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考點展示]1.分配制度:生產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與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核心考點一 我國的分配制度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具體形式類別 對應形式按勞分配 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個體勞動者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的收入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勞動要素分配 在私營、外資企業(yè)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按資本要素分配 儲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轉讓所得、債券的利息、私營企業(yè)主的稅后利潤按技術要素分配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業(yè)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才能和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而參與分配的方式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提醒 勞動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例:個體工資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勞動收入:勞動收入即勞動所得,是相對于不勞而獲的剝削收入和資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樣,如按勞分配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按勞動要素分配的工資收入等。非勞動收入:按資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風險收入,如紅利。剝削收入:私營企業(yè)主和外資經濟中的資本家獲取的剩余價值。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 養(yǎng)老金等 、工資性收入。3.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客觀必然性(1)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生產要素分配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chuàng)造的尊重。這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動態(tài)發(fā)布 命題特點2010安徽高考·3 該考點主要考查學生對各種分配方式的理解,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判斷某種收入是通過何種分配方式取得的。2009寧夏高考·14命題點1 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具體形式典例1 (2010·安徽高考)李某是一國有企業(yè)工程師,去年工資收入是36 000元,獎金8 000元,個人專利轉讓收入5 000元;其妻開一家個體雜貨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勞分配收入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分別是( )A.44 000元 26 000元 B.36 000元 19 000元C.49 000元 21 000元 D.44 000元 11 000元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對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與應用。李某作為國有企業(yè)工程師,其工資、獎金屬于按勞分配收入,共44 000元;個人專利轉讓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技術要素分配,房租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 000元;妻子作為個體老板,其收入屬于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故D項正確。命題點2 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作用典例2 (2009·寧夏高考)某科技企業(yè)除對科技人員支付工資外,還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勵方式,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企業(yè)效益不斷提高。這說明 ( )①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關系的調整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 ③科技人員的腦力勞動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④科技人員的收入取決于科技成果的使用價值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按生產要素分配能拉開收入差距,①錯誤;以科技成果入股,則該科技人員的收入取決于其科技成果創(chuàng)造的價值,④錯誤。除工資外,“采取科技成果入股方式”,是對分配關系的調整,由此“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企業(yè)效益不斷提高”,正說明這種調整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也說明科技人員的腦力勞動創(chuàng)造了更大價值,②③當選。1.下面內容為甲乙兩位同學對我國實行按勞分配前提和原因的辯論,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現實的生產力狀況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②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③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根本原因 ④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④答案 A解析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故②正確;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④正確。2.在市場經濟大潮下,老王從開始給私營企業(yè)老板打工,到給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傭別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變化的順序是 ( )A.按資本要素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B.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按資本要素分配C.按勞動要素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按資本要素分配D.按勞動要素分配——按資本要素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答案 C核心考點二 實現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體現(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2)與公平背道而馳的兩種分配不公:平均主義和收入差距過分懸殊。2.為什么要實現收入分配公平(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于協(xié)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2)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3)公平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實現共同富裕要求防止兩極分化,注重社會公平。3.怎樣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制度保證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舉措 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具體做法: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y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保護合法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強化稅收調節(jié),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4.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公 平 效 率含義不同 相對平等,收入差距不能過大(不能出現兩極分化或者平均主義) 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矛盾性 強調產品的分配和使用 強調生產和財富的增加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如何協(xié)調二者關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動態(tài)發(fā)布 命題特點2012江蘇高考·10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社會深層次的矛盾開始顯現,效率與公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如何實現社會的公平成為近幾年高考的重點。題型以主觀題為主,也有選擇題,主要考查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以及怎樣實現社會的公平。