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開放革新的時代》同步練習一、隋的興亡1.隋朝作為統一的朝代存在的時間是( ?。?br/>A.581-618年 B.589-618年C.581-600年 D.588--618年【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隋的興亡的相關知識。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隋朝滅亡。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點評】理解隋的興亡的知識。2.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該皇帝是( ?。?br/>A.唐太宗 B.武則天 C.隋文帝 D.隋煬帝【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大運河是隋朝開通的,因此可以排除A、B項;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科舉制是隋朝創立的,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交選拔人才。故選D項。【點評】本題難度較低,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對隋煬帝的評價,我們主張一分為二、客觀的評價。他開通大運河加強了南北聯系,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對加強我國統一,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起著重大作用,他還設置進士科考試,有利于選拔人才。當然開鑿大運河帶來了大量的徭役,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同時便利了他巡游江南,開銷甚大,進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隋朝的滅亡。3.(2017八上·紹興期中)蘇州作為大運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大運河蘇州段水道屬于( )A.通濟渠 B.江南河 C.永濟渠 D.邗溝【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的.它分為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通濟渠(從洛陽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陽)、邗溝(從山陽到江都)和江南河(從江都對面的京口到余杭)四段,這四條運河連接起來,就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蘇州在江南河一段。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4.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下列那兩位皇帝的統治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A.隋文帝、隋煬帝 B.漢武帝、漢文帝C.唐太宗、唐玄宗 D.唐太宗、武則天【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意為回顧以往的朝代,勤儉能使國家昌盛而奢侈腐敗會使國家滅亡。這是李商隱對隋朝興亡總結的經驗教訓。隋文帝時期,他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社會繁榮、國家安定;隋煬帝在位期間發動對高麗戰爭,修建運河,營建東都洛陽,修建華麗的宮殿等等,最終導致隋朝的滅亡。故選A項。【點評】隋朝和秦朝兩個短命王朝滅亡有著共同的原因,末代君王昏庸暴虐導致人民無法忍受,紛紛起義,王朝終被推翻。5.2018年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節目帶動全民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節目如問其詩飄逸灑脫,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的唐代詩人是誰?你的回答將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蘇軾【答案】A【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以2016年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帶動全民分享詩詞之美為切入點,主要考查“詩仙”李白。二、唐的盛衰6.出現在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是(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貞觀遺風 D.開元盛世【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時期,能知人善任,社會生產繼續發展,史稱“貞觀遺風”。A項文景之治是出現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B項貞觀之治是出現在唐太宗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C項貞觀遺風是出現在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符合題意;D項開元盛世是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武則天的統治,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7.“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既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這位歷史人物最可能是( ?。?br/>A.李淵 B.李世民 C.武則天 D.李隆基【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武則天當政時期,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C項武則天的統治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既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武則天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武則天的統治措施及其歷史地位。8.2017年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歷史淵源,我國古代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的制度是( ?。?br/>A.科舉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中央集權制【答案】A【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用分科考試辦法選拔官員的制度始于隋朝時期創立的科舉制度,BCD都屬于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關于科舉制度,學生還要知道,隋煬帝正式創立科舉制度;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比進士科相對容易些。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后來雜文??荚娰x。明朝實行“八股取士”,使科舉制僵化,選拔的只是皇帝的忠實奴仆;戊戌變法廢除了“八股取士”;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9.(2017·嘉興模擬)制度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下列關于中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br/>A.由分封制逐步發展而來 B.唐朝首創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答案】C【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與分封制無關,所以A不符合題意;三省六部制由隋朝首創,唐朝完善,所以B錯誤;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并未達到頂峰,所以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了解。10.某同學利用下邊的行政系統簡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 ?。?br/>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西漢強化監察制度C.唐朝創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答案】C【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隋唐時期,總結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改革經驗,國家制度有了新的設創置,而中央最高政府機構為中書,門下,和尚書,既三省,其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長官共同定令立法,參決軍國大政,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具體事物。本題選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把丞相的權利一分為三,加強了君主專制,對于三省六部制,同學們也要掌握它的內容,三省是指中書,尚書,門下,尚書下設六部,指吏,戶,禮,兵,刑,工。三、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11.(2018九下·金華模擬)唐朝時對外交往頻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實是( ?。?br/>A.玄奘西游 B.鑒真東渡C.鄭和下西洋 D.張騫出使西域【答案】A【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朝對外交往的有關知識。唐貞觀年間,為了求取佛經精義,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約17年的時間遍游各地,尋師訪友,研習佛法,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為中印的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貢獻,故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實是玄奘西游,所以A符合題意。