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圖案與生活》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圖案與生活》是八年級上冊第五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發現尋找生活中的各種圖案,欣賞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不同時期的圖案,感受圖案的形式美以及圖案的文化內涵,認識到圖案的應用價值。了解圖樣的設計方法,并嘗試設計繪制圖案。學生分析:學生對圖案還是比較熟悉的,生活中能接觸很多的圖案,但是平時并沒有很注意去觀察這些圖案,對圖案組織形式沒有系統地認知。因此學生對圖案有直觀的形象思維,貼近生活的教學設計會比較容易接受。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認識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以及單獨紋樣中的特殊形式——適合紋樣。了解各個紋樣的特點。2:操作目標: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單獨紋樣(及適合紋樣)、連續紋樣。3: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感知圖案美的規律,感受生活的藝術之美。教學重點:1、 認識單獨式和連續式圖案,了解它們的特點。2、 掌握圖案設計設計制作規律和方法。3、 結合生活用品設計裝飾紋樣。教學難點:如何運用點線面的組合,色彩的搭配,表現出豐富多樣的紋樣。工具材料準備:1、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圖案范作2、學生準備:鉛筆、水性筆(黑色)、直尺、圓規、畫紙,彩色筆或顏料等設計思路:本課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選擇直觀感知、探究感悟、創造活動等教學活動來進行教學。過程中以感知生活中的美麗圖案——探究圖案的特點——學習設計圖案的方法——嘗試創作設計紋樣——把紋樣運用到生活中作為教學的主線。設計欣賞導入、觀察對比、學生探究、總結特點、教師示范、學生創制、作業展示評價等幾個環節。每個課時都應設計有學生畫一畫的活動,第一課時用作欣賞和學習單獨紋樣的設計;第二課時作連續圖案的設計;第三課時把前兩節課的設計運用到生活的中物品中。每節課應運用多媒體軟件及時地把學生的優秀作業展示且評價。第一課時教學程序:(1) 【設計意圖】:多媒體展示圖片導入課題,使學生有直觀的視覺體驗,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圖案,激發興趣。教師:老師收集了一些圖片,大家來欣賞,說說自己的第一感覺。(多媒體播放圖片1—7)學生發言。(教師應根據表述內容作一些引導及鼓勵)教師總結:生活中的色彩是很豐富的,美的表現形式是很多樣的,如菜肴拼盤,隊形等。圖案無處不在,給我們美好的視覺感受。揭題:美麗的圖案裝點著我們的生活,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引入課題——)圖案:生活中具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者圖形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圖案。圖案根據表現形式則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圖案其內容可以分為花卉圖案、風景圖案、人物圖案、動物圖案等等。欣賞:欣賞古今中外的圖案教師:歷史上留下了許多風格鮮明的圖案,就讓我們走進圖案的世界,一起感受一下圖案的魅力吧。1、(多媒體播放圖案組圖展示中國圖案的歷史演變)新石器時期 商周戰國 漢代唐代 明清2、外國圖案(引導學生欣賞課本的內容)巴羅克風格 洛可可風格4、圖案不僅作為裝飾的用途,它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幅圖案,思考一下圖案中的內容傳達了怎樣的寓意。唐宋時期,貴族則喜歡在身上佩戴用魚形的信符,被稱為“魚符”,是身份的象征。借“魚”與“余”諧音,荷又稱蓮,“蓮”與“連”諧音,組成這一吉祥紋。連年有余的寓意是什么呢?年年有余,寓意生活富裕美滿、吉祥富貴。【設計意圖】此教學環節旨在通過欣賞,引起學生對圖案的內容的關注,感受圖案造型背后的深刻文化內涵。教師:這些美麗的圖案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圖案的設計組成有沒有一些規律和方法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圖案的組織形式教師:下列A、B、C三圖中的圖案的組織各自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比較觀察后說一說。A B C比較觀察后總結特點 圖案的組織形式A 相對獨立的圖案。這種紋樣的組織與周圍其他紋樣無直接聯系,可以單獨用作裝飾,也可以作為連續紋樣的單位紋樣。 1、 單獨式B 以一個圖形為單位作重復排列成為可無限反復的圖案 2、連續式:二方連續、四方連續C(2) 單獨圖案的設計方法教師:單獨圖案是圖案的基本組成形式,它既可以單獨做裝飾也可以作為連續圖案的單位紋樣。單獨圖案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呢?(此處多媒體插入教師示范視頻)以雞的圖案創作為例。過程為:寫生——提煉特征——使用各種方法進行設計1、寫生2、觀察特征:頭小、胸部肥大、有美麗的雞冠和漂亮的尾巴、腹部下站立的兩條腿和腳使公雞看起來像是倒立的三角形。3、常用圖案設計方法:簡化法: 強化法:夸張變形: 添加法: 圓方,曲直:圖案的造型變化是豐富多采的,還有許多方法等待同學們去發現和創造。圖案的造型來源于生活,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抓住物象的特征,一定能設計出各種美麗的圖案來。布置課堂練習:教師:請同學們準備好作畫工具,嘗試用剛才學過的方法設計一個單獨紋樣。可觀察下面蝴蝶和魚的自然形。學生創作,教師應給于及時地指導。作業展評:利用實物投影儀把學生設計的紋樣進行展示及點評。多角度評價,特別是對自己的繪畫能力沒有信心的同學,教師應給予一定的肯定,比如線條流暢,構圖大方等。讓每個同學能體驗成功的樂趣。學生部分作業:教學反思:1、本課基本是以美術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注重學生為教學主體,貼近學生生活,因此得到學生的良好反饋。在教學知識點時,主要是以提問法為開端,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能抓住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教師講授的時間縮短,讓位于學生動手練習,課堂節奏還是比較緊湊的。2、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就是初中生的工具準備情況并不是很理想。初二的學生課業繁重,不愿意拿顏料等比較復雜的工具。因此教師是不是應該因地制宜,找到能用一些簡單工具和材料就能做到的方法,就能讓每個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都能參與的繪畫活動呢?或許用黑白畫形式,使用油畫棒等方便的色彩工具。3、教師的示范或許過于單一,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許應該和學生一起討論創制的步驟,增加師生互動,課堂會更活躍。4、布置課堂練習時,應提出具體的要求,比如構圖、色彩,點、線、面布局等。5、圖案欣賞環節中,民間圖案太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