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八下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處有:( )①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 ②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黃金為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 B.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 D.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3.(2019八下·余杭期末)15世紀先后出現了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兩大航海壯舉,它們的共同作用是( )A.宣揚中國的國威 B.促進資本的積累C.加強不同地區的聯系 D.加快美洲的發展4.(2019八下·嘉興期中)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航海的目的幾乎相同B.甲的航海規模遠小于乙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D.都使世界的經濟在短時間內有了質的變化5.(2019八下·余杭期中)下面對鄭和下西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B.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C.最遠航行到紅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D.比西歐人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6.(2019八下·余杭期中)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各組關聯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①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疆域的擴大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④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等國的崛起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7.史料記載:“人們給他起個綽號叫“百萬先生”,因為“他開口閉口總是說百萬這個,百萬那個”。他向16世紀中葉的歐洲人提供了有關中國最為全面的資料。”這里的“他”是哪里人( )A.意大利人 B.阿拉伯人 C.古希臘人 D.日本人8.1416年12月28日(永樂十四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在馬六甲修建了鄭和文化館。其中,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圖片展,詳細介紹了鄭和七下西洋的相關歷史。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為此,稱為“寶船”,意為“運寶之船”。據材料可知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一在于( )A.宣揚國威B.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C.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D.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9.“他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到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一時期,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他們”是指誰率領的船隊(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鄭和二、材料分析題10.(2020八下·溫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果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來看,1492年應該可以看作是近現代全方位交流意義的全球化的開始。————白海軍《2049,相信中國》【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航線圖,見圖。【材料三】東南亞某一島嶼的一塊墓碑上刻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當一部落首領)在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擊斃其統帥麥哲倫。同樣在東南亞,為了紀念鄭和,出現了很多以“三寶”(鄭和也稱三寶太監)命名的寺廟、港口和城市。(1)材料一敘述的是哪一航海事件?對應材料二圖中哪一航線?(寫字母)(2)有學者認為,真正的世界歷史應該從1500年前后開始。請結合材料二中的相關史實對此觀點進行分析。(3)請分析材料三中東南亞人民對麥哲倫與鄭和的態度截然不同的原因。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05年是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紀念大會,并把7月11日定位中國的”航海日”。鄭和是舉世聞名的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創舉。開展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和平 睦鄰友好的優良傳統,增強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和平與社會的發展。材料二:1992年,由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共同組織的航隊從西班牙出發,沿著哥倫布當年發現新大陸的航線環球航行,以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請回答下列問題:(1)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西行開辟新航路分別開始于哪一年?(2)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航分別出自什么目的?(3)他們最遠分別到了哪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表現在: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①②說法正確。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說法錯誤,新航路開辟不是和平交往的方式;④都以黃金為目的說法錯誤,鄭和下西洋不是以黃金為目的。A項①②是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史實。2.【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A項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表述錯誤,甲是鄭和于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乙是哥倫布于1492發現了美洲大陸,兩次航海時間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表述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規模大于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航海規模,不符合題意;C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錯誤,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鄭和下西洋沒有使世界走向整體,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先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圖片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主要是讓學生會區別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不同,從中選出正確答案。3.【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的是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哥倫布航海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進程。新航路開辟的積極意義: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使世界開始整體。新航路開辟的消極意義:歐洲的殖民統治給亞、非、拉美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殖民掠奪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后與貧窮;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販賣黑奴等。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所以加強不同地區的聯系是兩者的共同意義。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影響的理解。4.【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 A選項錯誤,因為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紀,并沒有一個多世紀;B選項也錯誤,因為從規模上看鄭和的航海規模要遠遠大于哥倫布的航海規模;D選項也是錯的,因為鄭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來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來往,并不能說他的遠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開始與外界有聯系了.只有C選項是正確的,那就是他們的遠航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 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到達美洲的相關內容,屬于一般難度。5.【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從1405-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人迪亞士(1487年)航海早了半個多世紀。C中的”地中海沿岸不正確。故答案是C。【點評】本題屬于簡單題,再現史實即可。