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溫州市浙南產業集聚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溫州市浙南產業集聚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浙南產業集聚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2022七下·溫州期中)科舉考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以下關于科舉考試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唐初開創了科舉制度,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
②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選拔人才
③宋朝科舉制度的發展,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④明朝科舉考試范圍擴大,并以“八股文”為文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22七下·溫州期中)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提到我國歷史上四位著名的帝王,下列有關這四位帝王敘述正確的是 (  )
A.秦始皇:政治清明,輕徭薄賦 B.漢武帝:統一貨幣,大修馳道
C.唐太宗:改土歸流,平定天下 D.宋太祖:崇文抑武,積貧積弱
3.(2022七下·溫州期中)唐太宗認為“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據此判斷,唐太宗認為“穩便”的政治制度是 (  )
A.科舉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4.(2022七下·溫州期中)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國歷史上曾經多次經歷大規模分裂,之后又完成統一,其中唐朝滅亡之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 (  )
A.春秋戰國時期 B.魏晉南北朝時期
C.五代十國 D.遼宋夏金時期
5.(2022七下·溫州期中)中華文明是由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以下是蒙古族締造中華文明所作貢獻的是(  )
A.派使者到中原求婚,發展農牧經濟
B.遷都洛陽,促進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
C.模仿中原制度,在各州府設置通判
D.建立統一全國政權的元朝,結束分裂
6.(2022七下·溫州期中)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從材料中可知(  )
A.宋代政府鼓勵發展海外貿易 B.政府規定商業區居民區分開
C.宋代店鋪經營時間不再受限 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飯店吃飯
7.(2022七下·溫州期中)據《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載,從大都有許多道路通往各省。每條大路每隔大約25英里就有一座驛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內,驛站超過10000多所,驛馬超過30萬匹,各種物資都很齊備,不管來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應。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元朝戰爭頻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業繁榮 D.元朝農業發展
(2022七下·溫州期中)讀圖,回答問題。
8.下列對意大利地理信息的描述,正確的有 (  )
①全部位于北溫帶、中緯度 ②位于非洲以北
③南部地形以平原為主 ④三面臨海為半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威尼斯以“水城”、“陽光”作為旅游業的賣點。為了更好的欣賞威尼斯的風光,你建議旅游的時間是 (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1 月
10.奧斯塔和威尼斯在氣溫上有較大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植被 B.海拔高度 C.緯度位置 D.降水差異
(2022七下·溫州期中)讀圖,回答問題。
11.關于甲地的景觀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A.綠草如茵 B.稻田廣布 C.海濱風情 D.沙漠廣布
12.以色列引進牛油果并推廣種植。牛油果習性:喜光、喜雨,適合溫暖潮濕環境。讀圖分析以色列生產牛油果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  )
A.日照充足 B.技術先進 C.夏季多雨 D.土壤肥沃
二、非選擇題
13.(2022七下·溫州期中)讀下圖及文字資料,回答問題。
近年來,肯尼亞政府大力發展花卉業。新鮮的玫瑰從采摘到中國消費者手中僅需1~2天,中國成為肯尼亞增長最快的玫瑰消費市場。首都內羅畢附近的奈瓦沙湖(淡水湖)是世界著名的花卉產地。
(1)肯尼亞位于   洲東部,印度洋   岸。
(2)每年,大批的野生動物從塞倫蓋蒂向北前往馬賽馬拉。
這一景象發生在   (6月/10月),引起動物遷徙的主要原因是   (熱量/降水)的季節差異。
(3)根據圖文材料,分析奈瓦沙湖畔種植玫瑰的有利社會條件。
14.(2022七下·溫州期中)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摘自楊遠《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向南發展》
材料三:宋代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宋代的造船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此時已經發明指南針并用于航海上。20世紀八十年代,廣東陽江海域出現了一艘宋代的巨大沉船,據初步探測,整船裝載文物約有五萬到八萬件,相當于一個省級博物館藏品的總量。這艘沉船的發現,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昔日的繁華與滄桑。
(1)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
分別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分析從西漢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什么現象。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引發該現象的主要原因。
(3)依據材料三,指出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原因。
(4)綜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
15.(2022七下·溫州期中)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與必然趨勢。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材料一: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北宋每年送給遼銀、絹等錢物,稱為歲幣。后來,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送歲幣,換來了宋遼、宋夏、宋金的長時間和平。
材料三:
材料四:元朝時期,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不少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互通婚姻,逐漸交融,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1)材料一反映出唐太宗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
