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懂得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明確我國已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理解我國處理民族關系時堅持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及其關系;培養學生收集、閱讀、分析資料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歌曲、調查本地民族狀況感悟我國的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通過案例對比體會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原則的重要性;通過分析西藏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原因進一步說明貫徹落實民族原則的重要性。(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珍惜并不斷發展我國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弘揚民族精神;認同擁護我國處理民族關系應堅持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能根據自身、當地的實際情況為落實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貢獻一份力量。二、教學重點: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教學難點:如何把這一原則落實到學生行動上。三、教法、學法教法:講授法,歸納法和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學法:探究性學習、四、教學手段:多媒體,ppt課件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播放《國家》視頻資料,教師設問:歌中反映了我國什么樣的國情? 從而引出本課內容。2、講授新課:PPT顯示圖片:猜一猜,圖片分別代表的是哪個民族?PPT視頻播放:“感動中國”人物——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從1963年收養鄰居家的3個孤兒開始,又先后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余個孤兒。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溫暖的關愛沒有民族之分,沒有偏見之心。如今,逢年過節,不同民族的子女們都會回家團聚,圍在老人身邊……從這個家庭中你能感受到我國形成了怎樣的民族關系?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大家談)( 學生分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教師點撥總結: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各民族無高低優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各民族在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各民族在發展經濟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的平等的權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風俗和習慣的自由。(2)民族團結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系。教師用PPT顯示:蘇聯解體的原因(ppt顯示)前蘇聯在斯大林執政后期開始推行大俄羅斯主義,否認民族差別和特點,人為地實施民族同化,不僅加劇了大俄羅斯主義的膨脹,而且促使了地方民族主義的高漲,由此引發了民族分離主義的迅速泛濫,僅從1987到1988近兩年中,就發生了大約300次民族騷動,所以,當維護民族團結的核心力量--蘇共被削弱和瓦解時,民族分離主義就成為加速蘇聯解體的一個關鍵因素。歷史的他國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俄羅斯車臣事件教師設問:我們在處理民族問題上要吸取什么教訓?為什么?學生應該可以回答出民族團結的原則及其重要性。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準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堅持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教師再問:我們國內有這樣的困擾嗎?你如何看待此事?在學生稍作議論后教師播放拉薩一些藏獨分子的打砸搶燒暴行。教師繼續設問:那么我們國家當前的民族關系還是團結的嗎?我們當前的民族關系還是團結的。我們看問題要分清主流與支流。(3)各民族共同繁榮讓學生閱讀教材109頁、110頁。結論: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4)民族原則之間的關系(學生探究)三者互相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3、本課小結:結合板書設計對教材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三項基本原則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我們要珍惜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4、板書一、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二、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們能做什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