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十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含馬克思主義哲學)[考點展示]1.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2.唯物主義及其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3.唯心主義及其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4.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核心考點一 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它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對這個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1)從社會實踐來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無論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2)從哲學自身派別來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不等于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思維和存在誰是本原、誰決定誰及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兩個方面的內容。而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范疇,它的基本內容是存在決定思維,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它是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科學回答。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0山東高考·252007江蘇高考·12 對本考點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對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識記和理解。命題點1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典例1 (2007·江蘇高考)哲學基本問題在人們的現實活動中表現為 ( )A.人與人的關系 B.社會與自然的關系C.人與世界的關系 D.主觀與客觀的關系答案 D解析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在現實社會中就表現為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命題點2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典例2 (2010·山東高考)有一首英語兒歌這樣唱道:“告訴我為什么星辰閃耀,告訴我為什么常春藤纏繞……因為上帝創造星辰閃耀,因為上帝創造常春藤纏繞……”美國一位著名科普作家這樣改動了歌詞:“核聚變讓星辰閃耀,向性運動讓常春藤纏繞……”這一改動反映了 ( )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 ②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的區別 ③科學精神與宗教精神的區別 ④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區別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A解析 題中英語兒歌突出“上帝”創造客觀事物,體現了宗教精神,從哲學上看,屬于客觀唯心主義;題中科普作家對兒歌的改動,表明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體現了科學精神,從哲學上看,屬于唯物主義。1.2012年6月29日,在經過13天太空飛行后,“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交會對接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的角度看,人類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確處理 ( )①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②規律的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問題 ③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④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 C解析 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的角度看,人類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確處理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①③正確。②④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2.觀點一:美學中的“移情”說法——人們高興的時候,就覺得太陽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兒在點頭;悲傷的時候,又覺得雨如淚,風如煙。觀點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陳設,總之,構成大宇宙的一切物體,在心靈之外都沒有任何存在;它們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這兩種觀點分屬于不同的哲學派別,劃分它們的標準是 ( )A.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B.對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C.對世界是什么、怎么樣的根本觀點的不同理解D.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答案 D解析 觀點一屬于唯物主義;觀點二屬于唯心主義。故本題考查的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劃分標準,D正確。B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A、C不符合題意。核心考點二 哲學的基本派別1.哲學的基本派別兩大陣營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基本觀點 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派別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主要區別 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認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不僅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而且承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把人的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觀念、目的、意志、心靈等)作為唯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基本評價 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可惜只是一種猜測 豐富、發展了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夸大了客觀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根本分歧 是否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提示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經典觀點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王充)。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經典觀點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3)主觀唯心主義的經典觀點孟子:萬物皆備于我。王守仁:心外無物。慧能: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兒: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休謨: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費希特: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叔本華:萬物是我們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4)客觀唯心主義的經典觀點中外“神創論”(盤古開天辟地、上帝創世記)。柏拉圖:理念論。黑格爾:絕對觀念論。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朱熹:理在事先。2.哲學上的“兩個對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哲學上的“兩個對子”,“兩個對子”既有區別,又有聯系。(1)區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兩者的分歧是圍繞著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問題展開的。而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回答的則是世界是“怎么樣”以及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把握世界的問題。(2)聯系: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要正確揭示世界的本原,不僅要堅持唯物主義的觀點,還要堅持辯證法的觀點。只有這樣,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提醒 從思想觀點上看,哲學上存在“兩個對子”,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哲學派別上看,哲學上只存在“兩大陣營”,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1廣東高考·322011上海高考·192010四川高考·292010江蘇高考·25 本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通過列舉著名的哲學觀點,讓學生判斷屬于哪個哲學派別,著重考查對兩個哲學派別基本觀點的理解。