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1.(2021九上·杭州期中)下圖是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簽訂的一份和約。以下條文中,體現該會議分贓性質的一項是( ?。?br/>A.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B.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C.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獨立D.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2.(2021九上·杭州期中)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br/>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1九上·杭州期中)在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觀念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生活。下列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的是( ?。?br/>①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②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③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④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2021九上·杭州期中)2021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5周年,廣州市開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紀念活動。假如你到廣州游學,探尋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跡,應該去( ?。?br/>A.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舊址 B.辛亥革命首義紀念館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舊址 D.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5.(2021九上·杭州期中)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影響歷史發展的進程。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的組合,正確的有( ?。?br/>①羅斯福一一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②陳獨秀——參加中共一大③毛澤東——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④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取得勝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1九上·杭州期中)2021年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97周年紀念。97年前,在中華大地上迅速掀起國民革命運動。下列屬于國民革命運動范疇正確的是( )A.全國人民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B.國民政府任命孫中山為總司令,率軍北伐C.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D.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7.(2021九上·杭州期中)下面四幅圖描述的是紅軍長征路線上真實情景,其順序正確的是( ?。?br/>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8.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曾于1940年9月11日致電朱德、彭德懷說:“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笔Y介石致電嘉獎的這場戰役是( ?。?br/>A.盧溝橋保衛戰 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9.(2021九上·杭州期中)我國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了歷史。”站在南京城墻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包括( )①日軍大屠殺②中華民國成立③臺兒莊戰役④淞滬會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10.國共兩黨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包括( ?。?br/>①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都具有反帝性質③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④都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1.周恩來(1898年-1976年)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下列關于周恩來的革命經歷描述正確的是( ?。?br/>A.26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B.29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C.37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D.38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12.(2021九上·杭州期中)1920年2月,陳望道在義烏翻譯《其產黨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給指導長江以南建黨活動的領導人審閱。這一領導人是( ?。?br/>A.陳獨秀 B.毛澤東 C.李大釗 D.周恩來二、非選擇題13.(2021九上·杭州期中)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在學習了“辛亥革命”內容后,某校學生開展了“歷史偉人孫中山”的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了以下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辛亥: 搖晃的中國》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辛亥: 搖晃的中國》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孫中山全集》(1)為將革命黨擰成一股繩,孫中山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做了哪些準備?(2)材料二中這場意外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將中國扳到了哪一個軌道上?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3)材料三中“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它的核心是什么?14.(2021九上·杭州期中)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胡適說,北大是因為三個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幼,但都屬兔)。——洪向華主編 《復興之路》材料二:它不僅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并且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地健康發展,其具體體現是這次運動大大加速了來自俄國的新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摘自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材料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正通過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1)根據所學知識推斷,材料一中的“三個兔子”在北大因領導了一場什么運動而聞名?用史實分別證明“三個兔子”是如何在北大領導了這場運動。(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材料中“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請列舉20世紀二十年代的兩個史實,印證材料三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給中國革命帶來的新面貌。15.(2021九上·杭州期中)今年是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時事月報》刊出《驚心動魄之日本滿蒙積極政策——田中義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聞,透露了不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中國東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br/>材料二:時政宣傳畫《暴日摧毀不了的中國新長城》 (載于1937年12月《時事月報》)材料三: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一洎及近代,積弱積貧。一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一哀兵奮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1)《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列舉兩例20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行動及其目的。(2)材料二中的“新長城”指的什么?(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全面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主要表現。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戰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贓會議。在巴黎和會上對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進行了分割,德國戰前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法日瓜分,這最能體現會議的分贓性質。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應把握《凡爾賽和約》的有關知識。2.【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可知,“國體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影響的認識。需正確認識有關辛亥革命的意義。3.【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在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觀念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生活,“旗袍四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稗p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的變化。辛亥革命在對舊制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也沖擊了與封建制度相伴隨的一些陳規陋習,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稗p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不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的變化。B項①③④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生活的變遷和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4.【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國民黨“一大”后,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建立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上,故稱黃埔軍校。