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 古典經濟學巨匠的理論遺產[考點展示]1.斯密的勞動價值論和收入分配理論;2.斯密關于市場作用與自由放任的基本觀點;3.斯密的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4.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和收入分配理論;5.李嘉圖的自由貿易與比較成本學說。核心考點一 斯密的理論貢獻和政策主張斯密政策主張的內容及評價政策主張 主要觀點 評價科學性 局限性自由放任與“看不見的手” ①國民財富的增長,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其主要途徑是分工。另一重要途徑是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認為擴大市場范圍,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實現國民財富的增長。②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人們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會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認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③從其生活的時代背景出發,極力主張限制政府的作用 斯密認識到了商品生產者為了把商品賣掉以實現其賺錢的目的,會把他掌握的資源投到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的部門中去;認識到了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作用 他未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斯密的觀點,反映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 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即本國生產這種商品所需要的生產成本絕對地少于其他國家)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 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 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從根本上看,這一學說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2北京高考·38(2)2012浙江自選模塊·72010江蘇高考·362007廣東高考·35 高考常以亞當·斯密的某一政策主張為背景,考查其政策主張的基本觀點或對其進行評價。命題點1 斯密關于自由放任與“看不見的手”的觀點典例1 (2012·浙江自選模塊)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指出:自有文字記載以來,人們追求自我利益的本性從未改變。正是由于這種逐利本性,百姓日常所需物品的價格提高,市場上的供給會隨之增加,價格下降供給會隨之減少。這樣,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和管理人員可以各守其業,盡其能,得所欲,這一切就好像冥冥中有一個高明的指揮者在指揮他們這樣做一樣。因此,良好的政府應該對這種人類本性因勢利導,有所規范,而不是與民爭利。結合材料,分析司馬遷上述觀點與斯密經濟思想的相通之處。答案 第一,司馬遷和斯密都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第二,他們都認為,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具有通過價格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積極作用。第三,他們都主張應該尊重市場,限制政府的作用。解析 本題以司馬遷的經濟觀點為背景材料,考查經濟學常識中斯密的政策主張。審題時要抓住題干材料中“自我利益的本性”“高明的指揮者”“因勢利導”等“題眼”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本題的解答,重在從材料中尋找司馬遷和斯密在經濟主張上的共同之處,靈活運用斯密的政策主張分析具體經濟問題。解答本題需要準確回憶和調用斯密政策主張的具體知識點深入分析現實問題。命題點2 斯密的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典例2 (2007·廣東高考)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對外貿易方面的表現,就是主張對外貿易的自由化,反對對外貿易壟斷和政府限制對外貿易的政策。斯密這一主張的理論來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義時提出的對外貿易優勢原理。為了論證對外貿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絕對成本學說。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斯密如何運用絕對成本學說解釋對外貿易的必要性?答案 (1)在對外貿易中,不同國家生產相同的產品,其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2)如果各國將本國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本國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所以各國都應該參加對外貿易。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經濟學基本問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況,以及用經濟學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致用性本質特征的理解。斯密關于自由貿易的絕對成本學說,學生只要熟練地掌握絕對成本學說的內涵就可以順利答出此題。1.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每個人都力圖利用好他的資本,并實現最大的價值。一般說來,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實際上所增進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但是,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會使他將資本投于最有利于社會的用途……他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1)上述材料反映了亞當·斯密關于市場作用的哪些基本觀點?(2)聯系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評析亞當·斯密關于市場作用的觀點。答案 (1)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即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在發揮作用;其結果經常會增進公共福利。(2)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市場機制對于有效配置社會資源具有積極作用,但也客觀存在著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問題,必須實行市場機制和國家宏觀調控有機結合。斯密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他沒有認識到市場機制作用的局限性,反對政府干預經濟,這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解析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課本中亞當·斯密關于市場作用與自由放任的基本觀點。