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財政與稅收[考點展示]1財政收入與支出: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支出;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收支平衡。2.財政的作用: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財政與宏觀調控;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3.稅收及其種類:稅收;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種類;稅收的作用。4.依法納稅:納稅人;負稅人;依法納稅。核心考點一 財政及其作用1.財政: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2.影響因素: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1)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必須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總量,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2)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3.財政的作用(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財政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國家通過財政支持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等行業建設,支持某些地區的建設,有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國家通過財政政策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實現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4.經濟運行狀況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適用經濟運行狀況 對策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 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 擴大貨幣發行量、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擴張性財政政策、積極的貨幣政策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 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 減少貨幣發行量、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緊縮性財政政策、從緊的貨幣政策點撥 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之一,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2廣東高考·26 財政的作用是近幾年高考的重點,題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以選擇題為主,主要考查財政的作用及財政政策的有關知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有關知識以及靈活地分析和解決問題。2011浙江高考·252011大綱全國卷·38(2)2011山東高考·28(3)命題點1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典例1 (2012·廣東高考)對下圖解析正確的是 ( )A.該省財政收入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而增長的B.該省地區生產總值應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長C.該省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基礎D.該省財政收入的比重過大不利于個人購買力的增加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題要理清圖中各項指標之間的關系,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是財政收入增長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基礎,財政收入也會影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財政收入隨著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而增長,故A、C兩項表述錯誤;該省居民收入水平應隨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而增長,B項表述錯誤。命題點2 財政政策典例2 (2011·福建高考)通貨膨脹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來衡量的物價漲幅,國際上通常把CPI漲幅達到3%作為警戒線。讀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A點時,適宜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降低利率B.從B點到C點,適宜減少財政支出,降低貨幣流通速度C.從C點到D點,適宜擴大財政盈余,降低存款準備金率D.在E點時,適宜增發國債,增加貨幣供給答案 B解析 由圖可知,在A點時,存在物價走高趨勢,宜采取穩健的財政政策;從B點到C點,物價高起,經濟過熱,宜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E點時亦然;從C點到D點,物價低迷,經濟過冷,宜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因此B項正確,其他選項錯誤。命題點3 財政的作用典例3 (2011·大綱全國卷)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問題。民主改革50多年來,西藏經歷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向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據統計,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產總值由1.74億元增長到507.46億元。2010年西藏的經濟增長率為12.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1959年至2008年,中央財政向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為2 019億元,年均增長近12%。“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計劃對西藏的財政補助達到2 124億元。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說明中央財政支持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答案 加快西藏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條件;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析 回答時要運用財政的作用的知識,并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圍繞財政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科教文衛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組織答案。1.我國近三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情況如下:年份 安排金額(億元) 同比增長(%)2010年 3 350.69 23.12011年 3 913.62 292012年 4 414 34.7上述數據可知 ( )①國家通過再分配維護社會公平 ②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不斷提高 ④積極的財政政策得以貫徹和落實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C解析 財政對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支出屬于財政維護社會公平的作用,財政支出屬于社會再分配的范疇,故①正確,②不符合題意,③錯誤。近三年我國財政支出逐年增加,可見積極的財政政策得以貫徹和落實,④正確。2.近年來,國家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穩增長與調結構、惠民生結合起來。