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資源定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礦產、森林、水能、太陽能等。2、判定是否是自然資源的方法:(1)是否天然存在,即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不是人類勞動產品。(2)對人類活動有價值,即為人類帶來福利,為人類所用。3、自然資源分類(1)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環使用稱為可再生資源。舉例: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利用方式:合理利用,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夠實現可持續利用。如果人類利用不當,就會造成可再生資源變成不可再生的。(2)非可再生資源:再生過程非常緩慢,相對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可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的是非可再生資源舉例:礦產資源,如煤、石油、鐵礦等。利用方式:珍惜和節約使用4、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總量豐富,人均不足5、保障自然資源供給的主要途徑:(1)培養節約能源的意識。(2)開發新材料、新能源。(3)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增殖使用。(4)擴大鐵礦石、石油等重要資源的進口渠道。6、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黑色的金子”,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能源礦產和化工原料。第二節 土地資源1.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1)農業用地:耕地、草地、林地(2)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交通用地、工礦用地(3)通常情況下難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積雪和冰川、戈壁2、我國土地資源特征: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小,后備耕地不足。3、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我國耕地資源的優勢 我國土地資源的不足我國幅員遼闊,土地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我國土地類型齊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林、牧、漁、工礦業生產和城鄉建設。 我國耕地少,通常情況下難以利用的土地較多,后備耕地不足。4、土地資源的分布利用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 干濕地區耕地 旱地 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平原 東部的濕潤區、 半濕潤區水田 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平原、丘陵草地 西部地區—高原 西部干旱、半干旱區林地 主要分布在山區:東北最大天然林區、西南天然林區、東南人工林區 濕潤區5、土地資源的區域差異地區 土地資源區域差異 自然原因東部濕潤區和半濕潤區 北方地區 以旱地為主的耕地類型 集中了全國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國農、林、漁的主要分布區,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平原廣闊,耕地多,但熱量和降水較少 雨熱同期, 土壤肥沃南方地區 以水田為主的耕地類型 多丘陵、山地,水熱條件優越西北內陸 以草地和難以利用的土地為主 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由于遠離海洋,氣候干旱少雨,水源不足。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熱量不足6、土地利用中出現的問題(1)耕地面積減少。城市用地快速擴張,占用了大量耕地。——體現人口耕地供需矛盾(2)土地質量下降問題:①過度放牧,草場退化嚴重。 ②亂砍濫伐,加劇水土流失。 ③不當排放造成土地污染7、土地資源的保護措施(1)土地資源保護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2)具體措施:①制定法律、法規,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②在農耕地區,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和基本農田保護。 ③在牧區,建設人工草場,保護天然草場。④在易遭受風沙侵襲、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營造防護林,治理沙化、鹽堿化。第三節 水資源1、水資源概念 :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稱為水資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2、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 原因空間分布不均 南豐北缺 (以長江北界為界) 東多西少 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南方地區降水多; 北方地區降水少,除此自然原因以外,北方地區平原廣闊,耕地面積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量少,更加劇了缺水狀況,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時間分布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 受季風影響: 河流豐水期,水資源豐富;河流枯水期,水資源相對不足。年際變化大 降水年際變化大,河流流量年際變化大, 水資源年際變化也大3、我國最干旱的地區并不是缺水最嚴重的地區:西北地區受海陸因素的影響,降水少,沙漠廣布,是我國最干旱的地區。但西北地區耕地少,人口少,工農業不發達,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少,其缺水問題不是最突出的。而華北地區人多、地多、水少,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是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4、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影響(1)南北方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2)我國降水和徑流的季節、年際變化大,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3)在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的不足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5、解決水資源分配不均的措施(1)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措施——興建水庫水庫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從而調節河流水量的時間變化。如:黃河的小浪底水利樞紐,長江的三峽水利樞紐就起到了防洪以及水資源調配發揮了重要作用。(2)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調水工程把水資源較為豐富流域的水調至水資源短缺的地區,以彌補缺水地區的用水問題。如:南水北調工程、引黃入晉、引欒入津6、南水北調工程:把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調到華北和西北地區。(1)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主要利用京杭運河輸送,北達山東與天津。(2)中線工程:目前從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自流北上,北達北京。西北地區—(3)西線工程:把長江上游的水引入黃河,補償西北地區的水資源。7、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問題:(1)人均不足 (2)水污染嚴重 (3)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驚人。8、保護水資源的具體措施農業:改變灌溉方式,廢棄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廣噴灌、滴管技術;改變作物品種,種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工業:工業用水重復使用、循環使用;降低生產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家庭: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廣節水器具;少使用洗滌劑和清潔劑9、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10、右圖是節水標志(綠色的標志,不是黑色):3月22日世界水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