命題點1 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典例3 (2011·廣東高考)“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與此哲學觀點相通的是 ( )A.自然從來不飛躍 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D.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答案 C解析 題干觀點強調宇宙是一個物質生生不息、變化不止的合乎規律的運動過程。用道來概括這一過程,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A項強調靜止,屬于形而上學觀點,不符合題意;B項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不符合題意;D項雖然強調運動,但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不符合題意。C項是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而且強調物質是運動的,符合題意。命題點2 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典例4 (2010·江蘇高考)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史上的兩個基本派別,唯心主義者都主張 ( )A.事物是感覺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識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認識的答案 C解析 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C項當選。A、B兩項分別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主張,D項是不可知論。引言型選擇題解法 方法1 透視主旨法,適合這種方法的名人名言型試題一般是以名人名言等為題干,題肢為基本理論點。解答時,學生需綜合提煉題干材料所蘊涵的主旨,并依據此主旨,對接題肢中的基本理論點,相符合的題肢就選。方法2 臆斷排除法,就是針對題干中的名言警句,將斷章取義、望文生義或絕對化臆想的題肢加以排除。3.中國古代哲學家楊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水土之氣,升而為天。”下列與之相一致的觀點是 ( )A.觀念的產生,并無必要假設外物的存在B.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C.氣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終為主D.物質是按―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答案 B解析 楊泉的觀點強調水和氣為萬事萬物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B符合題意。A、C均屬于唯心主義觀點;D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4.王守仁認為,“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下列名言與王守仁的觀點同屬一個哲學派別的是 ( )①萬物森然于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 ②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③“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質,“自我”周圍的現實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 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王守仁的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①的意思是,萬物都存在于方寸(心)之中,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去觀察和認識宇宙,萬物一理,以此反觀自身,萬物之理都依賴于吾心而存在;③把“自我”當作萬物本原,“自我”創造“非我”。①③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符合題意。②把“理”當作宇宙的根本,天地因理而存在,屬于客觀唯心主義;④不涉及世界的本原問題。核心考點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階級基礎 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19世紀30年代,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指導自己行動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自然科學基礎 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理論來源 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闡釋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是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示 這三個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基本特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所實現的偉大變革。三個統一的關鍵在于實踐的觀點。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2江蘇高考·262011海南高考·182011大綱全國卷·39(6)2010江蘇高考·26 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通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考查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的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屬于新增內容,近幾年測試頻率較高。命題點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典例5 (2012·江蘇高考)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觀上相當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一旦進入社會領域,總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義;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卻能在歷史觀上堅持唯物主義。這主要得益于它堅持 ( )①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②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③唯物辯證的自然觀 ④社會發展總趨勢是上升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的哲學不同,能夠在歷史觀上堅持唯物主義,這主要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所以①②符合題意。③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歷史觀上堅持唯物主義的原因,也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有的;④強調了社會發展的總趨勢,與題意無關。命題點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典例6 (2011·大綱全國卷)20世紀上半葉,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從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間,延安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整風運動、中共七大等影響和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實際,克服了“左”右傾機會主義的影響,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出發,推動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敵后抗日斗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的基礎。中國共產黨取得這些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結合材料和所學哲學知識,說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答案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基本國情,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革命的規律,找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今天,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析 本題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原理進行分析。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找到了適合中國革命的道路,又在新的歷史時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5.當前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對馬克思的關注”,馬克思故居開始成為旅游熱點,《資本論》在德國一度成為暢銷書,萊比錫大學重新樹立馬克思雕像……危機使許多人意識到“馬克思還活著”。“馬克思還活著”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 )A.具有科學性與完整性的特點B.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C.