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喜怒哀樂》教學設計說明本節課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美術教科書《喜怒哀樂》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本節課是采用“情境觀察”的教學模式,以人物表情表現為主線、以創設情境為契入點、以多媒體演示為手段、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創設的欄目內容鏈接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濃濃的友情,在愉快合作的氣氛中,表現人物表情變化的形象,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使學生學習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和變化了的人物形象。2.能簡單的畫出人物形象。過程與方法目標1.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善于與他人交流,從多個角度觀察體會人物的相貌特征,提高觀察能力和感知力。2.通過感受教師創設的說話過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3.通過小組交流,形成與同伴合作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其在體驗中感受美術學科的樂趣。2.體驗人物繪畫、造型活動帶來的歡樂。3.感受音樂的溫馨,培養同學之間友愛的良好品質。三.教學重難點1.學習繪畫人物的心情、喜、怒、哀、樂。2.抓住人物表情的特點進行繪畫。四、教學準備師:教具、課件資料、電腦多媒體設備。生:油畫棒,水彩筆,簽字筆或鋼筆、H B鉛筆。五、教學過程:(一)導入品嘗兩杯水,學生根據味覺會自然做出表情,讓其他同學觀察五官的變化。生活中,人們的表情是豐富多彩的,看圖分析笑與怒的表情變化,導出新課。(二)講授新課1.表演體驗表情。2.欣賞學習藝術家的作品。(1)挪威表現派的大畫家蒙克《吶喊》、達芬奇《蒙娜麗莎》,學習表情的表現及色彩的運用。(2)怒與喜的兩幅素描作品,學習不同表情用不同的線條表現。(3)欣賞課本中的作品,學習藝術大師們對喜怒哀樂的表現。3 .欣賞學生喜怒哀樂的作品,講解可以運用夸張與寫實兩種表現手法。4 .教師示范講解基本作畫步驟,使學生掌握表現人物表情的基本要領。(三)學生畫作業,教師巡回指導。作業要求:寫生人物頭像。注意:(1)臉部的五官比例關系,抓住面部特征。(2)線條的粗細、疏密、深淺和虛實。(四)作業展評分類展評。使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五)課后拓展課后,對家人進行人物頭像寫生,寫生時注重分析由于年齡、性別差異而導致的表情差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