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四 結合實踐 善于創新[考點展示]1.思維創新的含義及其特征;2.發散思維的含義及特點;3.思維發散的技法;4.聚合思維的含義、特點;5.思維聚合的方法;6.逆向思維的含義、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7.直覺及其特征;8.想象及其作用;9.靈感及其產生條件。核心考點一 發散思維、聚合思維、逆向思維1.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發散思維 聚合思維區別 含義 又稱輻射思維。它根據已知的事物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答案。它是一種展開性的思維方式 又稱收斂思維。它是通過多種邏輯思維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信息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邏輯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思維方向 發散思維是從一個出發點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獨特之處想,是擴散、輻射 聚合思維是從四面八方向一個目標點想,向聯系、共同之處想,是收斂、集中特征 發散思維的過程具有流暢性;發散思維的思路具有變通性;發散思維的結果具有獨特性 聚合思維的過程具有嚴謹性;聚合思維的思路具有歸一性;聚合思維的結論具有可論證性方法 思維發散的技法有兩類:適合于個體思維的技法有“檢核表法”、“列舉法”、“信息交合法”等;對于群體思維而言,主要有“頭腦風暴法”,或稱“集思廣益法” 思維聚合的方法主要有形式邏輯方法和辯證思維方法聯系 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具有互補關系。只有將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達到思維創新的目的2.逆向思維(1)含義: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稱為反向法。是從人們過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構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結構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實現創新的目的的一種思維創新方法。(2)方法: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對已有的同事物結構順序相關的認識作反向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3)應當注意的問題:逆向思維應當合“理”,不顧客觀規律的逆向,難以實現思維創新的目的。逆向思維不是逆反心理。講逆向思維不僅不排斥正向思維,反而更加顯現出正向思維的基礎性和前提性作用。提醒 逆向思維不是解決任何問題都要“倒著來”,面對生活中的多種難題,要靈活運用逆向思維來解決,若做什么事都“倒著來”“頂著干”,只能把問題搞亂。逆向思維與正向思維究竟是哪種思維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有意識地將二者聯系起來思考,可以避免思維的僵化與極端化,從而產生創新性的成果。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2福建高考·42(B)2011福建高考·42(B) 高考常常結合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或逆向思維的具體事例,考查發散思維的特點和技法、聚合思維的特點和方法、逆向思維應注意的問題等。命題點1 發散思維典例1 (2011·福建高考)上海某中學的同學逐一羅列出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笨重(50千克左右)、攜帶不方便等缺點,提出改進的設想,明確了主攻方向,終于發明了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于攜帶的“無基板充氣太陽灶”。該項發明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1)材料主要體現的思維發散技法是 ( )A.列舉法 B.檢核表法 C.信息交合法(2)有同學認為:“如果進行發散思維,就能達到思維創新的目的。”請你運用發散思維的有關知識分析該同學的看法。答案 (1)A(2)①發散思維是一種展開性的思維方式,有助于發現新問題,并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眾多新設想,有利于達到思維創新的目的。②發散思維以某問題為出發點“發散”出去,發散出去的思維還要再聚合起來;只有將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達到思維創新的目的。解析 本題以上海某中學同學發明的“無基板充氣太陽灶”為情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培養敢于創新的精神。