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認識生物第一節 生物的特性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應激性)(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 觀察法(1)觀察工具: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2)要求:觀察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對于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和耐心,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在觀察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1、 調查(1)類型:普查和抽樣調查(2)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3)要求: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還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2、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2、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3、生態因素(1)概念: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2)分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間的關系:競爭、合作、寄生、捕食等。捕食關系(兔以某些植物為食,狼以兔為食)競爭關系(水稻和田中雜草爭奪陽光、養料、水分等)合作關系(螞蟻、蜜蜂等群體生活的昆蟲)寄生關系(蛔蟲、豬肉絳蟲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動物的體內)4、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適應和影響環境,并且依賴一定的環境,環境也影響生物。5、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6、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如一片草原、一塊農田、一個湖泊、一條河流等。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產者:主要是植物生物部分 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分解者 :主要是細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3、 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2)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4、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1)能量流動特點:單向遞減。(2)物質循環5、生物富集:有毒物質隨食物鏈的延長逐漸增多。位于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體內含有的有毒物質最多。7、生態系統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與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第三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巖石圈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2、生態系統的類型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濕地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氧氣主要來源于海洋生態系統;主要以農作物為主體的是農田生態系統,消費者主要是人類的是城市生態系統。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一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1. 顯微鏡的結構 與功能2、顯微鏡的使用3、顯微鏡使用的相關問題(5)顯微鏡的鏡頭長短與放大倍數物鏡 目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越亮。第二節 植物細胞 1、顯微鏡下觀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2、常見的玻片標本有三種:切片、裝片和涂片;以上三種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其中托載標本的玻璃片叫載玻片,覆蓋標本的玻璃片叫蓋玻片。3、玻片的種類;切片:用從生物體上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裝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4、實驗: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步驟 圖示 操作凈片 用潔凈的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水 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材 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內表皮展平 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將它展平蓋片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洋蔥內表皮上,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染色 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5、制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凈片→滴一滴清水→刮表層果肉細胞→涂抹均勻→蓋片6、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動物細胞 一、 實驗: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步驟 圖示 操作凈片 用潔凈的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水 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取材 用消毒牙簽在已經漱凈得口腔內側壁上輕刮幾下涂抹 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輕涂幾下。蓋片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染色 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2、 動物細胞的結構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1、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2、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3、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可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糖類等有機物中。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4、細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5、細胞的生活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第一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1、生物體由小長大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 分化分不開的。2、細胞的生長:構成生物體的細胞要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會由小變大,這就是細胞的生長。2、細胞分裂:一個分成兩個細胞。3、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會進行復制,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均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也就是說,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第二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1、細胞分化的概念: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2、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組織。3、組織: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4、人體組織的類型:名稱 圖示 功能上皮組織 保護、分泌等肌肉組織 收縮和舒張神經組織 能夠感受刺激,傳導神經沖動結締組織 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5、器官: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6、器官的構成特點: 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如心臟以肌肉組織為主,大腦以神經組織為主。 7、系統: 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 8、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第三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 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2、 植物的組織 名稱 圖示 功能 分布保護組織 保護功能 主要分布在根、莖、葉等器官的表面分生組織 分裂產生新細胞 莖尖、根尖、芽等中機械組織 支撐和保護作用 莖、葉柄、葉片、花柄、果皮、種皮等處輸導組織 導管輸導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 根、莖、葉等處營養組織 儲藏營養物質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中都含有大量的營養組織。3、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1、單細胞生物: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 2、觀察草履蟲(1)從草履蟲培養液表層吸培養液的原因:表層含氧豐富,而草履蟲的生活需要氧,故培養液表層的草履蟲較多。(2)草履蟲的形態:像一只草鞋底(3)運動:利用纖毛進行旋轉前進(4)在載玻片上的培養液中放幾絲棉花纖維的目的:限制草履蟲的運動,便于觀察。(5)在顯微鏡下看到的草履蟲是綠色的,原因是草履蟲的食物有的是綠色的。3、草履蟲的形態結構:4、草履蟲的生殖:分裂生殖。5、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 有益方面:魚類的天然餌料、草履蟲還對污水有凈化作用。