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是發展的科學D.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永恒的真理答案 C解析 A中“完整性”的說法錯誤;B不符合題意;D中“永恒”的說法錯誤。馬克思主義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能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C正確且符合題意。6.科學發展觀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中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這表明( )①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③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④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社會變革的先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本題以科學發展觀的社會功能為切入點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征、哲學與時代的關系等知識,綜合性強,①②③④均可入選,故選D項。易錯點1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提醒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不等于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前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有的問題;后者是一般哲學都會遇到的問題是矯正訓練1 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 ( )A.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C.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D.思維決定存在還是存在決定思維答案 B解析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故B入選。A、C錯在“辯證”;D不全面。易錯點2 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提醒 從根本觀點看,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但從哲學發展過程看,唯物主義并不都是科學的,唯心主義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矯正訓練2 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認為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認為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上述觀點 ( )①否認世界是由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 ②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③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 ④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觀點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一種觀點,對其認識應堅持全面的觀點,既要看到它在根本方向上的正確性,又要看到它存在的明顯的缺陷。①②③④都是對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正確認識,本題選D。易錯點3 混淆哲學的基本派別提醒 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們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對意識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即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矯正訓練3 下列說法中能體現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分歧的是 ( )A.“氣者,理之依也”與“理生萬物”B.“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與“物是觀念的集合”C.“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與“天不變,道亦不變”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與“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答案 A解析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A項前者認為物質是本原,后者認為意識為本原,故入選。B項二者都認為意識為本原;C項前者體現辯證法,后者體現形而上學;D項前者體現實踐的觀點,后者否認實踐的觀點。易錯點4 不能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提醒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矯正訓練4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第一次實現了( )①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②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③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④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這樣,其他的哲學也是這樣。故③的說法并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的,排除含③的選項,本題選B項。相信科學 反對迷信熱點解讀 命題前瞻[背景掃描]2012年,末世情結泛濫。遼寧大連的王大爺因為相信“末日”即將來臨,不控制飲食,導致糖尿病病情惡化送進醫院急救。110接警中心頻頻接到諸如“馬上就要世界末日,我不想活了”之類的來電;成都郊區人民也因為聽說世界末日要連黑3天,瘋狂搶購白蠟燭……2012年12月14日,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發生了一起小學生校園被砍傷事件,22名小學生被砍傷,歹徒閔擁軍被控制后神智清醒,受世界末日論毒害很深。他交代,就要世界末日了,在家也是死,前兩年通過媒體知道,殺孩子可以上電視,才將目標對準校園。①“謠言止于智者”,只有長期宣傳科普知識,才能夠真正讓大家擁有判斷力,抵御借機牟利的商業行為,否則在這次謠言破滅之后,還會不斷有新的“傳說”誕生②。而應急救災知識及物資的儲備,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并非“末日”來了才需要。有人相信“2012世界末日”,不僅僅是愚昧和迷信,許多相信謠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征:缺乏關愛。北京大學教授夏學鑾指出,虛幻的末日想象,映襯出的是一種真實的生存焦慮。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我們距離家人、朋友和自我的內心越來越遠,這讓現代人感到無助、焦慮甚至恐懼,加劇了“末日感”③。[考點對接]信息點①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唯心主義世界觀誤導人們的行為。意識反作用于物質,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世界的發展。信息點② 要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信息點③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命題猜想]2012世界末日謠言為何盛行不衰值得反思。這一熱點常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世界觀與方法論、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物質與意識等知識。[命題預測]1.在陜西、內蒙古和江蘇等地,出現了“全能神”邪教組織,聲稱“世界末日就要來臨”,只有信“全能神”才能得救,凡不信和抵制的都將被“閃電”擊殺。“全能神”邪教 ( )A.屬于宗教組織B.屬于封建迷信C.屬于客觀唯心主義D.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答案 C2.“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臨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這是電影《2012》的臺詞,它是一部關于全球毀滅的災難電影,講述由于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遭受掠奪性破壞,人類即將面臨空前的自然災害,最后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 )A.意識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客觀的B.意識的內容和形式都是主觀的C.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D.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改造規律答案 C3.有人依據瑪雅太陽歷提出“2012世界末日說”。科學界多年的觀測與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規模爆發太陽耀斑,會影響地球通訊系統,但不會導致地球文明毀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世界末日說”對當代科學研究具有指導意義B.“世界末日說”缺乏科學依據,不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C.“世界末日說”與太陽耀斑爆發的內在關聯,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D.科學界對太陽耀斑的爆發及其后果的預測,反映了聯系的客觀性答案 DA組 基礎強化1.科學家現在可以準確預測臺風的登陸地點、經過路線,把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主要體現了 ( )A.