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布藝溫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布藝小件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受到親睞,給人以視覺上的溫馨感、觸覺上的舒適感。在日常生活中,布藝還是一種變廢為美的工藝活動。可收集生活中的各種閑置材料,如舊衣服、襪子、手套、毛巾等,根據材料的質地、花色、品類,運用捆扎、填充、剪切、縫紉、裝飾等手法進行制作。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陶冶個性,發展審美感和創造能力等。本課圍繞“布藝”這個主題安排了兩個相關的學習活動:活動一,利用各種舊布料展開聯想,制作一件布藝小品,本活動更多的是涉及到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自由性。活動二,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制作一個小掛袋,則更多涉及到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功能性。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通過各種方法運用布料制作一件布藝小品。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感受、了解布的材質特征,能發現和表現材質的美,體驗“變廢為美”的樂趣。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識,以及耐心細致的好習慣。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感受了解布的特征,運用各種方法制作一件布藝作品。難點:靈活選用不同的材料(如:襪子、毛巾、舊手套),利用捆扎、填充、剪裁、縫紉、裝飾等方法進行制作。教學準備裁剪衣服時剩余的邊角余料,舊衣服、襪子、手套、毛巾等,針線,剪刀,課件教學過程一、欣賞感受 1、欣賞作品,從材質、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藝給生活帶來的溫馨感、舒適感、個性魅力。2、以問題引導學生回憶,發現美,感受美。(1)你看到了什么?(2)你覺得哪件布藝制品最特別?(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們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試試!2、方法學習 1、展示布藝制品實物,請你仔細觀察: ①發現可用之材、制作方法? ②如何巧妙利用材料?(1)布藝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舊布鞋、舊牛仔褲、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編織、拼縫、折疊、粘貼、穿插等)。(2)發現其更寬廣的實用功能(表演道具、發結子、小掛袋、布藝鑲嵌畫等)。(3)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布材和方法,嘗試更多的變廢為美的布藝小品制作。 2、教師示范可愛的小精靈 ①剪下襪子頂部和底部多余部分,剩下部分做精靈的耳朵。②將頂部剩下部分進行縫合。③將棉花從尾端塞入襪子內,把底端部分進行縫合。 ④用縫紉的方法進行裝飾精靈五官。三、自主表現 提出作業要求:小組討論、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運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藝小品。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四、欣賞評價 五、知識延伸 課件展示:1、各種變廢為美的布藝小品圖片資料(發結子、小掛袋、布藝鑲嵌畫、筆筒等)2、童話劇表演:部分學生運用布藝小品為道具表演童話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