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1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2.說出腎臟的結構和特點;3.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過程;4.通過觀察腎臟的結構和特點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收集、處理資料的能力;5.通過分析有關腎臟的資料,初步具備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綜合能力;6.通過了解腎臟的結構,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7.通過了解腎臟的功能與保護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加珍愛生命。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腎臟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教學難點】腎單位的結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提問:水對人體非常重要,而排尿時卻會排出很多的水。人體為什么還要排尿?你做過尿常規化驗嗎?這項檢查能反映人體什么系統的健康狀況呢?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二、講授新課【教師】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分解時會產生許多廢物,如尿素、多余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質。人體只有及時排出體內的廢物,才可以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什么叫排泄?【學生】閱讀教材,回答:人體將體內的尿素、多余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作排泄。【教師】人體有哪些排泄途徑?【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小結:(1)代謝廢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2)排泄: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3)排泄途徑:泌尿系統、皮膚、呼吸系統。(一)尿液的形成【教師】同學們知道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嗎?我們首先來了解泌尿系統的組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教材插圖,說一說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學生】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總結講解:人體的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場所,輸尿管是輸送尿液的管道,膀胱是貯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建議播放視頻:【知識解析】泌尿系統的組成)【學生】聽講,進一步認識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活動,認識腎臟的內部結構。回答以下問題:1.形成尿液的基本單位是什么?2.說說腎單位的組成概況。【學生】觀察教材插圖,結合文字介紹,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進行總結講解:形成尿液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大約由120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兩部分。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這些毛細血管的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腎小囊的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著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腎小管彎曲細長,外面包繞著由出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網。【學生】聽講,進一步認識腎單位的組成概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毛細血管的分布位置,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思考毛細血管的作用。【學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答案,并進行總結:兩處有毛細血管分布,一處是腎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相互纏繞而成的血管球;另一處是腎小管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教師】腎臟就像“過濾器”,當血液流經腎臟時,可以將廢物從血液中分離出來,“清潔”的血液繼續在人體內流動,含“廢物”的尿液通過輸尿管暫時貯存在膀胱里。三、課堂反饋1.下列關于腎臟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A.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B.腎臟由皮質、髓質和腎盂三部分組成C.腎臟外部顏色較深的部分是髓質D.在腎門處,與輸尿管相連的漏斗狀空腔,叫腎盂2.泌尿系統的組成是( C )A.腎單位、腎臟、輸尿管、尿道B.腎臟、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C.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D.腎動脈、腎靜脈、腎臟、腎單位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第2節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2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2.說出腎臟的結構和特點;3.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過程;4.通過觀察腎臟的結構和特點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收集、處理資料的能力;5.通過分析有關腎臟的資料,初步具備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綜合能力;6.通過了解腎臟的結構,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7.通過了解腎臟的功能與保護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加珍愛生命。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腎臟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教學難點】腎單位的結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件展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所學,說出腎單位的基本概況,進而引出“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呢?”二、講授新課(一)分析尿液的形成【教師】尿液的形成位置在哪?尿液的形成包括那兩個過程?【學生】閱讀教材,回答:尿液是在腎單位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濾過和重吸收等過程。【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插圖“尿液的形成示意圖”,嘗試分析尿液的形成過程。【學生】觀察圖片,結合文字介紹,分析尿液的形成過程。【教師】血液流經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后,成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根據對尿液形成過程的理解,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答案,并進行講解: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的原尿,與血液相比,沒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尿液,與原尿相比,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學生】聽講,認識腎小球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在此過程中血液成分發生的變化。【教師】一個人一晝夜形成的原尿的量與排出尿液的量相等嗎?為什么?【學生】分析、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進行講解:不相等。一個人一晝夜形成的原尿的量約為150 L,排出的尿液的量大約為1.5 L。因為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廢物,如尿素、部分水和無機鹽等,則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學生】聽講,認識原尿與尿液的區別。【教師】長期以來尿液檢查是醫生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從尿液化驗單中可以得到腎臟和其他臟器有無病變的許多信息。如果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過量的蛋白質,則可能發生腎炎等疾病。肝臟的某些病變也能在尿液中表現出來,如肝炎引起的黃疸,會使尿液中的顏色明顯發黃。一次性食入大量的糖類或體內胰島素分泌過少,會導致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學生】聽講,認識尿檢的原理。(二)尿液的排出【教師】同學能不能根據泌尿系統的結構簡單敘述一下尿液是如何排出的?【學生】簡單敘述尿液的排出過程。【教師】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人就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學生】聽講,知道尿液的排出過程。【教師】人體內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但尿液的排出卻是間歇的,這依賴于哪個器官?【學生】膀胱,因為膀胱有暫時貯存尿液的功能。【教師】排尿有什么重要性?【學生】根據尿液的成分,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答案,并進行總結:排出廢物;調節人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教師】怎樣注意泌尿系統的衛生?【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答案,并進行總結:適量飲水;及時排尿;保持尿道外口清潔等。(三)汗液的排出【教師】提問:除了排尿,人體還有其他的排泄方式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進行總結: 1.皮膚排泄:通過汗腺中的汗液排出尿素、多余水分和無機鹽2.呼吸系統排泄:排出二氧化碳【學生】認識人體排泄的途徑。【教師】皮膚是怎樣排出代謝廢物的呢?【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進行總結:人體皮膚里分布著數以萬計的汗腺,汗腺周圍布滿了毛細血管。當血液流經皮膚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物質通過汗腺的分泌形成汗液。汗液通過汗腺細長的管道排出體外。三、課堂反饋1. 尿液和原尿相比較,尿液中不含( A )A.葡萄糖 B.尿素 C.無機鹽 D.葡萄糖和無機鹽2. 當尿液中發現蛋白質和血細胞時,腎臟發生病變的部位是( C )A.腎小囊 B.集合管 C.腎小球 D.腎小管3.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間歇的,這是因為( D )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B.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貯存尿液的作用4.排尿的生理意義是( C )①排出廢物 ②調節體內水的含量 ③調節體內無機鹽的含量 ④調節血糖的含量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 第2節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 第2節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