2012新課標全國卷·38(1)2012安徽高考·38(2)2011山東高考·172011江蘇高考·10命題點1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和意義典例3 (2011·江蘇高考)下圖表示效率與收入差距的關系,橫軸x代表收入差距,縱軸y代表效率,原點O表示絕對的平均主義和絕對的低效率。曲線表示效率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而變化的情況。該圖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反方向變化 ②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會降低 ③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 ④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有助于保持較高的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因此,②④正確。①說法錯誤;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命題點2 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典例4 (2012·江蘇高考)如下圖所示,有利于實現社會結構由“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的措施是 ( )①改革稅制增加社會各階層收入 ②不斷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會公共物品的供給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由“轉變”可以看出,社會結構的轉變說明分配更加公平,②③符合題意,B項入選。改革稅制增加社會各階層收入不一定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①錯誤;社會公共物品供給的增加起不到縮小收入差距的效果,④錯誤。典例5 (2012·新課標全國卷)閱讀材料,完成下面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1978年我國職工工資總額為568.9億元,2009年達到40 288.2億元;職工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在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收入分配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2009年,我國的最低工資是我國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為58%;我國最低工資是我國平均工資的21%,世界平均為50%。我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別如圖1、圖2所示。圖1圖2——摘編自2011年3月7日《經濟觀察報》根據材料概括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經濟生活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答案 (1)問題: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資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資中占比低,最低工資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減少趨勢,政府和企業(yè)所得占比呈增加趨勢,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2)對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職工工資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促進社會公平。解析 學生對我國最低工資與世界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對我國政府、企業(yè)、國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橫向、縱向比較,就可以輕松回答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配政策、財政、稅收等寫出解決收入分配中的問題的對策即可。3.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奧肯的“漏桶原理”,是說窮人和富人分粥吃,富人這邊人少粥多,窮人這邊人多粥少,政府拿著“公平之桶”把富人那邊的粥分給窮人吃,但在分粥時發(fā)現,那個“公平之桶”往往是漏的,往往會漏掉很多財富或者說效率。這一原理啟示我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 ( )A.初次分配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B.再分配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C.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要弱化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調節(jié)作用答案 B4.圖中①③內容為福建省2012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部分預期目標。依據上圖所示關系,填寫出④的內容;并說明實現②應采取的措施。答案 (1)④的內容: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wěn)定。(2)應采取的措施: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易錯點1 對我國現階段各種收入分配方式認識不清提醒 現階段我國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勞分配(公有制經濟范圍內)、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與個體經濟相適應)、按生產要素分配(主要有資本要素、勞動要素、技術要素、土地要素等)。矯正訓練1 某國有企業(yè)改組為股份公司,技術員王某購買了內部職工股,年終按股分紅得3 000元,他還將自己的專利技術投入公司入股,年終又獲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資36 000元,崗位津貼960元,獎金12 8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屬于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分別是 ( )A.29 760元 17 000元 B.49 760元 20 000元C.48 800元 20 000元 D.44 260元 3 000元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的收入應該是在公有制經濟的前提下的工資、獎金等收入,應該是36 000+12 800+960=49 760元,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是3 000+17 000=20 000元。答案選B。易錯點2 勞動收入就是按勞分配收入,非勞動收入就是剝削收入提醒 勞動收入包括按勞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所得,所以勞動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非勞動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國家保護合法的非勞動收入。矯正訓練2 甲在國有企業(yè)工作,年薪4萬元;甲利用空閑時間在民營企業(yè)兼職,年薪1萬元;甲購買股票,年終分得紅利1萬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萬元。甲一年的勞動收入為 ( )A.4萬元 B.5萬元 C.6萬元 D.7萬元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勞動收入的知識,易錯選A。勞動收入是指各類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的各種報酬。這樣就不包括甲購買股票獲得的紅利1萬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1萬元。甲在國有企業(yè)上班,年薪4萬元這是勞動收入,在民營企業(yè)兼職獲得的1萬元是按勞動要素分配,也是勞動收入,總共5萬元。易錯點3 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內部的分配,本著誰參與生產誰分配的原則,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個人、國家和企業(yè)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過國家財政支出的形式實現,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質生產部門支出,如國家機關人員的工資等。矯正訓練3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下列體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業(yè)職工最低工資標準B.調整銀行存貸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D.建立企業(y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答案 C易錯點4 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提醒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矯正訓練4 “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要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貫徹社會主義分配原則,規(guī)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進公平,以公平促進富國 ④消除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 A完善收入分配 促進社會公平熱點解讀 命題前瞻[背景掃描]中國基尼系數居高不下,并呈上升態(tài)勢。