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陀螺,轉呀轉》課題 《小陀螺,轉呀轉》課時 2 班級 編寫者一、教材內容分析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第六冊第14課《轉呀轉》。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材料,學習設計制作紙陀螺及能進行簡單的裝飾。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使用自己制作的紙陀螺的活動,培養對美術設計制作的興趣。三、學習者特征分析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通過了解,學生對手工課特別感興趣。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究方法,激發創意,引導欣賞,加強體驗。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教師) 課件、陀螺(學生)卡紙(或相應的厚紙)、彩紙(或相應的材料)、雙面膠、紙杯、瓶蓋、小棒(鉛筆或筷子)等必要的工具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一、動畫引入,激起學習興趣 1、小朋友,熊伯伯 的“陀螺收藏室”今天開放啦,為了慶祝,他給我們帶來一件精美的小禮物,我們一起打開來看看吧。(播放課件)2、在這份禮物(動畫片《陀螺戰士》)里面都看到哪些陀螺?現在我們就跟著小動物去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室”瞧瞧吧! 實物導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二、欣賞古今陀螺 1、熊伯伯介紹陀螺,講解陀螺的歷史演變故事。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品真是多啊,可是熊伯伯卻有個遺憾……到底是什么呢?請聽:我想把我的收藏室變的更大大,想收集更多,更有創意,現代或者未來的陀螺,小朋友,你們愿意參加我的收藏行動嗎?2、揭示課題《轉啊轉,紙陀螺》太好了,我們就一起加入熊伯伯收藏行動吧! 學生認真聽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新課教學 1、教師玩陀螺看了熊伯伯這么多美麗的陀螺,老師現在也忍不住想做做,玩玩了(教師現場利用廢舊品,邊講解邊做陀螺)你們瞧,簡單的陀螺就做好了,我們來看看它能不能轉起來,為什么轉的這么慢這么不平穩呀?誰來當當老師,幫幫我!小結:小棒要在陀螺旋轉面的中心位置,而且洞不能太大那么靜態的與動態的陀螺有哪里不一樣呢?2、觀察比較:靜態與動態的陀螺3、現在請小組討論討論,說說你們小組準備做怎樣的陀螺,怎么做。 學生反饋,師播放課件① 剪旋轉面② 裝飾陀螺③ 在中心點上固定小棒。 學畫設計稿,培養良好的設計習慣和創新精神。4、作業練習,表現感受。 (1)提出作業的要求(2)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動手制作5、展示作業,欣賞交流 1、學生向熊伯伯介紹自己的作品。真能干,把你設計的陀螺取個名字告訴熊伯伯,說說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2、欣賞同伴的作品,學習評價。陀螺真多,你們猜猜看,熊伯伯會喜歡哪個陀螺?為什么會喜歡?3、學生和小熊一起玩陀螺游戲,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活動中學習,體驗成功。板書設計: 小陀螺,轉呀轉七、教學反思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