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形的空間及質感教學目標:了解繪畫中對表現物象形體空間的透視,遮擋,明暗等基本知識,能夠理解體面的收縮和轉折變化是繪畫表現體積空間的主要手段,并嘗試完成一張能基本體現物象空間的素描作業。掌握寫生的繪畫學習方式,通過寫生訓練內化知識,形成基本的繪畫技能。學情分析:高中學生喜歡接受挑戰,可多引導,讓學生在嘗試中去探索繪畫空間表現的可能,從而達到掌握知識技能的目的。教學內容:透視規律,遮擋,面的轉折與收縮,明暗寫生方法。教學重點:是寫實繪畫表現中對形體空間表現的透視,遮擋,體面轉折與收縮,明暗等方法。教學難點:學生能夠掌握繪畫寫生的基本方法,提高繪畫空間的表現技能。教學方法:講授欣賞與實踐繪畫練習。教具:欣賞課件,多媒體教學設備。學具:繪畫工具和材料。課時安排:本課是形的空間與質感教學的第一課時。教學過程:體驗導入教師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講一個小故事,看一些圖片。切割一個蘋果,并仔細觀察被切割后蘋果的形體變化。提示學生用水果刀在蘋果上切兩刀,并且只能切兩刀,然后觀察此時蘋果在形體上所產生的變化。嘗試練習仔細觀察被切割后蘋果的形體變化與結構特征。根據教師出示圖片認真觀察分析,分組進行不同角度的繪畫。學生練習畫蘋果,小組進行互評后每組挑選一張最能表現蘋果體積空間的作業交給教師。講評作業觀察與判斷。從學生作業中任意挑選一張,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出來,讓大家猜是哪位同學之手。讓猜對的同學談談判斷依據是什么。揭示并講解繪畫中同一物體形象因為觀察角度不同而產生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中就包含了繪畫表現中的透視現象,遮擋現象和體面轉折和收縮現象。深入學習體積的形成,通過圖片展示遮擋的作用和透視規律。空間的表現,在二維平面表現三維空間的表現方法。光源對物體產生的影響及運用。受光與背光。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修改課堂作業蘋果寫生。點評作業,剖析物象外形與內在結構之間的關系及明暗表現方法,并對學生所掌握的技巧給與肯定。發散思維欣賞優秀的繪畫作品,汲取繪畫中表現形體空間的經驗。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好在哪。小組代表發言總結在繪畫中表現形體空間的技巧。課堂小結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并指引繼續學習的方向。板書設計:線條——透視,遮擋,虛實體面——轉折,收縮,明暗教學后記:本是繪畫教學中最能體現學生對形的表現能力綜合運用的實踐課,采用對一個蘋果進行切挖的觀察,導入教學。目的有兩點,其一,由于蘋果在寫生訓練中具有代表性,它存在著典型的立體空間體態,也就是說所有物體的體積表現手法從繪畫技巧來說,與蘋果的表現手法是一致的。其二,蘋果是常見的水果,并且其形體的美感與呈色的豐富性是其他水果無法比擬的。要求學生只能切兩刀,是充分考慮到不要把蘋果切得過于破碎,不利于學生整體觀察。教學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如何通過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技能,因此在教學中的技能訓練采用了層層遞進的方式。通過理論學習與借鑒,學生在比較中修改了自己的作業,既滿足了學以致用的需要,又符合開放式的教學原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