故假如你暑期到廣州游學,探尋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跡,應該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A項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舊址在東京,不符合題意;B項辛亥革命首義紀念館在武昌,不符合題意;C項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在南京,不符合題意;D項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在廣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黃埔軍校的知識及學生的記憶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參加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陳獨秀沒有參加。排除含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組合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歷史人物的事跡。學生精準記憶相關史實是做題的關鍵。6.【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國民革命運動是從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到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結束。AC兩項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抗日戰爭中,不符合題意;B項國民政府任命孫中山為總司令,率軍北伐錯誤,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不符合題意;D項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發生在1926年的北伐戰爭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能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國民革命運動的時間范疇。7.【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軍突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但人員損失過半,隨后紅軍強渡烏江,解放遵義,1935年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接著,紅軍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故正確的順序是②①④③。C項②①④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路線。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過程與途經地區的先后順序。8.【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團大戰的有關知識。依據題干“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曾于1940年9月至電朱德、彭德懷說,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此嘉獎”可知,這是百團大戰。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團大戰的識記。9.【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的正式成立。1937年12月,日軍侵占南京后,對南京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①②。1938年春,日軍從山東分兩路南下,進攻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將日軍一路阻止在山東臨沂,另一路阻止在山東臺兒莊。雙方在臺兒莊地區展開激戰,結果中國軍隊大敗日軍。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展開淞滬會戰。D項①②發生在南京,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發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掌握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影響。10.【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近代兩次國共合作都是在近代中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因社會性質一樣,所以民主革命的性質也一樣,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都具有反帝性質,故①②③正確。第一次國共合作并未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故排除④。A項①②③是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歷史上的兩次國共合作,要求具備知識的理解、分析與比較能力。11.【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紅軍長征【解析】【分析】A項26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描述錯誤,葉挺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美譽,不符合題意;B項29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描述錯誤,武昌起義發生在1911年,周恩來領導了南昌起義,不符合題意;C項37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描述正確,符合題意;D項38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描述錯誤,發動西安事變的是張學良、楊虎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經歷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0年陳望道翻譯了《共產黨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給指導長江以南建黨活動的陳獨秀審閱。陳獨秀、李漢俊將譯稿校閱一遍后決定出版單行本,于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秘密建立了一個小型的的印刷所,承印陳望道譯的《宣言》。A項陳獨秀符合題干信息,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共產黨成立條件的識記情況,需要學生識記相關知識。13.【答案】(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2)辛亥革命;軌道: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影響: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解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奔八鶎W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為辛亥革命作了組織上的準備。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中國同盟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及所學知識可知,這場意外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依據材料“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 ”及所學知識可知,“另一個軌道”指的是通過辛亥革命使中國走上了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道路。(3)本題考查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要求運用所學準確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 ”及所學知識可知,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以變革舊的土地制度,實現”土地國有”,以避免工商業發達后土地漲價而出現貧富對立的社會問題;依據材料“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奔八鶎W知識可知,民生主義的核心問題: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問題。故答案為:(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2)辛亥革命;軌道: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影響: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辛亥革命、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辛亥革命、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孫中山的主張的相關史實。14.【答案】(1)新文化運動。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銳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為辦學理念,提倡學術思想自由;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編輯部并遷往北大,在北大形成一個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胡適系統提出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3)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創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標志著一場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興起。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胡適等先進的知識分子以北京大學(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延聘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為北大教員,在他的支持下,陳獨秀將《新青年》雜志遷到北大,使得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力量中心)和《新青年》為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封建舊思想發起了猛烈沖擊。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李大釗把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的健康發展,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的、更為科學的思想活力。(3)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27年8月1日,中共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領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銳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為辦學理念,提倡學術思想自由;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編輯部并遷往北大,在北大形成一個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胡適系統提出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3)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創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5.【答案】(1)發動 “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發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爭(2)“新長城”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3)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形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后占領東北三省,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2)七七事變后,中華民族在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情況下,國共兩黨堅決抗戰,號召全民族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者,因此材料二中的“新長城”指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民族抗戰。(3)七七事變爆發后,國共兩黨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英勇抗擊日軍,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力量,深入敵后,打擊日本侵略者,形成了正面、敵后兩個戰場共同抗日的局面。