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生活》課本結構與主干知識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一)課本結構與主干知識點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1、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二、信用工具和外匯1、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2、保持幣值穩定的意義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一、影響價格的因素1、影響價格的間接因素 2、供求影響價格 3、價值決定價格 4、價值規律二、價格變動的影響1、對生活影響(三個方面) 2、對生產影響(三個方面)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一、消費及其類型1、影響消費因素 2、 怎么提高消費水平二、樹立政確的消費觀1、消費心理 2、 正確的消費觀(二)主干知識具體內容1、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間的關系 :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商品的使用價值也離不開價值。2、人民幣升值的影響:(1)不利于出口,有利于進口。(2)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有利于本國企業“走出去”(3)導致出口導向型企業生產下降,失業人數增加。(4)有利于出國旅游或到國外留學。(5)有利于提高外債償還能力(6)外匯儲備貶值。3、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影響價格的間接因素: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條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對價格產生影響。5、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跌。6、價值決定價格。7、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1)一般來說,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2)不同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影響不同。生活必須品價格變動對需求影響小;高檔耐用品價格變動對需求影響大。(3)商品價格變動會影響相關商品的需求。價格上漲,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互補品的需求減少;價格下降,替代品的需求減少,互補品的需求增加。8、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1)促使生產者調整生產規模(2)促使生產者不斷改進技術、加強管理,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3)促使生產者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9、影響消費的因素:(1)根本因素:經濟發展水平(2)主要因素:收入與物價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居民的當前收入、收入預期會影響居民家庭消費水平;收入差距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物價下跌,購買力提高。(3)主觀因素:消費心理、消費觀念影響消費。10、怎樣提高居民消費水平(1)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2)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國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社會公平;加強對經濟的調節,穩定物價。(3)企業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4)消費者樹立政策的消費觀。11、居民的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12、樹立正確消費觀,做理智消費者: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 (一)課本結構與主干知識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一、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1、 生產與消費關系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1、公有制地位 2、國有的地位 3、非公有的地位 作用 4、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第五課 企業與勞動者一、公司的經營 1、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二、新時代勞動者1、勞動者的就業觀念 2、解決就業問題 3、維護勞動者權益第六課 投資理財的選擇 儲蓄、國債、股票、保險的優缺點 (二) 主干知識具體內容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3、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國有經濟在國民經中居于主導地位。4、非公有的地位和作用: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用:在活躍市場,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擴大就業,吸引外資,增加財政收入,增強國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5、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企業怎么做, 答題時所用的知識點)(1)企業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2)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要重視產品質量(3)面向市場,掌握市場信息,優化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4)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創立品牌,形成競爭優勢(5)企業要依法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與信譽。(6)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7)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8)提高勞動者素質,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調動勞動者積極性。(9)企業要遵循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10)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6、勞動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7、如何解決就業問題(1)根本措施:發展經濟擴大就業。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勞動了密集型產業和鄉鎮企業,擴大就業途徑。(2)國家:黨和政府要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3)從市場經濟角度:充分發揮市場對就業的調節作用。(4)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努力增加就業機會。(5)勞動者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就業觀。8、如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1)黨和政府:制定和完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制度,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2)勞動者: 要自覺履行勞動者的義務,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益的基礎。 要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這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 要增強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9、儲蓄、國債、股票、保險的優缺點(1)儲蓄:是便捷的投資方式。比較安全,風險低,獲得利息收益。但收益一般低于債券和股票。(2)國債:是穩健的投資方式。利息高于存款,安全性高,風險低。(3)股票:高收益高風險同在(4)保險:是規避風險的投資。遇到風險時能得到補償。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一)課本結構與主干知識點第七課 個人收入分配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重要性二、收入分配與公平1、怎樣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2、效率與公平關系 3、怎么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第八課 財政與稅收一、國家財政 1、財政的作用二、征稅與納稅 1、個稅的作用 2、公民要依法納稅(二)主干知識具體內容1、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這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涌流,以造福于人民。2、怎樣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1)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實現社會公平提供制度保證。(2)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3)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4)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5)國家要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6)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發揮稅收、財政在收入調節的作用。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分培政策,縮小收入差距。(7)大力發展經濟,增加社會財富,為公平目標實現奠定基礎(8)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3、效率與公平關系: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方面,二者有存在矛盾。4、怎樣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2)處理好效率與公平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5、財政的作用:(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6、個人所得稅的作用: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7、公民為什么要依法納稅?(1)在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昌盛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國家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而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3)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鼻息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第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課本結構與主干知識點第九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市場配置資源1、市場經濟含義 優點 2、市場的局限性 3、 如何規范市場秩序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社會主義市場基本特征 2、 國家宏觀調控(是什么 為什么 怎么做)第十課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建設一、全面建設和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二、又好又快 科學發展1、科學發展觀內涵 2、怎樣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一、面對經濟全球化1、經濟全球化影響 2、國家企業如何應對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1、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二)主干知識具體內容1、市場經濟的含義、優點: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期基礎性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通過市場科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2、市場的局限性: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弊端。3、如何規范市場經濟秩序:(1)國家: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彌補市場的缺陷。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嚴格實施市場規則。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形成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2)企業應當遵守市場規則和職業道德,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3)每個經濟活動參加者,應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征:(1)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2)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3)實行有力的宏觀調控是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5、國家宏觀調控(1)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2)為什么要加強國家宏觀調控: 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富目標的要求。 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缺陷。國家加強宏觀調控能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在充分發揮市場那個調節的基礎上,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有利于射虎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 是貫徹落實科學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保持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3)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6、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科持續;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7、怎樣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科持續發展能力。(5)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8、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 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9、經濟全球化的影響:(1)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扎的產物,它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2)消極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級分化更加嚴重;使得一國經濟的波動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威脅。10、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于迎接挑戰。11、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1)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2)在新形勢下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作用。(3)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經營,加快培育我國跨國公司和知名品牌。(4)我國對外開放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5)防范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