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章 極地地區一、獨特的自然環境1.南極地區:主要位于南極圈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圍的海域;北極地區:位于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邊的亞、歐、北美三洲部分地區。南極洲周圍的大洋(順時針排列):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地球自轉方向:北極地區(逆時針方向)、南極地區(逆時針方向) 溫馨提示:極地地區的方向判讀(1)東西方向判讀:依據地球自轉方向,箭頭所指方向為東(2)南北方向判讀:北(南)極點為地球最北(南)端,距離北(南)極點越近,越靠北(南)。4.企鵝是南極特有的動物;北極的代表動物:北極熊。5.南極氣候特點:酷寒、干燥、烈風。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風庫”之稱。北極氣溫比南極高,降水比南極稍多,風速比南極小。北極:嚴寒,降水量高于南極,一般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6.南極比北極寒冷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北極周圍是海洋,南及周圍是陸地;②南極海拔高于北極;③南極被冰雪覆蓋,冰雪反射太陽光。7.豐富的自然資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儲存在兩極地區。)(1)南極:固體淡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生物資源如磷蝦、鯨、海豹等。(2)北極:石油、天然氣、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生物資源如海豹、海獅、海象、北極狐等。8.居民: (1)南極:南極大陸氣候惡劣,無常住居民。2)北極:北極有土著居民,是屬于黃色人種的因紐特人和拉普人,以狩豬和捕魚為生 。二、科學考察1.南極考察:選在 11~次年 3 月,原因:此時是南極洲的暖季、極晝期。我國在南極建立的考察站有長城站(無極晝極夜)、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在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北極考察:6-8 月份,在北極建立了黃河站。3.方向判讀:長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長城站的東南方。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象(因為中山站位于南極圈以內,而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中山站位于東半球(印度洋沿岸),長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三、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1.存在問題過度捕殺鯨、海豹、海獅、海象等極地動物,破壞生物多樣性;開采加工石油、天然氣等導致環境污染。2.生態保護(1)各國加強合作,保護極地環境,例如在1959年12月,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國簽訂了《南極條約》,1983年我國正式加入該條約;國際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極環境保護戰略》。(2)在極地地區科考、旅游時應將生活垃圾帶回,不亂捕濫殺極地動物,不在極地地區建筑物上亂涂亂畫。3. 南極地區的冰雪融化將會給沿海國家帶來哪些危害?(溫室效應) ——若全部冰雪融化,世界海平面將升高50-70米,沿海低地會被淹沒。4.極地方向的判斷:經線代表南北方向,緯線代表東西方向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北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