(2)達成宋遼和議的盟約稱為“    ”。
(3)認真觀察上面兩幅畫,指出圖中民族政權關系有何變化?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4)結合材料四,元朝時期開始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透過這一現象,分析元朝時期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方向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參加人才選拔考試的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為后代沿用。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唐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唐太宗時期,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武則天大力發展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開武舉,親自面試學生;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早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明清時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為八個部分,被稱為“八股文”。②③描述正確。
B項②③描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注意準確識記科舉制的有關內容。
2.【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貞觀之治;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推行重文輕武政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北宋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但武將受到過于限制,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也埋下了積貧積弱的隱患。
A項秦始皇:政治清明,輕徭薄賦敘述錯誤,秦始皇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筑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不符合題意;
B項漢武帝:統一貨幣,大修馳道敘述錯誤,秦始皇統一貨幣,大修馳道,不符合題意;
C項唐太宗:改土歸流,平定天下敘述錯誤,明清時期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不符合題意;
D項宋太祖:崇文抑武,積貧積弱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功績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3.【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的大意是:天下事務繁多,都由皇帝一人處理,是不可能的,需要“委百司商量”,才更穩妥。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唐太宗在國家政治體制方面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設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尚書省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刑部負責案件的偵辦和審理。各部門之間既分工合作,集思廣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牽制,加強了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三省六部制是唐太宗認為“穩便”的政治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太宗的功績及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答案】C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之后進入的分裂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五代十國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唐朝滅亡后,我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5.【答案】D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遼、宋、夏、金的分裂時期,實現大統一。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ABC三項都和蒙古族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建立統一全國政權的元朝,結束分裂是蒙古族締造中華文明所作貢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元朝的建立與統一的相關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蒙古統一、元朝的建立與統一的相關知識,知道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6.【答案】C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夜市”可知這是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南方商業尤為發達,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開封(東京)和杭州,城內人口多達百萬,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通曉不絕”,體現了宋代店鋪經營時間不再受限。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宋代店鋪經營時間不再受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宋代的社會生活的相關知識。
7.【答案】B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元朝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在驛道上設置了許多“急遞鋪”,這對鞏固政權、維護中央集權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加強了各地區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保障了人們的旅途暢通和旅行安全。據“據《馬可 波羅行紀》中記載,從大都有許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鎮的位置,每條大路每隔大約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驛站,疆域之內驛站超過10000多所,驛馬超過30萬匹,各種物資都很齊備,不管來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應。”可知,材料反映了元朝便捷的交通。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元朝交通便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時期的交通,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答案】8.B
