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教材分析: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主要講述了人類文明的起源和世界上幾種重要的古代文明的特點。本課第一部分理論性較強,學生不便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第二部分相對較簡單,可以發揮學生主動性。同時在一部分應注意思考為什么文明之間具有差異。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唯物史觀】利用唯物史觀講解文明起源,理解文明起源問題,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素養。【時空觀念】將各個古代文明定位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框架下去認知,能夠運用各種時間術語描述各個古代文明的發展;能夠利用已有的歷史年表、歷史地圖等方式對相關史事加以描述;能夠認識事物發生的來龍去脈,理解空間和環境因素對認識歷史與現實的重要性。【史料實證】能夠認識不同類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價值;能夠掌握獲取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夠在對史事與現實問題進行論述的過程中,嘗試運用史料作為證據論證自己的觀點。【歷史解釋】閱讀“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分析地理環境對早期文明形成的影響,初步學習根據圖例,觀察地圖,提取歷史信息的方法。【家國情懷】人類早期文明是在適應與改造自然環境中發展起來的,讓學生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世界上幾種古代文明的特點。難點:理解文明起源和文明之間的差異。課前準備:通過查閱資料先行了解西亞與埃及的歷史和相關內容。西亞: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農業始終是最主要的社會經濟基礎,在生產的過程中,開啟了私有制的發展、階級分化和國家的形成,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出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和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為了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發明了60進位制。河水經常泛濫,誕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的傳說。為了解決該地區河水泛濫時易澇,其他時間易旱的問題,就需要修建許多水利灌溉設施。大規模集體協作勞動加強了各地居民間的聯系,提高了生產組織化程度,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國家的形成。兩河流域不像尼羅河流域那樣封閉,為了爭奪兩河地區的肥沃土地,此地多有戰爭,王國更替頻繁。這種頻繁更替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災難,但也在客觀上刺激了國家職能的健全和發展,同時導致了民族融合的發展,推動了兩河地區文化上的繁榮。埃及:東北非的埃及同樣干旱,但尼羅河的定期泛濫,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始終是埃及最主要的社會經濟基礎,根據尼羅河水漲落制訂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相對封閉的環境使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棲息,無須遭受蠻族入侵所帶來的恐懼與苦難,促進古代埃及的人民的經濟發展。尼羅河作為快速交通的要道,連接埃及全境,有利于統一國家的形成,并形成法老的專制統治。尼羅河的特產紙莎草成為古代埃及主要的書寫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資。尼羅河流域帶來了經濟和農業的發展,因此古代埃及建立起了輝煌的埃及文明.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第一課《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大家現在快速閱讀教材并結合標題,之后告訴老師本課分為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述的是什么?生: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人類文明的產生”,第二部分講述的是“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設計意圖:閱讀教材,樹立學生對于本課的整體框架。一、人類文明的產生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人類社會的演進,引出古代文明產生的情況。從原始社會的三次分工和國家產生的關系。教師給學生5分鐘時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構建思維導圖。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討論進行點評,給學生一個及時的反饋。之后教師講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私有制和剝削的產生創造了條件。為爭奪土地和資源,一些部落之間爆發戰爭,被征服者往往成為征服者的奴隸。在階級矛盾和部落戰爭的雙重作用下階級產生。階級矛盾的對立逐漸出現了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國家開始形成,文字出現,人類文明產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通過圖示展示古代的主要文明,引導學生思考:文明古國分布在大河流域的原因、四大文明古國的共同特征。通過材料分析理解古代西亞和埃及的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了它們各自文化的特點?1.古代文明出現河流中下游的原因?(1)氣候溫暖,降水豐富(2)地勢平坦,土地肥沃(3)水源充足,離河流近(4)動物植物豐富(5)天然食物豐富,適合人類的居住2.四大文明古國的共同特征:(1)都處在大河流域附近(大河文明)(2)土地肥沃,以農業經濟為主(農耕文明)(3)都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3.古代文明代表(1)埃及文明——尼羅河的贈禮:早期埃及人在尼羅河季節性泛濫而產生的肥沃淤泥上播種、收成。慢慢的更多人到尼羅河流域定居,形成群落,再成為城市,最后發展成為國家。(2)種姓制度:以統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婆羅門——從事宗教祭祀統治階級剎帝利——從事國家軍事、行政事務吠 舍——從事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等被統治階級首陀羅——從事被認為低賤的職業(3)《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①是世界上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君權神授、維護奴隸主利益和權威(4)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①地理環境:希臘位于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干半島,東臨愛琴海,海岸線曲折,天然良港眾多,海島星羅棋布。