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勞動故事 、展示平臺粵教版 四年級新知導入同學們,你了解“泥人張”嗎?“泥人張”為什么得到慈禧太后的贊賞?讓我們閱讀《“泥人張”》。新知講解勞動故事“泥人張”原名叫什么?為什么得到慈禧太后的贊賞?“泥人張”叫張明山。他將黏土摻入棉花,弄均勻之后,捏制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像。新知講解勞動故事張明山為什么人稱“泥人張”呢?張明山年少的時候,除了讀書寫字,還常常到處去觀察人們的神態,研究廟宇里古代的雕像和石刻。經過長時間的刻苦練習,他捏泥人的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不但人物惟妙惟肖,而且連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感情,都能表現出來。張明山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請他捏人像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都很尊重張明山,把他當藝術家看待。因為他姓張,人們就叫他"泥人張"。新知講解勞動故事"泥人張"的彩塑為什么會這么有魅力?“泥人張”彩塑多取材于民間習俗,民間故事或舞臺戲劇,采用樸素的色彩反映市井生活。“泥人張”的作品是塑與繪的結合。先塑造后繪色,展現的人物特別真實、有個性。“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喜愛的民間藝術品。它還走出了國門,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新知講解說一說,你了解的泥塑大師?獨具匠心的泥塑大師—— 張振福張振福,1967年生,河南鄲城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四個一批”文化人才、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鈞瓷行業協會副會長、周口市第二、三、四屆人大代表,周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周口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周口市勞動模范,民盟中央書畫院周口分院副院長,鄲城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拓展延伸新知講解泥塑作品《黃河娃》入編全國六年級上冊美術教科書,兩次獲河南省民間工藝最高獎——金鼎獎。張振福泥塑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周口市人民政府第二、三、四、五、六屆優秀文學藝術成果獎。作品先后60余次獲得國內國際展覽大獎,2007年11月,應邀在日本琦玉市美術館舉辦張振福雕塑展。2009年4月,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收藏了泥塑作品《黃河人》。拓展延伸新知講解張振福的泥塑作品有寫實的,也有夸張的,例如《東家長西家短》、《家鄉戲》、《賣貨郎》、《盛世歡歌》等,風格不盡相同,但都充滿鄉土氣息,造型出神入化,獨具匠心,讓觀賞者一直沉浸在樸實的柔美之中。拓展延伸新知講解張振福還大膽地將泥塑與鈞瓷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傳統鈞瓷是在一件作品上蘸一種釉,而張振福的鈞瓷泥塑的不同之處在于局部抹釉、一件作品用幾種配方不同的釉。鈞瓷泥塑既保留了泥塑有趣的造型,又吸收了鈞瓷色彩豐富的優點,大大增強了傳統泥塑的藝術表現力。他是中國第一個給泥塑穿上鈞瓷衣服的人,也是第一個跨越泥塑與鈞瓷兩界的藝術家。拓展延伸新知講解展示平臺泥塑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多反映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他們喜聞樂見的傳統故事。除了天津"泥人張"外,不少地方也有自己的泥塑技藝。查一查,這些分別是哪個地方的特色泥塑吧。制作地方泥塑名片淮陽泥塑 陜西鳳翔彩繪泥塑 無錫的惠山泥人 河北白溝泥塑新知講解在班級中舉辦“制作地方泥塑名片”活動,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泥塑,搜集資料,合作完成,最后在班上展示。新知講解小組1:鳳翔泥塑名片名稱:鳳翔泥塑簡介:鳳翔泥塑源于明代,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 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主要有泥玩具、掛片、 立人等類型。