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在既定的預算范圍內保障重點支出,注重加強薄弱環節,加大對“三農”、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節能環保和農田水利等的支持;注重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大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重點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可減輕企業稅負超過1 000億元),實施一系列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措施。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上述財政措施是如何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答案 (1)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國家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實施結構性減稅,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有利于刺激總需求,促進生產發展,拉動經濟增長。(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在預算范圍內保障重點支出和結構性減稅,有利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節能減排,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有利于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加大民生支出,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考點二 稅收及其特征1.稅收含義 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本質 是一種分配關系與財政關系 稅收是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2.基本特征強制性 無償性 固定性區別 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征稅,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 國家取得稅收收入,既不需返還,也無需對納稅人直接付出任何代價 征稅對象、稅率由稅法規定,不能隨意改變聯系 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①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②稅收的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3.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增值稅 個人所得稅區別 含義 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 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征稅對象 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 個人所得額稅率 比例稅率 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作用 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也可以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企業的偷漏稅行為。它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也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聯系 都是我國的重要稅種,對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都起到積極作用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2海南高考·5 此考點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通過列舉具體事實分析說明稅收的作用;通過給出一段材料讓學生判斷稅收的基本特征;結合稅收的調整考查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兩個主要稅種。2012浙江高考·252012大綱全國卷·252011福建高考·33命題點1 稅收的種類典例4 (2012·海南高考)2011年末,我國開始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試點行業選擇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在稅種上,營業稅、增值稅分別屬于 ( )A.流轉稅、流轉稅 B.流轉稅、行為稅C.流轉稅、財產稅 D.所得稅、流轉稅答案 A解析 我國稅收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五大類,其中流轉稅是以商品交換中的交易額和勞務收入額為征稅對象的稅種。例如,以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增值稅,按營業額征收的營業稅等,都屬于流轉稅。命題點2 稅收的作用典例5 (2011·福建高考)“拉弗曲線”描述了稅率和稅收的關系。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稅收政策必須考慮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②A點是我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最佳稅率選擇 ③確定稅率應充分考慮企業產品的價值和競爭力④稅率超過了一定的范圍將導致稅收收入的下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拉弗曲線”反映的是一般情況下,稅率越高,政府的稅收就越多,但稅率的提高超過一定的限度時,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投資減少,收入減少,反而導致政府的稅收減少。這啟示我們,確定稅率必須考慮企業、勞動者的積極性,如果稅率超過一定的限度,將導致稅收收入的下降,必須把稅率確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①④符合題意。A點反映了稅收收入達到最高,但不一定就是最佳的,②說法具有片面性;稅率的確定與企業產品的價值和競爭力無關,③錯誤,因此答案為C。3.現在,越來越多的個人在網上開店和購物,但是很少有人為網上交易繳稅。按照稅法規定,不管通過何種方式,只要發生交易行為就得繳稅。稅法規定的繳稅條件表明稅收 ( )A.可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B.具有用之于民的本質屬性C.具有強制性的基本特征D.可以保證調控政策的實施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稅收的基本知識。題干中“只要發生交易行為就得繳稅”體現了稅收的強制性,A不符合題意;B和D表述錯誤。4.2012年10月1日起安徽和江蘇繼上海、北京之后,將作為新梯隊加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陣營,福建、廣東、天津、湖北和浙江等省市還將陸續啟動改革試點。一年來“營改增”在中國步步推進,逐漸深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有利于 ( )①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②避免重復征稅 ③調節個人收入,實現社會公平 ④促進社會分工,加速產業升級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 B核心考點三 依法納稅1.公民依法納稅的必要性(1)從稅收的地位看,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2)從稅收的作用看,稅收為國家存在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3)從我國稅收的性質看,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質決定了公民必須依法納稅。(4)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自覺誠信納稅的義務。2.反對違反稅法的行為行為 方式 目的偷稅 欺騙、隱瞞 少繳或不繳欠稅 不按時 拖欠稅款騙稅 欺騙 獲得稅收優惠抗稅 暴力、威脅 不繳3.公民要自覺誠信納稅(1)增強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自覺依法誠信納稅,積極行使納稅人權利。(2)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動態發布 命題特點2011江蘇高考·11 此考點在近年各地命題中出現較少,但依法納稅作為公民的基本義務,應重點把握其必要性,反對各種違反稅法的行為。2010江蘇高考·11命題點1 我國稅收的性質典例6 (2011·江蘇高考)“十一五”期間,全國共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9 500億元。2011年中央將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投資也將進一步向西北和“少邊窮”地區傾斜,其中以車輛購置稅安排的投資額將超過300億元。