第(1)問考查材料主要體現的思維發散技法,結合材料可以進行判斷。第(2)問運用發散思維的有關知識分析該同學的看法,首先要說明觀點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不足,強調思維創新不僅要發散還得要做好聚合。命題點2 聚合思維典例2 (2012·福建高考)某農場運用生物技術,把雜草、生活垃圾變成有機肥料,施放到農田,用來生產糧食、蔬菜;糧食、蔬菜的一部分用來養豬,豬糞與雜草混合,加工成牛飼料;再把牛糞與雜草混合制成高效農肥,經處理后回施到水田,成了養魚的餌料。在這一良性生態循環的農場里沒有廢物排放,避免了環境污染,土地又能夠重復耕種,解決了土地貧瘠的問題。(1)材料中良性生態循環農場的建立運用的思維方法是 ( )A.直覺 B.想象 C.靈感 D.聚合思維(2)材料如何體現了這一思維方法的特征?答案 (1)D(2)①材料中運用邏輯思維方法對建立良性生態循環系統進行聚合思維,體現了聚合思維的過程具有嚴謹性特征。②材料中的思維活動都圍繞著建立良性生態循環系統這一目標來進行,體現了聚合思維的思路具有歸一性特征。③運用生物技術建立良性生態循環系統,解決了環境污染和土地貧瘠的問題,在實踐中具有可行性,體現了聚合思維的結論具有可論證性特征。解析 本題是一道材料分析題,兩問緊密聯系。要準確把握材料意思,注意抓住“良性生態循環”“運用生物技術”“避免了環境污染”“土地重復耕種”“解決了土地貧瘠的問題”等,從而判斷出運用聚合思維方法。再根據體現類問題答題方法回答第(2)問。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一群大學畢業生到一家企業應聘。面試時,招聘者給每位同學發了一根一尺長的米尺,要求他們測量出20層樓的高度。有的同學一層一層地量,有的同學則利用幾何繁瑣地計算,雖然不限于既定的理解,仍然未能擺脫度量計算的理解;而小亞同學則完全突破了既定的理解,來到大樓管理處詢問,并得到了正確的答案。最后,他被錄用了。(1)填空:小亞同學成功運用了發散思維,體現了思維發散的思路具有____________,思維發散的結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認為,思維發散是離不開方法與訣竅的,所以,思維發散只有依靠思維發散的技法。請運用思維的有關知識予以辨析。答案 (1)變通性 獨特性(2)①思維發散技法有助于人們進行思維發散,但僅僅依靠幾種思維發散技法,難以產生理想的結果。②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還需要直覺、想象、靈感等思維因素的積極參與。③思維發散的效果,與人們知識和經驗的多少、實踐能力的高低等密切相關。2.從營銷環境的變化發展來看,企業營銷理念經歷了生產導向、產品導向、營銷導向和戰略營銷導向四個逐步演進與發展的過程。其中戰略營銷觀念是近十多年來逐漸形成的,日益受到營銷界的關注。戰略營銷最重要的創新就是要求企業真正從關心自身生產和產品轉移到關注消費者和消費者需求的滿足、如何為消費者創造更大價值上來,從“請消費者注意”轉變到“請注意消費者”上來。(1)戰略營銷最重要的創新就是要求企業真正從關心自身生產和產品轉移到關注消費者和消費者需求的滿足上來。這種變化運用的逆向思維方法是 ( )A.對有關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B.對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已有認識進行轉換思考C.對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已有認識作交換性思考D.對事物功能已有認識作反向思考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可以判定,這種變化運用了對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已有認識作交換性思考的逆向思維方法。(2)談談我們應如何正確運用逆向思維方法。答案 ①逆向思維應當合“理”。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是認識對象的內在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逆向思維的反向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思維反向,要符合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②我們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維的“正”,即人們已有的對事物常規認識的成果,才能夠合理有效地對已有的常規認識作反向思考。③要將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聯系在一起,正反補充,可以打破單方面性質的限制,避免思維的僵化與極端化,更有可能發現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產生創新性的成果。核心考點二 直覺、想象、靈感1.直覺及其特征(1)含義:指人們通過對認識對象的直接觀察,一下子從其完整的外在形象上覺察或領悟到其內在的某種特質。