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一課時 金屬與氧氣和稀酸的反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2)初步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3)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2)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鎂、鋁、鋅、鐵、銅等與氧氣、稀鹽酸和稀硫酸間的化學反應。【難點】鎂、鋁、鋅、鐵、銅與稀鹽酸和稀硫酸間的化學反應。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9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Al2O3)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2.鎂、鋁在常溫下能與氧氣發生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Mg+O22MgO、4Al+3O22Al2O3;鐵、銅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但在高溫時能與氧氣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3Fe+2O2Fe3O4、2Cu+O22CuO;“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即使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由此可得出結論:鎂、鋁比較活潑,鐵、銅次之,金最不活潑。【合作探究】1.對比鎂、鐵、鋁分別與氧氣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分析一下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這三種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答:(1)氧氣的濃度;(2)金屬與氧氣的接觸面積;(3)金屬與氧氣反應時的反應條件,比如加熱、點燃、高溫等;(4)金屬本身的化學性質(金屬的活潑性)。2.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鑒別它們呢?答:物理方法:將黃銅片與黃金相刻畫,有劃痕的是黃金。化學方法:分別灼燒黃銅片與黃金,無明顯變化的是黃金,變黑的是黃銅。【教師點撥】1.鐵只能在純氧中被點燃,在空氣中不燃燒;金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2.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只是難易及劇烈程度不同而已。3.相同的物質,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現象可能不同,生成物也可能不同。如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而鐵在空氣中可與氧氣發生緩慢氧化生成氧化鐵。【跟進訓練】1.黃金是一種貴重金屬,它不僅被視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還可以其特有的價值造福于人類。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煉”主要是指( D )A.熔點高 B.延展性好C.有金屬光澤 D.化學性質穩定2.小蘭家中收藏了一件清末的鋁制佛像,該佛像至今保存十分完好。其主要原因是( D )A.鋁不易發生化學反應B.鋁的氧化物容易發生還原反應C.鋁不易被氧化D.鋁易被氧化,但氧化鋁具有保護內部鋁的作用3.下列關于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觀點中正確的是( C )A.細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它的著火點B.鎂在空氣中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Mg+O2MgO2C.根據各種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較一些金屬的化學活潑性D.金屬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時,都需要在點燃或加熱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知識點二 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0~11頁的有關內容,并分組完成相關實驗探究,然后完成下列填空: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如下表所示:金屬 現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稀鹽酸 稀硫酸鎂 反應劇烈,產生氣泡,生成的氣體能夠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反應后溶液仍為無色 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鋅 反應較快,產生氣泡,生成的氣體能夠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反應后溶液仍為無色 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鐵 反應緩慢,產生氣泡,生成的氣體能夠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溶液由無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銅 無明顯現象 不反應結論:(1)鎂、鋅、鐵可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2)與酸反應時,能生成H2的金屬活動性強;否則,活動性就較弱。(3)鎂、鋅、鐵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鎂反應最劇烈,其次是鋅,最后是鐵。(4)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金屬的活動性就越強。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鎂>鋅>鐵>銅。【教師點撥】1.金屬與鹽酸或稀硫酸能否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屬的活潑程度。2.鐵與酸反應時,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亞鐵離子是淺綠色),故只能生成FeCl2或FeSO4,其中鐵元素顯+2價。【跟進訓練】1.將一枚潔凈的鐵釘浸入稀硫酸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 )①鐵釘表面產生氣泡;②液體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③鐵釘的質量減輕;④液體的質量減輕。A.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向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圖象描述正確的是( B )A B C D3.下圖是幾種金屬與相同鹽酸反應情況的形象示意圖。(1)寫出其中一種金屬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Cl===MgCl2+H2↑(或Zn+2HCl===ZnCl2+H2↑或Fe+2HCl===FeCl2+H2↑)。(2)實驗室如用上述金屬與鹽酸反應來制取氫氣,你認為選Zn最好,理由是反應速率適中,容易控制。知識點三 置換反應【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1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在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實驗中,鎂、鐵、鋅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放出氫氣,試著寫出這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這些反應中,都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這類反應叫做置換反應。【教師點撥】1.置換反應的表達式為A+BC→B+AC,可簡記為“一換一”。2.置換反應中一定存在化合價變化的元素。3.有單質和化合物參加的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如CH4+2O2CO2+2H2O;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也不一定是置換反應,如3CO+Fe2O32Fe+3CO2。【跟進訓練】下列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B )A.2H2O2H2↑+O2↑B.H2+CuOCu+H2OC.S+O2SO2D.NaOH+HCl===NaCl+H2O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第二課時 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 金屬活動性順序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的規律。(2)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及其應用。【過程與方法】(1)初步學會根據鹽溶液與金屬的反應規律推測金屬的活動性順序。(2)初步學會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3)通過觀察化學反應,培養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應用。【難點】金屬與鹽溶液間的反應判斷。教學過程知識點 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1~12頁的有關內容,并分組完成相關探究活動,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鋁、銅、銀的活動性探究: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 鋁絲上有紅色物質析出,硫酸銅溶液藍色變淡 2Al+3CuSO4Al2(SO4)3+3Cu(2)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 銅絲上有銀白色物質析出,溶液呈淺藍色 Cu+2AgNO3Cu(NO3)2+2Ag(3)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 無明顯現象 —結論:活動性強的金屬能夠將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綜合以上實驗現象可以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鋁>銅>銀。2.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在金屬活動順序里,①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②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③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合作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有什么作用?答:可以作為金屬能否在酸或鹽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的一種判斷依據。【教師點撥】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兩金屬相隔越遠,就越容易發生置換反應。例如:將鋅和銅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銀溶液中,先發生反應的是鋅和硝酸銀,當鋅反應完后,銅再與硝酸銀溶液反應。2.K、Ca、Na不能把它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因為鉀、鈣、鈉的活動性太強,能與水發生反應生成堿和氫氣。【跟進訓練】1.下列現象或事實,可用金屬活動性作出合理解釋的是( B )①黃銅(銅鋅合金)外觀與黃金相似,但可將兩者放入稀鹽酸中加以區別;②金屬鋁比金屬鋅更耐腐蝕,說明鋅比鋁活動性強;③用硫酸銅、石灰水配制農藥波爾多液時,不能用鐵制容器;④銅的導電性比鐵強。A.②④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2.某同學為了探究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做了如下實驗。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 B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1)把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加入稀硫酸中 甲、乙表面有氣泡產生,丙無明顯變化(2)再把甲放入到乙的硫酸鹽溶液中 無明顯現象A.甲>乙>丙 B.乙>甲>丙C.丙>甲>乙 D.丙>乙>甲3.三名同學為驗證鋁、鐵、銅、銀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分別設計方案,所用試劑如下:甲同學:銅絲、銀絲、硫酸鋁溶液、硫酸亞鐵溶液乙同學:鋁絲、鐵絲、銀絲、稀鹽酸、硫酸銅溶液丙同學:鋁絲、銅絲、硝酸亞鐵溶液、硝酸銀溶液(1)甲同學的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說明原因:不能證明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也不能證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2)乙同學要用稀鹽酸驗證鋁、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寫出實驗操作及現象:取少量稀鹽酸于兩支試管中,分別插入鋁絲和鐵絲,鋁絲表面生成氣泡的速率比鐵快,證明了鋁比鐵活潑。丙同學觀察到實驗現象后,將廢液倒入同一燒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中一定有銀,濾液中一定有的溶質是硝酸鋁和硝酸亞鐵。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