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B.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C.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D.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內容。對自然災害進行預測,說明人能夠認識事物、思維能夠反映存在,D符合題意。其他各項均與題意不符。2.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因為它是 ( )①任何哲學都不能回避且必須回答的問題 ②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面臨的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③貫穿哲學發展始終,決定哲學性質和方向的問題 ④解決其他哲學問題得出的必然結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3.王夫之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在哲學上的貢獻主要是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以下說法中最可能是他說的是 ( )A.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理生萬物,理在氣先,理為氣本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答案 A解析 A項屬于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B、C兩項是唯心主義思想;D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故選A項。4.下列說法中能體現唯物主義根本觀點的是 ( )A.知己知彼,百戰不殆B.兵無常勢,水無常形C.我在故我思D.造燭為照明,求知為運用答案 C解析 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C符合題意。A體現的是意識反作用于物質;B強調物質的運動屬性;D反映的是實踐決定認識。5.下列選項與下邊漫畫寓意相反的是 ( )A.存在即被感知B.萬物生于水,又復歸于水C.天地合而萬物生D.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答案 A6.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萬物皆備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這兩種思想的共同點是( )A.都承認客觀事物及其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B.都承認客觀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認思維決定存在D.都否認存在決定思維答案 D解析 “萬物皆備于我”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因此兩種思想的共同點是都否認了存在決定思維的唯物主義原則,D項符合題意。7.在新農村建設中,一些基層干部不研究實際,不懂規劃,胸無良策,拍腦袋決策,給工作帶來重大損失。這種“拍腦袋決策”屬于 ( )A.否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B.否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唯心主義觀點C.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觀點D.否認人能夠認識客觀事物的錯誤觀點答案 B解析 不研究實際,從主觀想象出發的“拍腦袋決策”屬于唯心主義觀點,故選B。8.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下列選項中與上述“兩個對子”相對應的是 ( )①指鹿為馬 樂極生悲 ②形謝神滅 理生萬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適履 ④滄海桑田 斷章取義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答案 C解析 ②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④為聯系觀點(辯證法)與孤立觀點(形而上學)的對立,C符合題意。①中分別體現唯心主義和矛盾觀點,③中都體現形而上學思想,與題意不符。B組 能力提升9.2012年7月25日,我國第3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3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它將與“天鏈一號”01星、鴕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并由此正式建成中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這說明 ( )A.思維和存在是相互決定的B.規律具有客觀性與普遍性C.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世界觀決定方法論答案 C解析 “順利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均體現了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C正確。存在決定思維,A錯誤;B、D與題意不符。10.下列觀點與漫畫中的人所堅持的哲學基本立場相同的是 ( )A.天地合而萬物生B.未有此氣,先有此理C.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D.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答案 C解析 漫畫中“你若不聽,便沒有閑言”否認了閑言不以主觀認識為轉移,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與C中觀點一致。A是唯物論觀點;B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D強調主觀能動性,但沒夸大。11.2012年9月,日本上演了一場“購買釣魚島”的鬧劇,少數極右分子提出了種種擁有“釣魚島主權”的論據,但始終改變不了三個歷史事實,那就是中國人首先發現釣魚島并予以命名和開發利用的;釣魚島后來是被日本人侵略中國非法占有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從來沒有承認釣魚島是日本的。因此,無論日本怎樣狡辯,永遠也改變不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中日釣魚島的主權之爭,從哲學上看,反映了 ( )A.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B.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C.中日國家利益的對立D.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答案 A12.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從哲學角度分析,這主要是基于馬克思主義 ( )A.是檢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成敗的標準B.有深厚的階級基礎,是摒棄舊哲學的全新體系C.是以實踐為基礎揭示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D.衍生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成果答案 C解析 檢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成敗的標準是實踐,A錯誤;馬克思主義有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是對舊哲學的批判性繼承,B錯誤;D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結果,不符合題意。C正確。13.材料一 觀察下面漫畫。安全周刊材料二 鄧小平曾經說過,“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上述兩則材料共同體現了哪兩種哲學思想的對立?它們的主要觀點分別是什么?答案 (1)上述兩則材料體現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思想的對立。實際工作中拘泥于書本而忽視客觀實際,是唯心主義的反映,會給我們的工作和事業帶來消極影響。(2)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14.2012年上半年,我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1 336. 1萬人次受災,465人死亡,97人失蹤,需應急救助1 150.4 萬人次,其中147.3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面積11 732.8千公頃,其中絕收988.5千公頃;18.6萬間房屋倒塌,37.8萬間嚴重損壞,80.8 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773.8億元。面對災害人們議論紛紛:第一種人說,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違;第二種人說,災荒已成定局,過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種人說,天災不可避免,但事在人為,我們應該把損失縮減到最低程度。試判斷上述三種人分別屬于什么哲學派別,其基本觀點各是什么?答案 (1)第一種人認為“天命不可違”,屬于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其基本觀點是: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回答客觀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也可)(2)第二種人認識到“災荒已成定局”,但消極等待,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其基本觀點是: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回答機械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也可)(3)第三種人屬于辯證唯物主義,其基本觀點是: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且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