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門》教學設計教材內容分析本課題選自湘版九年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五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的教學內容。通過門這個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引導學生了解門這一建筑部件上映射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現象,廣泛聯系社會生活,探索和發現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美術問題。通過調查活動接觸社會,開闊學生的視野;通過學習收集信息 和分析研究問題等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綜合思維的能力。本課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以“門”為題進行綜合欣賞,引導學生挖掘門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知識,啟發學生對門進行深刻的認識和特別的關注,進一步的上升到對人的發展的理性思索。第二課時進行主題門的設計教學,引導學生設計一個有一定主題和文化蘊意的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創新能力,抒發內心強烈的審美感受。教學目標分析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門的的具體結構、功能、造型、材質、裝飾等相關知識。方法與過程目標:能夠聯系門的文化背景對門的造型設計意圖以及文化闡述自己的見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美術與祖國傳統文化及社會環境的關系創造性地運用美術知識和技能。教學重點在調查實踐中收集、分析、歸納門的信息,探究有代表性的門的設計意圖,獲得對造門藝術的審美感受。教學難點拓展造門藝術的設計思路。學生特征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每天都需要穿越各種大大小小的門,其生活環境和經歷為他們了解門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雖說初三學生沒有多少有關門的藝術設計知識與技能,但他們還是對門有一些粗淺的認識,因此要充分利用學生對門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來組織教學活動。此外,初三學生對門的設計比較沒有“成見”,想象力較為豐富,有創新的欲望,這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初中生不太喜歡專題欣賞的美術課,他們更愿意上有動手參與實踐并結合隨堂欣賞的美術課,對此要加以考慮。教學策略以討論形式展開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提出問題,把握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話題應該始終圍繞美術與生活、美術與社會現代化的主題,從門的形態、裝飾、材質等造型元素中獲取感受,聯系功用、時代、地域、民俗等文化因素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具、課件。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門的由來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學生:……)對,門!是我們古代象形文字的“門”。今天,老師就帶你們走進門的世界,學習第五課《門。》出示課題——《門》二、認識門的結構出示北京四合院大門視頻讓我們仔細來觀察門上有些什么:(出示圖片——北京四合院大門)板書:門的結構1、 門頭2、 門楣3、 門框4、 門臉5、 門檻學生活動:請同學們來畫畫你家的大門,它會與傳統的大門有什么不同?請以最快的速度,最簡潔的形式表現,并把我剛才介紹的這些部件,在門上標示出來,寫上它的材質、裝飾等。學生觀察討論——傳統的門與我們現代的門有什么不同嗎?小結現代的門形狀簡潔多了,材質也多樣,只保留門的最基本結構——門框、門臉。不同的建筑,建造門也是不同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各種不同功能的門吧!板書:門的功能三、門的功能1、皇宮大門——中和殿(出示圖片——中和殿)2、民居門——安徽宏村3、商業門——榮寶齋4、寺院門——龍泉寺5、小結由于氣候、經濟、歷史、習俗的不同,門的形制和風格也形成很大的差異。四、探討分析——門的地域性(自由討論學習)(出示圖片——西藏民居、福建土樓、山西王家大院)請你們從“地理、文化習俗”這兩個方面來描述它們各自的特點,給你們2分鐘的時間思考討論,然后我們一起來探討。1、西藏民居2、福建土樓3、山西王家大院、4、教師小結:1 西藏民居門愛用絢麗的色彩裝飾門頭,倍增了神秘的宗教氣息。②福建土樓是中國漢族傳統建筑的奇葩,具備完善的防御功能。僅有的堅固大門一關,土樓便成為堅不可摧的堡壘。3 山西王家大院的門洞吸取了江南園林的風格,外圓內方的門洞讓我們聯想到了銅錢,有美好的寓意。五、布置任務——考察實踐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對我們長沙不同特點建筑的門進行考察,有選擇性地進行實地考察,并寫出報告。考察要求:1、以5-8人為一組合作,自由組合,合理分工,確定組長和考察目標。2、考察過程必須以實地體驗為主,并拍照、記錄,寫出考察報告,以電子文檔形式發給老師。請大家利用課后時間完成,周末上傳到我的電子郵箱。(郵箱:123456@)3、考察項目:A、傳統式樣的門(如火宮殿、岳麓書院等)B、現代特色的門(如劇院、公園等。)C、門上的裝飾(例如:門鎖、材質、圖案等)六、總結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