出生故事:相傳明朝時,有軍隊屯扎在一個地方。一些士兵閑暇無事,就捏制各種泥人當玩具,并彩繪示人。后士兵轉為地方居民,部分人重操泥塑制作手藝,利用當地黏性很強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繪,然后到各大廟會出售。當地老鄉將泥塑買來放在家中,用來納福等。技術特點:造型洗練夸張,裝飾華美,色彩艷麗喜慶, 形態稚拙可愛。代表性傳承人:胡新明、胡深新知講解小組2:河北白溝泥塑名片名稱:白溝泥塑簡介:白溝泥塑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工藝品,俗稱白溝泥娃娃,產自保定高碑店市。已有300多年歷史。其作品以戲劇人物、歷史典故為主,如《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新知講解出生故事:多年來,“白溝泥人”與“楊柳青年畫”齊名。泥娃娃最早起源于鎮西的北劉莊,在十八世紀末,發端于清乾隆年間,從數家糊口只末技,到風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發展成為北方的泥人之鄉。到清朝末期,白溝的南北劉莊、轆轤把等村,幾乎家家以此為業。古鎮街干石橋段漸次形成別具特色的泥人市場,產品遠銷華北,口外及東北各地。技術特點:它所用泥土干后堅實不裂,造型古樸、粗獷,色彩濃重、艷麗,構思大膽,富于幻想。代表性傳承人:張扣 、于連軍新知講解小組3:淮陽泥塑名片名稱:淮陽泥塑簡介:淮陽泥塑是河南的中國民間泥塑藝術。淮陽古為陳國,傳說是上古伏羲和女媧結合,及女媧用泥造人的地方。至今淮陰泥塑中仍有形如"人祖"猴的作品。淮陽城北有座太昊陵,每年農歷二月二民間舉行太昊陵廟會。人們將之作為辟兇、納吉求子的吉祥物。泥泥狗是淮陽泥塑中有特色的一種。其造型多古拙神奇。現在淮陽縣城東北的金莊等。新知講解出生故事:泥泥狗,起源于伏羲、女媧時期,被譽為"真圖騰,活化石",伴隨著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而誕生,并傳承至今,是周口市淮陽縣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瑰寶之一。泥泥狗與我們的祖先太昊伏羲氏緊密相關。有很多跡象表明,伏羲很可能把"狗"作為本氏族的原始圖騰來崇拜過、信仰過。早先人們曾經把狗看作是上天派下來拯救生靈的保護神,把伏羲也看成是半人半犬的神。伏羲的"伏"字就是"人"與"犬"合成的,所以淮陽人為了表達對這些泥制品的喜愛,就叫他們泥泥狗,用泥泥狗來表達對人祖的尊敬。技術特點:造型古樸、怪誕。代表性傳承人:丁克領、朱華英新知講解點贊區在本次活動中,哪個同學表現較好,值得你向他學習呢 你表現得怎樣呢 來為他和自己點點贊吧。為他點贊他搜索資料,協助完成名片制作。他能夠清晰表達特點與特色。他在團隊中的溝通能力很強。他在勞動中兢兢業業,具有創新精神。他能準確表達作品的主題,構思精巧。新知講解為自己點贊我在勞動過程中能夠積極克服困難,不放棄。我能夠從中感悟泥塑勞動之美,有傳承非遺文化的意識。我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意。我的想法有新意得到大家的認可。我認真鉆研,大膽嘗試得到好評。課堂總結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泥人張”刻苦練習、踏實勤奮、大膽創新的精神;懂得勇于實踐、勇于創新,就會創造美好的生活。板書設計勞動故事 展示平臺泥人張制作地方泥塑名片點贊區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四年級第2單元《勞動故事、展示平臺》1 教學設計課題 勞動故事、展示平臺 任務 1 學科 勞技 年級 三年級學習目標 勞動觀念: 學習“泥人張”認真觀察、刻苦鉆研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 制作泥塑的過程中,傳承傳統文化,精湛的技藝能力。 勞動習慣與品質:養成勤勞做事的勞動習慣和良好品質。勞動精神:養成善于發現、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重點 學習“泥人張”認真觀察、刻苦鉆研的勞動觀念。難點 養成善于發現、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了解“泥人張”嗎?“泥人張”為什么得到慈禧太后的贊賞? 讓我們閱讀《“泥人張”》。 思考交流 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與本課題相關的話題,啟發學生,為后文鋪墊。講授新課 一、勞動故事1.“泥人張”原名叫什么?為什么得到慈禧太后的贊賞? “泥人張”叫張明山。他將黏土摻入棉花,弄均勻之后,捏制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像。2.張明山為什么人稱“泥人張”呢?