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聲電影的鼻祖——皮影戲》教案學科/領域:美術(綜合·探索) 年級:六年級上冊 教材版本:嶺南美術出版社教材分析: 本課顯示了“美術與傳統文化”的聯系,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一定的科技知識。教師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孫悟空”為導線,進行故事與相關知識的串講,旨在讓學生了解皮影的藝術特色,嘗試設計制作簡單的皮影角色并進行模擬表演,體驗探究的愉悅和成功感,培養熱愛和繼承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思想感情。教學目標: 1、了解皮影戲的相關知識,感受中國民間皮影藝術的美。2、能運用簡易材料,制作喜歡的皮影角色并進行表演。3、培養學生對中國民間藝術的審美情趣的喜愛。教學要點: 重點:學習皮影的造型特點,能做一個簡易的紙偶,并根據劇情合作表演。難點:制作有皮影藝術特色的紙影人。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觀察比較法、直觀演示法、自主學習法教學過程: “教”的過程 “學”的過程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視頻、微課、示范作品、紙張、畫筆、橡皮、剪刀、刻刀、刻刀墊板、打孔機、兩腳釘、一次性筷子、膠槍或透明膠等。 1、學具準備:書本、紙張、畫筆、橡皮、剪刀、刻刀、刻刀墊板、打孔機、兩腳釘、一次性筷子、膠槍或透明膠等。 1、準備好工具,養成做好課前準備的好習慣。一、新課導入 1、視頻導入:播放《三打白骨精》皮影動畫。教師提問:你知道視頻中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嗎?你能說說對皮影戲的了解嗎?小結: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并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引出課題:《有聲電影的鼻祖——皮影戲》 1、觀看皮影動畫,并根據理解回答教師的問題。 1、通過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了解皮影戲,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二、課堂發展 1、一起去發現。(1)欣賞《三打白骨精》的皮影圖片,感受皮影的藝術魅力。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皮影動畫和這個圖片,說說你的發現?皮影的特征:①側面的表現手法;②皮影人物的結構設計巧妙,每個關節都可以活動;③皮影有人物、動物、場景等。出示各種皮影人物,探究其藝術特點(引導學生從造型、圖案、色彩等,進行探究)。①造型:側面造型、簡潔夸張、著裝華麗。②色彩:渾厚沉著、麗而不艷。③裝飾:圖案精美,有花卉動物、直線、曲線等,裝飾性強。(3)了解皮影人物中的頭部造型。①頭插(頭茬)的分類:一般類、專用類。②頭茬的雕刻特點:陰刻、陽刻。2、引導學生探究紙影人的制作方法與步驟:①播放傳統皮影人的制作方法與步驟。②自主閱讀,探究紙影人的制作方法與步驟。③根據學生匯報的探究結果,以微課的方式來示范紙影人的制作要點。3、欣賞學生作品。 1、通過觀察、分析、探究等方式,說說你的發現。 2、了解傳統皮影人的制作工藝和步驟,并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探究制作紙影人的方法與步驟。3、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激發創作的欲望。 1、進一步感受皮影戲的藝術魅力,通過探究,了解、掌握、皮影造型的主要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2、通過微課示范解決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3、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三、創作實踐 設計分層作業(具體要求):1、基礎挑戰:能用適合的材料制作一個會動的紙影人。2、中等挑戰:能抓住皮影的圖案造型特征裝飾紙影人,并進行動作表演。3、高級挑戰:按劇本進行角色設計與制作,并進行趣味表演。 同學們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選擇挑戰任務。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創新的能力。四、反思和評價 1、搭建皮影小戲臺。鼓勵學生與朋友或家人共同制作紙影人,并進行表演賽。2、以競賽方式進行評價:(1)皮影制作(4分);(2)表演(3分);(3)合作(2分);(4)賽場組織(1分)。3、教師評價學生的作品并給予建議。 1、分工合作,用自己制作的紙影角色,結合說唱進行表演。2、小組評分,小組長舉牌,進行分數評價。3、教師給予建議。 1、感受皮影戲里操控皮影的技巧和說唱的表演形式。2、新穎的展示和評價方式,使課堂進入高潮,讓學生盡情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3、給予指導性的建議。五、課堂延伸 1、欣賞皮影版《清明上河圖》,感受視覺的盛宴,體驗傳統與創新的相結合的藝術表達形式。2、推薦相關網站,中國西安數字皮影博物館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官網。 觀看視頻,加深對美術與傳統文化的認識與體會,懂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的方法。 向大師學習,發展傳統文化,不斷創新,使民族藝術的瑰寶得以傳承。讓我們共同為中華傳統藝術盡一份綿薄之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