這說明 ( )①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國家財政支出可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④公民自覺納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必要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國家以車輛購置稅等形式加大對西部和“少邊窮”地區的投資,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因此①③正確。材料沒有說明財政與稅收的關系,因此②不能入選;效率是公平的基礎和前提,因此④錯誤。命題點2 依法納稅的必要性典例7 (2010·江蘇高考)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這是因為 ( )①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 ②稅收是國家財政支出的基礎 ③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稅收具有無償性和固定性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依法納稅的認識。①③分別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和我國稅收的性質角度闡釋公民必須依法納稅的原因,均符合題意,當選。稅收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經濟發展是財政支出增長的基礎,②錯誤;④所述與題干構不成因果關系。因此選A。5.納稅人偷稅、欠稅、騙稅、抗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與稅收特征有聯系的是 ( )A.稅收的強制性 B.稅收的無償性C.稅收的固定性 D.稅收體現國家意志答案 A解析 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納稅人偷稅、欠稅、騙稅、抗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體現了稅收的強制性。B、C、D都不符合題意。6.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這要求公民 ( )①都應成為稅款的征收者,維護國家利益 ②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③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 ④消費時應索要發票,為國家的稅收作貢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 D解析 稅款的征收者是國家稅務工作人員,①錯誤。易錯點1 不能準確區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提醒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比較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區別 含義 政府為實現一定宏觀經濟目標而調整財政收支規模、實現收支平衡的指導原則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 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內容 有關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國庫券的履行、保護價收購糧食等 和銀行利率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貸款利息率的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制定 國家財政部門制定,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直接制定,經國務院批準聯系 ①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于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②都通過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來實現經濟發展③在一般條件下,兩者相互配合起作用矯正訓練1 2012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下屬于積極財政政策的有 ( )①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 ②增加國有企業上繳財政的利潤③控制信貸規模,緩解通脹壓力 ④加大對三農、保障性住房等領域的投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解析 ③屬于貨幣政策。易錯點2 對財政的作用區分不清提醒 凡是看到社會保障類的材料,可以認定為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凡是看到工程建設類的材料,可以認定為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加或減少稅收、擴大發行國債等一類的材料,可以認定為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矯正訓練2 2012年上半年,財政投向全國住房保障支出達到1 188.7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6.6%;醫療衛生支出達到2 454.54億元,增長61.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 760.1億元,增長40.5%。這表明,財政具有 ( )A.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B.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C.調節供需平衡的作用 D.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財政的作用。要區分財政三大作用的區別。因為材料中提到“住房保障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方面”這些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選B,是在強調財政具有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易錯點3 稅收具有固定性,意味著征稅對象和稅率是永遠不變的提醒 稅收具有強制性,并不意味著納稅人不享有對納稅機關監督的權利;稅收具有無償性,并不意味著國家對納稅人不提供相應服務;稅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著征稅對象、稅率不發生改變,會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時依法調整。矯正訓練3 國務院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作為試點的上海將取消交通運輸、服務行業的營業稅,只征收增值稅,稅率為6%~11%。而之前,交通運輸、服務行業既要繳納營業稅,又要繳納增值稅。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促進生產專業化,體現公平競爭 ②表明稅收具有可變性和強制性 ③可以鞏固交通運輸、服務行業的基礎地位 ④有助于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答案 C解析 本題易錯選②,稅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著征稅對象、稅率不發生改變。國務院對稅收制度進行改革,根據新的標準進行征稅正是稅收固定性的表現,而不是說明稅收具有可變性。易錯點4 不能準確區分偷稅和騙稅提醒 區分偷稅和騙稅,主要看其目的。如果采取欺騙、隱瞞等方式是為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則屬于偷稅行為;如果采取欺騙、隱瞞等方式是為了騙取國家稅收優惠(減免、退稅),則屬于騙稅行為。矯正訓練4 2012年2月,廣州海關偵破全國首宗空港進出口渠道行業性鮮活海產品走私大案,查獲一起低報價格走私進口鮮活海產品案,案值近3億元人民幣,涉嫌少繳關稅5 000萬元。這種違反稅法的行為屬于 ( )A.騙稅 B.欠稅 C.偷稅 D.抗稅答案 C解析 本題易錯選A,混淆了偷稅和騙稅的相關內容。完善結構性減稅 推動經濟增長熱點解讀 命題前瞻[背景掃描] [命題猜想]實行結構性減稅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高考可能會以結構性減稅為背景考查我國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減稅的意義。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2012年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范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等八個省市。2012年12月1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①。