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五校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五校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五校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2022八下·龍灣期中)1949年,“人民”開始成為最為流行的政治詞匯。從“人民解放軍”到使用的“人民幣”乃至每天走過的“人民路”、“人民廣場”等,“人民”一詞頻繁地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表明我國(  )
A.完全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 B.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C.建立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D.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
【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所以“人民”一詞頻繁地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學習歷史需要正確認識史實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完成統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百年屈辱
【答案】C
【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我國1950年開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A項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B項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完成統一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西藏的和平解放不能說標志著祖國全部實現統一,只是祖國大陸得到統一;
C項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對應關系正確,符合題意;
D項抗美援朝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百年屈辱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結束了我國近代中國百年屈辱的是新中國的成立;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50年的土地改革,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所學的能力。
3.(2022八下·龍灣期中)下面是“一五”計劃基本建設投資比重分配表(%),從中可以直接讀到的信息是(  )
農林水利 輕工業 重工業 運輸郵電 貿易物儲 文教衛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一五”計劃期間,各行業均衡發展
B.“一五”計劃集中發展重工業
C.“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
D.“一五”計劃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答案】B
【知識點】一五計劃
【解析】【分析】觀察“一五”計劃基本建設投資比重分配表,通過圖表可以看出,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比重占了51.68%,所以說“一五”計劃集中發展重工業,為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A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一五”計劃集中發展重工業從題干表格中可以直接讀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五計劃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圖表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一五計劃的相關史實。
4.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強制沒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經營 D.公私合營
【答案】D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形式的是公私合營,D選項符合題意。
對待外國資本和官僚企業是強制沒收,A選項排除。
農業和手工業改造是互助合作,B選項排除。
C選項說法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無關。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5.(2022八下·龍灣期中)“兩彈元勛”鄧稼先、黨的好干部焦裕祿、“鐵人”王進喜先進事跡共同體現的,需要我們發揚光大的時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 B.艱苦創業 C.改革創新 D.國際主義
【答案】B
【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鄧稼先在艱苦落后的條件下研制成功核武器,王進喜是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范,焦裕祿是干部楷模。他們都是艱苦創業時代的楷模,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揚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
ACD三項和題干人物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艱苦創業是題干人物的共同時代精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及時代精神。綜合分析先進人物的時代精神是解題的關鍵。
6.(2022八下·龍灣期中)著名企業家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曾經回憶說:“過去報紙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爭。(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報》竟然登載如何養豬的報道,(感覺)氣候真是要變了!”柳傳志所感受到的“變”是指(  )
A.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重大變化
B.農業合作化運動在全國范圍開展
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針確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針確立是柳傳志所感受到的“變”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能力。重點掌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內容和意義。
7.(2022八下·龍灣期中)1978年,鄧小平發表談話支持和推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992年初,他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這兩次談話都(  )
A.打破了對人們的思想束縛
B.完成了國家建設的撥亂反正
C.推動了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
D.深化了社會主義的體制改革
【答案】A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鄧小平發表談話支持和推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992年初,他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這兩次談話都堅持實事求是的要求,都打破了思想束縛,前者打破了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后者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縛。
A項打破了對人們的思想束縛是兩次談話的共同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鄧小平的兩次談話,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清楚鄧小平兩次談話的主要內容。
8.(2022八下·龍灣期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歷史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其中新字的含義有……(  )
① 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②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③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入城市,開始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
④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答案】B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B項①②④是“新”字的含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重點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與影響。
9.(2022八下·龍灣期中)有學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將中國分成如圖所示的四塊區域,并分別命名為“金色中國”、“銀色中國”、“綠色中國”和“黃色中國”。讀圖,有關各區域地理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綠色中國”——草原廣袤,牛羊成群
B.“銀色中國”——沃野千里,綠樹成蔭
C.“金色中國”——茫茫戈璧,黃沙漫漫
D.“黃色中國”——地勢高聳,冰川廣布
【答案】C
【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解析】【分析】其中綠色中國是南方地區,黃色中國是北方地區,金色中國是西北地區,銀色中國是青藏地區。草原廣袤,牛羊成群是西北地區的景觀;沃野千里,綠樹成蔭是南方地區的景觀;茫茫戈璧,黃沙漫漫是西北地區的景觀;地勢高聳,冰川廣布是青藏地區的景觀。
ABD三項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金色中國”——茫茫戈璧,黃沙漫漫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相關知識。
10.(2022八下·龍灣期中)2020年我國進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根據右圖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①人口年齡結構更趨合理