9.C
10.B
【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威尼斯的知識,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屬于容易題。
8.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意大利位于北緯37°-45°左右,位于北溫帶和中緯度,故①正確;
意大利位于歐洲,非洲以北,故②正確;
南部地形一山地為主,故③錯誤;
意大利位于亞平寧半島,三面臨海,故④正確。
故答案為:B
9.威尼斯是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陽光充裕的季節是夏季,因此7月更合適。
故答案為:C
10.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奧斯塔的地形是山地,海拔高,威尼斯是平原,海拔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故答案為:B
【答案】11.D
12.A
【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以色列的內容及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不大。
1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地降水稀少,氣溫高,是熱帶沙漠氣候,因此最有可能的景觀是沙漠。
故答案為:D
12.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以色列氣溫高,降水少,光照充足,符合牛油果喜光的特點。以色列降水稀少,土壤貧瘠,故與題意不吻合。技術是人文條件,故與題意不吻合。
故答案為:A
13.【答案】(1)非洲;西岸
(2)6月;降水
(3)消費市場廣闊(靠近首都,對外又有中國市場);離機場近,運輸便利;
勞動力豐富、廉價;有國家政策支持。
【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肯尼亞位于非洲東部,印度洋的西岸。
(2)野生動物會在6月左右往北遷徙,因為當時南方是旱季,北方是雨季。
(3)“ 中國成為肯尼亞增長最快的玫瑰消費市場 ”說明花卉市場廣闊,有鐵路和機場,說明交通便利,便于運輸;“ 肯尼亞政府大力發展花卉業 ”說明政府重視;“ 新鮮的玫瑰從采摘到中國消費者手中僅需1~2天 ”說明價格低,勞動力資源豐富。
故答案為:(1)非洲、西岸
(2)6月、降水
(3) 消費市場廣闊(靠近首都,對外又有中國市場);離機場近,運輸便利;
勞動力豐富、廉價;有國家政策支持。
【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難度不大。
14.【答案】(1)曲轅犁、筒車
(2)南方人口增多,北方人口減少,北宋時期南方人口遠超北方人口。
經濟重心南移。
主要原因:人口的南遷;大運河的貫通;南方生產工具改進,農業發展;海外貿易興盛等。
(3)造船技術發達、指南針的發明。
(4)先進技術、人口增長、國家政策等
【知識點】開元盛世;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材料一中的圖一是曲轅犁,圖二是筒車。
(2)根據材料二可知我國西漢至北宋南方人口(戶)不斷增長,北方人口(戶)呈下降趨勢;南方人口(戶)逐漸超過北方,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現象。主要原因有:北方戰亂,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豐富的勞動力;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南方相對穩定,南方統治者的重視等。
(3)材料三中的“宋代的造船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此時已經發明指南針并用于航海上”表明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原因是造船技術發達、指南針的發明。
(4)材料一說明先進技術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材料二說明人口增長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國家政策等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
故答案為:(1)曲轅犁、筒車。
(2)南方人口增多,北方人口減少,北宋時期南方人口遠超北方人口。經濟重心南移。主要原因:人口的南遷;大運河的貫通;南方生產工具改進,農業發展;海外貿易興盛等。
(3)造船技術發達、指南針的發明。
(4)先進技術、人口增長、國家政策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的社會氣象、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盛唐的社會氣象、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
15.【答案】(1)開明的民族政策。
(2)澶淵之盟
(3)變化:從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
啟示: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戰則兩傷,和則兩利;各民族之間雖時戰時和,但和是主流;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組成的。
(4)回族;民族交融。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材料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的意思是:自古以來,人們都覺得中國高貴,鄙視少數民族地區與國外,而我這對它們同等喜愛,所以各種族地區都像對父母一樣歸順我。由此可見,唐太宗采取了開明的民族政策。
(2)宋真宗時(1004年),遼大舉進攻北宋,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第二年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
(3)認真觀察上面兩幅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圖一到圖二,民族政權關系的變化是從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有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戰則兩傷,和則兩利;各民族之間雖時戰時和,但和是主流;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組成的。
(4)唐朝以來,不少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他們到元朝時期逐漸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透過這一現象分析,元朝時期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方向是民族交融。
故答案為:(1)開明的民族政策。
(2)澶淵之盟。
(3)變化:從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
啟示: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戰則兩傷,和則兩利;各民族之間雖時戰時和,但和是主流;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組成的。