6.【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中鄭和的觀點可以理解為國家的富強離不開對海洋的依靠和利用,但依靠海洋獲取財富和利益的同時,必須應對海洋所帶來的危險。①、②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域指的是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地處大陸內部;絲綢之路指代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同樣位于大陸內部,與海洋無關。故①、②項錯誤。③項,清朝實行海禁政策,嚴禁出海貿易等海上活動,閉關鎖國,造成中國與外界聯系斷裂,最終導致經濟落后于西方各國,符合題中言論觀點。故③項正確。④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歐洲航海家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和利益,不斷探索海洋,進行殖民活動,開拓國際市場,掠奪資源和財富,促進了大西洋沿岸國家的崛起,符合題中言論觀點。故④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應選擇③④,正確答案為C。【點評】本題稍有難度,需要學生結合歷史和地理知識進行思考。7.【答案】A【知識點】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分析】由材料“向16世紀中葉的歐洲人提供了有關中國最為全面的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3世紀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回國后著有《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是A。【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的是馬可·波羅來華的知識。8.【答案】B【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可知,鄭和下西洋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聯系,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9.【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誤認為是亞洲的印度,還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麥哲倫是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航海家,1497一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率航隊到達印度。題文提到“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鄭和是中國明朝的航海家,對于中國船隊在溝通亞非航線方面作出的貢獻,斯塔夫里阿諾斯寫道:“它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達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期間,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直到1445年才抵達佛得角。” 與題對應,故答案選D。【點評】掌握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的相關知識。10.【答案】(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492年”,聯系所學知識,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材料二圖中B航線即是哥倫布航海路線。(2)公元1500年前后,歐洲航海家們開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使世界開始整體。(3)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弘揚國威,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故答案為:(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史實。11.【答案】(1)1405年 1492年(2)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哥倫布遠航: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經濟利益,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下對黃金的狂熱追求。(3)鄭和下西洋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2)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哥倫布遠航的目的為了到東方追求財富。(3)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故答案為:(1)1405年;1492年。(2)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哥倫布遠航: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經濟利益,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下對黃金的狂熱追求。(3)鄭和下西洋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1 / 1歷社八下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處有:( )①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 ②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黃金為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表現在: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①②說法正確。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說法錯誤,新航路開辟不是和平交往的方式;④都以黃金為目的說法錯誤,鄭和下西洋不是以黃金為目的。A項①②是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史實。2.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 B.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 D.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A項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表述錯誤,甲是鄭和于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乙是哥倫布于1492發現了美洲大陸,兩次航海時間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表述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規模大于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航海規模,不符合題意;C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錯誤,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鄭和下西洋沒有使世界走向整體,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先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圖片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主要是讓學生會區別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不同,從中選出正確答案。3.(2019八下·余杭期末)15世紀先后出現了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兩大航海壯舉,它們的共同作用是( )A.宣揚中國的國威 B.促進資本的積累C.加強不同地區的聯系 D.加快美洲的發展【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的是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哥倫布航海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進程。新航路開辟的積極意義: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使世界開始整體。新航路開辟的消極意義:歐洲的殖民統治給亞、非、拉美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殖民掠奪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后與貧窮;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販賣黑奴等。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所以加強不同地區的聯系是兩者的共同意義。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影響的理解。4.(2019八下·嘉興期中)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航海的目的幾乎相同B.甲的航海規模遠小于乙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D.都使世界的經濟在短時間內有了質的變化【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 A選項錯誤,因為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紀,并沒有一個多世紀;B選項也錯誤,因為從規模上看鄭和的航海規模要遠遠大于哥倫布的航海規模;D選項也是錯的,因為鄭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來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來往,并不能說他的遠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開始與外界有聯系了.只有C選項是正確的,那就是他們的遠航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 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到達美洲的相關內容,屬于一般難度。5.(2019八下·余杭期中)下面對鄭和下西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B.