②少兒人口比重持續下降后略有回升
③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④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
【解析】【分析】讀圖可知,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斷增加,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所以說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不合理,故①錯誤,③正確;0-14歲人口即少兒人口比重持續下降后略有回升,故②正確;圖中不能體現我國勞動者素質的變化特點,故④錯誤。
C項②③結論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的人口問題。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解讀題干圖表。
二、非選擇題
11.(2022八下·龍灣期中)
照片凝聚時代印記,見證共和國成長歷程,請閱讀下面照片回答問題
① 向農民宣傳 ②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③ 上甘嶺戰役
④ 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出廠 ⑤ 發動文化大革命 ⑥ 全民掀起“ ”運動
(1)請將① 、⑥
圖片標題空白處補充完整。
⑦ 共和國農業發展狀況曲線圖
(2)圖⑦中的AB和BC段農業發展狀況分別與以上哪些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有關,(寫圖片序號)并分析其原因
(3)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綜合上述材料,說說我們現代化建設應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答案】(1)①土地改革、 ⑥:大躍進
(2)AB段與圖片①、②、④有關;BC段與 圖片⑥有關;AB段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真正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或一五計劃相應的發展農業,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的恢復和發展。);BC段由于我國1958年實行大躍進,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使我國的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①經濟建設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②要正確認識我國基本國情,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和政策;③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
【知識點】一五計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土地改革和一五計劃的成就,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片信息。根據圖片①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聯系所學,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農民真正得到了解放。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出廠。
(2)本題考查土地改革,“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圖⑦中的AB段反映了1952年-1957年農業發展上升,聯系所學,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廣大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圖⑦中的BC段反映了1957年-1960年農業發展下降,聯系所學,1958年黨中央錯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本題考查從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我們最需要吸取的經驗或教訓及其原因,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及識記基礎史實。本題是開放性試題,一定要注意史論結合。通過上述六幅圖片及結合所學,我們可以得出:需要現代化建設需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主張。如果從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不改變分析也行,需要結合所學,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①土地改革;⑥大躍進。
(2)AB段與圖片①、②、④有關;BC段與圖片⑥有關;AB段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真正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或一五計劃相應的發展農業,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的恢復和發展。);BC段由于我國1958年實行大躍進,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使我國的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①經濟建設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②要正確認識我國基本國情,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和政策;③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12.(2022八下·龍灣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為了吃飽肚皮,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私下立了一份將田地包干到戶的契約。
材料二 下列表格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總值統計表。(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制表)
表一:1980年和2019年北、上、廣、深地區生產總值對比(單位:億元)
年份 城市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1980 137 311 57 2.7
2019 35371.30 38155.32 23628.60 26927.09
表二:1980年和2017年北、上、廣、深入均生產總值對比(單位:元)
年份 城市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1980 1544 2375 1160 835
2019 164620 157619 157500 202820
材料三:
(1)材料一“包干到戶”是后來在全國推廣的哪項制度?說出給當時中國帶來的影響。
(2)結合表一、表二說明深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試分析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請在年代尺的A處填上恰當內容,并歸納年代尺中這些理論成果的聯系。
【答案】(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變化: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變化:1980年,深圳的地區GDP和人均地區GDP在4個一線城市中均居末位;到2019年,地區GDP居第三位,人均地區GDP居首位。
原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深圳建立了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
【解析】【分析】(1)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1978年,安徽安徽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包產到戶,這一年農村獲得大豐收,此后這一經驗在全國推廣,形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堅持土地公有的基礎上,包產到戶,包干到戶,自負盈虧,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根據材料二“表一:1980年和2019年北、上、廣、深地區生產總值對比、表二:1980年和2017年北、上、廣、深入均生產總值對比””,可知,1980年,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GDP)在四個城市中均居末位,但是2017年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居第三位,人均(GDP)居首位。反映了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GDP的高速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設立,深圳由落后的小城鎮發展成繁華的現代化城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深圳建立了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
(3)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據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適合中國國情,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都是我國革命或建設不同時期的指導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都是各自獨立但相關的思想理論體系,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故答案為:(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變化: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變化:1980年,深圳的地區GDP和人均地區GDP在4個一線城市中均居末位;到2019年,地區GDP居第三位,人均地區GDP居首位。
原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深圳建立了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史實。
13.(2022八下·龍灣期中)穿越高原戈壁,謀劃區域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B處所在的地理區域名稱。
(2)請指出制約我國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因素。西北地區和B區域在農業發展方面有何相同的有利自然條件?