城鄉(xiāng)分化達到歷史高峰期,城市內部和農村內部居民收入分化嚴重,不同區(qū)域居民收入分化嚴重,最高收入行業(yè)與一般收入行業(yè)差距明顯。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健全擴大就業(yè)增加勞動收入的發(fā)展環(huán)境和制度條件,促進機會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障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③規(guī)范分配秩序,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作用,有效調節(jié)過高收入,努力扭轉城鄉(xiāng)、區(qū)域、行業(yè)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深化事業(yè)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④。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標。⑤據悉,人們期盼已久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即將出臺。[考點對接]信息點① 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有助于協(xié)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信息點② 堅持和完善我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信息點③ 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信息點④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護合法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信息點⑤ 解決我國收入分配問題,最根本的是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為實現社會公平奠定物質基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關注民生,讓全體人民共享發(fā)展成果。 [命題猜想]關于收入分配領域里的公平問題,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國家出臺《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就是要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實現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公平的意義和措施將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命題預測]1.進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歸根到底是要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實現社會公平。我國之所以要重視社會公平,是因為社會公平 ( )①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 ②有助于協(xié)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實現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 ③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yè)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維護勞動者利益 ④有利于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同步富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2.材料一 我國“九五”以來五年規(guī)劃的經濟增長目標和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目標材料二 當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與此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趨勢還未得到根本扭轉。特別是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區(qū)域間居民收入差距、行業(yè)間收入差距日趨明顯。概括上述材料包含的經濟信息,并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答案 (1)“九五”到“十一五”規(guī)劃,我國GDP和居民收入目標都在增長,但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低于經濟增長速度,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十二五”規(guī)劃適當降低了經濟增長目標,提高了居民收入增長目標,意味著我國將努力實現科學發(fā)展,重視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社會公平。(2)①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籌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②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整頓分配秩序,打破行業(yè)壟斷,保護合法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統(tǒng)籌推進城鄉(xiāng)社會保障體系建設。A組 基礎強化1.30多年來,我國的分配制度經歷了從“單一的按勞分配方式→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多種分配方式為補充→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變遷。促成這一變遷的根本原因是 ( )A.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化B.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完善C.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和發(fā)展D.我國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答案 D2.現階段,我國堅持和完善占主體地位的按勞分配制度,是由我國的現實經濟條件決定的。這些經濟條件包括 ( )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②國家性質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客觀要求 ③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④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國家性質不屬于我國的現實經濟條件,②錯誤。①③④符合題意。3.劉某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每年只有4 000元的純收入不滿意,于是把它承包給承包商王某,每年可獲得2萬元的收入,另外自己還在王某的工廠里勞動,每月獲得2 000元的工資收入。后來劉某干脆自己開了一家小飯店,月收入1.5萬元。這里的各種收入體現的分配方式分別是 ( )A.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B.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勞分配按勞分配 按勞分配C.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 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D.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答案 C解析 劉某種一畝三分地所得收入為按勞分配,把它承包給王某,所得收入為按生產要素分配,另外在王某的工廠里勞動每月所獲得的工資收入為按勞動要素分配,劉某自己開飯店,為個體經濟,所獲得的收入為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故選C。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勞動所得的是 ( )A.某民營企業(yè)技術工人獲得了5 000元的紅包B.個體戶張女士一個月獲得了6 000元的利潤C.王老師在銀行領了400元的存款利息D.公務員小李發(fā)了1 500元的工資答案 C解析 民營企業(yè)技術工人的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個體戶張女士的利潤屬于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公務員小李的工資屬于按勞分配收入,這些都屬于勞動所得。王老師的存款利息屬于按資本要素分配,C符合題意。5.讀漫畫“分蛋糕”。解決天價薪酬,需要 ( )①發(fā)揮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作用 ②加強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 ③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 ④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解決分配不公問題,需要加強國家宏觀調控,①不選。③與題目無關。6.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黨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 )①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講效率,再次分配講公平 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力 ③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分配制度,進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 ④發(fā)揮財政稅收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 D7.