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興國縣2013年初中生物課程標準考試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一、填空題(共20分,每空1分)1.生物科學是研究 、 的一門科學。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以提高學生 為主要目的的學科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2.初中生物學課程設計是面向 、著眼于學生 和 的需要。 3.初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選取了以下10個一級主題: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的生殖、 ,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 。 4、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 ,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 。 5.生物學教學不僅是教師的 過程,也是 、 的互動過程。6.在教學評價活動中,教師應注意 和 相結合, 和 相結合。二、判斷題(共10分,每小題1分)1.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課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 ( )2.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只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不需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祛。 ( )3.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的初中學生都需要學習生物學,但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學好生物學。 ( )4.科學探究既是科學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 ( )5.生物學課程的設計思路要能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 )6.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考慮到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結合生物學本身的特點,課程內容突出了人與生物圈的關系。( )7.“知道生物科學和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過程與方法”目標之一。 ( )8.科學探究通常涉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 )9.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只需讓學生記住相關的學科知識,而不應積極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自嘗試和實踐。 ( )10.生物學教材選取的內容應當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辦學條件的差異和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需要。 ( )三、簡答題(共20分,每小題5分) 1.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總目標是什么?3.教師在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哪些事項?4.初中生物學教學對學生評價的內容有哪些?四、分析題(共20分,每小題10分)1、請為“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內容設計一個教學探究案例。2.初中生物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有以下五個方面,請你結合教學實際逐條予以闡述。“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形成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關注與生物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五、論述題(共30分)?各水平的要求課程內容中使用的行為動詞技能性目標動詞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具體指導下完成操作。嘗試,模仿,進行,制作獨立操作水平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與改進,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等。運用,使用上表為《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習目標”之“技能型目標動詞”。請你結合一節具體的課程(內容自選)進行具體論述。興國縣2013年初中生物課程標準考試參考答案填空題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生物科學素養全體學生、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科學探究、生物與環境、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發育與遺傳、健康地生活學習結果、發展和變化講解和演示、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定量評價、定性評價判斷題1、√ 2、× 3、× 4、√ 5√ 6、√ 7、× 8、√ 9、× 10、√三、簡答題1、(1)面向全體學生。所有的初中學生都需要學習生物學,也可以學好生物學。因此,本課程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提出了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有較大的靈活性,可以適應不同學校的條件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2)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一個人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生物學課程的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旨在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3)倡導探究性學習。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的匯總,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科學探究既是科學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本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的本質,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積極思考,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1)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2)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3)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并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3、(1)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2)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解決科學問題常常需要作出假設。(3)科學探究需要通過觀察和實驗等多種途徑來獲得事實和證據。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增加重復次數等是提高實驗結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徑。(4)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和實驗,又需要對證據、數據等進行分析和判斷。(5)科學探究需要利用多種方式呈現證據、數據,如采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表述結果,需要與他人交流和合作。4、(1)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觀察、歸納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設計實驗、調查研究、動手實驗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數據、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師應結合探究活動的全過程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2)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內容,在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進步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3)重視檢測學生知識目標的達成生物學基礎知識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評價的同時,要利用好紙筆測驗等方式檢測學生知識目標的達成。在編制紙筆測驗試題時,應體現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要求。在具體操作中,要重視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結構的知識,而不是枝節的、零散的知識;要重視考核學生對生物學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四、分析題1、參考答案:目的 探究哪些環境因素影響鼠婦的分布。材料器具 鼠婦;培養皿,吸水紙,紙板等。方法步驟:(1)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在課前觀察鼠婦的生活環境,捕捉鼠婦若干只(注意:不要破壞學校或社區的草坪或花壇等)。針對鼠婦的生活環境提出問題。(2)通過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婦的,對影響鼠婦分布的主要環境因素作出假設。(3)利用教師提供的器具和實驗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以驗證自己的假設。(4)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鼠婦在一定時間內的活動變化。(5)各組交流實驗數據。分析小組和全班的數據,討論實驗數據是否支持假設。(6)討論“環境中的陽光、溫度、水等因素對于鼠婦的分布有什么影響”問題后,交流并寫出探究報告。活動完成后將鼠婦放回大自然。2、答案略(課程目標每個方面2分,只有能言之成理即可)五、論述題 答案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