(3)指出B區域主要的特色旅游資源。
【答案】(1)青藏地區
(2)西北地區:水分。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
(3)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我國分為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四大地理區域B處于我國的青藏地區,有獨特的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 圖示中所示區域是我國的青藏地區。我國的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水資源短缺,制約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我國的西北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我國青藏地區海拔高,兩地光照充足, 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
故答案為:(1)青藏地區
(2) 西北地區:水分。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
(3) 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青藏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五校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2022八下·龍灣期中)1949年,“人民”開始成為最為流行的政治詞匯。從“人民解放軍”到使用的“人民幣”乃至每天走過的“人民路”、“人民廣場”等,“人民”一詞頻繁地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表明我國(  )
A.完全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 B.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C.建立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D.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
2.學習歷史需要正確認識史實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完成統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百年屈辱
3.(2022八下·龍灣期中)下面是“一五”計劃基本建設投資比重分配表(%),從中可以直接讀到的信息是(  )
農林水利 輕工業 重工業 運輸郵電 貿易物儲 文教衛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一五”計劃期間,各行業均衡發展
B.“一五”計劃集中發展重工業
C.“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
D.“一五”計劃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4.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強制沒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經營 D.公私合營
5.(2022八下·龍灣期中)“兩彈元勛”鄧稼先、黨的好干部焦裕祿、“鐵人”王進喜先進事跡共同體現的,需要我們發揚光大的時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 B.艱苦創業 C.改革創新 D.國際主義
6.(2022八下·龍灣期中)著名企業家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曾經回憶說:“過去報紙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爭。(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報》竟然登載如何養豬的報道,(感覺)氣候真是要變了!”柳傳志所感受到的“變”是指(  )
A.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重大變化
B.農業合作化運動在全國范圍開展
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針確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7.(2022八下·龍灣期中)1978年,鄧小平發表談話支持和推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992年初,他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這兩次談話都(  )
A.打破了對人們的思想束縛
B.完成了國家建設的撥亂反正
C.推動了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
D.深化了社會主義的體制改革
8.(2022八下·龍灣期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歷史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其中新字的含義有……(  )
① 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②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③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入城市,開始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
④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9.(2022八下·龍灣期中)有學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將中國分成如圖所示的四塊區域,并分別命名為“金色中國”、“銀色中國”、“綠色中國”和“黃色中國”。讀圖,有關各區域地理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綠色中國”——草原廣袤,牛羊成群
B.“銀色中國”——沃野千里,綠樹成蔭
C.“金色中國”——茫茫戈璧,黃沙漫漫
D.“黃色中國”——地勢高聳,冰川廣布
10.(2022八下·龍灣期中)2020年我國進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根據右圖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①人口年齡結構更趨合理
②少兒人口比重持續下降后略有回升
③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④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1.(2022八下·龍灣期中)
照片凝聚時代印記,見證共和國成長歷程,請閱讀下面照片回答問題
① 向農民宣傳 ②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③ 上甘嶺戰役
④ 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出廠 ⑤ 發動文化大革命 ⑥ 全民掀起“ ”運動
(1)請將① 、⑥
圖片標題空白處補充完整。
⑦ 共和國農業發展狀況曲線圖
(2)圖⑦中的AB和BC段農業發展狀況分別與以上哪些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有關,(寫圖片序號)并分析其原因
(3)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綜合上述材料,說說我們現代化建設應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12.(2022八下·龍灣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為了吃飽肚皮,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私下立了一份將田地包干到戶的契約。
材料二 下列表格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總值統計表。(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制表)
表一:1980年和2019年北、上、廣、深地區生產總值對比(單位:億元)
年份 城市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1980 137 311 57 2.7
2019 35371.30 38155.32 23628.60 26927.09
