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節奏的美感》一、課題:《節奏的美感》二、教學領域: 設計·應用 三、教材、學情分析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美術第七冊中第5課,屬于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本課是一節設計課,通過繪畫或剪紙等方式表現美術的節奏感是本課的主要學習任務。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更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等能力,還在學習中體會創造美的樂趣。四 、教學目標1、學生聽音樂,談談音樂中的節奏感,并觀察、體驗美術作品中的節奏感。 2、感受、理解環境和美術作品中的節奏感,并通過繪畫或剪紙等方式表現美術的節奏感,提高學生的設計和造型能力,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3、體會圖案設計的樂趣, 提高審美情趣.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并在學生制作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發現問題。五、教學重難點重點:對美術節奏的理解 。難點: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圖形,表現美術的節奏。六、教具、學具教具:多媒體課件、學具:彩紙、剪刀、雙面膠、油畫棒、水彩筆等材料工具七、教學過程教學環 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感受節奏導入 課堂(3分鐘)(音樂導入)1、聽——音樂“兒童放輕松”前奏。 2、看——三幅繪畫作品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不僅特別聰明,而且個個都是“火眼金睛”那么在這節課老師要來驗證一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幅圖片,認真聽,思考,哪幅圖片和音樂的節奏相似呢? 師:節奏原是音樂術語,指音響的輕重緩急和節拍的強弱長短交替出現而形,成的規律。節奏同樣是構成美術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節奏的美感。師:適時板書“節奏的美感”。設計意圖:通過課前交流,師生互動,教師走近學生,有利于學生的輕松學習。生:認真聽,思考。生:討論生:第三幅。。生:好 掌聲。。。看看說說探究學習(5分鐘)生:姚明、飛人劉翔。生:像。小組討論,選出代表回答。生:進行了夸張,下巴變大了,嘴巴擴大了,眼睛變小了,身體變小了。生:觀察圖片。小組討論,選出代表回答。生:眼睛、嘴巴進行了夸張。小組討論,選出代表回答。生:眼睛、鼻子進行了夸張。生:臉型也進行了夸張。技法表現生:想。生:壓、團捏、搓壓、切的方法。作品欣賞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欣賞作品,探究嘗試,小組討論、交流并制定出制作方案。師:作業要求:師:制作過程中注意巡回自導,示范引領生:學生認真欣賞。生:學生發表不同意見。生:學生討論,并發表創作思路。生:學生動手做泥塑夸張的臉.(18分鐘)評價交流(4分鐘)師: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尊重信任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闡述自己的想法、創作動機。學生他評既是對自評的補充,同時也是對作品的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另一種看法。自評與他評是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評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能更深一層的了解學生的想法、觀點,從而促進師生的雙邊活動,更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生:站起來觀看,進行互評。生:學生自評,并說出創作思路。生:學生做的夸張的臉。評價歸納生:看黑板。拓展延伸師: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其他形式其他材料工具的制作,豐富知識,開闊眼界。生活中處處有美術,要學會運用美術來裝飾自己的生活。生:學生認真欣賞。板書設計: 夸張的臉形象、 特征、 程度擴大: 嘴巴、 下巴、眉毛縮小: 眼睛、 身體教后反思: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