張明山年少的時候,除了讀書寫字,還常常到處去觀察人們的神態,研究廟宇里古代的雕像和石刻。經過長時間的刻苦練習,他捏泥人的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不但人物惟妙惟肖,而且連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感情,都能表現出來。張明山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請他捏人像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都很尊重張明山,把他當藝術家看待。因為他姓張,人們就叫他"泥人張"。3."泥人張"的彩塑為什么會這么有魅力?“泥人張”彩塑多取材于民間習俗,民間故事或舞臺戲劇,采用樸素的色彩反映市井生活。“泥人張”的作品是塑與繪的結合。先塑造后繪色,展現的人物特別真實、有個性。“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喜愛的民間藝術品。它還走出了國門,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呢。二、拓展延伸說一說,你了解的泥塑大師?、獨具匠心的泥塑大師—— 張振福張振福,1967年生,河南鄲城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四個一批”文化人才、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鈞瓷行業協會副會長、周口市第二、三、四屆人大代表,周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周口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周口市勞動模范,民盟中央書畫院周口分院副院長,鄲城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泥塑作品《黃河娃》入編全國六年級上冊美術教科書,兩次獲河南省民間工藝最高獎——金鼎獎。張振福泥塑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周口市人民政府第二、三、四、五、六屆優秀文學藝術成果獎。作品先后60余次獲得國內國際展覽大獎,2007年11月,應邀在日本崎玉市美術館舉辦張振福雕塑展。2009年4月,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收藏了泥塑作品《黃河人》。張振福的泥塑作品有寫實的,也有夸張的,例如《東家長西家短》、《家鄉戲》、《賣貨郎》、《盛世歡歌》等,風格不盡相同,但都充滿鄉土氣息,造型出神入化,獨具匠心,讓觀賞者一直沉浸在樸實的柔美之中。張振福還大膽地將泥塑與鈞瓷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傳統鈞瓷是在一件作品上蘸一種釉,而張振福的鈞瓷泥塑的不同之處在于局部抹釉、一件作品用幾種配方不同的釉。鈞瓷泥塑既保留了泥塑有趣的造型,又吸收了鈞瓷色彩豐富的優點,大大增強了傳統泥塑的藝術表現力。他是中國第一個給泥塑穿上鈞瓷衣服的人,也是第一個跨越泥塑與鈞瓷兩界的藝術家。 三、展示臺 (一)制作地方泥塑名片泥塑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多反映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他們喜聞樂見的傳統故事。除了天津"泥人張"外,不少地方也有自己的泥塑技藝。查一查,這些分別是哪個地方的特色泥塑吧。淮陽泥塑 陜西鳳翔彩繪泥塑無錫的惠山泥人 河北白溝泥塑(二)在班級中舉辦“制作地方泥塑名片”活動,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泥塑,搜集資料,合作完成,最后在班上展示。小組1:鳳翔泥塑名片名稱:鳳翔泥塑簡介:鳳翔泥塑源于明代,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主要有泥玩具、掛片、 立人等類型。出生故事:相傳明朝時,有軍隊屯扎在一個地方。一些士兵閑暇無事,就捏制各種泥人當玩具,并彩繪示人。后士兵轉為地方居民,部分人重操泥塑制作手藝,利用當地黏性很強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繪,然后到各大廟會出售。當地老鄉將泥塑買來放在家中,用來納福等。技術特點:造型洗練夸張,裝飾華美,色彩艷麗喜慶, 形態稚拙可愛。代表性傳承人:胡新明、胡深小組2:河北白溝泥塑名片名稱:白溝泥塑簡介:白溝泥塑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工藝品,俗稱白溝泥娃娃,產自保定高碑店市。已有300多年歷史。