(4)回族;民族交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歷史地圖和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澶淵之盟、回族的形成。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依據課本知識分析材料要求組織答案。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浙南產業集聚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2022七下·溫州期中)科舉考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以下關于科舉考試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唐初開創了科舉制度,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
②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選拔人才
③宋朝科舉制度的發展,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④明朝科舉考試范圍擴大,并以“八股文”為文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參加人才選拔考試的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為后代沿用。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唐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唐太宗時期,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武則天大力發展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開武舉,親自面試學生;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早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明清時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為八個部分,被稱為“八股文”。②③描述正確。
B項②③描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注意準確識記科舉制的有關內容。
2.(2022七下·溫州期中)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提到我國歷史上四位著名的帝王,下列有關這四位帝王敘述正確的是 (  )
A.秦始皇:政治清明,輕徭薄賦 B.漢武帝:統一貨幣,大修馳道
C.唐太宗:改土歸流,平定天下 D.宋太祖:崇文抑武,積貧積弱
【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貞觀之治;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推行重文輕武政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北宋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但武將受到過于限制,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也埋下了積貧積弱的隱患。
A項秦始皇:政治清明,輕徭薄賦敘述錯誤,秦始皇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筑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不符合題意;
B項漢武帝:統一貨幣,大修馳道敘述錯誤,秦始皇統一貨幣,大修馳道,不符合題意;
C項唐太宗:改土歸流,平定天下敘述錯誤,明清時期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不符合題意;
D項宋太祖:崇文抑武,積貧積弱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功績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3.(2022七下·溫州期中)唐太宗認為“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據此判斷,唐太宗認為“穩便”的政治制度是 (  )
A.科舉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的大意是:天下事務繁多,都由皇帝一人處理,是不可能的,需要“委百司商量”,才更穩妥。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唐太宗在國家政治體制方面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設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尚書省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刑部負責案件的偵辦和審理。各部門之間既分工合作,集思廣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牽制,加強了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三省六部制是唐太宗認為“穩便”的政治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太宗的功績及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2022七下·溫州期中)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國歷史上曾經多次經歷大規模分裂,之后又完成統一,其中唐朝滅亡之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 (  )
A.春秋戰國時期 B.魏晉南北朝時期
C.五代十國 D.遼宋夏金時期
【答案】C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之后進入的分裂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五代十國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唐朝滅亡后,我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5.(2022七下·溫州期中)中華文明是由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以下是蒙古族締造中華文明所作貢獻的是(  )
A.派使者到中原求婚,發展農牧經濟
B.遷都洛陽,促進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
C.模仿中原制度,在各州府設置通判
D.建立統一全國政權的元朝,結束分裂
【答案】D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遼、宋、夏、金的分裂時期,實現大統一。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ABC三項都和蒙古族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建立統一全國政權的元朝,結束分裂是蒙古族締造中華文明所作貢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元朝的建立與統一的相關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蒙古統一、元朝的建立與統一的相關知識,知道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6.(2022七下·溫州期中)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從材料中可知(  )
A.宋代政府鼓勵發展海外貿易 B.政府規定商業區居民區分開
C.宋代店鋪經營時間不再受限 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飯店吃飯