鑒真東渡是中日交流,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朝,張騫出使西域發生在西漢,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對外交流的識記。12.(2018八上·岱山期中)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是( )A.促使道教向世界的傳播 B.見證了開元盛世的文化繁榮C.促進了農牧文化的交融 D.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和鑒真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國,都是歷經磨難、九死一生,他們都對唐朝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做出貢獻,都促進了兩國的佛教發展,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ABC三項的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是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及學生的比較能力。13.下列不屬于唐與周邊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影響的是( ?。?br/>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日臻鞏固 B.造就了唐代的開明C.導致了唐朝由盛轉衰 D.促進了唐朝經濟的繁榮【答案】C【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結合課本,分析得出唐與周邊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影響的影響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日臻鞏固、造就了唐代的開明、促進了唐朝經濟的繁榮。C項不符合要求所以選C【點評】考查唐與周邊各族人民友好交往。14.以下有關唐朝與邊疆少數民族交往聯系的史實,敘述不確切的是( ?。?br/>A.唐太宗時在西突厥地區設置安西都護府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C.唐玄宗冊封過回鶻、粟末靺鞨的首領D.“和同為一家”是吐蕃贊普在給唐朝皇帝的上書中的話【答案】B【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題是一道是非式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與邊疆少數民族交往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是唐中宗,故選B。【點評】考查和同為一家的相關知識。四、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15.“飛火”的出現,表明唐朝末年( ?。?br/>A.火藥剛剛出現 B.雕版印刷技術出現C.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 D.造紙術發明【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火藥的運用?;鹚幨俏覈糯鸁挼ぜ野l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帮w火”的出現,表明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火藥發明運用的識記。16.下圖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證唐代( )A.社會政治狀況 B.科舉選才標準C.思想開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答案】D【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唐舞馬街杯銀壺和唐三彩女俑體現的是唐朝高超的手工制作水平,D選項符合題意。AC選項明顯與材料無關,排除。科舉制的選拔標準是考試成績,B選項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唐朝手工業發展的準情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五、材料探究17.(2018八上·天臺月考)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開通大運河的皇帝是誰?(2)填寫大運河“一個中心、兩個端點”的名稱。端點A: ??;C: 中心B: (3)大運河溝通了我國5大水系。圖中D和E分別是哪條河流? ??;E (4)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過哪一段運河?(5)隋朝大運河中,溝通了黃河與淮河的一段運河是?(6)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積極影響?【答案】(1)隋煬帝(楊廣)(2)涿郡;余杭;洛陽(3)長江;黃河(4)江南河。(5)通濟渠。(6)積極影響: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開通隋朝大運河的是隋煬帝楊廣。(2)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涿郡,B為余杭,C為洛陽。(3)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大運河溝通了我國5大水系。圖中D是長江,E是黃河。(4)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過江南河。(5)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隋朝大運河中,溝通了黃河與淮河的一段運河是通濟渠。(6)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8.(2018八上·天臺月考)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題。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氐酵罗?,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開創了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什么?(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你說出當時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產工具的名稱。(3)唐朝時期,國家體制也進行了創新,下圖的政治體制稱為什么?并將該圖表填寫完整。(4)吐蕃人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簡述這一事件造成的影響。(5)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兩點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答案】(1)以民為本的思想(或: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貞觀之治。(2)曲轅犁;筒車。(3)三省六部制;①尚書省;②戶部。(4)藏族;影響: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原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或: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開創了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2)本題考查的是唐朝農業生產工具革新的有關知識。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3)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唐朝時期,國家體制也進行了創新,沿襲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對詔令的內容進行審核,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負責政令的執行。(4)本題考查的是吐蕃的有關知識。吐蕃是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有: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以來,官員大都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管。── 摘自《中國歷史》材料二: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 摘自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念》(1)材料一、材料二中選拔官吏的標準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分析科舉制度的作用。【答案】(1)材料一:出身門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也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可知,魏晉時期選拔官員的主要依據是出身門第的高低。這不利于人才的選拔。材料二中的關鍵信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唐”,聯系所學可知,隋朝創立了科舉制,不重家世門第,通過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才能是選拔官吏的標準。所以材料二中的選拔官吏的標準是唯才是舉,通過考試成績選拔人才。(2)根據材料二,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也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故答案為:(1)材料一:出身門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也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點評】本題考查科舉制度的相關知識。(1)考查材料一、材料二中選拔官吏的標準。(2)考查科舉制度的作用。1 / 1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開放革新的時代》同步練習一、隋的興亡1.隋朝作為統一的朝代存在的時間是( ?。?br/>A.581-618年 B.589-618年C.581-600年 D.588--618年2.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該皇帝是( ?。?br/>A.