其作品以戲劇人物、歷史典故為主,如《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出生故事:多年來,“白溝泥人”與“楊柳青年畫”齊名。泥娃娃最早起源于鎮西的北劉莊,在十八世紀末,發端于清乾隆年間,從數家糊口只末技,到風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發展成為北方的泥人之鄉。到清朝末期,白溝的南北劉莊、轆轤把等村,幾乎家家以此為業。古鎮街干石橋段漸次形成別具特色的泥人市場,產品遠銷華北,口外及東北各地。技術特點:它所用泥土干后堅實不裂,造型古樸、粗獷,色彩濃重、艷麗,構思大膽,富于幻想。代表性傳承人:張扣 、于連軍小組3:淮陽泥塑名片名稱:淮陽泥塑簡介:淮陽泥塑是河南的中國民間泥塑 ( https: / / baike. / doc / 3068200-323397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藝術。淮陽古為陳國,傳說是上古伏羲 ( https: / / baike. / doc / 683332-72328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和女媧 ( https: / / baike. / doc / 5330098-2730486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結合,及女媧用泥造人的地方。至今淮陰泥塑中仍有形如"人祖 ( https: / / baike. / doc / 6585599-679937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猴的作品。淮陽城北有座太昊陵,每年農歷二月二民間舉行太昊陵廟會 ( https: / / baike. / doc / 6173795-638703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人們將之作為辟兇、納吉求子的吉祥物。泥泥狗是淮陽泥塑中有特色的一種。其造型多古拙神奇。現在淮陽縣城東北的金莊等。出生故事:泥泥狗,起源于伏羲、女媧時期,被譽為"真圖騰,活化石",伴隨著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而誕生,并傳承至今,是周口市淮陽縣 ( https: / / baike. / doc / 5695113-590781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瑰寶之一。泥泥狗與我們的祖先太昊伏羲氏緊密相關。有很多跡象表明,伏羲很可能把"狗"作為本氏族的原始圖騰來崇拜過、信仰過。早先人們曾經把狗看作是上天派下來拯救生靈的保護神,把伏羲也看成是半人半犬的神。伏羲的"伏"字就是"人"與"犬"合成的,所以淮陽人為了表達對這些泥制品的喜愛,就叫他們泥泥狗,用泥泥狗來表達對人祖的尊敬。技術特點:造型古樸、怪誕。代表性傳承人:丁克領、朱華英(三)點贊區在本次活動中,哪個同學表現較好,值得你向他學習呢 你表現得怎樣呢 來為他和自己點點贊吧。(1)為他點贊他搜索資料,協助完成名片制作。他能夠清晰表達特點與特色。他在團隊中的溝通能力很強。他在勞動中兢兢業業,具有創新精神。他能準確表達作品的主題,構思精巧。 (2)為自己點贊我在勞動過程中能夠積極克服困難,不放棄。我能夠從中感悟泥塑勞動之美,有傳承非遺文化的意識。我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意。我的想法有新意得到大家的認可。我認真鉆研,大膽嘗試得到好評。 閱讀課文內容思考交流學習拓展延伸交流、思考 思考交流回答 小組分工合作制作名片。為自己和他人點贊。 讓學生了解“泥人張”的認真觀察、刻苦練習的精神品質。 了解其它泥塑大師,感受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精神。了解制作地方泥塑名片,感受各地的文化。鍛煉學生對團結合作精神。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閃光點,能夠進行自我欣賞和贊美他人。作業布置 想一想,動動手,優化中課堂上制作好的泥塑名片,并展示在班級文化墻上。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泥人張”刻苦練習、踏實勤奮、大膽創新的精神;懂得勇于實踐、勇于創新,就會創造美好的生活。 總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板書 勞動故事 展示平臺泥人張 制作地方泥塑名片點贊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年級全一冊《勞動與技術》第二單元 《勞動故事、展示平臺》1 教案.doc 四年級全一冊《勞動與技術》第二單元 《勞動故事、展示平臺》1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