簡略地說,直覺是―種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維活動。(2)特征:直覺具有敏捷性、總體性、猜測性。2.想象及其作用(1)含義:是在頭腦中對已有的事物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通過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維過程。(2)想象在思維創新中的作用①想象可以幫助人們明確思維創新的目的。②想象有助于打破人們對事物原有聯系方式認識的局限性,從新的角度看待事物,從而為思維創新開拓新的思路。3.靈感及其產生條件(1)含義:靈感是―種以特殊形式表現出來的人所特有的心理狀態。(2)靈感的產生條件靈感不會光顧毫無準備的頭腦。這里所說的準備,主要是指對問題的探求,對基本事實的調查研究,以及對相關知識的必要積累。也需要我們有捕捉它的方法,只要我們善于學習和積累,做捕捉靈感的有心人,隨時都可能有靈感產生。掌握思維的節奏,松、緊結合,有利于靈感的誕生。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0福建高考·42(2) 高考常以關于直覺、想象、靈感的事例為背景材料,考查對直覺的特點、想象的方式、靈感產生的條件的理解和運用。命題點 想象典例3 (2010·福建高考)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垃圾圍城成為各國關注的問題。在垃圾圍城的恐怖陰影下,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在“垃圾反恐”中,公眾參與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動力。“垃圾反恐”不僅促進了公民意識的表達,也是對公民意識的考驗。請圍繞“變廢為寶”這一主題,展示自己對垃圾處理的想象,并運用想象方式的知識(任選一個角度),對自己的想象加以說明。答案 (1)展示一個圍繞主題的想象。(想象內容略)(2)①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并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找出不同對象之間的關聯,給抽象思維的對象建立富有創造性的新形象。(要求結合自己的想象進行說明)②通過提出“假如”式問題,將與事實相反的情況作為事物發展的一種條件,仿照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推測事物可能發展的前景。(要求結合自己的想象進行說明)解析 主題限定“變廢為寶”,要求對垃圾處理設置進行想象,但是想象方式不限定,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可以提出“假如”式問題,仿照條件,推測結果,關鍵在于給抽象思維的對象建立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新形象。答案不拘一格。3.梅里美是一名出色的特工。一次,他接受了一項任務——潛入某使館獲取一份間諜名單。名單放在一個密碼保險箱內,梅里美只有設法獲知密碼,才能打開保險箱并安全返回。梅里美進入格力高里的辦公室,試圖用自己掌握的破解密碼技術打開保險箱。可是,一陣忙碌之后他發現一切都是徒勞。離警衛巡查的時間僅剩十分鐘了,怎么辦?突然,他的目光盯在了高掛在墻上的一部舊式掛鐘上,掛鐘的指針分別指向一個數字,而且沒有走動。梅里美熱血沸騰,他按照鐘面上指針指定的數字在關鍵的幾分鐘內打開保險箱,拿到了名單。(1)上述材料體現了________在思維活動中的作用 ( )A.直覺 B.靈感 C.想象 D.運氣(2)上述材料體現了這種因素的什么特征,請談談你的理解。答案 (1)A(2)①直覺具有敏捷性。在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時,梅里美是憑借直覺在瞬間完成密碼破解任務的。②直覺具有總體性。梅里美沒有對掛鐘的各個要素一一進行分析,而是憑借對掛鐘整體的洞察破解密碼的。③直覺具有猜測性,作出的斷定并不一定可靠,還需要進行理論論證和實踐檢驗。梅里美根據掛鐘作出的判斷是一種猜測,經過實踐檢驗,他的判斷是正確的。解析 第(1)問考查學生對直覺的理解。直覺是一種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維活動。從舊式掛鐘洞察到密碼,體現了直覺的作用,故選A。第(2)問考查學生對直覺特征的理解。解答時,從直覺的敏捷性、總體性和猜測性等方面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即可。1.(2009·福建高考)世界著名作曲家莫扎特曾師從偉大的作曲家海頓。有一次莫扎特寫了一段曲子讓海頓彈奏,海頓彈奏了一會兒驚呼起來:“這是什么曲子呀,當兩手分別在鋼琴兩端彈奏時,怎么會有一個音符出現在鍵盤中間呢?看來任何人也無法彈奏這樣的曲子。”莫扎特接過樂譜彈奏,遇到那個出現在鍵盤中間的音符時,只見他俯下身,用鼻子彈奏出來。這一動作令海頓感慨不已。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維創新的什么特征?(要求寫出兩個特征)材料如何體現思維創新的這些特征?答案 (1)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驟具有跨越性,結果具有獨特性。