唐太宗 B.武則天 C.隋文帝 D.隋煬帝3.(2017八上·紹興期中)蘇州作為大運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大運河蘇州段水道屬于( ?。?br/>A.通濟渠 B.江南河 C.永濟渠 D.邗溝4.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下列那兩位皇帝的統治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br/>A.隋文帝、隋煬帝 B.漢武帝、漢文帝C.唐太宗、唐玄宗 D.唐太宗、武則天5.2018年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節目帶動全民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節目如問其詩飄逸灑脫,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的唐代詩人是誰?你的回答將是( ?。?br/>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蘇軾二、唐的盛衰6.出現在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是(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貞觀遺風 D.開元盛世7.“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既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這位歷史人物最可能是( )A.李淵 B.李世民 C.武則天 D.李隆基8.2017年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歷史淵源,我國古代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的制度是( )A.科舉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中央集權制9.(2017·嘉興模擬)制度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下列關于中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A.由分封制逐步發展而來 B.唐朝首創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權達到頂峰10.某同學利用下邊的行政系統簡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 ?。?br/>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西漢強化監察制度C.唐朝創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強專制統治三、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11.(2018九下·金華模擬)唐朝時對外交往頻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實是( ?。?br/>A.玄奘西游 B.鑒真東渡C.鄭和下西洋 D.張騫出使西域12.(2018八上·岱山期中)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是( ?。?br/>A.促使道教向世界的傳播 B.見證了開元盛世的文化繁榮C.促進了農牧文化的交融 D.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13.下列不屬于唐與周邊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影響的是( ?。?br/>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日臻鞏固 B.造就了唐代的開明C.導致了唐朝由盛轉衰 D.促進了唐朝經濟的繁榮14.以下有關唐朝與邊疆少數民族交往聯系的史實,敘述不確切的是( ?。?br/>A.唐太宗時在西突厥地區設置安西都護府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C.唐玄宗冊封過回鶻、粟末靺鞨的首領D.“和同為一家”是吐蕃贊普在給唐朝皇帝的上書中的話四、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15.“飛火”的出現,表明唐朝末年( ?。?br/>A.火藥剛剛出現 B.雕版印刷技術出現C.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 D.造紙術發明16.下圖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證唐代( ?。?br/>A.社會政治狀況 B.科舉選才標準C.思想開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五、材料探究17.(2018八上·天臺月考)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開通大運河的皇帝是誰?(2)填寫大運河“一個中心、兩個端點”的名稱。端點A: ?。籆: 中心B: (3)大運河溝通了我國5大水系。圖中D和E分別是哪條河流? ??;E (4)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過哪一段運河?(5)隋朝大運河中,溝通了黃河與淮河的一段運河是?(6)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積極影響?18.(2018八上·天臺月考)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題。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铺?br/>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br/>(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開創了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什么?(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你說出當時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產工具的名稱。(3)唐朝時期,國家體制也進行了創新,下圖的政治體制稱為什么?并將該圖表填寫完整。(4)吐蕃人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簡述這一事件造成的影響。(5)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兩點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以來,官員大都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管。── 摘自《中國歷史》材料二: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 摘自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念》(1)材料一、材料二中選拔官吏的標準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分析科舉制度的作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隋的興亡的相關知識。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隋朝滅亡。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點評】理解隋的興亡的知識。2.【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大運河是隋朝開通的,因此可以排除A、B項;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科舉制是隋朝創立的,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交選拔人才。故選D項。【點評】本題難度較低,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對隋煬帝的評價,我們主張一分為二、客觀的評價。他開通大運河加強了南北聯系,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對加強我國統一,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起著重大作用,他還設置進士科考試,有利于選拔人才。當然開鑿大運河帶來了大量的徭役,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同時便利了他巡游江南,開銷甚大,進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隋朝的滅亡。3.【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的.它分為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通濟渠(從洛陽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陽)、邗溝(從山陽到江都)和江南河(從江都對面的京口到余杭)四段,這四條運河連接起來,就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蘇州在江南河一段。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4.【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意為回顧以往的朝代,勤儉能使國家昌盛而奢侈腐敗會使國家滅亡。這是李商隱對隋朝興亡總結的經驗教訓。隋文帝時期,他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社會繁榮、國家安定;隋煬帝在位期間發動對高麗戰爭,修建運河,營建東都洛陽,修建華麗的宮殿等等,最終導致隋朝的滅亡。故選A項。【點評】隋朝和秦朝兩個短命王朝滅亡有著共同的原因,末代君王昏庸暴虐導致人民無法忍受,紛紛起義,王朝終被推翻。5.【答案】A【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以2016年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帶動全民分享詩詞之美為切入點,主要考查“詩仙”李白。6.【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時期,能知人善任,社會生產繼續發展,史稱“貞觀遺風”。