實施并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主要包括落實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中低收入者稅負明顯減輕;②實施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繼續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實施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并將享受優惠的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擴大到低于6萬元;③減征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對蔬菜批發、零售免征增值稅;減征或免征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車船稅等④。[考點對接]信息點① 實行結構性減稅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它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信息點② 實施并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有利于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減輕中低收入者稅負,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信息點③ 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有利于避免重復征稅,防止企業的偷漏稅行為,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發展能力。信息點④ 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命題預測]1.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明確了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征收增值稅的基本規定,包括納稅人、應稅服務、稅率、應納稅額、納稅時間和地點等各項稅制要素。這體現了我國稅收的 ( )A.強制性 B.無償性C.固定性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答案 C2.2013年國家繼續實施調節收入分配、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進口等方面的結構性減稅政策,相應減少部分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等收入。國家這樣做是因為 ( )A.財政收入增長過多,會造成財政支出增加,浪費社會財富B.財政預算要經過法定的程序審批,財政收入增幅過大無法通過人大審批C.保持一定的財政赤字是理想的財政狀態D.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強答案 D3.2011年末,我國開始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試點。之所以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是因為增值稅 ( )①不受企業盈虧影響 ②可以避免重復征稅 ③稅源廣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進貨商品的偷漏稅行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4.“結構性減稅”是針對特定稅種、基于特定目的而實行的稅負水平削減,是“有增有減、結構性調整”的一種稅制改革方案。從2011年起中國稅改大幕就已開啟:提高個稅起征點,使一大批工薪族增加了收入;提高增值稅起征點,有效減輕了企業稅負,為小微型企業助力……實行結構性減稅 ( )①意味著我國的稅收將大幅下降 ②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 ③是運用行政手段調控經濟的重要體現 ④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表現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BA組 基礎強化1.2012年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突破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9%。主要得益于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和稅收的不斷增長。體現了 ( )①財政收入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②稅收增長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 ③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④分配政策是制約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因素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 C解析 發展經濟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因素,②④錯誤。2.2012年我國擬安排財政赤字8 000億元。關于財政赤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出現赤字是財政收支平衡的常態B.赤字是指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況C.彌補財政赤字必須向中央銀行透支D.發行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主要方法答案 D解析 發行國債主要目的是彌補赤字,為經濟建設籌集資金。3.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縣發生5.7級地震,因災死亡人數81人,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37.04億元。中央財政9月8日撥付云南省地震救災和恢復重建資金10.5億元。通過國家撥付救災資金可以看出 ( )A.國家財政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B.國家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C.國家財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D.國家財政是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經濟手段答案 C4.2012年,財政部進一步加大成品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資金的預撥力度,及時足額安排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因油價調整而降低。這說明 ( )①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財政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③國家財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④加大財政補貼是增加農民種糧收益的關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A5.我國推動“費改稅”主要著眼于稅收的 ( )A.強制性 B.無償性C.固定性 D.多樣性答案 C解析 我國推動“費改稅”主要是為了避免亂收費,因為稅收具有固定性,征收對象、稅率等都以稅法的形式固定下來,故答案為C。6.下圖是我國三稅改革起征點的變化趨勢。在這一變化趨勢下,不考慮其他因素,直接帶來市場的良性效應是 ( )①社會消費增加 ②企業內涵式增長 ③商品出廠價提高④中小企業周轉資金增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①正確,個人所得稅具有很強的收入再分配職能,能夠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會使整個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受益,從而刺激消費需求。④正確,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提高,能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免于征稅,中小企業周轉資金增加。7.漫畫中富翁的行為屬于 ( )A.偷稅 B.欠稅 C.騙稅 D.抗稅答案 A解析 漫畫中富翁的行為明顯是偷稅行為,故選A。B、C、D三項都不符合漫畫的內涵。8.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這是因為 ( )①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 ②稅收是國家財政支出的基礎 ③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稅收具有無償性、固定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這里要回答依法納稅的“原因”,①從公民角度考慮,履行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前 提;③從國家角度考慮,社會主義國家稅收的性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納稅對公民有長遠利益。