例二不同意。新政只是暫時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史實。材料一提到“1932”年,說明大蕭條指的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從整體世界形成的過程分析因為世界最終成為一個整體,所以經濟危機的影響波及世界。羅斯福政府采取了以工代賑,由國家承建許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業者等措施解決失業問題。羅斯福政府采取“與傳統經濟政策不一樣的方法”指的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獲得了新生”的,這話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一方面新政使美國渡過了經擠危機,新政中的措施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另一方面,新政只是暫時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點評】掌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史實17.【答案】(1)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2)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史實。這場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這場經濟危機的特點是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點評】掌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歷社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經濟大危機下的資本主義世界》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初中歷社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經濟大危機下的資本主義世界》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