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相同圖樣排排隊》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選自江蘇省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冊第四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本課的教學內容力求讓學生通過大量圖例的欣賞,引導他們發現二方連續多種排列方法和表現手法所呈現的裝飾美感。二方連續直觀的排列規律和基本形式便于學生發現,并通過欣賞、練習、糾錯的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二方連續紋樣就是一個或多個大小、形狀、色彩相同的圖樣,向左右或上下一字排開。本課創作表現的方法以畫、剪、實物拼貼和印為主,易于學生操作,學生均能尋找到自己喜歡的表現方法并在操作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擁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從而提升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對周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具有強烈求知欲的心理階段,對排列有序、充滿節奏感的二方連續已具有初淺的表象,因此對學習內容會產生一種親近感,并激發濃厚的興趣。再者,他們已經通過一年的學習,掌握了最簡單的畫、剪、拼貼、印等表現技能,這一切都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據。【教學目標】認知領域:通過圖例的欣賞和日常生活的回憶,感受二方連續圖案的排列方式和裝飾美感。操作領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法創作出富有個性的二方連續紋樣。情感領域:在二方連續圖案的構思、組合、創意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認真細心的態度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學重點】了解二方連續的基本形式和多種排列方法。【教學難點】富有個性的表現方法和表現形式。【教學準備】課件、公雞和花朵圖片、顏料及各種實物等。【教學流程】一、創設情境 欣賞激趣1、(點擊媒體出現畫面)從這幾位小姑娘的身上,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比較并發現:形狀、色彩都相同,并排成一隊。2、看到模樣、色彩都相同的小舞蹈家們排成了一隊,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欣賞并發現:很整齊,很有秩序。(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通過舞蹈演員整齊劃一的動作、服飾、發型,創造出一種整齊美的情境,通過這一動畫畫面讓學生發現整齊是一種美的形式,并觀察到相同圖樣排排隊的排列規律,激起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生的學習期待被喚醒,為下面學習二方連續作了相應的鋪墊。)3、整齊就是一種美。象這種色彩、形狀相同的圖樣,一個一個地重復有規律地排列,我們給他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相同圖樣排排隊。這里的圖樣指的是誰? 4、揭示課題。像這樣相同的圖樣按照一定的規律有秩序地向兩個方向重復排列起來,就是今天要學的“相同圖樣排排隊”,美術上叫二方連續圖案。【設計意圖】該環節抓住兒童愛聽童話故事的心理特點,在學生熟悉的故事中穿插可愛的卡通動物排隊,搭建了生活經驗認知支架,輕松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找規律中,初步接觸二方連續。(二)自主嘗試 探究創新1.嘗試啟思 探究各種排列方式A單個圖樣排列變化剛才我們讓魚兒排起了隊,形成了美麗的圖案,那么能不能再變換一下隊形,排出更有趣的圖案來呢?同桌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排一排。我們來比一比誰排得最有新意。在學生的作業中挑選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圖案作品進行展示,同時啟發學生討論:你最喜歡哪一種?小魚是怎樣排隊的?①小魚兒齊刷刷地向上轉一點兒,就能變出這樣美的圖案來。(相機板書對應的基本骨式示意圖)②看,小魚兒全體立正,一個一個站得直。③一條小魚兒特別守紀律,站得筆挺筆挺的;另一條呢,很調皮,愛倒立。這樣一正一倒,既有節奏,又有變化。④兩條小魚成了好朋友,他們正面對面講悄悄話呢。⑤這樣像波浪一起一伏地排列,隊伍又有了新的變化。B組合圖樣排列變化①除了將小魚一條一條地排列變化,還可以把小魚組合起來排列呢。看這三條小魚兒很團結,它們圍一圈就變就成了一個美觀的新圖樣。②在間隔處添加上一串水泡泡,真是有趣。③這條小魚還邀請了其它模樣的小魚搭配著排列。還有哪些有趣的東西能和魚兒組合起來排列呢?怎樣排呢?2.發散思維 想像各種表現題材大千世界,精彩無比,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花草、漂亮的服裝……哪怕是幾何圖形都可以排成美麗的紋樣。你想設計什么圖樣來排排隊呢?3.游戲律動 體會二方連續的含義出示下列圖片:在打問號的地方少了什么,你能找找規律選一個添進去嗎?A B CA B C小結:圖樣和圖樣,多么有節奏,向著兩個方向一字兒排列一去,這樣的圖案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二方連續。三、形式各異的圖案,提升美感1、觀察圖案欣賞美(1)器物。我們的祖先早在5000年前就開始用二方連續裝點生活用品了。(課件展示原始社會的舞蹈紋彩陶盆、馬家窯文化彩陶甕) 隨著時代的進步,物品上的裝飾圖案更細膩、精致。(課件展示漢代的漆盤,元代青花瓷瓶)。兩千多年前古希臘人用二方連續裝飾陶瓶。(課件出示古希臘陶瓶。) (2)建筑(新巴比倫城伊什塔爾城門、新疆維吾爾族房子) (3)服飾(古代服裝、少數民族服飾) (4)現代生活中,二方連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更加追求簡潔、大方、色彩搭配和諧。說說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二方連續?(課件出示圖片)。 【設計意圖】 課件展示古今中外二方連續裝飾的物品,圖案的形式美要素作為一種隱性的文化知識呈現,它蘊涵在架構的多元文化的情境中,學生在尋找發現圖案的過程中體會二方連續帶來的形式美感,開拓視野。(四)欣賞感悟 學習表現方法1.學習繪制方法(1)出示范作(2)討論:你喜歡哪件作品?這個二方連續里面相同的圖樣是什么呢?是用什么方法表現的?怎樣可以使表現出來的圖樣完全一樣呢?(3)老師示范做個模板描外形排列整齊有秩序添畫細節要耐心細心涂色展創意2.學習剪貼、拓印、實物拼擺等各種表現方法(1)欣賞3.討論方法4.小結:表現“相同圖樣排排隊”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繪畫、剪紙、拼貼、實物印制……如果大家能開動腦筋,大膽嘗試,一定還會想出更多更有趣的辦法來。【設計意圖:從圖案設計課的特點來看,教學中要抓住三個要素,也就是“表現題材”、“制作方法”和“運用的材料”。在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欣賞范作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素材,讓他們了解各種表現方法和材料的運用。在學生困惑的地方輔助以直觀的教學示范使他們清晰地感知到如何印或者復寫,或如何折、剪,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一些身邊常見的東西像種子、花朵等通過拼擺、印制也能表現富有情趣的二方連續。】(五)自由表現 完成作業1.提出作業要求請先想一想:(1)設計什么相同圖樣?(2)怎樣排列?(3)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進行表現?2.學生作業教師巡回輔導,多媒體課件滾動展示二方連續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資料和范作,以供學生參考,幫助他們完成創作。在巡回輔導的過程中,對于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自己喜歡的素材和方法進行創造性地表現,而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則適當降低要求,允許他們參考教師提供的圖樣、排列方式完成作業,并給予造型表現等方面的幫助。【設計意圖:這一堂課學生一共進行了三次動手操作,第一次是為了了解二方連續的基本特點和排列規律,第二次是為了探索各種有趣的排列方式,而這一次根據學生個性、能力等差異,以開放的作業要求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讓他們能根據個人的特長、興趣、能力對作業方式作出選擇,完成富有創意的作品。】(六)展評添趣 總結延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