【答案】C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夜市”可知這是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南方商業尤為發達,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開封(東京)和杭州,城內人口多達百萬,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通曉不絕”,體現了宋代店鋪經營時間不再受限。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宋代店鋪經營時間不再受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宋代的社會生活的相關知識。
7.(2022七下·溫州期中)據《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載,從大都有許多道路通往各省。每條大路每隔大約25英里就有一座驛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內,驛站超過10000多所,驛馬超過30萬匹,各種物資都很齊備,不管來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應。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元朝戰爭頻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業繁榮 D.元朝農業發展
【答案】B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元朝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在驛道上設置了許多“急遞鋪”,這對鞏固政權、維護中央集權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加強了各地區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保障了人們的旅途暢通和旅行安全。據“據《馬可 波羅行紀》中記載,從大都有許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鎮的位置,每條大路每隔大約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驛站,疆域之內驛站超過10000多所,驛馬超過30萬匹,各種物資都很齊備,不管來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應。”可知,材料反映了元朝便捷的交通。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元朝交通便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時期的交通,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022七下·溫州期中)讀圖,回答問題。
8.下列對意大利地理信息的描述,正確的有 (  )
①全部位于北溫帶、中緯度 ②位于非洲以北
③南部地形以平原為主 ④三面臨海為半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威尼斯以“水城”、“陽光”作為旅游業的賣點。為了更好的欣賞威尼斯的風光,你建議旅游的時間是 (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1 月
10.奧斯塔和威尼斯在氣溫上有較大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植被 B.海拔高度 C.緯度位置 D.降水差異
【答案】8.B
9.C
10.B
【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威尼斯的知識,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屬于容易題。
8.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意大利位于北緯37°-45°左右,位于北溫帶和中緯度,故①正確;
意大利位于歐洲,非洲以北,故②正確;
南部地形一山地為主,故③錯誤;
意大利位于亞平寧半島,三面臨海,故④正確。
故答案為:B
9.威尼斯是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陽光充裕的季節是夏季,因此7月更合適。
故答案為:C
10.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奧斯塔的地形是山地,海拔高,威尼斯是平原,海拔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故答案為:B
(2022七下·溫州期中)讀圖,回答問題。
11.關于甲地的景觀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A.綠草如茵 B.稻田廣布 C.海濱風情 D.沙漠廣布
12.以色列引進牛油果并推廣種植。牛油果習性:喜光、喜雨,適合溫暖潮濕環境。讀圖分析以色列生產牛油果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  )
A.日照充足 B.技術先進 C.夏季多雨 D.土壤肥沃
【答案】11.D
12.A
【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
【解析】【點評】本題考查以色列的內容及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不大。
1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地降水稀少,氣溫高,是熱帶沙漠氣候,因此最有可能的景觀是沙漠。
故答案為:D
12.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以色列氣溫高,降水少,光照充足,符合牛油果喜光的特點。以色列降水稀少,土壤貧瘠,故與題意不吻合。技術是人文條件,故與題意不吻合。
故答案為:A
二、非選擇題
13.(2022七下·溫州期中)讀下圖及文字資料,回答問題。
近年來,肯尼亞政府大力發展花卉業。新鮮的玫瑰從采摘到中國消費者手中僅需1~2天,中國成為肯尼亞增長最快的玫瑰消費市場。首都內羅畢附近的奈瓦沙湖(淡水湖)是世界著名的花卉產地。
(1)肯尼亞位于   洲東部,印度洋   岸。
(2)每年,大批的野生動物從塞倫蓋蒂向北前往馬賽馬拉。
這一景象發生在   (6月/10月),引起動物遷徙的主要原因是   (熱量/降水)的季節差異。
(3)根據圖文材料,分析奈瓦沙湖畔種植玫瑰的有利社會條件。
【答案】(1)非洲;西岸
(2)6月;降水
(3)消費市場廣闊(靠近首都,對外又有中國市場);離機場近,運輸便利;
勞動力豐富、廉價;有國家政策支持。
【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肯尼亞位于非洲東部,印度洋的西岸。
(2)野生動物會在6月左右往北遷徙,因為當時南方是旱季,北方是雨季。
(3)“ 中國成為肯尼亞增長最快的玫瑰消費市場 ”說明花卉市場廣闊,有鐵路和機場,說明交通便利,便于運輸;“ 肯尼亞政府大力發展花卉業 ”說明政府重視;“ 新鮮的玫瑰從采摘到中國消費者手中僅需1~2天 ”說明價格低,勞動力資源豐富。
故答案為:(1)非洲、西岸
(2)6月、降水
(3) 消費市場廣闊(靠近首都,對外又有中國市場);離機場近,運輸便利;
勞動力豐富、廉價;有國家政策支持。
【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難度不大。
14.(2022七下·溫州期中)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摘自楊遠《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向南發展》
材料三:宋代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宋代的造船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此時已經發明指南針并用于航海上。20世紀八十年代,廣東陽江海域出現了一艘宋代的巨大沉船,據初步探測,整船裝載文物約有五萬到八萬件,相當于一個省級博物館藏品的總量。這艘沉船的發現,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昔日的繁華與滄桑。
(1)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
