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歷社八上4.2.2《唐的盛衰》同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歷社八上4.2.2《唐的盛衰》同步試卷

資源簡介

歷社八上4.2.2《唐的盛衰》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唐朝建立的時間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617年,隋朝貴族李淵起兵攻下長安。618年,唐朝建立。故正確答案為D。
【點評】了解唐朝建立的相關知識。
2.古代歷史上處理君民關系和君臣關系堪稱表率,值得肯定的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商紂
【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唐太宗從隋亡中吸取教訓,多次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話借喻統治者對百姓的依存關系,體現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唐太宗注重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人,形成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君臣關系和政治風氣。
C項唐太宗處理君民關系和君臣關系堪稱表率,值得肯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太宗的統治措施。
3.唐太宗曾說:“此木雖曲,得繩則正;為人君雖無道,受誎則圣。”這說明他(  )
A.鼓勵手工業發展 B.善于納諫
C.身為人君,不講道理 D.關心百姓生活
【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貞觀之治考點的理解。本句強調了唐太宗對于采納諫言的重視。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
【點評】要求學生理解貞觀之治產生的原因。
4.以敢于直言著稱,向唐太宗進諫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齡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答案】C
【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唐太宗虛心納諫,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共向唐太宗進諫200多次,是最著名的諫臣。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點評】了解貞觀之治的唐太宗重用賢臣的概況。
5.宰相魏征去逝后,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鏡矣。”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統治時期史稱為(  )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光武中興”
【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其統治時期史稱“貞觀之治”,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點評】了解貞觀之治的相關情況。
6.“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詩歌中的“開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統治初期
B.唐太宗統治時期
C.武則天統治時期
D.唐玄宗統治初期
【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開元盛世局面的相關知識的識記。從“開元全盛日”可知此題涉及開元盛世,而開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統治前期,故答案為D。
【點評】掌握唐朝開元盛世的相關知識。
7.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如圖,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列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為評價武則天撰寫的一句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應該是 (  )
A.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婦女地位,開啟歷史先河
B.重用人才,發展農業,社會經濟繼續發展,政啟開元
C.善于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
D.開鑿大運河,造福后世
【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女皇武則天的史實的認識,曾有人評價武則天說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其含義是贊揚武則天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由此判斷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根據所學知識,武則天統治時期,重用姚崇宋景為相,發展農業生產,創立武舉制度,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繼續向前發展,A項不符合題意,C項是唐太宗的政績,D項是隋煬帝的政績,所以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解答此題需要對武則天一生的歷史功績理解清楚,本題考察基礎知識,主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屬于較易題。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武則天是我國唯一的女皇帝
B.武則天的統治被稱為“貞觀遺風”
C.唐都長安是著名的國際大都市
D.唐朝出現了曲轅犁和翻車
【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唐朝相關知識的識記。此題為逆向選擇,唐朝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翻車最早出現于東漢,故而答案為D。
【點評】了解唐朝的相關知識。
9.(2017·杭州)制度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下列關于中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由分封制逐步發展而來 B.唐朝首創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答案】C
【知識點】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于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于東漢(時稱尚書臺);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于三國時,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所以AB錯誤。三省六部制的實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互相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C正確,D錯誤。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識記。
10.(2017·杭州模擬)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到:若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法的……。這種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答案】C
【知識點】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中書省主要負責與皇帝討論法案的起草,草擬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內容,并根據情況退回給中書省。這兩個部門是決策機構,通過審查的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了解。
11.“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國古代比較完備的選拔官員的制度,它是(  )
A.郡縣制 B.世襲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
【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科舉制的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為了改變魏晉以來選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誕生,也就出現了題干中“朝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現象,故選D。
【點評】掌握我國科舉制的相關知識。
12.合理的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進了社會公平的是(  )
A.世襲制 B.分封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隋朝時創立科舉制度,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煬帝創立的科舉制度,唐朝得到完善,科舉制是一種公平、公正地選拔官吏的制度,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科舉制的掌握情況.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實掌握古代主要制度的相關內容以及影響.
13.隋唐科舉制的進步意義主要是(  )
A.擴大了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 B.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
C.對皇帝的權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削弱了顯貴的特權
【答案】A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隋唐科舉制是當時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之一.根據題干中的“進步意義”可排除選項C;根據題干中的“主要”,可排除BD,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注意審題,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著手分析,如本題中“進步意義”和“主要”.