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C.最遠航行到紅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D.比西歐人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從1405-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人迪亞士(1487年)航海早了半個多世紀。C中的”地中海沿岸不正確。故答案是C。【點評】本題屬于簡單題,再現史實即可。6.(2019八下·余杭期中)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各組關聯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①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疆域的擴大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④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等國的崛起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中鄭和的觀點可以理解為國家的富強離不開對海洋的依靠和利用,但依靠海洋獲取財富和利益的同時,必須應對海洋所帶來的危險。①、②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域指的是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地處大陸內部;絲綢之路指代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同樣位于大陸內部,與海洋無關。故①、②項錯誤。③項,清朝實行海禁政策,嚴禁出海貿易等海上活動,閉關鎖國,造成中國與外界聯系斷裂,最終導致經濟落后于西方各國,符合題中言論觀點。故③項正確。④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歐洲航海家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和利益,不斷探索海洋,進行殖民活動,開拓國際市場,掠奪資源和財富,促進了大西洋沿岸國家的崛起,符合題中言論觀點。故④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應選擇③④,正確答案為C。【點評】本題稍有難度,需要學生結合歷史和地理知識進行思考。7.史料記載:“人們給他起個綽號叫“百萬先生”,因為“他開口閉口總是說百萬這個,百萬那個”。他向16世紀中葉的歐洲人提供了有關中國最為全面的資料。”這里的“他”是哪里人( )A.意大利人 B.阿拉伯人 C.古希臘人 D.日本人【答案】A【知識點】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分析】由材料“向16世紀中葉的歐洲人提供了有關中國最為全面的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3世紀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回國后著有《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是A。【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的是馬可·波羅來華的知識。8.1416年12月28日(永樂十四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在馬六甲修建了鄭和文化館。其中,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圖片展,詳細介紹了鄭和七下西洋的相關歷史。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為此,稱為“寶船”,意為“運寶之船”。據材料可知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一在于( )A.宣揚國威B.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C.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D.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答案】B【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可知,鄭和下西洋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聯系,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9.“他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到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一時期,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他們”是指誰率領的船隊(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鄭和【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誤認為是亞洲的印度,還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麥哲倫是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航海家,1497一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率航隊到達印度。題文提到“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鄭和是中國明朝的航海家,對于中國船隊在溝通亞非航線方面作出的貢獻,斯塔夫里阿諾斯寫道:“它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達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期間,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直到1445年才抵達佛得角。” 與題對應,故答案選D。【點評】掌握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的相關知識。二、材料分析題10.(2020八下·溫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果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來看,1492年應該可以看作是近現代全方位交流意義的全球化的開始。————白海軍《2049,相信中國》【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航線圖,見圖。【材料三】東南亞某一島嶼的一塊墓碑上刻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當一部落首領)在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擊斃其統帥麥哲倫。同樣在東南亞,為了紀念鄭和,出現了很多以“三寶”(鄭和也稱三寶太監)命名的寺廟、港口和城市。(1)材料一敘述的是哪一航海事件?對應材料二圖中哪一航線?(寫字母)(2)有學者認為,真正的世界歷史應該從1500年前后開始。請結合材料二中的相關史實對此觀點進行分析。(3)請分析材料三中東南亞人民對麥哲倫與鄭和的態度截然不同的原因。【答案】(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492年”,聯系所學知識,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材料二圖中B航線即是哥倫布航海路線。(2)公元1500年前后,歐洲航海家們開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使世界開始整體。(3)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弘揚國威,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故答案為:(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史實。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05年是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紀念大會,并把7月11日定位中國的”航海日”。鄭和是舉世聞名的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創舉。開展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和平 睦鄰友好的優良傳統,增強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和平與社會的發展。材料二:1992年,由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共同組織的航隊從西班牙出發,沿著哥倫布當年發現新大陸的航線環球航行,以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請回答下列問題:(1)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西行開辟新航路分別開始于哪一年?(2)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航分別出自什么目的?(3)他們最遠分別到了哪里?【答案】(1)1405年 1492年(2)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哥倫布遠航: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經濟利益,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下對黃金的狂熱追求。(3)鄭和下西洋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2)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哥倫布遠航的目的為了到東方追求財富。(3)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故答案為:(1)1405年;1492年。(2)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哥倫布遠航: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經濟利益,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下對黃金的狂熱追求。(3)鄭和下西洋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八下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八下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