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水墨畫風景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對中國山水畫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畫的成就及有關畫家,使學生熱愛中國傳統繪畫,感受自然與藝術的豐富多彩,從而更加熱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2)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如何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達中國人的自然觀和審美觀的。②分析山水畫作品中意境中表現,初步理解對意境營造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是山水畫的靈魂。(3)嘗試選用(或作)一首小詩或散文,概括地表達出你所喜歡的山水畫的意境;或用學過的筆墨技法,畫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畫,并配上自己喜歡的詩句散文。教學重難點:對山水畫構圖、空白、墨色的分析,了解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境教學過程:1、表現內容中國山水畫是表現自然山水景物的繪畫,為什么中國畫家獨獨鎖定山和水?“山水”、“山河”、“江山”這些詞匯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里象征著什么?——象征著祖國——中國山水畫不止是摹仿、再現或是復制自然,它有著博大的精神內涵。它不但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2、空間與透視法國國家西斯萊畫的《塞夫勒道路一景》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相比較。3、自然山水與畫中山水 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南北東西風光各異,名山大川各具特色。 (結合圖片、課件)欣賞《游春圖》、《瀟湘圖》、《溪山行旅圖》、《風雨暮歸圖》、《富春山居圖》 4、中國山水畫注重景、情、意、志的聯系(1)詩情和畫意的聯系山水詩和山水畫異曲同工。中國古代詩人用文字做筆墨,寄情山水。而畫家用筆墨做語言,抒情達意。 欣賞分析《早春圖》、《寒江獨釣圖》、《梅石溪鳧圖》、《千里江山圖》(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悟 中國畫中表現的物象,常被畫家們作為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載體,有的利用詩文題跋,在文字上做些“畫外功夫”,有的善用“比興”,狀物抒情,多有寓意。 欣賞石濤的《淮揚潔秋圖》,利用詩文題跋,抒發著憂國憂民的無限情思。 欣賞倪瓚的《六君子圖》,畫前那六棵立足與貧瘠土坡、不太繁茂、相互簇擁的樹,距離人間繁華是多么遙遠,那一汪深水隔開了氣節與誘惑。三、圖片欣賞、小結展示圖片(結合古典曲目《漁舟唱晚》) 作業:畫一幅表現山水意境的中國畫。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對中國山水畫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畫的成就及有關畫家,使學生熱愛中國傳統繪畫,感受自然與藝術的豐富多彩,從而更加熱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2)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如何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達中國人的自然觀和審美觀的。②分析山水畫作品中意境中表現,初步理解對意境營造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是山水畫的靈魂。(3)嘗試選用(或作)一首小詩或散文,概括地表達出你所喜歡的山水畫的意境;或用學過的筆墨技法,畫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畫,并配上自己喜歡的詩句散文。教學重點:通過對山水畫構圖、空白、墨色的分析,了解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境 3、教學難點: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點是什么?學習材料:教具:多媒體設備,山水畫所需用具。學具:風景照片、山水畫、紙、墨、筆等中國畫的必需用品。教學過程(一)圖片欣賞,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多媒體課件畫面出現關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嬌》,這幅畫是他們共同合作專門為裝飾人民大會堂而繪制的大型山水畫。 學生討論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從透視、是否真實再現等方面來考慮)《漁莊秋霽圖》和《干草車》畫 西方風景畫 散點透視、遠看、近看均可(畫面) 焦點透視(看畫面) 崇高氣韻生動 追求光色變化(看畫面) 講究筆墨情趣(畫面幫助理解) 遵循自然真實投入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物我兩分,忠實再現 看圖黃賓虹的《山水》講解。西方風景畫是焦點透視。氣韻生動注重表觀內在的精神氣質,畫面才能有生動感人的藝術魅力,(提問學生:看到畫面你有怎樣的感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塑造了一個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釣的老漁翁的形象,表現了詩人清高、孤傲、堅忍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個畫面寒冷、寂靜。西方風景畫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變化。遵循自然真實,尊重客觀現實。《干草車》中國山水畫要求要投入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西方風景畫是物我兩分,忠實地表現客觀事物,真實的再現。 多媒體畫面出現《萬山紅遍》)討論回答問題(1)你能從這幅山水畫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嗎?討論分析畫面構圖、墨色、空白。(2)這幅作品表現了怎樣的意境?李可染:中國現代畫家。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萬山紅遍》用全景構圖描繪了自然景色,兩山之間,一股清泉順流而下。山中小村充滿寧靜享和的氣氛。他用濃重的積墨法畫出山的渾厚,用朱砂層層點滿畫面,使全畫呈現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澤東詩詞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歌頌了欣欣向榮的時代.構圖:全景構圖,畫面給人飽滿的感受。空白:而本畫面中空白很少,給人感覺密不透風。墨色:墨色很濃,用積墨表現出山的渾厚,朱砂層層點滿畫面,使畫面呈現出深秋迷人的景色。本畫面題目是借用毛澤東詩詞中的“萬山紅遍,層林勁染”,歌頌欣欣向榮的時代。呈現出濃郁醇厚、寧靜享和的氣氛。(四)、學會表現作業: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畫,播放《漁歌唱晚》音樂,畫一幅表現山水意境的中國畫。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欣賞,初步理解意境的營造是山水畫的“靈魂”,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 2.生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藝術特色,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畫家之情的,是如何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達中國人的自然觀和審美觀的。重點難點讓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的的審美精神,領會意境的營造在古代山水畫中獨特的內 涵。教學過程(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播放古琴曲,展示高山流水圖片,通過多媒體展示《高山流水》的flash動畫。(聲畫同步,動態的開場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從而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切入課題《古代山水畫》 (二)第一環節:山水畫和照片對比,體會區別,感受意境對比展示風光照片、畫冊圖片與中國古代山水畫。 提出問題:你覺得山水畫與自然景色在感覺上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意境?為什么畫家喜歡借山水畫去抒情,營造意境?意境的表現在山水畫中真的很重要嗎? 通過對比真實的景色與藝術作品,了解中國的山水畫不僅描繪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畫家個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時也表達了畫家的主觀感受。意境是照片難以達到的效果,進一步體會意境的創造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第二環節:自主學習,討論交流,認識意境通過展示中國古代山水畫作品與西方風景畫作品,學生分組討論研究,教師巡回參與引導與討論。(1)賞析對比中國畫《瀟湘圖》;西方油畫《干草車》提問:同樣都是山水畫對比觀察兩幅畫在思想、技巧和表現形式上有何不同?(2)《千里江山圖》與《佛拉富德小屋》觀察這兩幅作品在空間處理上有什么不同 你能說說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嗎 (三)這幾個環節我加強了師生的互動,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學習。 畫家是通過筆墨的運用、構圖的安排、虛實的處理來營造畫面意境,寫心、寫思想、抒發感情。 (四)課后拓展課后讓學生在相關的網站上進一步欣賞我國古代山水畫,領會意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