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泥板動物浮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受古代浮雕文化; 2.能用泥條、泥塊表現有前后層次、凹凸畫面的動物浮雕; 3、能抓住動物的特征進行概括、簡潔、夸張的表現。 過程與方法: 在“比較”中,感受古代浮雕文化; 在體驗式臨摹學習中,了解古代浮雕藝術的表現手法; 3、在欣賞、創作、評價中,大膽嘗試與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古代浮雕產生興趣,激發學生“保護”祖國經典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能運用造型語言和泥塑基本技法,表現有前后層次的動物浮雕。 教學難點: 抓住動物的特征進行概括、簡潔、夸張的表現。 教學用具: 收集有關題材的美術作品或圖片資料、橡皮泥。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欣賞引入新課: 出示課前準備的構成的動物造型及教師的范品,指導學生仔細欣賞。認識這些動物有不同部位,它們的形狀、顏色各有特色。 板書課題:浮雕(設計)。 二、講新課: 1.指導學生觀看右上圖的照片,指出樹葉的形狀本來很簡單,色彩也很單純,由于它重重疊疊,便產生了豐富奇妙的裝飾效果。人們從這現象中找出了一種規律,就是現代設計的構成方法——雕塑。教師演示用兩片樹葉的外形,并將它們部分疊合,從它們形狀、色彩的變化,說明用這種構成形式可以設計出很漂亮的動物浮雕。 2.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浮雕設計作品,講解設計步驟,邊講邊演示: ①選一個不太復雜的任意形作基本形 (只畫外形)。 ②在紙上畫一個14cmX14cm的方格,把基本形逐個畫在格內,使每個基本形之間都有一部分疊合在一起,注意疊合時高低、左右位置或方向的變化,疊合部分的面積也應有大小、多少的變化。 ③選擇同一種動物的三四個不同構圖,標在畫紙上,然后按稿著色,進行雕塑。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先讓學生朗讀理解課文及作業要點,后按要求以泥塑方法設計一幅動物浮雕。 四、講評:選出優秀作業,從構成的方法與效果作講評,以加深學生對設計知識的體會。 第 二 課 時 一、課業準備:印有一件線描動物的作業紙,每人一張。 二、教學要求:繼續練習浮雕設計,運用上一節課所學的構成知識,為各式動物設計花紋。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宣布學習要求。 2.出示三種未經裝飾的動物的線描圖,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用雕塑的構成方法,在上面畫上自己設計的花紋,方法與上一節課相同。 3.學生作業:為衣服設計好看的圖案。 4,講評:從實用、美觀、新穎的角度表揚優秀作業,使學生對設計的原則有明確的感受。 板書設計: 泥板動物浮雕 制作方法:泥團、泥條、泥塊 評價標準:有創意;粗礦美;概括、簡潔美;裝飾美 作業布置: 1.基本要求: 能用泥條、泥塊表現有前后層次、凹凸畫面的動物浮雕。 2.較高要求: 能抓住動物的特征,塑造概括、夸張的動物浮雕。 3.個性探究: 能創造性地運用線刻、裝飾或寫實的手法,表現泥板動物浮雕。 教學后記: 通過這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對古代浮雕產生興趣,激發學生“保護”祖國經典文化的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