(2) 有害方面: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等,能引起人體疾病,危害人體健康;某些單細胞生物繁殖時可形成赤潮,危害漁業等。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1、藻類植物(1)主要特征:大多數生活在水中;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沒有根、莖、葉的分化。(2)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釋放氧氣;魚類餌料;給人類提供食物;供工業和醫藥上使用。(3)常見藻類植物:紫菜、海帶、水綿、衣藻、石花菜、裙帶菜、石莼、鹿角菜等2、苔蘚植物(1)主要特征:生活在陰濕的陸地上,有莖和葉的分化,沒有真正的根,根稱為假根;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因此,植株矮小。(2)在生物圈中的意義: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苔蘚植物可以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原因: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細胞,從而威脅它的生存。(4)常見苔蘚植物:墻蘚、葫蘆蘚等3、蕨類植物(1)主要特征: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2)與人類的關系:食用,如蕨的嫩葉;藥用,如卷柏、貫眾等;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等;古代的蕨類植物形成了煤。第二節 種子植物 1、 種子的結構 (1)圖示(2)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種子類型 相同點 不同點菜豆種子 都有種皮和胚 子葉兩片,沒有胚乳,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玉米種子 子葉一片,有胚乳,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2、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1)雙子葉植物:具有兩片子葉的綠色開花植物(2)單子葉植物:具有一片子葉的綠色開花植物3、種子植物之所以更適應陸地環境,能產生種子是一個重要原因。4、種子植物:能產生種子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5、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區別: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的屬于被子植物,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的屬于裸子植物。6、被子植物能成為陸地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家族的原因: ①它們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能夠暢通無阻;②它們一般都能開花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1、 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子粒飽滿,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過休眠期。2、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1)實驗過程(2)變量分析3、種子萌發的過程 4、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和抽樣檢測 (1)抽樣檢測:不能對檢測對象逐一檢測時,可以從檢測對象總體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對樣本進行檢測的結果能夠反映總體的情況,這種方法叫做抽樣檢測。如果用于調查,則叫做抽樣調查。(2)抽樣檢測注意事項:樣本大小要合適;隨機取樣;檢測的方法要科學。(3)種子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發芽率= X 100%供檢測的種子數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1、 幼根的生長(1)根尖: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2)根尖的結構和功能(3)幼根的生長: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目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2、枝條是由芽發育而成的3、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3)植物生長的不同時期,需要的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不同。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1、 花的結構 2、 傳粉和受精 (1)傳粉①概念:花粉從花藥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②類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2)受精①概念: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叫做受精。②過程:3、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注意: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4、 人工輔助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循環 1、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1)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2)水分的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2、植物的蒸騰作用(1)蒸騰作用的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2)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葉片(3)蒸騰作用的意義① 可降低植物體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②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③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 3、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1)將新鮮的葉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緊并排的兩片刀片,橫向迅速切割(3)刀片的夾縫中存有切下的薄片,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4)用毛筆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4、葉片的結構和功能5、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了水循環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過程①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 ,目的是讓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②遮光: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目的是形成對照③照光:將天竺葵移到陽光下照射,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黑紙片。④脫色:利用酒精水浴加熱,進行脫色,目的是讓葉片內的葉綠素溶解在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⑤漂洗: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中⑥ 染色:用碘液染色 ⑦顯色:遮光部分不變藍,照光部分變藍2、 結論:淀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1)裝置(2)現象:A裝置中的葉片不變藍,B裝置中的葉片變藍。(3)原因:A裝置中無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無法進行;B 裝置中有二氧化碳,能夠繼續光合作用。(4)實驗步驟:將植物暗處理→設置對照實驗(A裝置中放氫氧化鈉溶液,B裝置中放清水)→照光→脫色→漂洗→滴碘→顯色(5)注意事項:裝置必須密封,防止外界空氣進入。2、光合作用產生氧氣(1)圖示(2)現象:快要熄滅的木條復燃(3)注意:要將該裝置放在光下。3、光合作用(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3)公式: 光能二氧化碳 +水 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葉綠體4、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上的應用:合理密植、間作等。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有關實驗(1)呼吸作用釋放能量①圖示②現象:甲中的溫度升高;乙中的溫度不變③結論:種子的呼吸作用釋放能量(2)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①圖示②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③結論:種子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④注意事項:如果用新鮮的豆苗做實驗,該裝置需要放在黑暗環境中,以防止豆苗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影響實驗結果。(3)種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①圖示②現象:燃燒的蠟燭熄滅③結論:種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④注意事項:該實驗如果用新鮮的豆苗做實驗,該裝置需要放在黑暗環境中,以防止豆苗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影響實驗結論。2、呼吸作用(1)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2)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3)公式: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中耕松土、及時排澇:增強呼吸作用曬干、干燥低溫或降低氧濃度保存水果:降低呼吸作用。4、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1)植被: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2)類型: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等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 植被覆蓋率低 (2) 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