核心考點二 李嘉圖的自由貿易與比較成本學說1.李嘉圖的自由貿易學說他認為通過對外貿易,從國外進口廉價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資,提高利潤率,為資本積累提供條件,這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2.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1)他認為,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各國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輕”的原則,生產那些成本相對低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他國生產的東西,就可以從中獲得好處。(2)如何評價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①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比較正確地反映了不同國家間經濟發展的一種內在聯系和客觀要求,對指導不同國家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增進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②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也有局限性。一國參與國際分工,到底能否給自己帶來好處,取決于許多方面的因素,處理不好會給本國發展帶來嚴重危機。李嘉圖的這一學說同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一樣,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向外擴張、建立世界霸權的愿望。3.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與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的異同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不同點 斯密認為不同的國家各有各的絕對優勢 李嘉圖則認為各國不一定有自己的絕對優勢,但只要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即可相同點 都認為由于比較利益的存在,各國要積極實行對外開放,且都認為對外開放能夠增加利益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2江蘇高考·36A2009廣東高考·35 高考常以兩國或兩人之間的比較優勢對比等為素材,考查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內容和政策主張。命題點 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政策主張典例3 (2012·江蘇高考)一些國家曾秉承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集中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礦業等以換取工業品;但發展的結果卻是產業結構單一、對外依附加深、國際經濟地位低下,并未享受到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二戰后發達國家的農業雖沒有比較優勢,但政府仍大力支持其發展。新技術革命的成果被大量應用于農業領域,例如高科技對以色列農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發達國家通過發展農業不僅確保了自身糧食安全,而且在國際農產品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的局限性。(2)上述材料中各國做法對我國發展農業有何借鑒?答案 (1)只依據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忽視其他因素;為英國資產階級對外擴張、建立世界霸權提供理論依據。(2)堅持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相結合的原則;堅持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確保糧食安全;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農業的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解析 第(1)問主要考查對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局限性的準確記憶能力,難度不大。第(2)問主要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提取出材料中的“并未享受到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政府仍大力支持農業發展”“高科技對以色列農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等有效信息,然后調動相關知識,進行總結和概括。2.(2009·廣東高考)絕對優勢和劣勢并不是決定國與國之間貿易關系或者人與人之間分工關系的唯一因素。甲在理財方面對乙有絕對優勢,乙在推銷方面對甲有絕對優勢。由甲負責理財,由乙負責推銷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甲相對于乙不僅會理財,而且更會推銷,那么這兩人的分工需要重新思考。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1)甲與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2)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內容和政策主張。答案 (1)由乙來理財,甲來推銷更有效率。因為乙在理財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甲在推銷方面具有比較優勢。(2)李嘉圖認為,各國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輕”的原則,生產那些成本相對低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他國生產的東西,就可以從中獲得好處。因此,他反對國家干預,主張經濟自由。他認為,通過對外貿易,從國外進口廉價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資,提高利潤率,為資本積累提供條件,這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解析 本題考查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知識。解答第(1)問關鍵是要認識材料中甲乙兩人的比較優勢是什么;第(2)問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再現李嘉圖比較成本學說的內容和政策主張。1.材料一 斯密指出:價值有兩個不同的意義,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叫做使用價值,后者叫做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至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甚至沒有。材料二 李嘉圖認為:一種商品如果沒有用就不會具有交換價值。效用對于交換價值來說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耗費在一件商品上的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尺度,交換價值是由價值來調節的,因而是由耗費的勞動量來調節的。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對材料一和材料二進行比較,李嘉圖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關系的論述與斯密的觀點有何異同?