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筷子也有學問“吃”對我們的文化心理結構有深刻影響,存在于潛意識之中。這點從我們的日常語言和詞匯構成都可以看出。如見面打招呼是“你吃過飯沒有 ”罵人是“你這個飯桶!’贊揚什么東西則說“膾炙人口”,得意滿足是“吃香的喝辣的”,無趣之事形容為“味同嚼蠟”,生活艱辛是“酸甜苦辣”。筷子的美麗傳說(1)中國東北地區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大禹為治好水患,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就連吃飯、睡覺也舍不得耽誤一分秒。有一一次,大禹饑餓難忍便架鍋煮肉,肉很燙手,無法立刻抓食,他不想浪費時間,便砍下兩樹枝把肉夾出來吃。這樣吃飯即不燙手,也很方便,于是人們紛紛效仿,這樣就產生了用筷子吃飯的習俗。筷子的美麗傳說(2)中國江蘇地區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商紂王喜怒無常,吃飯時總是說菜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結果,很多廚師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寵妃妲已也知道他難侍奉,所以每次擺酒設宴,她都要事先嘗一嘗, 免得紂王咸淡不可口又要發怒。有一次,妲已嘗到有幾碗佳肴太燙,可是調換己來不及,因為紂王已來了。妲已為討得紂王的歡心,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玉簪將萊夾起來,吹了又吹,等菜涼了一些再送入紂王口中。紂王是荒淫無恥之徒,他認為由妲己夾菜喂飯是件享樂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已如此。妲已即讓工匠為她特制了兩根長玉簪夾菜,這就是玉筷的雛形。以后這種夾菜的方式傳到了民間,便產生了筷子。筷子的由來筷子,源于中國。遠古時代,人們吃食物是用手抓,但在有了火,有了烹飪后,吃燙熱的食物時,就用木棍來佐助,天長日久,人們便練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領,這就是人們使用筷子的由來。大約到了原始社會末期,就有了用樹枝、竹片或動物骨骼制成的筷子了。1995年10月,青海西寧市西的宗日遺址14號灰坑出土的“骨叉”,就是原始社會的“筷子”。《禮記典禮上》有“飯黍以筋”、“羹之菜者用挾”之說;這是筷子最早的文字記載。由此可見,筷子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商紂之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筷子的形狀多頭圓尾方,主要的好處為方形筷在餐桌上不易滾動,比較穩重,而且方形筷的表面因為平整,所以還能在筷上做畫,讓送禮用的筷子更精致好看。使用筷子時的餐桌禮儀正確用法:以中餐來說,在用餐之前,筷子一定要整齊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之后則要豎向放在飯碗上正中間的位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