故答案為:(1)發動 “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话l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爭。(2)“新長城”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3)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形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九一八事變以及影響、七七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1.(2021九上·杭州期中)下圖是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簽訂的一份和約。以下條文中,體現該會議分贓性質的一項是( )A.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B.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C.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獨立D.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答案】D【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戰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贓會議。在巴黎和會上對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進行了分割,德國戰前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法日瓜分,這最能體現會議的分贓性質。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應把握《凡爾賽和約》的有關知識。2.(2021九上·杭州期中)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br/>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可知,“國體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影響的認識。需正確認識有關辛亥革命的意義。3.(2021九上·杭州期中)在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觀念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生活。下列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的是( ?。?br/>①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②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③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④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在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觀念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生活,“旗袍四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的變化。辛亥革命在對舊制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也沖擊了與封建制度相伴隨的一些陳規陋習,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不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的變化。B項①③④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生活的變遷和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4.(2021九上·杭州期中)2021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5周年,廣州市開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紀念活動。假如你到廣州游學,探尋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跡,應該去( )A.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舊址 B.辛亥革命首義紀念館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舊址 D.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國民黨“一大”后,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建立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上,故稱黃埔軍校。故假如你暑期到廣州游學,探尋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跡,應該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A項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舊址在東京,不符合題意;B項辛亥革命首義紀念館在武昌,不符合題意;C項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在南京,不符合題意;D項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在廣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黃埔軍校的知識及學生的記憶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2021九上·杭州期中)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影響歷史發展的進程。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的組合,正確的有( )①羅斯福一一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②陳獨秀——參加中共一大③毛澤東——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④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取得勝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參加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陳獨秀沒有參加。排除含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組合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歷史人物的事跡。學生精準記憶相關史實是做題的關鍵。6.(2021九上·杭州期中)2021年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97周年紀念。97年前,在中華大地上迅速掀起國民革命運動。下列屬于國民革命運動范疇正確的是( ?。?br/>A.全國人民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B.國民政府任命孫中山為總司令,率軍北伐C.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D.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國民革命運動是從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到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結束。AC兩項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抗日戰爭中,不符合題意;B項國民政府任命孫中山為總司令,率軍北伐錯誤,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不符合題意;D項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發生在1926年的北伐戰爭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能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國民革命運動的時間范疇。7.(2021九上·杭州期中)下面四幅圖描述的是紅軍長征路線上真實情景,其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軍突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但人員損失過半,隨后紅軍強渡烏江,解放遵義,1935年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接著,紅軍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故正確的順序是②①④③。C項②①④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路線。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過程與途經地區的先后順序。8.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曾于1940年9月11日致電朱德、彭德懷說:“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笔Y介石致電嘉獎的這場戰役是( )A.盧溝橋保衛戰 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團大戰的有關知識。依據題干“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曾于1940年9月至電朱德、彭德懷說,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此嘉獎”可知,這是百團大戰。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團大戰的識記。9.(2021九上·杭州期中)我國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了歷史?!闭驹谀暇┏菈Φ膹U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包括( )①日軍大屠殺②中華民國成立③臺兒莊戰役④淞滬會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的正式成立。1937年12月,日軍侵占南京后,對南京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①②。1938年春,日軍從山東分兩路南下,進攻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將日軍一路阻止在山東臨沂,另一路阻止在山東臺兒莊。雙方在臺兒莊地區展開激戰,結果中國軍隊大敗日軍。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展開淞滬會戰。D項①②發生在南京,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發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掌握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影響。10.國共兩黨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包括( ?。?br/>①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都具有反帝性質③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④都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近代兩次國共合作都是在近代中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因社會性質一樣,所以民主革命的性質也一樣,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都具有反帝性質,故①②③正確。第一次國共合作并未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故排除④。A項①②③是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歷史上的兩次國共合作,要求具備知識的理解、分析與比較能力。11.