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識記秦的暴政主要表現;掌握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地點、經過、結果及歷史意義;知道巨鹿之戰和楚漢之爭。2、通過分析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正確評價秦始皇的功與過,讓學生知道要一分為二的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3、通過秦的滅亡和劉邦的勝利,讓學生能認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是歷史的真正主宰;陳勝吳廣起義的首創精神,為后來農民反抗殘暴統治樹立了榜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陳勝、吳廣起義難點:陳勝、吳廣起義三、教法學法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教學過程導入秦朝建立后,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認為他開創的帝業可以傳之萬世。然而,秦始皇死后僅三年,秦朝就滅亡了。為什么當年這個橫掃六國、氣吞萬里的秦朝在短短十幾年里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共同學習本課《秦末農民大起義》。新課教授秦的暴政(2分鐘,學生自主閱讀課本50—51頁內容,找一找秦的暴政有哪些?)通過PPT結合學生所歸納,逐一引導總結。材料一:秦朝的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這些賦稅加到一起要占去農民獲物的三分之二。——選自中國歷史七上《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賦稅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種類多,共有十多種,如戮(先刑辱、后斬首)腰斬、剖腹、車裂、活埋等。 ——《部編版七上教科書》連坐:一人有罪,全家、鄰里或有關之人同受刑罰。族誅:一人有罪,滅絕其宗族。有時還會牽涉到母族、妻族。法律嚴苛材料三:秦始皇為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下令燒毀民間收藏的諸子百家書籍,僅留下秦國的史書及醫藥、種植、占卜之類的書籍。又將提出非議的460多個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稱“焚書坑儒”。 ——《部編版七上教科書相關史事》(4)焚書坑儒材料四: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時下令將大量宮女殉葬,把墓室的所有工匠悶死在墓里,誅殺兄弟、姊妹22人,殺害蒙恬等文武大臣不計其數,不斷增加賦稅和徭役,并恣意揮霍,四處巡游,窮奢極欲,使人民處于無法生活的境地。 ——《部編版七上教科書》(5)秦二世更加殘酷2、陳勝、吳廣起義(1)觀看5分鐘視頻思考,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沒有這個原因,秦末農民戰爭還會爆發嗎?(揭竿而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直接原因—遇雨誤期起義還是會爆發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起義過程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占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起義—起義失敗歷史意義(2分鐘,通過前面的學習同桌二人討論)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這一起義有什么歷史意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具有首創精神,鼓舞后世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統治;(后來的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近代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秋收起義等的出現都有借鑒作用)沉重打擊了秦王朝。3、項羽、劉邦起義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反秦的浪潮并沒有停止,項羽、劉邦等起義軍接過了他們手中反秦的大旗。項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以少勝多,擊敗秦軍主力,秦朝再也無力挽回敗局。(破釜沉舟)劉邦:抓住時機進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思考:強盛一時的秦朝為什么短短十幾年就滅亡了?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2分鐘,學生自主思考)滅亡原因:秦的暴政:賦稅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殘酷;“焚書坑儒”;秦二世更加殘暴。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才是歷史的主宰者。楚漢之爭秦朝終于被推翻了,老百姓可以過上好日子了么?沒有,各地起義軍開始爭奪皇帝寶座。(戰爭性質從農民起義變成了封建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斗爭)。閱讀52頁,找一找這時爭奪雙方是誰?目的是什么?結果又怎樣了?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楚漢之爭(BC206—BC202),爭奪帝位。鴻溝—楚河漢界劉邦勝利,建立西漢。根據材料思考劉邦能夠獲勝的原因?項羽:剛愎自用,失民心劉邦:善用人才,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5、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