(2)①莫扎特根據自己譜寫的曲子彈奏,無法用手彈出鍵盤中間的音符時,用鼻子來彈奏,體現了思維創新的思路具有多向性。②莫扎特不采用常規的方法,憑借靈感用鼻子彈奏鍵盤中間的音符,體現了思維創新的步驟具有跨越性。③莫扎特用鼻子彈奏鍵盤中間的音符,產生的結果新、出乎意料,體現了思維創新的結果具有獨特性。解析 第(1)問,可從方向、步驟、結果等角度分析思維創新的特征;第(2)問,運用演繹法,結合材料加以說明即可。2.(1)尼龍絲最初只用于軍事,而尼龍襪就是將尼龍絲的用途作了“遷移”。(2)醫生引入微爆破技術消除腎結石。(3)將平面鏡改為多種曲面鏡,制成哈哈鏡。(4)在兩塊玻璃之間加入某些材料,制成防震、防碎、防彈的新型玻璃。上述事例運用了思維發散中的什么技法?要怎樣運用這一技法?答案 上述事例運用了思維發散中的檢核表法,(1)(2)(3)(4)分別屬于檢核表法九個方面中的轉化、引入、改變和放大這四種情況的思維發散。檢核表法主要通過對所設想問題的幾個方面進行詳細檢查,從看似“毫無問題”的事例中找到思維創新的突破口,以求產生創新的思路。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某企業黨委實行差額選舉,要求從13名候選人中選出11名委員。常規操作方法是讓黨員代表在選票中勾選出11位,然后進行唱票統計,得票前11位的候選人當選。該企業黨委改變常規做法,讓代表在選票上勾選自己不同意的2位。這樣,填票、唱票和統計的時間都縮短到原來的五分之一,提高了選舉效率,也增加了候選人的壓力和增強了代表的責任感。(1)填空:材料中該企業黨委選舉主要運用了________思維方法。(2)該企業黨委委員的選舉是怎樣運用這一思維方法的?答案 (1)逆向(或反向)(2)①該企業黨委把握了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從矛盾的對立面認識事物,找到了更有效的解決辦法。②該企業黨委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發現了事物未被認識的新功用。③該企業黨委對已有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新途徑。4.某日清晨,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王在明在列車上巡視。突然,他收住腳步,犀利的目光投向蹲在車廂連接處的一個男青年身上:“請出示車票。”男青年掏出一張昆明到上海的硬座票。王在明問:“你的座位呢?”男青年答:“沒有找到座位。”王在明剛走過幾節車廂,每節車廂里都有空座,正常的乘客是會找到座位的。王在明檢查該青年的提包,從其洗漱用具中取出一支大號牙膏,捏了捏,笑了。他打開牙膏的底部,用力一擠,一撮白色粉末落在掌心。男青年見事情敗露,想跳窗逃跑,被眼明手快的王在明一把抓住拷了起來。從1997年至2003年4月,王在明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141起,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125名。(1)上述材料體現了________在思維中的作用 ( )A.直覺 B.靈感 C.想象 D.運氣答案 A解析 王在明憑感覺判斷該乘客的不正常行為,是直覺在發揮作用,故選A。(2)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這種因素的特征的?答案 ①直覺具有敏捷性。王在明在短時間內憑直覺發現罪犯私藏毒品,體現了直覺的敏捷性。②直覺具有總體性。王在明并不是對男青年的各種因素一一作了詳細分析之后才懷疑他是罪犯的,而是對罪犯的一種覺察。③直覺具有猜測性。直覺所作出的斷定并不一定可靠。王在明剛見到男青年的時候并不確定他就是罪犯體現了這一點。5.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有一家銷量很不錯的縫紉機廠。可是戰爭的硝煙改變了一切,除軍火外,包括服裝在內的其他行業都處于半停滯狀態。工程師出身的廠長杰克面臨嚴峻考驗。這位有超前思維的廠長預計戰爭可能會使大批士兵和百姓傷殘。于是他當機立斷,著手研制殘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輪椅,然后大批量投入生產。戰爭結束后,這項發明果真備受青睞,傷殘的人們紛紛搶購小輪椅。(1)上述工程師的想象屬于 ( )A.有意想象 B.無意想象C.形象化想象 D.抽象想象(2)結合材料說明想象在思維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答案 (1)A(2)①想象可以幫助人們明確思維創新的目標。針對戰爭導致服裝行業不景氣的狀況,杰克決心著手研制殘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輪椅。②想象有助于打破人們對事物原有聯系方式認識的局限性,為思維創新開拓新的思路。杰克想象到戰爭可能會使大批士兵和百姓傷殘,會導致小輪椅需求量大增,決定大批量投入生產小輪椅,最終取得成功。解析 第(1)問考查有意想象與無意想象的相關知識。在意識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是有意想象。杰克正是考慮到戰后人們所需,才發明了小輪椅,所以是有意想象。第(2)問考查學生對想象在思維中的作用的理解。運用想象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