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美化生活的裝飾布》說課稿一、自我介紹二、說課內容1、教材地位、學情本課是對七年級美術和八年級上學期美術課程綜合運用的考察,涉及到設理念、構圖方式、色彩搭配等內容,是對前段學習內容的總結和考察,也為以后的審美活動打下基礎。八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美術審美方法和思考方式,尤其是有了相對個性的美術思維。同時,他們具備了相應的幾何知識和較扎實的計算機運用能力,特別是對一些繪圖軟件的運用十分熟練。2、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式(1)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裝飾布的特點、功能、設計內容、繪制步驟2、能力目標:能用多種表現手法繪制一塊裝飾布紋樣3、情感目標:提升審美情趣、培養合作交流的學習態度確立這樣的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要求學生動腦動手,同時將所學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一并運用,目的在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2)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裝飾布紋樣、色彩設計。難點是學生有效理解裝飾布紋樣和色彩的設計思維。因此,針對以上的實際情況,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本課的教學方式設計為: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信息手段完成本課內容。3、教學程序本課的教學程序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實物展示,創設情境,引入課程(二)信息滲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三)拓展延伸,多種評價,檢測目標(一)實物展示,創設情境,引入課程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出示幾塊教具,就是在生活中常見的靠枕外殼、圍裙、圍巾等。學生會對這些“花布”感興趣,也會對本課的內容產生好奇,從而激發學生上課的熱情,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接著,創設情境,出示用這些花布裝飾的物品和場景,并讓學生聯想生活實際,將這些花布與平時的衣料做比較,讓他們感性認識到他們所見到的這些花布的特點和功能。為解決第一個認知目標做下鋪墊。(二)信息滲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以上的情景創設,自然過度到第二環節。因為認知目標一內容貼近生活,易于理解,我有意識的在這個環節中設置了一個自由搶答的小活動。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意識以及觀察力和記憶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學生清楚的感受到這些花布的特點以及功能,從而也能夠自然根據這些布的特點和功能給這些布命名為“裝飾布”了。解決了第一個較簡單的知識點,極大的鼓舞了學生的自信和情趣。接著,我趁熱打鐵,抓緊學生的高昂情緒進入其余知識點的學習。為了更進一步讓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在紋樣設計和色彩設計這個知識點里,我采用了圖片對比、聯系生活、仔細觀察、自由排列、動畫欣賞、探索討論等由淺入深的引導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知識點并及時拓展;各種信息的傳遞和動手練習,讓學生對裝飾布的認識由理論轉向實際操作,為動手設計做技能儲備。(三)拓展延伸,多種評價,檢測目標最后一個環節,要求學生完成一張裝飾布的繪制。為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同學和兼顧學生的優勢和愛好,他們可以自由選擇作業的方式,如有的學生喜歡用電腦設計的方式完成,有的偏好于手繪,還有的可以用剪貼、印染等等方式,還可以通過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突出了教學手段方法評價的靈活性。為了清晰學生裝飾布紋樣的操作程序,我用自動播放的方式展示裝飾布繪制的幾個步驟,讓學生系統了解和掌握設計方法及思路;并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網址,為作業提供查詢途徑。學生的作品必須要獲得多方位的評價才能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和進行自我完善,因此我設置了多種評價方式,如利用投影儀、展覽園地、以及網絡平臺對學生作品進行自評、互評、他評。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成果,并學會欣賞和借鑒他人的長處。四、教學反思: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在突出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學生視覺的沖擊,從傳統的講授過度到純視覺的欣賞和動手參與,激發學生的主動探尋意識。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我對知識點的處理多數采取語言講授、實物展示、示范作業的方式, 學生作業的評價方式也有所局限;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了部分信息技術手段,包括多媒體信息技術、語言信息、行為信息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效率,總結如下幾點:1、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形成多層次、開放性的學習、評價方式;2、有利于師生搜尋大量的學習資料,開拓了視野;3、網絡交流平臺為師生搭建了橋梁,延伸了課堂教學。我的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在此教學設計中一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專家能夠給予指正!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