分別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分析從西漢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什么現象。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引發該現象的主要原因。
(3)依據材料三,指出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原因。
(4)綜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
【答案】(1)曲轅犁、筒車
(2)南方人口增多,北方人口減少,北宋時期南方人口遠超北方人口。
經濟重心南移。
主要原因:人口的南遷;大運河的貫通;南方生產工具改進,農業發展;海外貿易興盛等。
(3)造船技術發達、指南針的發明。
(4)先進技術、人口增長、國家政策等
【知識點】開元盛世;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材料一中的圖一是曲轅犁,圖二是筒車。
(2)根據材料二可知我國西漢至北宋南方人口(戶)不斷增長,北方人口(戶)呈下降趨勢;南方人口(戶)逐漸超過北方,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現象。主要原因有:北方戰亂,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豐富的勞動力;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南方相對穩定,南方統治者的重視等。
(3)材料三中的“宋代的造船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此時已經發明指南針并用于航海上”表明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原因是造船技術發達、指南針的發明。
(4)材料一說明先進技術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材料二說明人口增長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國家政策等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
故答案為:(1)曲轅犁、筒車。
(2)南方人口增多,北方人口減少,北宋時期南方人口遠超北方人口。經濟重心南移。主要原因:人口的南遷;大運河的貫通;南方生產工具改進,農業發展;海外貿易興盛等。
(3)造船技術發達、指南針的發明。
(4)先進技術、人口增長、國家政策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的社會氣象、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盛唐的社會氣象、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
15.(2022七下·溫州期中)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與必然趨勢。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材料一: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北宋每年送給遼銀、絹等錢物,稱為歲幣。后來,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送歲幣,換來了宋遼、宋夏、宋金的長時間和平。
材料三:
材料四:元朝時期,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不少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互通婚姻,逐漸交融,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1)材料一反映出唐太宗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
(2)達成宋遼和議的盟約稱為“    ”。
(3)認真觀察上面兩幅畫,指出圖中民族政權關系有何變化?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4)結合材料四,元朝時期開始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透過這一現象,分析元朝時期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方向是什么?
【答案】(1)開明的民族政策。
(2)澶淵之盟
(3)變化:從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
啟示: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戰則兩傷,和則兩利;各民族之間雖時戰時和,但和是主流;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組成的。
(4)回族;民族交融。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材料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的意思是:自古以來,人們都覺得中國高貴,鄙視少數民族地區與國外,而我這對它們同等喜愛,所以各種族地區都像對父母一樣歸順我。由此可見,唐太宗采取了開明的民族政策。
(2)宋真宗時(1004年),遼大舉進攻北宋,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第二年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
(3)認真觀察上面兩幅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圖一到圖二,民族政權關系的變化是從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有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戰則兩傷,和則兩利;各民族之間雖時戰時和,但和是主流;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組成的。
(4)唐朝以來,不少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他們到元朝時期逐漸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透過這一現象分析,元朝時期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方向是民族交融。
故答案為:(1)開明的民族政策。
(2)澶淵之盟。
(3)變化:從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
啟示: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戰則兩傷,和則兩利;各民族之間雖時戰時和,但和是主流;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組成的。
(4)回族;民族交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歷史地圖和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澶淵之盟、回族的形成。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依據課本知識分析材料要求組織答案。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德县| 漳浦县| 蓝田县| 若尔盖县| 太康县| 苏州市| 双柏县| 繁峙县| 阿鲁科尔沁旗| 昌乐县| 那坡县| 郯城县| 泰州市| 鞍山市| 微博| 东兰县| 吉木萨尔县| 石柱| 凤山县| 乌海市| 汤阴县| 兰州市| 寿宁县| 玉林市| 江口县| 六枝特区| 平定县| 邢台市| 玉龙| 台江县| 菏泽市| 报价| 美姑县| 桃源县| 阳泉市| 大冶市| 内江市| 东源县| 犍为县| 宜阳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