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美蘭簡介印尼本土音樂文化 甘美蘭(Gamelan),這個詞是爪哇語,它既指以金屬敲擊樂器為主體的合奏音樂,同時也指演奏這種音樂的樂隊。這種樂隊組合形式不僅存在于印尼,而且也廣泛分布于東南亞的許多國家。由于在這些國家的傳統樂隊中鑼的數量很多,而且在合奏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者們稱這種具有普遍性的音樂現象為鑼群文化。甘美蘭給人以既簡單又復雜的音樂感受。說它復雜,是因為這種音樂由許多條不同的旋律線構成,色彩各異的音響此起彼伏,錯落有致。說它簡單,是因為一首長達幾十分鐘乃至數小時的樂曲,其曲調似乎是固定不變的,它不斷循環往復,無始無終。教材所選曲目即帶有甘美蘭音樂演奏的循環性特點。一個簡短的序奏后,開始了以一個旋律不斷變奏性反復的主要段落部分;大吊鑼的每一次敲擊標志著一次循環的終結和下一輪循環的開始,如此不斷地繼續。全曲行將結束時速度急劇加快,力度變強,然后突然慢下來,最后以大吊鑼的響亮聲音結束全曲。據說這種循環性的曲式源出自印尼宗教中“輪回”的觀念。CGa小吊駕大吊鈣中吊錫雙全鑼低音排鑼豎省/小釜錫影9四2色2G大釜鑼金屬蜂嬰木琴切連朗列巴布手鼓共鳴商金屬排嬰-8(共5張PPT)甘美蘭千島之國——印尼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甘美蘭是印度尼西亞的傳統器樂合奏形式。該詞的原意是“用手操作”“敲擊”。主要是指以打擊樂器為主的合奏音樂,同時泛指一切合奏音樂,還用來表示演奏這些音樂的樂隊。甘美蘭甘美蘭通常是與重要的宗教儀式、過生日、婚喪禮、割禮特殊日子的伴奏音樂,或是用來伴奏宮廷舞蹈和戲劇,除了成為印尼的宮廷和宗教音樂,也對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影響很大。圖片E傳于POP PCPOP.CO0印尼音樂印尼是一多民族的國家,共居住著100多個民族,歷史上印度、中國、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都有過經濟、文化的交往,近代又長期成為荷蘭的殖民地,由于種種原因,印尼音樂的形態多種多樣。在印尼人民的生活中,音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中爪哇發展并流行于全爪哇島和巴厘島的一種叫做“佳美蘭”的音樂,印尼人民視加美蘭音樂為國寶,在世界上(特別在西方國家中)也有很大的影響。佳美蘭音樂使用二種音階。一種叫“斯連德羅”的五聲音階;一種叫“佩洛洛”的七聲音階。印尼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流行于西爪哇的傳統歌曲“鄧邦”。它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不同類型的歌曲,表現其特定的內容,如愛情、思鄉、道德等, “鄧邦”的節奏緩慢,曲調一般帶有傷感孤寂的情調。到了近代,在印尼各地流行著一種叫“克龍宗”的歌曲。它是一種受西方文化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歌曲形式。16世紀,葡萄牙人因戰敗而成為荷蘭人的俘虜,居住爪哇各地,在他們中間傳唱一種叫“法多”的葡萄牙民歌,在印尼人民中流傳,并與佳美蘭音樂和鄧邦歌曲的一些因素融合,從而形成了克龍宗歌曲的風格。著名的《梭羅河》《椰島之歌》《莎麗楠蒂》等就是克隆鐘歌曲寶貝流傳于印尼蘇門答臘島托巴湖地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劃船曲》動畫.swf 《甘美蘭》.ppt 印尼音樂簡介.doc 泰國蠟燭舞.rmvb 甘美蘭演奏.rmvb 甘美蘭簡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