A項文景之治是出現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B項貞觀之治是出現在唐太宗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C項貞觀遺風是出現在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符合題意;D項開元盛世是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武則天的統治,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7.【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武則天當政時期,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C項武則天的統治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既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武則天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武則天的統治措施及其歷史地位。8.【答案】A【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用分科考試辦法選拔官員的制度始于隋朝時期創立的科舉制度,BCD都屬于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關于科舉制度,學生還要知道,隋煬帝正式創立科舉制度;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比進士科相對容易些。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后來雜文??荚娰x。明朝實行“八股取士”,使科舉制僵化,選拔的只是皇帝的忠實奴仆;戊戌變法廢除了“八股取士”;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9.【答案】C【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與分封制無關,所以A不符合題意;三省六部制由隋朝首創,唐朝完善,所以B錯誤;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并未達到頂峰,所以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了解。10.【答案】C【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隋唐時期,總結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改革經驗,國家制度有了新的設創置,而中央最高政府機構為中書,門下,和尚書,既三省,其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長官共同定令立法,參決軍國大政,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具體事物。本題選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把丞相的權利一分為三,加強了君主專制,對于三省六部制,同學們也要掌握它的內容,三省是指中書,尚書,門下,尚書下設六部,指吏,戶,禮,兵,刑,工。11.【答案】A【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朝對外交往的有關知識。唐貞觀年間,為了求取佛經精義,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約17年的時間遍游各地,尋師訪友,研習佛法,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為中印的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貢獻,故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實是玄奘西游,所以A符合題意。鑒真東渡是中日交流,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朝,張騫出使西域發生在西漢,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對外交流的識記。12.【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和鑒真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國,都是歷經磨難、九死一生,他們都對唐朝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做出貢獻,都促進了兩國的佛教發展,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ABC三項的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是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及學生的比較能力。13.【答案】C【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結合課本,分析得出唐與周邊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影響的影響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日臻鞏固、造就了唐代的開明、促進了唐朝經濟的繁榮。C項不符合要求所以選C【點評】考查唐與周邊各族人民友好交往。14.【答案】B【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題是一道是非式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與邊疆少數民族交往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是唐中宗,故選B。【點評】考查和同為一家的相關知識。15.【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火藥的運用。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帮w火”的出現,表明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火藥發明運用的識記。16.【答案】D【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唐舞馬街杯銀壺和唐三彩女俑體現的是唐朝高超的手工制作水平,D選項符合題意。AC選項明顯與材料無關,排除。科舉制的選拔標準是考試成績,B選項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唐朝手工業發展的準情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17.【答案】(1)隋煬帝(楊廣)(2)涿郡;余杭;洛陽(3)長江;黃河(4)江南河。(5)通濟渠。(6)積極影響: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開通隋朝大運河的是隋煬帝楊廣。(2)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涿郡,B為余杭,C為洛陽。(3)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大運河溝通了我國5大水系。圖中D是長江,E是黃河。(4)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過江南河。(5)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隋朝大運河中,溝通了黃河與淮河的一段運河是通濟渠。(6)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8.【答案】(1)以民為本的思想(或: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貞觀之治。(2)曲轅犁;筒車。(3)三省六部制;①尚書?。虎趹舨?。(4)藏族;影響: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原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或: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開創了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2)本題考查的是唐朝農業生產工具革新的有關知識。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3)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唐朝時期,國家體制也進行了創新,沿襲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對詔令的內容進行審核,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負責政令的執行。(4)本題考查的是吐蕃的有關知識。吐蕃是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有: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9.【答案】(1)材料一:出身門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也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可知,魏晉時期選拔官員的主要依據是出身門第的高低。這不利于人才的選拔。材料二中的關鍵信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唐”,聯系所學可知,隋朝創立了科舉制,不重家世門第,通過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才能是選拔官吏的標準。所以材料二中的選拔官吏的標準是唯才是舉,通過考試成績選拔人才。(2)根據材料二,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也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故答案為:(1)材料一:出身門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也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點評】本題考查科舉制度的相關知識。(1)考查材料一、材料二中選拔官吏的標準。(2)考查科舉制度的作用。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開放革新的時代》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初中歷社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開放革新的時代》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