14.唐朝時,科舉制度得到很大發展,其基本特征是(  )
A.能言善辯,委以重任 B.“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C.分科考試,擇優錄取 D.品評人才,注重門第
【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科舉制度以考試成績為做官的依據 因此成績優秀的人才能到政府任職, 所以選C。A選項. 是在三國時期 ,B和D 選項的意思都是注重門第 ,這是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點評】考查了科舉制的相關知識。
15.“開元盛世”被很多史學家稱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開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漸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  )
A.黃巢起義 B.安史之亂
C.貞觀之治 D.武則天改國號為周
【答案】B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A項黃巢起義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這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B項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C項貞觀之治發生在唐初,是唐朝繁盛的表現,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D項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她的統治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故選B。
16.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是(  )
A.“八王之亂” B.朋黨之爭
C.藩鎮割據 D.“安史之亂”
【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唐朝安史之亂的了解。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混亂,爆發了以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從此,唐朝由盛轉衰。故而答案為D。
【點評】了解唐朝的安史之亂。
17.農具的改進及廣泛采用,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圖所示曲轅犁最早出現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我國古代生產工具的概況的識記。圖中所示生產工具為曲轅犁,我國唐朝時出現。故答案為B。
【點評】掌握我國古代生產工具的基本情況。
18.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豐則基礎強,而農業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新。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開元盛世考點的掌握。圖1是宋朝的秧馬,圖2是唐朝的曲轅犁,圖3是唐朝的筒車。圖4是西漢的播種工具耬車。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點評】要求學生了解各個朝代的生產工具。
19.對唐都長安,下列敘述有誤的是(  )
A.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B.長安城街道整齊,布局嚴整,城內的居民區和商業區分開
C.長安城云集著邊疆各族和世界各國人士
D.長安城擁有人口上千萬
【答案】D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唐朝都城長安的概況的識記。此題為逆向選擇,唐時長安擁有百萬人口,故而答案為D。
【點評】了解唐朝都城長安的概況。
二、材料分析題
20.(2018八上·浙江期中)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題。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
(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這與春秋戰國時期某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張一致?
(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很快。請你說出當時便于耕作的生產工具的名稱及農業政策。
(3)唐朝時期,國家體制進行了創新,下圖的政治體制稱為什么?并說明這一制度產生的影響。
(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兩點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
【答案】(1)以民為本的思想;民貴君輕思想。
(2)曲轅犁;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信息,依據所學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主張以民為本的思想,這與春秋戰國時期民貴君輕思想一致。(2)依據所學可知,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很快,當時唐朝的農民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推動了農業的發展進步,同時國家和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制定了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3)依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國家體制進行了創新,圖片描述的是唐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4)根據上述材料的內容,依據所學可知,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是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
故答案為:(1)以民為本的思想;民貴君輕思想。
(2)曲轅犁;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政治、經濟、繁榮發展的原因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霧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1)以上材料是誰說的話?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當時社會出現了怎樣的結果?
(2)材料一說明要處理好什么關系?他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認識?為此他是怎樣做的?
(3)材料二反映了統治者怎樣的治國風范?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上述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1)結果:出現了“貞觀之治“
(2)關系:君民關系。原因;他從農民戰爭中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做法:唐太宗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多次頒布減免租賊的詔令,減少力役,不誤農時。
(3)治國風范:善于以史為鑒,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勇于改過。
根本目的;增強國力,發展經濟,鞏固統治。
(4)示例:統治者要以史為鑒,善于聽取各方意見;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要愛惜民力,減輕人民負擔,搞好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等。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及其繁盛的原因。本題是基礎題,兩則材料反映的是“貞觀之治“。材料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反映的是要處理好君民關系。原因;他從農民戰爭中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做法:唐太宗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多次頒布減免租賊的詔令,減少力役,不誤農時。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為鑒,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勇于改過的治國風范,其根本目的是增強國力,發展經濟,鞏固統治。給我們的啟示統治者要以史為鑒,善于聽取各方意見;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要愛惜民力,減輕人民負擔,搞好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等。
【點評】本題掌握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及其繁盛的原因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或地方擔任高官。
材料二: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增加了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
材料三: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東軒筆錄》
(1)材料二中的“一大發明”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反映出這一制度中哪一科最重要?