②政治條件: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較多直接參與城邦政治的權利。③經濟基礎:發達的奴隸制工商業和海外貿易的推動。④外來影響:古希臘靠近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帶,便于從亞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豐富的營養。(5)雅典民主歷史進步性與歷史局限性進步性:①雅典開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專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健全完備的民主制度;②雅典的民主制重視公民民主權利和責任感,保證公民享有較高程度的自由,促進了商品經濟和思想文化的發展,造就了雅典的全面輝煌,使雅典成為希臘最負盛名的城邦;雅典的民主制堪稱古代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范,并對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局限性:①雅典的民主制存在明顯缺陷,就其民主的范圍而言,雅典公民權利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的基礎之上,僅有成年男性公民能夠享有公民權,眾多婦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②就其性質而言,這種原始的直接民主制只適用于小國寡民的城邦;③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的參政方式意味著素養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容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④正是由于許多公民的民主生活拋棄了正義原則,淪為爭權奪利的工具,最終導致了雅典城邦的混亂和衰亡。。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師:文明自誕生之日起就呈現出多元的特點。世界上古代文明主要有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和中華文明。因為之前學習過中國歷史,了解了中華文明,所以今天就不再介紹中華文明。同學們,現在閱讀教材,完成表格。政治 文化兩河文明(西亞) 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現最初文明; 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下游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一系列城市國家 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基本統一兩河流域 《漢謨拉比法典》 君主專制、君權神授 楔形文字 《吉爾伽美什》 紅水河方舟傳說 60進位制尼羅河文明(北非) 公元前3500左右,埃及文明興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 君主專制 較為完善的官僚體系 君權神授 神話和文學傳說 象形文字 太陽歷,將一年分為三季,泛濫季、播種季、收獲季 金字塔(建筑、數學達到較高水平) 莎草紙古印度文明(南亞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公元前3世紀,印度文明誕生; 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 婆羅門教 佛教古希臘文明(地中海沿岸) 小國寡民 城邦奴隸民主制 文學 歷史學(希羅多德首創歷史一詞,被西方認為“史學之父”,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的奠基人) 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學的基礎。)師:現在我們通過圖片了解這四個文明。師:同學們現在閱讀材料,觀看地圖,思考“為什么不同的文明之間存在如此大的差異?”蘇美爾人及其后繼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濫的影響。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河水泛濫的周期性,而是泛濫的時間和洪水量的不可預見性。北部地區的大雨加上了札格羅斯山脈和托羅斯山脈上的積雪消融,常常會引起特大洪水,它們不只是充滿灌溉溝渠,還毀壞了農田。在蘇美爾人眼里,他們的洪水之神尼諾塔不是一位慈祥的神,而是一位惡毒的神。——斯塔夫利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上)》尼羅河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弄比亞沙漠和尼羅河大瀑布,背面是三角洲地區沒有港灣的海岸,這些自然屏障使它得到了特別好的保護……尼羅河就像一條一根天然的紐帶,把整個流域地區連接成一個穩定、有效的整體……尼羅河每年可以預知且又水勢平緩的泛濫則助長了埃及人的自信和樂觀……埃及人則把他們的洪水之神看作是“會給每個人帶來歡樂”的喜神。——斯塔夫利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上)》從印度的外圍來看,古代印度北靠喜馬拉雅山和興都庫什山脈作天然屏障、南臨印度洋、東接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這種“一面圍山,三面環海”的地理位置導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格。從印度內部地形結構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點的差異性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個個“蜂窩狀”的文明單元,也會導致印度在人文上形成多種族、多宗教、多語言并存的局面,這樣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是難以逾越的天塹。——蔣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生:文明之間的差異是地理環境影響的。師:現在這里有一副希臘的地形圖,同學們通過觀看地圖,參考之前三個文明的材料,思考地理環境是如何影響古希臘文明。現在大家先觀察地圖,歸納希臘的地形特點。生:山地多,平原少,海岸線漫長,島嶼多,地中海氣候,利于葡萄和橄欖等經濟作物生長。師: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生:利于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形成,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利于形成平等意識和冒險精神,推動了古希臘殖民擴張,有利于民主制發展。師:沒錯。我們可以看出地理環境是影響文明的重要因素,但絕不是決定性因素。文明的發展是受地理和歷史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設計意圖: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細讀教材,提升學生閱讀文本,提取信息能力。利用材料和地形圖,便于學生理解地理環境對文明發展的影響。同時打破學科界限,便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