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土地改革》1、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的第3課內容。本課是在學習了《開國大典》和《抗美援朝》之后編排的,是鞏固新政權的另一個重要措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前面學過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第二單元學習《工業化的起步》打下基礎。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國政權的建立,后啟經濟的恢復、發展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所以本課在本單元和全冊教材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2、 教學目標掌握基礎: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及土地改革的完成情況;3、土地改革的意義。培養能力:1、指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2、在教師指導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情感:認識中國農民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終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以此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感情。三、教學重難點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四、教法學法教法:啟發式教學法 圖示法 講解法學法:自主學習法 合作探究法五、教學過程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多媒體展示圖片,創設情境,導入課題。環節二:自主學習,感受新知1、閱讀教材P12第一二段,思考:新中國成立后,為什么要進行土地改革?2、閱讀教材P12—13第二段,標記出土地改革實行的情況開始時間:________________開始標志:_______________(文件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具體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閱讀P13最后一段,分析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環節三:探究展示,學習新知活動探究一:土地改革的原因(請你作為國家理論政策研究室研究員研究土地改革的原因)根據教材內容,分析解放前舊中國的土地占有情況,制作出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餅狀圖,進而分析出進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展示:學生展示理論研究成果展示:請你作為新聞發言人介紹土地改革的情況(開始時間、標志、具體措施、完成時間、取得的成果等)活動探究二:P13動腦筋:土地改革,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給農民?展示:學生展示探究成果活動探究三:閱讀下列材料: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思考: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這次土地改革土地所有權發生了什么變化?性質有沒有變?展示:學生展示探究成果不 同 點 相同點土地占有者 地主與農民之間的關系 產品分配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活動探究四:(請你作為專家學者論證土地改革的意義)根據以下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義材料一: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獲。這就是勞動農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覺。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51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1.4363億噸比1949年增長了26.9%。材料一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時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魯笳說:“農民得到了土地,我們的黨就得到了農民的擁護。全國農民擁護的事情,那個時候,沒有辦不成的。所以說,這是一次了徹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材料二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毛澤東也曾興奮地說:“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材料三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出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學生展示探究成果環節四:暢談收獲,總結新知談本節課的收獲,學到了哪些知識。環節五:拓展延伸,升華新知同學們,我們中國農民幾千年來“耕者有其田”的夢想終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變成了現實。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我們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非常重視三農問題。向同學們介紹中央一號文件。我們同學們大多都來自農村,為了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了我們的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請同學們放假回家后采訪村里的父輩,收集他們的意見,聽聽他們的心聲,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城鄉共同繁榮”提出好的建議。環節六:達標測評,鞏固新知一、選擇題1、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土地改革的意義( )A、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農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2、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下列事件中,既鞏固了政權,又促進了經濟發展,為國家工業化創造了條件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制定憲法3、從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到孫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國農民擁有土地的千年夢想都沒有實現,真正的“耕者有其田”是在( )后普遍實現的。A、新中國成立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頒布D、辛亥革命4、建國后保證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翻身得解放,成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規是( )A、《共同綱領》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第一個五年計劃5、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摧毀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頒布《天朝田畝制度》B、土地革命興起C、制訂《中國土地法大綱》D、土地改革完成6、在新中國建立之初進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運動的共同作用是( )A、消滅了地主階級B、基本肅清了國內外反動勢力C、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D、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二、非選擇題1、圖中學史(1)此圖反映了什么運動?(2)進行這一運動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3)農民撥出地界碑的依據是什么?(4)這一運動使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了什么變化?2、歌劇《白毛女》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惡霸地主黃世仁逼死佃戶楊白勞,又企圖將其女兒賣掉。喜兒逃居深山多年,頭發全白,被農民傳說為“白毛仙姑”。八路軍解放該地后,斗倒惡霸,喜兒獲得翻身。(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兒逃居深山的?(2)這種制度何時在我國徹底被消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