(2)在勞動決定價值的問題上,李嘉圖的觀點與斯密的觀點相比較,有何不同?(3)李嘉圖對勞動價值論作出了什么貢獻?答案 (1)李嘉圖同意斯密使用價值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的觀點,同時糾正了斯密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可以有交換價值的觀點,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并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2)李嘉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3)李嘉圖意識到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以及在商品價值 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因而極大地豐富了勞動價值 論的內容,把勞動價值理論推到了古典經濟學的最高峰。解析 本題第(1)問考查李嘉圖和斯密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關系的不同論述,答題時主要以李嘉圖的觀點為線索簡要回答;第(2)問,著重回答出李嘉圖的“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即可;第(3)問,主要回答李嘉圖關于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以及在商品價值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2.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目前黃金開采成本下降至250美元一盎司,黃金買賣的合理價位應該在400美元一盎司,即使扣去對美元貶值的預期,最多600美元一盎司。可最近金價一路飆升,2011年8月23日,國際金價沖高到了1 911.8美元一盎司,攀上歷史高位。那么金價為何會遠離合理價位,出現大幅波動呢?道理其實很簡單,黃金和其他所有商品一樣,都是那只“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1)那只“看不見的手”指的是什么?(2)“看不見的手”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重要論斷,結合材料簡要評述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答案 (1)“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就是自由競爭。(2)亞當·斯密看到了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敏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向,從而強調市場的作用,認識到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但他未認識到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解析 本題考查對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的認識與理解。回答第(1)問,簡單闡述其所指的內容即可;回答第(2)問應運用辯證的觀點評析問題,既要指出亞當·斯密認識到了什么,又要指出他沒有認識到什么。3.(2012·北京高考)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實施“走出去”戰略成為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評析斯密關于分工的觀點,并據此說明對外直接投資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答案 斯密認為,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市場規模越大,越有利于分工的發展。斯密正確認識到了市場規模對分工的制約,但顛倒了分工與交換之間的關系。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參與國際分工,有利于擴大市場規模,促進專業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解析 本題以斯密關于分工的觀點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評析能力,同時考查對外直接投資對企業影響的有關知識。第一小問屬教材知識的再現,要注意評析類試題,既要評,也要有析,本題首先要分析斯密關于分工觀點的科學之處,又要分析其不科學之處,即顛倒了分工與交換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分工決定交換,而不是交換決定分工。關于第二小問,要注意主體是企業,不能談對國家及人的影響,企業直接投資有利于參與國際分工,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競爭力與生產效率等。切不可脫離企業這個主體答題。4.材料一 李嘉圖提出:資本的喪失可能立刻把一個經濟增長中的國家變為停滯的國家。一個國家只有在它積累資本的時候才是前進的。材料二 李嘉圖認為:財富往往是在地租穩定甚或下降的時候增加得最為迅速。(1)在李嘉圖看來,國家財富增長的條件是什么?(2)李嘉圖認為如何才能實現這一條件?答案 (1)李嘉圖極力主張發展生產力,增加國家財富。他認為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2)李嘉圖認為,一個國家的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部分,而積累資本來自利潤,所以他主張通過降低地租的方式來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在他看來,收入的分配狀況對財富的增長影響重大。解析 第(1)問考查財富增長的條件,即大力發展生產。第(2)問根據李嘉圖的主張,可以從降低地租、增加收入等措施實現。5.斯密主張自由貿易,并以絕對成本學說論證必要性。李嘉圖主張自由貿易,并以比較成本學說為依據。近兩年,我國在對外貿易方面,主要優勢產品如紡織品、玩具、機電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大都保持了較快增長,重要能源、資源產品的進口增長較快。在后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在全球貿易制裁案中,中國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1)根據斯密的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談談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意義。(2)運用李嘉圖的自由貿易與比較成本學說,指出貿易保護主義的錯誤所在。答案 (1)①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各有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通過對外貿易,均可獲得好處。②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出口我國具有優勢的產品,進口我國緊缺能源、資源產品,有利于節約我國的社會勞動,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2)①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各國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輕”的原則,生產那些成本相對低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就可以從中獲得好處。②貿易保護主義限制了公平貿易、破壞了國際貿易規則,不僅直接損害了他國利益,從長遠看也會損害本國利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