近年來國企高管與普通員工收入差距拉大的現象,加大了人們對于部分國企,尤其是壟斷行業(yè)高管“高薪”的質疑和不滿。為此,財政部對央企發(fā)出高管“限薪令”。這一舉措的依據在于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B.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C.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D.“限薪”是解決社會收入差距過大的根本辦法答案 B8.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 )①要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消除收入差距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反對收入差距懸殊 ③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 ④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強調公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CB組 能力提升9.小陳是某上市公司股票的持有人,他收到了該公司的現金分紅通知,“稅前每10股現金派發(fā)紅利5.30元”。關于這筆收入,說法正確的是 ( )①屬于小陳按生產要素分配獲得的收入 ②體現了小陳作為債權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③是與小陳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的 ④體現了小陳作為股東依法享有的權利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D解析 小陳持有股票,是公司的股東,不是債權人,②不選;③是按勞分配的特點,不符合題意。10.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實現經濟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下列選項的序號從圖的上排M開始,按所示方向,正確的是 ( )①工資收入提高 ②生產供給增加 ③消費需求增加 ④勞動需求增加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答案 D11.在發(fā)達國家,工資一般占企業(yè)運營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國還不到10%。在發(fā)達國家,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國則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給我們的啟示有 ( )①要保證企業(y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②建立企業(y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機制 ③要充分發(fā)揮再分配在企業(yè)職工工資增長中的作用 ④要維護好勞動者的相關權利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B12.人社部2012年10月25日透露事業(yè)單位的績效工資改革方案年底將全面推開,將通過逐步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由主管部門依據崗位職責、工作業(yè)績和貢獻以及風險等因素,確定分配辦法和收入水平,目的在于改變事業(yè)單位日趨嚴重的人浮于事作風,通過績效考核激勵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提高質量和工作效率,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勵機制。事業(yè)單位實行績效工資改革 ( )①是完善我國分配制度的重要舉措 ②目的是提高事業(yè)單位員工的收入水平 ③是為了更好地處理效率與收入的關系 ④是為了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B13.材料一 2012年上半年江蘇省某市農民人均收入情況種類 工資性收入 經營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 轉移性收入數額(元) 5 178 2 553 372 824增速(%) 14.6 14.2 9.4 18.5注:轉移性收入是指惠農政策、社會保障等所帶來的最低生活保障補助、退休、養(yǎng)老金等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該市農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的增幅分別回落5.9、6.1個百分點。材料二 據調查,目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很大、中小企業(yè)經營狀況不容樂觀、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等因素嚴重制約著農民收入的持續(xù)快速增長。對照該市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到2015年,農民人均收入需年均增長15.8%以上,形勢不容樂觀。(1)你從材料一中獲得了哪些經濟信息。(2)結合材料一、二,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說明應如何實現該市農民“收入倍增”計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2012年上半年江蘇省某市農民各類人均收入都有所增長,但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增幅最大,反映了國家的惠農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與去年同期相比,該市農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的增幅都有較大回落。(2)①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fā)展,是農民增加收入的根本措施。②支持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為農民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③加強宏觀調控,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④進一步完善惠農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⑤引導農民合理投資,拓寬收入渠道。14.某班以“十年數字看變化”為主題開展探究性學習。下面是同學們收集的相關材料,請你參與討論:材料一 中國經濟十年國民經濟的變化情況(2002~2011年)比較項目 年均經濟增長率 經濟增長總量 占世界經濟的份額及位次 對世界經濟的累計貢獻率基本情況 10.7% 由10萬億到40萬億 由4.4%到10%,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超過20%,高于美國材料二 中國經濟十年城鄉(xiāng)居民生活變化情況(2002~2011年)比較項目 人均收入(元) 恩格爾系數城市居民 農村居民 城市居民 農村居民2002年 7 500 2 500 37.7% 46.2%2011年 19 118 6 194 36.3% 40.4%注:近幾年住房、汽車等大額家庭消費進入普及階段,教育、醫(yī)療、通信、旅游、文化等消費支出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材料三 1990年~2010年,我國政府占GDP的比重從11.7%上升到12.9%,企業(yè)資本收益從34.9%上升到42.1%。而居民勞動報酬從53.4%下降到45%。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國際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業(yè)之間職工工資最高與最低相差15倍左右;收入最高的10%人群與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從1988年的7.3倍上升為2007年的23倍。——摘自《社會管理藍皮書——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報告》運用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回答:(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出什么經濟現象,他們之間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2)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結合材料三反映的問題,請你為國家將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建言獻策。答案 (1)我國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美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大幅增長,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消費結構大大改善。我國經濟增長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改善的物質基礎。(2)(1)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或適當調整國家和企業(yè)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y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加強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或打破行業(yè)壟斷,縮小收入差距);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縮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保障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