(3)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制度的意義。
【答案】(1)科舉制。
(2)進士科。
(3)①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②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遏制了豪門士族勢力的發展;③人才的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④公平公正的競爭機會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⑤優秀的人才推動了一系列改革,促進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二“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制度是科舉制。(2)根據材料三“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可知,科舉制度中進士科最重要。(3)根據上述材料及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的意義有:1.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2.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遏制了豪門士族勢力的發展3.人才的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4.公平公正的競爭機會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5.優秀的人才推動了一系列改革,促進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了科舉制度的知識。
1 / 1歷社八上4.2.2《唐的盛衰》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唐朝建立的時間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2.古代歷史上處理君民關系和君臣關系堪稱表率,值得肯定的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商紂
3.唐太宗曾說:“此木雖曲,得繩則正;為人君雖無道,受誎則圣。”這說明他(  )
A.鼓勵手工業發展 B.善于納諫
C.身為人君,不講道理 D.關心百姓生活
4.以敢于直言著稱,向唐太宗進諫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齡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宰相魏征去逝后,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鏡矣。”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統治時期史稱為(  )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光武中興”
6.“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詩歌中的“開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統治初期
B.唐太宗統治時期
C.武則天統治時期
D.唐玄宗統治初期
7.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如圖,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列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為評價武則天撰寫的一句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應該是 (  )
A.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婦女地位,開啟歷史先河
B.重用人才,發展農業,社會經濟繼續發展,政啟開元
C.善于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
D.開鑿大運河,造福后世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武則天是我國唯一的女皇帝
B.武則天的統治被稱為“貞觀遺風”
C.唐都長安是著名的國際大都市
D.唐朝出現了曲轅犁和翻車
9.(2017·杭州)制度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下列關于中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由分封制逐步發展而來 B.唐朝首創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10.(2017·杭州模擬)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到:若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法的……。這種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1.“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國古代比較完備的選拔官員的制度,它是(  )
A.郡縣制 B.世襲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
12.合理的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進了社會公平的是(  )
A.世襲制 B.分封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13.隋唐科舉制的進步意義主要是(  )
A.擴大了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 B.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
C.對皇帝的權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削弱了顯貴的特權
14.唐朝時,科舉制度得到很大發展,其基本特征是(  )
A.能言善辯,委以重任 B.“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C.分科考試,擇優錄取 D.品評人才,注重門第
15.“開元盛世”被很多史學家稱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開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漸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  )
A.黃巢起義 B.安史之亂
C.貞觀之治 D.武則天改國號為周
16.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是(  )
A.“八王之亂” B.朋黨之爭
C.藩鎮割據 D.“安史之亂”
17.農具的改進及廣泛采用,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圖所示曲轅犁最早出現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8.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豐則基礎強,而農業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新。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對唐都長安,下列敘述有誤的是(  )
A.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B.長安城街道整齊,布局嚴整,城內的居民區和商業區分開
C.長安城云集著邊疆各族和世界各國人士
D.長安城擁有人口上千萬
二、材料分析題
20.(2018八上·浙江期中)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題。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
(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這與春秋戰國時期某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張一致?
(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很快。請你說出當時便于耕作的生產工具的名稱及農業政策。
(3)唐朝時期,國家體制進行了創新,下圖的政治體制稱為什么?并說明這一制度產生的影響。
(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兩點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霧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1)以上材料是誰說的話?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當時社會出現了怎樣的結果?
(2)材料一說明要處理好什么關系?他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認識?為此他是怎樣做的?
(3)材料二反映了統治者怎樣的治國風范?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上述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或地方擔任高官。
材料二: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增加了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
材料三: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東軒筆錄》
(1)材料二中的“一大發明”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反映出這一制度中哪一科最重要?
(3)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制度的意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617年,隋朝貴族李淵起兵攻下長安。618年,唐朝建立。故正確答案為D。
【點評】了解唐朝建立的相關知識。
2.【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唐太宗從隋亡中吸取教訓,多次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話借喻統治者對百姓的依存關系,體現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唐太宗注重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人,形成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君臣關系和政治風氣。
C項唐太宗處理君民關系和君臣關系堪稱表率,值得肯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太宗的統治措施。
3.【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貞觀之治考點的理解。本句強調了唐太宗對于采納諫言的重視。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
【點評】要求學生理解貞觀之治產生的原因。
4.【答案】C
【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唐太宗虛心納諫,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共向唐太宗進諫200多次,是最著名的諫臣。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點評】了解貞觀之治的唐太宗重用賢臣的概況。
5.【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其統治時期史稱“貞觀之治”,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點評】了解貞觀之治的相關情況。
6.【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開元盛世局面的相關知識的識記。從“開元全盛日”可知此題涉及開元盛世,而開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統治前期,故答案為D。
【點評】掌握唐朝開元盛世的相關知識。
7.【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女皇武則天的史實的認識,曾有人評價武則天說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其含義是贊揚武則天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由此判斷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根據所學知識,武則天統治時期,重用姚崇宋景為相,發展農業生產,創立武舉制度,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繼續向前發展,A項不符合題意,C項是唐太宗的政績,D項是隋煬帝的政績,所以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解答此題需要對武則天一生的歷史功績理解清楚,本題考察基礎知識,主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屬于較易題。
8.【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唐朝相關知識的識記。此題為逆向選擇,唐朝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翻車最早出現于東漢,故而答案為D。
【點評】了解唐朝的相關知識。
9.【答案】C
【知識點】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于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于東漢(時稱尚書臺);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于三國時,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所以AB錯誤。三省六部制的實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互相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C正確,D錯誤。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識記。
10.【答案】C
【知識點】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中書省主要負責與皇帝討論法案的起草,草擬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內容,并根據情況退回給中書省。這兩個部門是決策機構,通過審查的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了解。
11.【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科舉制的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為了改變魏晉以來選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誕生,也就出現了題干中“朝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現象,故選D。
【點評】掌握我國科舉制的相關知識。
12.【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隋朝時創立科舉制度,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煬帝創立的科舉制度,唐朝得到完善,科舉制是一種公平、公正地選拔官吏的制度,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科舉制的掌握情況.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實掌握古代主要制度的相關內容以及影響.