②④不符合題意,可排除。B組 能力提升9.2012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計13 848億元,比上年增長19.8%。越來越大的“民生蛋糕”,反映了我國 ( )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B.財政收入增長使社會總供求趨于平衡C.財政支出的結構得到優化且重點突出D.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分配關系進一步理順答案 C10.財政投資乘數效應是指政府財政投資支出的每1元,通過市場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對物品和勞務的總需求。下圖是財政投資乘數效應的過程示意圖。根據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圖中a、b、c處依次應該填入 ( )①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增加 ②企業增加投資,居民消費增長 ③企業生產擴大,就業增加A.①→③→② B.③→②→①C.③→①→② D.②→③→①答案 B解析 根據圖表顯示的信息,順序應該是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就業增加;增加收入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增加,故應選B。11.“國富”到“民富”的轉變是當前最大亮點。要做到從“國富”到“民富”的成功轉型,必須適當降低財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對于“當前適當降低財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會影響財政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的發揮 ②最終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 ③一定程度上影響財政對經濟發展支持和調控的力度 ④可以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有利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①錯誤;適當降低財政收入有利于增加個人收入,減輕企業負擔,有利于促進企業發展,②錯誤。12.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的減除費用(個稅起征點)由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同時調整了稅率。表1、表2是個人所得稅調整前后的稅率表。表1 調整前的稅率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1 不超過500元 52 超過500元至2 000元 103 超過2 000元至5 000元 154 超過5 000元至20 000元 209 超過100 000元 45表2 調整后的稅率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1 不超過1 500元 32 超過1 500元至4 500元 103 超過4 500元至9 000元 207 超過80 000元 45若某人的月工資收入是5 000元,不考慮其他因素,個稅調整前后其每月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分別是 ( )A.325元 45元 B.450元 150元C.750元 1 000元 D.450元 300元答案 A解析 個稅調整前應稅額5 000-2 000=3 000元。應納稅500×5%+1 500×10%+1 000×15%=325元。個稅調整后應稅額5 000-3 500=1 500元。應納稅1 500×3%=45元。13.材料一 注:①2006年到2009年我國GDP年均增長11.4%,2010年上半年增長11.1%。②2010年財政收入為預期值,各項支出為預算支出。(1)分別描述圖1、圖2(含注)反映的經濟信息,并揭示兩圖之間的內在聯系。材料二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財政向民生領域傾斜力度逐年增大,是我國“十一 五”期間突出的亮點之一。“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財政向民生領域的傾斜力度。(2)請你結合上述材料,分析說明我國加大公共財政向民生領域傾斜的重要意義。答案 (1)圖1反映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不斷增長,財政收入逐年增多;圖2反映了“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兩圖表明經濟發展是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增長的基礎。(2)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加大財政向民生領域傾斜,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有利于調整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平穩發展;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4.材料一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供給學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線”理論(見下圖),曾得到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青睞和支持。在1980年的總統競選中,里根將這一理論作為“里根經濟復興計劃”的重要理論之一。里根執政后,經濟增長也出現當時少有的景氣,可以說“拉弗曲線”理論立下了汗馬功勞。材料二 我國近幾年結構性減稅的內容稅種 稅改內容稅收減免 個人所得稅 起征點提高到3 500元,由9級調整為7級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項目:①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②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③軟件生產企業或集成電路設計(生產)企業;④需要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⑤技術先進服務型企業;⑥動漫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⑦小型微利企業可享受20%優惠稅率增值稅 ①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納稅人購進的固定資產所發生的進項稅額能夠在發生當期抵扣;②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由過去的6%和4%一律降至3%稅收增加 資源稅 提高磷礦石、玉石、珍珠巖等礦產資源稅增值稅 提高金屬礦、非金屬礦的采選產品的增值稅率消費稅 提高煙酒的消費稅率,停征養路費,改征成品油消費稅(1)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拉弗曲線”理論所描述的經濟學道理。(2)根據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我國實施結構性減稅的意義。答案 (1)“拉弗曲線”是描繪稅收與稅率關系的曲線:一般情況下,稅率越高,政府的稅收收入就越多;但稅率的提高超過一定的限度時,政府的稅收收入反而會減少。(2)結構性減稅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它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它在改善人民生活、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具體表現在:①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對礦產資源和煙酒增稅和成品油的收稅,促使了人們對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環境。②促使了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改增值稅為消費稅,不僅避免了重復征稅,鼓勵了企業增加固定資產投資,鼓勵企業向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減免,有利于促使企業自主創新,有利于產品和產業升級。③促使了企業的發展,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促使了企業經濟的復蘇。企業所得稅的減免和增值稅轉型,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增加了企業的收入,促使了企業的發展。④促進了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個稅調整,直接減輕了居民的稅負負擔,增加了居民收入,擴大了消費;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有利于小微企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方便人民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