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結藝【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學生能初步了解中國結的歷史、特點、文化內涵、工具和材料。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學會吉祥結的編制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合作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和動手創作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中華結藝是中華民族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并接受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確吉祥結的特點和編制方法【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協調的完成吉祥結的抽結形【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布置教室、彩繩、剪刀、編結步驟圖、小飾品(珠子、小鈴鐺、玉佩等)、珠針等。【學生準備】:彩繩、剪刀、小飾品、小泡沫板、珠針等。【教學過程】:一、創設氛圍,引入課題: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教室里掛了許多中國結,你有什么感覺呢?你們在哪些地方也看到過中國結呢?(茶館、賓館、服飾、手機掛件、包)……是呀,在我們身邊幾乎隨處可以看到中國結。你們知道嗎?吉祥如意的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包涵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伴著中國結,去感受那濃濃的文化氣息。(點擊課題:《情系千千結》)二、中國結知識殿堂當我們欣賞并觸摸這造型美觀,做工精致的中國結時是多么的愜意,那么對于中國結你們對她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們來交流和學習一下吧!1、中國結發展的歷史文字的前身: 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記事,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而和鄭玄周易又注稱;“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而在戰國銅器上所見的數字符號上都還留有結繩的形狀,由這些歷史資料來看,繩結確實曾被用作輔助記憶的工具,也可說是文字的前身。小結:中國結的歷史始于上古,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可見她的歷史貫穿于人類史的始終,難怪它有著濃濃的文化氣息。2、中國結的文化內涵(學生發言)“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 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 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發夫妻,永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 ”諧 音,“吉” 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于吉的范疇。“吉” 就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規劃,流傳至今。3、中國結的特點每一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絲線編結而成,每一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結飾互相結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就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寓意深刻、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吉祥裝飾物品。中國結的藝術特點:名稱美,材料美,造型美。4、中國結的工具、材料一雙巧手 繩 泡沫板 圖釘 鑷子5、中國結的編制分類(基本結 變化結 組合結)編制中國結既是一種手工藝術,也是一種游戲,那一縷縷的絲線,可以抒發編織者不同的思想和綿綿情感,它同面塑、風箏等一樣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那么你們喜歡中國結嗎?你想做一個嗎?三、手工作坊:1、打結小比賽2、編吉祥結吉祥結的耳翼恰為七個,故又稱為“七圈結”。本結常出現于中國僧人的服裝及廟堂的飾物上,是一個古老而又被視為吉祥的結式,因此得名為“吉祥結”。 本結可演變成多花瓣的吉祥花,甚為美觀。在結飾的組合中,如加上吉祥結,正可寓意吉祥如意、吉祥平安、吉祥康泰等。具體步驟如下:123456B老師示范。C學生制作四、課堂延伸現在中結早已不僅僅是一種繩結了,她演變成有花卉、動物……今天我們在這節課里也體驗了一番做中國結的樂趣,希望大家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去感受這門藝術,用手中的彩線去編織那五彩繽紛的世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