周恩來(1898年-1976年)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毕铝嘘P于周恩來的革命經歷描述正確的是( )A.26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B.29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C.37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D.38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紅軍長征【解析】【分析】A項26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描述錯誤,葉挺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美譽,不符合題意;B項29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描述錯誤,武昌起義發生在1911年,周恩來領導了南昌起義,不符合題意;C項37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描述正確,符合題意;D項38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描述錯誤,發動西安事變的是張學良、楊虎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經歷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2021九上·杭州期中)1920年2月,陳望道在義烏翻譯《其產黨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給指導長江以南建黨活動的領導人審閱。這一領導人是( ?。?br/>A.陳獨秀 B.毛澤東 C.李大釗 D.周恩來【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0年陳望道翻譯了《共產黨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給指導長江以南建黨活動的陳獨秀審閱。陳獨秀、李漢俊將譯稿校閱一遍后決定出版單行本,于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秘密建立了一個小型的的印刷所,承印陳望道譯的《宣言》。A項陳獨秀符合題干信息,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共產黨成立條件的識記情況,需要學生識記相關知識。二、非選擇題13.(2021九上·杭州期中)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在學習了“辛亥革命”內容后,某校學生開展了“歷史偉人孫中山”的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了以下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辛亥: 搖晃的中國》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辛亥: 搖晃的中國》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孫中山全集》(1)為將革命黨擰成一股繩,孫中山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做了哪些準備?(2)材料二中這場意外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將中國扳到了哪一個軌道上?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3)材料三中“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它的核心是什么?【答案】(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2)辛亥革命;軌道: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影響: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解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奔八鶎W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為辛亥革命作了組織上的準備。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中國同盟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奔八鶎W知識可知,這場意外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依據材料“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 ”及所學知識可知,“另一個軌道”指的是通過辛亥革命使中國走上了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道路。(3)本題考查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要求運用所學準確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 ”及所學知識可知,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以變革舊的土地制度,實現”土地國有”,以避免工商業發達后土地漲價而出現貧富對立的社會問題;依據材料“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奔八鶎W知識可知,民生主義的核心問題: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問題。故答案為:(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2)辛亥革命;軌道: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影響: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辛亥革命、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辛亥革命、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孫中山的主張的相關史實。14.(2021九上·杭州期中)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胡適說,北大是因為三個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幼,但都屬兔)?!橄蛉A主編 《復興之路》材料二:它不僅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并且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地健康發展,其具體體現是這次運動大大加速了來自俄國的新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摘自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材料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F在正通過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1)根據所學知識推斷,材料一中的“三個兔子”在北大因領導了一場什么運動而聞名?用史實分別證明“三個兔子”是如何在北大領導了這場運動。(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材料中“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請列舉20世紀二十年代的兩個史實,印證材料三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給中國革命帶來的新面貌。【答案】(1)新文化運動。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銳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為辦學理念,提倡學術思想自由;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編輯部并遷往北大,在北大形成一個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胡適系統提出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3)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創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標志著一場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興起。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胡適等先進的知識分子以北京大學(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延聘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為北大教員,在他的支持下,陳獨秀將《新青年》雜志遷到北大,使得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力量中心)和《新青年》為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封建舊思想發起了猛烈沖擊。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李大釗把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的健康發展,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的、更為科學的思想活力。(3)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27年8月1日,中共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領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銳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為辦學理念,提倡學術思想自由;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編輯部并遷往北大,在北大形成一個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胡適系統提出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3)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創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5.(2021九上·杭州期中)今年是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時事月報》刊出《驚心動魄之日本滿蒙積極政策——田中義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聞,透露了不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中國東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材料二:時政宣傳畫《暴日摧毀不了的中國新長城》 (載于1937年12月《時事月報》)材料三: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一洎及近代,積弱積貧。一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一哀兵奮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1)《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列舉兩例20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行動及其目的。(2)材料二中的“新長城”指的什么?(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全面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主要表現。【答案】(1)發動 “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發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爭(2)“新長城”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3)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形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后占領東北三省,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2)七七事變后,中華民族在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情況下,國共兩黨堅決抗戰,號召全民族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者,因此材料二中的“新長城”指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民族抗戰。(3)七七事變爆發后,國共兩黨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英勇抗擊日軍,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力量,深入敵后,打擊日本侵略者,形成了正面、敵后兩個戰場共同抗日的局面。故答案為:(1)發動 “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發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爭。(2)“新長城”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3)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形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九一八事變以及影響、七七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