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第一課第一課 光與色的世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能夠認識光,了解光與色彩的關系。從欣賞與分析繪畫作品的不同色彩表現中,學習掌握一定的色彩表現方法,并從中獲得視覺的審美體驗,提高對色彩的運用能力。復習了解光的三原色與色彩的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補色、冷色與暖色,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新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及色彩表現規律,學會分析判斷畫面的色彩傾向。能積極主動地關注身邊的色彩現象,熟悉繪畫色彩的運用及表現,并能鑒賞具有鮮明特色、文化內涵的色彩藝術作品,從審美體驗中建立探究色彩知識的學習意識,養成善于思考、細致觀察、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學情分析本課所教對象為高二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一定的自我評價意識,對美術學科有較濃興趣。通過欣賞一些歐洲繪畫,了解光——色——光與色的關系,讓學生從研究不同光線形成的豐富的色彩變化入手,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對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的深入研究學習中,讓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和研究光、色的不同變化,從中發現問題并總結出規律。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通過學習,了解認識色彩的基本知識,掌握光源色在寫實色彩繪畫中的主導作用。教學難點:色彩產生的基本條件,理解固有色與光源色、環境色之間的關系,掌握一定的光與色變化規律和色彩繪畫的表現規律與技能。教學過程活動1 [導入]多媒體圖片欣賞今天,讓我們進入光與色的世界,在我們的大千世界,帶給我們豐富多彩的色彩,那么這些色彩是怎么產生的呢?17世紀時,科學家牛頓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他把太陽光引進暗室,發現白光通過三棱鏡的折射會分解出一道色帶,稱為光譜。光譜大致呈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漸變的顏色。是光賜予了我們豐富的色彩世界。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光的來源很多,如太陽、月亮、電燈、火等等。活動2 [講授]一、教學過程:1、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1)、光譜大致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漸變的顏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2)、色彩三原色:紅、黃、藍復習色彩的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補色、冷色與暖色(180。)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色相:顏色的相貌或顏色的名稱,指色彩從種類上的區別如紅、黃、藍等2)、明度:色彩明亮的程度3)、純度:是指色彩鮮明和純正的程度(加黑或加白)。學生活動:在觀察和學習中積極交流討論,并進一步提高對色彩的認識二、了解新概念1、了解固有色、光源色1)固有色:即物象的本來顏色。指物體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星現出的固有的色彩。如紅花、紫花、黃花等等色彩的區別。2)光源色:即光源的本色。指某種光線(太陽光、月光、燈光、蜻燭光等)照射到物體后所產生的色彩變化。物體的色彩經常會受到光源色彩的影響發生豐富而微妙的變化。3)通過ppt演示,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我們觀察到物象的顏色有沒有變化?為什么會產生變化?a)、相同物體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的色彩變化b)、學生回答:固有色與光源色c)、結 論:固有色受光源色的影響,因而使固有色隨光源色變化,不同的光源色會使物體固有色產生相應的變化。相同物體在不同色彩傾向的光源照射下物體本身的色彩會由于光源色的不同而發生改變。物體的色彩經常會受到光源色彩的影響發生豐富而微妙的變化。4)、在自然光照射下的人和物,由于光線照射的角度、時間和強弱等不同,都會使物體色彩大不一樣。a作品賞析:《盧昂教堂》(法國)莫奈的作品。總結:1、不同季節、天氣的陽光照射下的景色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傾向。2、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的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的不同色彩變化。b)、同樣的物體放置在不同的村布上(環境)呈現出的色彩變化也不相同,背光部分受環境色反光照射色彩會發生變化。金屬鍋和玻璃杯受周圍環境色的影響十分明顯而洋蔥受環境色的影響相對較弱c)、環境色:我們知道光永遠是直射的。但我們描繪的物象,總是處在一個具體的環境之中,這些周圍環境對直射的光有一定的反射作用,這些反射光的色彩也會影響物體色彩的變化,這種色彩被稱為環境色。環境色對物體影響的強弱與物體的材質、物體表面的光潔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一般來說,表面材質光潔的和淺色物體受環境色的影響較大,相反,較為粗糙的材料和深色的物體,受環境色的影響就相對較弱。從根本意義上講,每一個物體都會受到周圍環境色的影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此外,物體距離其他物體的遠近,也是決定環境色強弱的因素。d)只要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物體表面色彩是十分豐富的。嘗試分析一下這兩幅作品中物體色彩與光源色和環境色的關系。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回答三、課后拓展:細心觀察、耐心體會,感受大自然的色調,領略畫面中的色調,勾勒生活學習中的色調。四、教學后記:本課教學設計的活動,趣味性強,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理解和掌握教學知識內容。但教學中需掌控好教學情境和教學節奏,以利于圓滿成功教學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