表二:1980年和2017年北、上、廣、深入均生產總值對比(單位:元)
年份 城市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1980 1544 2375 1160 835
2019 164620 157619 157500 202820
材料三:
(1)材料一“包干到戶”是后來在全國推廣的哪項制度?說出給當時中國帶來的影響。
(2)結合表一、表二說明深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試分析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請在年代尺的A處填上恰當內容,并歸納年代尺中這些理論成果的聯系。
13.(2022八下·龍灣期中)穿越高原戈壁,謀劃區域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B處所在的地理區域名稱。
(2)請指出制約我國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因素。西北地區和B區域在農業發展方面有何相同的有利自然條件?
(3)指出B區域主要的特色旅游資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所以“人民”一詞頻繁地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答案】C
【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我國1950年開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A項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B項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完成統一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西藏的和平解放不能說標志著祖國全部實現統一,只是祖國大陸得到統一;
C項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對應關系正確,符合題意;
D項抗美援朝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百年屈辱對應關系不正確,不符合題意,結束了我國近代中國百年屈辱的是新中國的成立;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50年的土地改革,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所學的能力。
3.【答案】B
【知識點】一五計劃
【解析】【分析】觀察“一五”計劃基本建設投資比重分配表,通過圖表可以看出,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比重占了51.68%,所以說“一五”計劃集中發展重工業,為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A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一五”計劃集中發展重工業從題干表格中可以直接讀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五計劃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圖表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一五計劃的相關史實。
4.【答案】D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形式的是公私合營,D選項符合題意。
對待外國資本和官僚企業是強制沒收,A選項排除。
農業和手工業改造是互助合作,B選項排除。
C選項說法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無關。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5.【答案】B
【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鄧稼先在艱苦落后的條件下研制成功核武器,王進喜是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范,焦裕祿是干部楷模。他們都是艱苦創業時代的楷模,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揚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
ACD三項和題干人物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艱苦創業是題干人物的共同時代精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及時代精神。綜合分析先進人物的時代精神是解題的關鍵。
6.【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針確立是柳傳志所感受到的“變”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能力。重點掌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內容和意義。
7.【答案】A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鄧小平發表談話支持和推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992年初,他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這兩次談話都堅持實事求是的要求,都打破了思想束縛,前者打破了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后者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縛。
A項打破了對人們的思想束縛是兩次談話的共同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鄧小平的兩次談話,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清楚鄧小平兩次談話的主要內容。
8.【答案】B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B項①②④是“新”字的含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重點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與影響。
9.【答案】C
【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解析】【分析】其中綠色中國是南方地區,黃色中國是北方地區,金色中國是西北地區,銀色中國是青藏地區。草原廣袤,牛羊成群是西北地區的景觀;沃野千里,綠樹成蔭是南方地區的景觀;茫茫戈璧,黃沙漫漫是西北地區的景觀;地勢高聳,冰川廣布是青藏地區的景觀。
ABD三項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金色中國”——茫茫戈璧,黃沙漫漫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相關知識。
10.【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
【解析】【分析】讀圖可知,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斷增加,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所以說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不合理,故①錯誤,③正確;0-14歲人口即少兒人口比重持續下降后略有回升,故②正確;圖中不能體現我國勞動者素質的變化特點,故④錯誤。
C項②③結論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的人口問題。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解讀題干圖表。
11.【答案】(1)①土地改革、 ⑥:大躍進
(2)AB段與圖片①、②、④有關;BC段與 圖片⑥有關;AB段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真正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或一五計劃相應的發展農業,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的恢復和發展。);BC段由于我國1958年實行大躍進,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使我國的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①經濟建設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②要正確認識我國基本國情,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和政策;③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