13.【答案】A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隋唐科舉制是當時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之一.根據題干中的“進步意義”可排除選項C;根據題干中的“主要”,可排除BD,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注意審題,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著手分析,如本題中“進步意義”和“主要”.
14.【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科舉制度以考試成績為做官的依據 因此成績優秀的人才能到政府任職, 所以選C。A選項. 是在三國時期 ,B和D 選項的意思都是注重門第 ,這是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點評】考查了科舉制的相關知識。
15.【答案】B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A項黃巢起義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這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B項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C項貞觀之治發生在唐初,是唐朝繁盛的表現,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D項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她的統治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故選B。
16.【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唐朝安史之亂的了解。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混亂,爆發了以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從此,唐朝由盛轉衰。故而答案為D。
【點評】了解唐朝的安史之亂。
17.【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我國古代生產工具的概況的識記。圖中所示生產工具為曲轅犁,我國唐朝時出現。故答案為B。
【點評】掌握我國古代生產工具的基本情況。
18.【答案】D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開元盛世考點的掌握。圖1是宋朝的秧馬,圖2是唐朝的曲轅犁,圖3是唐朝的筒車。圖4是西漢的播種工具耬車。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點評】要求學生了解各個朝代的生產工具。
19.【答案】D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唐朝都城長安的概況的識記。此題為逆向選擇,唐時長安擁有百萬人口,故而答案為D。
【點評】了解唐朝都城長安的概況。
20.【答案】(1)以民為本的思想;民貴君輕思想。
(2)曲轅犁;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信息,依據所學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主張以民為本的思想,這與春秋戰國時期民貴君輕思想一致。(2)依據所學可知,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很快,當時唐朝的農民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推動了農業的發展進步,同時國家和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制定了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3)依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國家體制進行了創新,圖片描述的是唐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4)根據上述材料的內容,依據所學可知,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是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
故答案為:(1)以民為本的思想;民貴君輕思想。
(2)曲轅犁;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政治、經濟、繁榮發展的原因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1.【答案】(1)結果:出現了“貞觀之治“
(2)關系:君民關系。原因;他從農民戰爭中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做法:唐太宗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多次頒布減免租賊的詔令,減少力役,不誤農時。
(3)治國風范:善于以史為鑒,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勇于改過。
根本目的;增強國力,發展經濟,鞏固統治。
(4)示例:統治者要以史為鑒,善于聽取各方意見;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要愛惜民力,減輕人民負擔,搞好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等。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及其繁盛的原因。本題是基礎題,兩則材料反映的是“貞觀之治“。材料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反映的是要處理好君民關系。原因;他從農民戰爭中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做法:唐太宗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多次頒布減免租賊的詔令,減少力役,不誤農時。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為鑒,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勇于改過的治國風范,其根本目的是增強國力,發展經濟,鞏固統治。給我們的啟示統治者要以史為鑒,善于聽取各方意見;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要愛惜民力,減輕人民負擔,搞好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等。
【點評】本題掌握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及其繁盛的原因
22.【答案】(1)科舉制。
(2)進士科。
(3)①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②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遏制了豪門士族勢力的發展;③人才的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④公平公正的競爭機會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⑤優秀的人才推動了一系列改革,促進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二“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制度是科舉制。(2)根據材料三“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可知,科舉制度中進士科最重要。(3)根據上述材料及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的意義有:1.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2.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遏制了豪門士族勢力的發展3.人才的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4.公平公正的競爭機會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5.優秀的人才推動了一系列改革,促進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了科舉制度的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桑日县| 靖安县| 共和县| 民乐县| 开原市| 阳高县| 丹巴县| 囊谦县| 屏南县| 平遥县| 上栗县| 美姑县| 南木林县| 安图县| 郸城县| 宜宾县| 广灵县| 高尔夫| 公主岭市| 温州市| 嘉定区| 盐山县| 台东市| 手游| 宝兴县| 宜君县| 永川市| 竹山县| 赤峰市| 宜良县| 盐津县| 临清市| 焉耆| 昌宁县| 沁源县| 大渡口区| 蒲城县| 南江县| 慈利县|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