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情景交融的山水畫》教學設計【教材版本】嶺南版美術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 學習領域:欣賞評述【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山水畫作品, 學生感受山水畫情景交融的意境。2.學生學習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和山石的畫法。3.讓學生嘗試畫一幅山水畫小品,表達自己的情感。4.使學生感受中國山水畫的魅力,激發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教學重點:學習山水畫的表現形式,嘗試畫山水畫小品。教學難點:體味山水畫的情感意境。教學方法:賞析法、比較法、講解法、示范法等。教具準備:國畫工具材料和收集的山水畫圖文資料。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發現等方式。學具準備:國畫工具材料。【教學思考】根據核心素養的理念,山水畫 “圖像識讀”上升到“文化理解”層面,即能整體欣賞山水畫的藝術特點,還能分析研究山水畫中所表達的意境美。【教學過程】欣賞山水畫藝術美→感受山水畫意境美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教學準備 準備教學課件和教學資料,分好組,分發學習材料,講解活動規則。 分成小組,并選出組長。 為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課堂引入 創設情境:播放《秋林讀書圖》動畫視頻。提問:視頻中描繪了什么情景?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引出課題《情景交融的山水畫》。 感受山水畫的藝術美,思考并回答問題。 播放視頻,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課題。課堂發展 一、山水畫的概念和表現技法 1、山水畫的概念 出示中國山水畫作品。提問:什么是中國山水畫?山水畫定義及發展歷史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 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開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于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 2、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快速閱讀書本,觀察一下課本中的山水畫在表現技法上有什么不同,可分哪些種類? 3、活動一:連連看 看圖連線相關山水畫的表現技法種類。 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可分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淺絳山水、沒骨山水等。 二、山水畫的構圖形式 對比分析“三遠”透視法:高遠、深遠、平遠。 三、欣賞山水畫藝術美,感受山水畫意境美。 1、欣賞嶺南畫派名畫家黎雄才《松氣浮清曉》,分析這幅畫有什么藝術特點?結合宋代詩人林景熙 的詩句《仙壇寺西林》,說說這幅畫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意境? 欣賞分析山水畫。并回答相關問題。 在教師引導下,分析山水畫的藝術特點和情感意境。 1.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發現身邊的美。 2.以“連連看”方式快速讓學生了解山水畫表現技法的分類。 3.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了解山水畫的藝術特點與情感意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2、活動二:探索分析 試著分析《千里江山圖》,并完成以下表格。 作品名稱藝術特點情感意境借鑒與傳承——學習山石的畫法 1.了解畫山石的基本步驟:勾、皴、擦、染、點。 2.教師示范山石畫法。 作業要求: ⑴基本要求:選用所學的一種皴法,畫出一幅山石作業。 ⑵個性探究:嘗試畫一幅比較完整的山水畫小品。 學生選擇自己的作業層次,自主完成作業。 小組合作討論分析山水畫,完成學案。 小組派代表回答相關問題。教師小結。 4.讓學生掌握山水畫的藝術特點與情感意境。采取圖片直觀感受,使學生更好理解山水畫的藝術 美和意境美。 5.通過教師示范,讓學生了解掌握山石的畫法,學習山石的基本步驟,從而能自己試著畫一幅小品四、本課總結 總結本課學習內容:1、山水畫的藝術特點;2、山水畫的情感意境。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本課要素。 對本課重點的總結,增強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課后延伸 課后繼續學習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并留意觀察身邊美好的自然景物,嘗試創作一幅能夠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山水畫。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