【知識點】一五計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土地改革和一五計劃的成就,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片信息。根據圖片①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聯系所學,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農民真正得到了解放。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出廠。
(2)本題考查土地改革,“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圖⑦中的AB段反映了1952年-1957年農業發展上升,聯系所學,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廣大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圖⑦中的BC段反映了1957年-1960年農業發展下降,聯系所學,1958年黨中央錯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本題考查從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我們最需要吸取的經驗或教訓及其原因,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及識記基礎史實。本題是開放性試題,一定要注意史論結合。通過上述六幅圖片及結合所學,我們可以得出:需要現代化建設需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主張。如果從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不改變分析也行,需要結合所學,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①土地改革;⑥大躍進。
(2)AB段與圖片①、②、④有關;BC段與圖片⑥有關;AB段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真正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或一五計劃相應的發展農業,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的恢復和發展。);BC段由于我國1958年實行大躍進,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使我國的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①經濟建設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②要正確認識我國基本國情,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和政策;③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12.【答案】(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變化: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變化:1980年,深圳的地區GDP和人均地區GDP在4個一線城市中均居末位;到2019年,地區GDP居第三位,人均地區GDP居首位。
原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深圳建立了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
【解析】【分析】(1)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1978年,安徽安徽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包產到戶,這一年農村獲得大豐收,此后這一經驗在全國推廣,形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堅持土地公有的基礎上,包產到戶,包干到戶,自負盈虧,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根據材料二“表一:1980年和2019年北、上、廣、深地區生產總值對比、表二:1980年和2017年北、上、廣、深入均生產總值對比””,可知,1980年,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GDP)在四個城市中均居末位,但是2017年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居第三位,人均(GDP)居首位。反映了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GDP的高速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設立,深圳由落后的小城鎮發展成繁華的現代化城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深圳建立了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
(3)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據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適合中國國情,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都是我國革命或建設不同時期的指導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都是各自獨立但相關的思想理論體系,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故答案為:(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變化: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變化:1980年,深圳的地區GDP和人均地區GDP在4個一線城市中均居末位;到2019年,地區GDP居第三位,人均地區GDP居首位。
原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深圳建立了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史實。
13.【答案】(1)青藏地區
(2)西北地區:水分。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
(3)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我國分為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四大地理區域B處于我國的青藏地區,有獨特的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 圖示中所示區域是我國的青藏地區。我國的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水資源短缺,制約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我國的西北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我國青藏地區海拔高,兩地光照充足, 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
故答案為:(1)青藏地區
(2) 西北地區:水分。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
(3) 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青藏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廉江市| 襄汾县| 台北市| 阜阳市| 衡山县| 南岸区| 晴隆县| 崇阳县| 安阳市| 克什克腾旗| 台东县| 平果县| 射阳县| 南丰县| 喀喇| 遂昌县| 久治县| 醴陵市| 灵武市| 成都市| 乾安县| 蒙阴县| 汨罗市| 易门县| 乌鲁木齐市| 桂阳县| 江陵县| 嵊泗县| 宜黄县| 万载县| 太仆寺旗| 万全县| 金塔县| 竹溪县| 繁峙县| 富蕴县| 长兴县| 安西县| 石柱| 故城县|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